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德与树人:高校思政课认同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英丽 舒丹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9,共7页
思政课认同指学生认可、接受思政课及其所传递的价值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包括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它对提高学习获得感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评估具有导向作用,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支撑作用。高校思政课认... 思政课认同指学生认可、接受思政课及其所传递的价值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包括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它对提高学习获得感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评估具有导向作用,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支撑作用。高校思政课认同面临从理解到认同的理论认同障碍、从投入到认同的情感认同困境、从价值观教育到价值认同的挑战和从理论到实践的行为认同难题。这源于学习获得感不强、学生主体性不足、信仰缺乏坚定性和实践体验不丰富。破解高校思政课认同困境,需让学生收获知识以强化理论认同,感受尊重以强化情感认同,体悟信仰以强化价值认同,体验实践以强化行为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认同 立德树人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考量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新视角 被引量:13
2
作者 魏晓波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34-36,共3页
思政课获得感的生成过程是一个积极心理体验并获得满足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同起着关键的作用。认同是获得感形成的主要标志。“离身认知”状态下的思政课认同存在着隐身性、情境缺失、体验缺失、互动性弱化等不足,导致获得感缺失... 思政课获得感的生成过程是一个积极心理体验并获得满足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同起着关键的作用。认同是获得感形成的主要标志。“离身认知”状态下的思政课认同存在着隐身性、情境缺失、体验缺失、互动性弱化等不足,导致获得感缺失。“具身认知”强调身体的体验性、情感的体验性和认知的交互性。在“具身认知”视域下考量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既遵循了获得感生成的逻辑,强化了从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到思政课认同的每一个环节,又兼顾了获得感的构成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离身认知” 思政课认同 获得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