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升及教学融入研究——以“自然资源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明礼 温恬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共7页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自身能力发展.本文在剖析“课程思政意识”概念内涵及其价值意蕴的基础上,提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提升途径;并以“自然资源学”课程为例,提出课程思政意识...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自身能力发展.本文在剖析“课程思政意识”概念内涵及其价值意蕴的基础上,提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提升途径;并以“自然资源学”课程为例,提出课程思政意识有机融入教学的方式方法,引领课程教学的变革.“自然资源学”课程蕴含可持续发展观、国家安全观念、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政元素,教师通过强化育人导向、营造教育情境、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构建联动课堂等途径,把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课程思政意识 教学融入 自然资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视域下的译者思政意识实践路径初探 被引量:9
2
作者 范大祺 孙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0-90,共11页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正处于发展机遇期,但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为切实提升中国话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国际影响力,本文构建了“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模型,并强调译者应在思政意识...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正处于发展机遇期,但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为切实提升中国话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国际影响力,本文构建了“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模型,并强调译者应在思政意识的指导下,坚持“受众中心论”,攻克语言语境关,力求打破文化壁垒和语言壁垒,强化国际传播思维,提升话语策略艺术,进而实现有效的话语传播。同时,着眼于关系到话语体系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问题,从课程设计、内容选择和学习形式等方面入手,加强高校思政意识引导,实现思政教育、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同步推进和高效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 译者 受众中心论 话语 思政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类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究与实践
3
作者 金亚征 郑贵敏 +3 位作者 高艳飞 刘子扬 赵佳硕 冯莎莎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9期181-182,191,共3页
农业类高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新型农业类人才的基地,面对目前很多大学生学农但不爱农、对农业事业缺乏信心的现状,专业课程引入课程思政是紧迫和必要的。主要从3个方面对农业类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究,论述了专业课教师思政... 农业类高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新型农业类人才的基地,面对目前很多大学生学农但不爱农、对农业事业缺乏信心的现状,专业课程引入课程思政是紧迫和必要的。主要从3个方面对农业类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究,论述了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转变的重要性,专业课课程思政要素挖掘点及思政效果评价的多元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建设 思政意识 要素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