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献考辨·政治解读·思想阐释——《贞观政要》的研究视角及反思
1
作者 何玉红 过轩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贞观政要》是记述唐太宗君臣探寻致治之道言论的经典著作。学术界对《贞观政要》的研究,可概括为文献考辨、政治解读和思想阐释三种视角。有关成书时间、史料来源、体例特色、版本流传等文献考辨,是《贞观政要》研究的基础。政治解读... 《贞观政要》是记述唐太宗君臣探寻致治之道言论的经典著作。学术界对《贞观政要》的研究,可概括为文献考辨、政治解读和思想阐释三种视角。有关成书时间、史料来源、体例特色、版本流传等文献考辨,是《贞观政要》研究的基础。政治解读视角下,学者关注《贞观政要》文本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复杂关联。思想阐释的视角,注重对《贞观政要》所蕴含的仁政、君德、法治等思想的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学术界应转向“文本学”的理论思考,走向“外史”的研究路径,并注重比较分析的视野,以此深化对《贞观政要》及相关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观政要》 文献考辨 政治解读 思想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阐释 被引量:7
2
作者 高秀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0-73,69,共5页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阐释高秀昌老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正是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时期。在社会的转型期,原来的政治制度、法令礼义已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现实,而统治者为了稳固其统治,便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治国安民。然而,由于统治...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阐释高秀昌老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正是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时期。在社会的转型期,原来的政治制度、法令礼义已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现实,而统治者为了稳固其统治,便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治国安民。然而,由于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私利而姿意妄为的行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老子》 思想阐释 统治者 无为之治 自然无为 圣人 “有为” 政治思想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还原法——乾嘉学派的阐释学思想之一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裕锴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28-32,共5页
周光庆认为,中国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是以意义信仰为最后皈依,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以立足现实不断开拓为显著特征,经过历代哲人学者的努力开拓,与封建专制社会相互作用,常常是相当宏大的.周裕锴指出,乾嘉学派的"语言还原法&quo... 周光庆认为,中国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是以意义信仰为最后皈依,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以立足现实不断开拓为显著特征,经过历代哲人学者的努力开拓,与封建专制社会相互作用,常常是相当宏大的.周裕锴指出,乾嘉学派的"语言还原法",在重现和复制文本原意、保证理解和解释的客观性方面,对中国阐释学的建构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们提出的"由文字声音训诂而得义理之真",标志着中国传统阐释学最终实现了"语言学转向".严春友则从现象学的视域对中西哲学的两种解释学特征作了分析,认为在中国强解释传统依然存在的情形下,建立那种旨在解释古代文章的作为一门解释技术的"中国解释学"不仅毫无必要,而且也不应该,倒是主张"居中"的现象学和现代解释学值得我们去学习,它或许可以治疗人们在肯定与否定的两极之间跳跃的毛病.李清良鉴于对中西阐释理论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焦点和热点,指出中国的阐释学研究如果不是从自己的时代问题出发,就不具有充分的合法性;从一种不同于西方近代传统的主体性意识角度切入中外阐释理论的研究,可能是使中国的阐释学研究获得其合法性的一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学派 阐释思想 语言还原法 心志义理 训诂学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弼的阐释学思想与经学玄学化的破坏性误读──兼论儒道诗学的“内道外儒”人格构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乃乔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5期91-95,104,共6页
在中国古典阐释学的发展历程中.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转向所引起的经学的玄学化是以王迅为肇事的历史界标的。儒家士人主体“立言”的经典文本在王迅的破坏性读解下开始走向意义的解构。王迅以玄妙的清谈即把先秦两汉多少巨儒封闭在经... 在中国古典阐释学的发展历程中.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转向所引起的经学的玄学化是以王迅为肇事的历史界标的。儒家士人主体“立言”的经典文本在王迅的破坏性读解下开始走向意义的解构。王迅以玄妙的清谈即把先秦两汉多少巨儒封闭在经典文本中的儒家文化世界和儒家诗学世界颠覆得支离破碎,从而引起了一个民族文化形态和诗学理论思维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诗学 破坏性误读 阐释思想 经典文本 经学玄学化 “意” “言” 道家诗学 儒家经典 “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解释意识与思想史研究——徐复观阐释思想研究之一
5
作者 李清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8-43,共6页
对徐复观而言,思想史研究是否需要“解释”不只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根本问题。他主要通过接受并发挥克罗齐的观点来解决这一问题。徐复观由此具有自觉的现代解释意识,并始终将其贯彻于思想史研究之中。... 对徐复观而言,思想史研究是否需要“解释”不只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根本问题。他主要通过接受并发挥克罗齐的观点来解决这一问题。徐复观由此具有自觉的现代解释意识,并始终将其贯彻于思想史研究之中。对现代解释意识的强调,正是徐复观阐释思想的核心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阐释思想 解释意识 思想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与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思潮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宝红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庄子思想与无政府主义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政府主义者的一种宣传策略;思想界、学术界许多人士也将庄子思想视为中国式无政府主义的思想之源,类比、等同于产生于西方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当然,也有少数学者指出二者尽管表面上具有相似... 庄子思想与无政府主义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政府主义者的一种宣传策略;思想界、学术界许多人士也将庄子思想视为中国式无政府主义的思想之源,类比、等同于产生于西方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当然,也有少数学者指出二者尽管表面上具有相似之处,实际上具有根本的相异之处。我们很难决断这种联系是否符合庄子思想的本意,它反映出思想史阐释中的某些共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无政府主义 宣传策略 思想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