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悲自长夜出 深从求索来——从《伤逝》悲剧的社会性看它思想的深刻性
1
作者
廖超慧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38-42,共5页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作品通过一对青年男女——涓生和子君的恋爱悲剧,揭示出它产生的社会根源,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这是鲁迅长期求索的结果,无论当时,还是今天,它一直放射着耀眼的光彩。
关键词
《伤逝》
涓生和子君
思想的深刻性
恋爱悲剧
社会性
个性解放
妇女解放
鲁迅先生
经济权
婚姻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萧萧形象的艺术独创性和思想的深刻性
2
作者
曾石宜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1期104-107,共4页
《萧萧》是沈从文作于一九二九年的一个短篇。其主人公萧萧是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也有不同凡响的艺术独创性。 一 审美独创性是艺术的生命。追求审美对象的独创性是艺术创造动力。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没有不反对公式化、概...
《萧萧》是沈从文作于一九二九年的一个短篇。其主人公萧萧是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也有不同凡响的艺术独创性。 一 审美独创性是艺术的生命。追求审美对象的独创性是艺术创造动力。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没有不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契诃夫说:“在我的文学里我觉得经常需要使我笔下的形象面目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独创性
童养媳
思想的深刻性
沈从文
湘西
作品
女学生
命运
艺术创造动力
反封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闻的敏感 学术的敏锐——读余英杰著《求索集》
3
作者
张艳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9-90,共2页
我与英杰兄相交甚笃,是志同道合的学术朋友。我们经常就一些学术理论热点、难点交换意见,切磋研几。八年前的一次交谈,至今犹在脑际。那次我们互相鼓励,形成了相近的学术信念。他鼓励我在学术研究、在杂志编辑中多一点“新闻的敏感”,...
我与英杰兄相交甚笃,是志同道合的学术朋友。我们经常就一些学术理论热点、难点交换意见,切磋研几。八年前的一次交谈,至今犹在脑际。那次我们互相鼓励,形成了相近的学术信念。他鼓励我在学术研究、在杂志编辑中多一点“新闻的敏感”,我提示他在写作中多一点“学术的敏锐”。可以说,在这种剪刀加浆糊的工作之余,我们都在朝此方向努力。读完他的《求索集》,真是喜从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的使命
“编辑学者化”
学术理论
学术研究
思想的深刻性
社会变革
新闻
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理论研究
编辑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祥林嫂是“无妻性”的典型吗?
4
作者
郑光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23-23,共1页
林志浩同志的《论【祝福】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见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学论集》第一集)一文,在探索祥林嫂悲剧的深广意义时,提出:“在祥林嫂身上,只有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她是鲁迅心目中的‘无妻性’的典型。”这个结论是...
林志浩同志的《论【祝福】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见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学论集》第一集)一文,在探索祥林嫂悲剧的深广意义时,提出:“在祥林嫂身上,只有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她是鲁迅心目中的‘无妻性’的典型。”这个结论是难于使人接受的。 所谓“无妻性”的命题,是鲁迅先生在1927年9月24日写的《小杂感》一文中提出的,它的主要锋芒是针对蒋介石,汪精卫之流以“英雄”的姿态和“讲演”的形式欺骗人民的卑劣行径,而《祝福》写于1924年2月。我们很难设想三年半以前写的小说,是三年半以后的某种思想的典型。再说,纵观鲁迅先生一生的言论著述,找不出只言片语说他塑造的某个形象是他“心目中”某种思想的典型。相反,鲁迅却多次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妻性
祥林嫂
鲁迅先生
《祝福》
女儿性
思想的深刻性
丈夫
卑劣行径
片语
杂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析培根《论说文集》
5
作者
张家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55-156,共2页
弗兰西斯·培根,不仅是一个政治活动家、哲学家,而且还是一个散文家,其代表作便是他的《论说文集》。 阅读《论说文集》首先给人的强烈印象是培根思想的深刻性。培根生活在文艺复兴这一特定的历史转折时期,中世纪根深蒂固,新世纪顽...
弗兰西斯·培根,不仅是一个政治活动家、哲学家,而且还是一个散文家,其代表作便是他的《论说文集》。 阅读《论说文集》首先给人的强烈印象是培根思想的深刻性。培根生活在文艺复兴这一特定的历史转折时期,中世纪根深蒂固,新世纪顽强奋进,新旧交替,良莠繁杂。培根以他深邃的目光注视着现实社会,对历史与现状作了科学与辩证的分析,并以严密的论证证明自己的论点。他在《论说文集》中所阐明的思想是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有力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西斯·培根
资产阶级
社会功能
文集
文艺复兴
思想的深刻性
历史与现状
真理性标准
历史转折时期
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出“教师神话”——评电视连续剧《走出黄土地》
6
作者
吴卫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22,共1页
就在为数不少的影视编导们将镜头对准遥远过去的民情风俗,用奇特化的方式叙写着一个个神秘原始而又浪漫的寓言故事,或者醉心于演绎当下都市人的情绪、情感,对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生活兴味盎然之时,有一批年轻艺术工作行,怀着深切的社会...
就在为数不少的影视编导们将镜头对准遥远过去的民情风俗,用奇特化的方式叙写着一个个神秘原始而又浪漫的寓言故事,或者醉心于演绎当下都市人的情绪、情感,对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生活兴味盎然之时,有一批年轻艺术工作行,怀着深切的社会责任感与真诚的艺术良知,扛起摄像机,来到辽阔而又贫瘠的黄土塬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连续剧
教师
黄土地
人格精神
艺术良知
黄土塬
影视作品
美学特征
社会经济效益
思想的深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悲自长夜出 深从求索来——从《伤逝》悲剧的社会性看它思想的深刻性
1
作者
廖超慧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38-42,共5页
文摘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作品通过一对青年男女——涓生和子君的恋爱悲剧,揭示出它产生的社会根源,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这是鲁迅长期求索的结果,无论当时,还是今天,它一直放射着耀眼的光彩。
关键词
《伤逝》
涓生和子君
思想的深刻性
恋爱悲剧
社会性
个性解放
妇女解放
鲁迅先生
经济权
婚姻自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萧萧形象的艺术独创性和思想的深刻性
2
作者
曾石宜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文摘
《萧萧》是沈从文作于一九二九年的一个短篇。其主人公萧萧是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也有不同凡响的艺术独创性。 一 审美独创性是艺术的生命。追求审美对象的独创性是艺术创造动力。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没有不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契诃夫说:“在我的文学里我觉得经常需要使我笔下的形象面目一新。”
关键词
艺术独创性
童养媳
思想的深刻性
沈从文
湘西
作品
女学生
命运
艺术创造动力
反封建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闻的敏感 学术的敏锐——读余英杰著《求索集》
3
作者
张艳国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9-90,共2页
文摘
我与英杰兄相交甚笃,是志同道合的学术朋友。我们经常就一些学术理论热点、难点交换意见,切磋研几。八年前的一次交谈,至今犹在脑际。那次我们互相鼓励,形成了相近的学术信念。他鼓励我在学术研究、在杂志编辑中多一点“新闻的敏感”,我提示他在写作中多一点“学术的敏锐”。可以说,在这种剪刀加浆糊的工作之余,我们都在朝此方向努力。读完他的《求索集》,真是喜从中来。
关键词
学者的使命
“编辑学者化”
学术理论
学术研究
思想的深刻性
社会变革
新闻
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理论研究
编辑工作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祥林嫂是“无妻性”的典型吗?
4
作者
郑光中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23-23,共1页
文摘
林志浩同志的《论【祝福】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见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学论集》第一集)一文,在探索祥林嫂悲剧的深广意义时,提出:“在祥林嫂身上,只有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她是鲁迅心目中的‘无妻性’的典型。”这个结论是难于使人接受的。 所谓“无妻性”的命题,是鲁迅先生在1927年9月24日写的《小杂感》一文中提出的,它的主要锋芒是针对蒋介石,汪精卫之流以“英雄”的姿态和“讲演”的形式欺骗人民的卑劣行径,而《祝福》写于1924年2月。我们很难设想三年半以前写的小说,是三年半以后的某种思想的典型。再说,纵观鲁迅先生一生的言论著述,找不出只言片语说他塑造的某个形象是他“心目中”某种思想的典型。相反,鲁迅却多次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关键词
无妻性
祥林嫂
鲁迅先生
《祝福》
女儿性
思想的深刻性
丈夫
卑劣行径
片语
杂感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析培根《论说文集》
5
作者
张家平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55-156,共2页
文摘
弗兰西斯·培根,不仅是一个政治活动家、哲学家,而且还是一个散文家,其代表作便是他的《论说文集》。 阅读《论说文集》首先给人的强烈印象是培根思想的深刻性。培根生活在文艺复兴这一特定的历史转折时期,中世纪根深蒂固,新世纪顽强奋进,新旧交替,良莠繁杂。培根以他深邃的目光注视着现实社会,对历史与现状作了科学与辩证的分析,并以严密的论证证明自己的论点。他在《论说文集》中所阐明的思想是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
弗兰西斯·培根
资产阶级
社会功能
文集
文艺复兴
思想的深刻性
历史与现状
真理性标准
历史转折时期
社会价值
分类号
D095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出“教师神话”——评电视连续剧《走出黄土地》
6
作者
吴卫华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22,共1页
文摘
就在为数不少的影视编导们将镜头对准遥远过去的民情风俗,用奇特化的方式叙写着一个个神秘原始而又浪漫的寓言故事,或者醉心于演绎当下都市人的情绪、情感,对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生活兴味盎然之时,有一批年轻艺术工作行,怀着深切的社会责任感与真诚的艺术良知,扛起摄像机,来到辽阔而又贫瘠的黄土塬上。
关键词
电视连续剧
教师
黄土地
人格精神
艺术良知
黄土塬
影视作品
美学特征
社会经济效益
思想的深刻性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悲自长夜出 深从求索来——从《伤逝》悲剧的社会性看它思想的深刻性
廖超慧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萧萧形象的艺术独创性和思想的深刻性
曾石宜
《中国文学研究》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闻的敏感 学术的敏锐——读余英杰著《求索集》
张艳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祥林嫂是“无妻性”的典型吗?
郑光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析培根《论说文集》
张家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走出“教师神话”——评电视连续剧《走出黄土地》
吴卫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