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刘熙载《艺概·文概》中的散文思想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6,共5页
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的散文思想相当丰富而独特。他论文宗奉“六经”,同时兼取陆、王心学;既强调文章的现实功用,又不忽视散文的审美特性;尊崇史传,却不排斥其他文章,主张文史兼济;对散文文体不作细分,详谈“叙事”、“论事”...
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的散文思想相当丰富而独特。他论文宗奉“六经”,同时兼取陆、王心学;既强调文章的现实功用,又不忽视散文的审美特性;尊崇史传,却不排斥其他文章,主张文史兼济;对散文文体不作细分,详谈“叙事”、“论事”二法;提倡“法古”,同时重视文学的时代性与独创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载
《艺概》
《文概》
散文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明末崇祯年间皖江散文思想的转变与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章建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9-185,共7页
崇祯时期,皖江文坛经历了从师法秦汉向师法唐宋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与艾南英等豫章诸子相呼应,也直接引导了清初钱澄之、施闰章等皖江作家师法唐宋的散文取向,与侯方域、易堂九子、黄宗羲等一道,共同掀起了清初文坛师法唐宋的思潮,为...
崇祯时期,皖江文坛经历了从师法秦汉向师法唐宋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与艾南英等豫章诸子相呼应,也直接引导了清初钱澄之、施闰章等皖江作家师法唐宋的散文取向,与侯方域、易堂九子、黄宗羲等一道,共同掀起了清初文坛师法唐宋的思潮,为桐城文派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创作经验。理清这一发展脉络,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桐城文派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清初文坛师法唐宋风尚的形成与发展的状况和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祯
皖江
散文
思想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姚鼐“不关心国计民生”吗?──论姚鼐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被引量:
2
3
作者
周中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60-67,共8页
本文对新近出版的《惜抱轩诗文集·前言》(以下简称《前言》说姚鼐“不关心国计民生”、“文章虽多.无一语涉及民间疾苦者”,作了批驳。指出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国计民生和民间疾苦的关切之情.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正是其内...
本文对新近出版的《惜抱轩诗文集·前言》(以下简称《前言》说姚鼐“不关心国计民生”、“文章虽多.无一语涉及民间疾苦者”,作了批驳。指出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国计民生和民间疾苦的关切之情.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正是其内容特色;而掌握其旁敲侧击、正反对比、以实写虚、寓阳刚于阴柔等艺术手法,则有助於我们真正认识和理解姚鼐及其作品。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求认识姚鼐及桐城派的两面性,给予姚鼐和桐城派以实事求是的公正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鼐
散文
思想
和艺术
国计民生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交融的散文艺术观——朱光潜的散文思想与创作实践
4
作者
钟名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3,共5页
朱光潜从一个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的角度,以中西交融的文化视野对散文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认为散文是“有文学价值而不具音律”的纯文学作品,指出散文具有“吐肚子直书”、非“零度风格”和“直悟”性特征。他的散文思...
朱光潜从一个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的角度,以中西交融的文化视野对散文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认为散文是“有文学价值而不具音律”的纯文学作品,指出散文具有“吐肚子直书”、非“零度风格”和“直悟”性特征。他的散文思想不仅在现代散文史上具有独特价值,对当代散文创作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散文
思想
直书
非零度风格
直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刘熙载《艺概·文概》中的散文思想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志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6,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杰出作家研究"资助
文摘
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的散文思想相当丰富而独特。他论文宗奉“六经”,同时兼取陆、王心学;既强调文章的现实功用,又不忽视散文的审美特性;尊崇史传,却不排斥其他文章,主张文史兼济;对散文文体不作细分,详谈“叙事”、“论事”二法;提倡“法古”,同时重视文学的时代性与独创精神。
关键词
刘熙载
《艺概》
《文概》
散文
思想
Keywords
LIU Xi-zai
Fundamentals of Arts
Fundamentals of Literature
essay aesthetic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明末崇祯年间皖江散文思想的转变与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章建文
机构
池州学院中文系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9-185,共7页
基金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明末清初皖江作家群研究"(项目号:AHSKF07-08D4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崇祯时期,皖江文坛经历了从师法秦汉向师法唐宋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与艾南英等豫章诸子相呼应,也直接引导了清初钱澄之、施闰章等皖江作家师法唐宋的散文取向,与侯方域、易堂九子、黄宗羲等一道,共同掀起了清初文坛师法唐宋的思潮,为桐城文派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创作经验。理清这一发展脉络,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桐城文派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清初文坛师法唐宋风尚的形成与发展的状况和理路。
关键词
崇祯
皖江
散文
思想
转变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姚鼐“不关心国计民生”吗?──论姚鼐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被引量:
2
3
作者
周中明
机构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60-67,共8页
文摘
本文对新近出版的《惜抱轩诗文集·前言》(以下简称《前言》说姚鼐“不关心国计民生”、“文章虽多.无一语涉及民间疾苦者”,作了批驳。指出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国计民生和民间疾苦的关切之情.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正是其内容特色;而掌握其旁敲侧击、正反对比、以实写虚、寓阳刚于阴柔等艺术手法,则有助於我们真正认识和理解姚鼐及其作品。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求认识姚鼐及桐城派的两面性,给予姚鼐和桐城派以实事求是的公正评价。
关键词
姚鼐
散文
思想
和艺术
国计民生
桐城派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交融的散文艺术观——朱光潜的散文思想与创作实践
4
作者
钟名诚
机构
南京晓庄学院教科院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3,共5页
文摘
朱光潜从一个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的角度,以中西交融的文化视野对散文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认为散文是“有文学价值而不具音律”的纯文学作品,指出散文具有“吐肚子直书”、非“零度风格”和“直悟”性特征。他的散文思想不仅在现代散文史上具有独特价值,对当代散文创作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朱光潜
散文
思想
直书
非零度风格
直悟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刘熙载《艺概·文概》中的散文思想
陈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明末崇祯年间皖江散文思想的转变与影响
章建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姚鼐“不关心国计民生”吗?──论姚鼐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周中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西交融的散文艺术观——朱光潜的散文思想与创作实践
钟名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