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昆曲《怜香伴》的人物形象设计的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月 《戏剧之家》 2015年第9期67-67,共1页
由关锦鹏担纲导演、李银河出任文化顾问、汪世瑜担任艺术指导、郭培担任服装设计指导、毛戈平担任造型指导的《怜香伴》,是女同性恋题材的昆曲剧目,是在纪念作者李渔诞辰400周年之际,活色生香地呈现于舞台上的创新形式。这部作品重新挖... 由关锦鹏担纲导演、李银河出任文化顾问、汪世瑜担任艺术指导、郭培担任服装设计指导、毛戈平担任造型指导的《怜香伴》,是女同性恋题材的昆曲剧目,是在纪念作者李渔诞辰400周年之际,活色生香地呈现于舞台上的创新形式。这部作品重新挖掘昆曲艺术元素,将几百年前"美人相恋"的故事情节用现代创新形式进行戏剧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怜香伴 昆曲 郭培 毛戈平 昆曲服装造型设计 昆曲妆面发型设计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昆曲《怜香伴》看传奇戏曲审美特性的演变 被引量:1
2
作者 邹安瑾 《艺苑》 2010年第5期98-100,共3页
清代文人李渔的《怜香伴》堪称奇文,2010年这部剧作重新被改编后搬上昆曲舞台,该剧吸纳了当下时尚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又保留了戏曲传统的神韵。本文从李渔的原作出发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探求戏曲艺术在当下语境中的审美演变。
关键词 怜香伴 传奇 审美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怜香伴》与《聊斋志异》中女同性恋者人物形象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婷 《蒲松龄研究》 2020年第2期71-78,共8页
李渔的《怜香伴》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封三娘》等篇目是中国古代极少数描写女性同性恋的作品,李渔和蒲松龄在作品中偶然塑造的某些女同性恋者的形象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然而她们的不同之处也是十分明显的。拟从这几篇作品所塑... 李渔的《怜香伴》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封三娘》等篇目是中国古代极少数描写女性同性恋的作品,李渔和蒲松龄在作品中偶然塑造的某些女同性恋者的形象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然而她们的不同之处也是十分明显的。拟从这几篇作品所塑造的女同性恋者形象的比较中,发现中国古代女性同性恋者形象塑造的某些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怜香伴 封三娘 女同性恋者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怜香伴》的主题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尹天然川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164-165,共2页
李渔的戏曲处女作《怜香伴》敷演崔笺云与曹语花两名女子因体香邂逅,以诗文相会,互生倾慕,继而设计争取长相厮守的传奇。近年来,由于该传奇中展现的同性恋色彩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李渔真正的创作意图是借崔曹二人间的诗貌相怜,表达... 李渔的戏曲处女作《怜香伴》敷演崔笺云与曹语花两名女子因体香邂逅,以诗文相会,互生倾慕,继而设计争取长相厮守的传奇。近年来,由于该传奇中展现的同性恋色彩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李渔真正的创作意图是借崔曹二人间的诗貌相怜,表达作者对怜才惜才之人的渴望,以及对男权社会下"一夫双美"婚姻形式的赞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怜香伴 同性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渔戏曲叙事的结构之美:对读《闲情偶寄》与《怜香伴》 被引量:1
5
作者 向阳 《戏剧之家》 2019年第30期9-11,共3页
李渔是明清之际重要的戏曲理论家与戏曲创作家,《闲情偶寄》凝结了他的创作经验,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体系;而《笠翁传奇十种》则以极强的个人风格与审美趣味殊异于历代戏曲作品,其中以《怜香伴》的谋篇布局与人物塑造最为集中... 李渔是明清之际重要的戏曲理论家与戏曲创作家,《闲情偶寄》凝结了他的创作经验,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体系;而《笠翁传奇十种》则以极强的个人风格与审美趣味殊异于历代戏曲作品,其中以《怜香伴》的谋篇布局与人物塑造最为集中地展现了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确立的以“结构第一”为核心的戏曲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怜香伴 戏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6
作者 袁玉洁 《艺术科技》 2016年第9期177-,共1页
李渔的《怜香伴》传奇是第一部将女同性恋之间的爱情搬上戏曲舞台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崔笺云和曹语花这对由互慕才情到倾心相交约作来世夫妻且通过努力并嫁范石成就长相厮守愿望的故事,为当时男权社会下女性追求同性爱情探索出一条道路。
关键词 怜香伴 女同性恋 男权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渔《怜香伴》创作原因及主旨探微
7
作者 周思含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45-146,共2页
李渔创作的第一部传奇《怜香伴》,从佳人和佳人相恋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女同性恋者之间的情感。在男权社会之中,李渔大胆地为女同性恋者的爱情张目,可谓新奇。
关键词 怜香伴 女同性恋 创作原因 创作主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的探索 情感的突破 话剧《怜香伴》艺术研讨会
8
作者 易凌启 《上海戏剧》 2015年第12期38-39,共2页
《怜香伴》自2015年1月创排以来,得到了各地观众的热议及好评。李渔的原作表现了同性之间的爱情,但在浙话创作的这部戏中,用一种唯美的方式,来表现出人类情感中纯真的一面。日前,浙话《怜香伴》的主创人员与上海的专家,共同就这样一部... 《怜香伴》自2015年1月创排以来,得到了各地观众的热议及好评。李渔的原作表现了同性之间的爱情,但在浙话创作的这部戏中,用一种唯美的方式,来表现出人类情感中纯真的一面。日前,浙话《怜香伴》的主创人员与上海的专家,共同就这样一部昆曲话剧进行了研讨,上海戏剧专家对该剧的主题思想、艺术形式、演员表演、舞台美术等方面给予了肯定,并对该剧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怜香伴 昆曲艺术 艺术研讨会 演员表演 李渔 就这样 艺术形式 上海戏剧 主题思想 汪世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曲《怜香伴》,唯情并蒂芳 话剧《怜香伴》主演创作谈
9
作者 哲华 《上海戏剧》 2015年第12期36-37,共2页
600年前,明代才子李渔写下了旷世传奇《怜香伴》,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崔笺云与曹语花在雨花庵中一见钟情结盟立誓,相约来生继续前缘。
关键词 怜香伴 汪世瑜 感情纠葛 浙江话剧团 艺术顾问 李渔 李伯 并蒂 创作谈 镜中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酷儿理论视域下解读《怜香伴》中主要女性角色的性别认知
10
作者 邵媛媛 《戏剧之家》 2020年第27期4-5,13,共3页
《怜香伴》是清代作家、戏曲理论家李渔所著的《笠翁传奇十种》中开篇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以女同性恋为主要内容的传奇作品。“酷儿”这一社会群体包含了目前已知的各种反常规性别群体,酷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关于这一群体... 《怜香伴》是清代作家、戏曲理论家李渔所著的《笠翁传奇十种》中开篇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以女同性恋为主要内容的传奇作品。“酷儿”这一社会群体包含了目前已知的各种反常规性别群体,酷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关于这一群体的理论思潮。在以往学者使用女性主义理论对《怜香伴》中曹语花与崔笺云两个女主人公的进行性别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酷儿理论的视角观照两个女主人公的性别认知萌生和发展,通过对作品中主体的性别认知的分析,更加深刻地认识《怜香伴》的创作主旨,并探究在封建社会规范下,《怜香伴》中“酷儿空间”的塑造方法和对酷儿性别认知的认识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怜香伴 酷儿理论 李渔 女同性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渔的“卿卿之情”——以《怜香伴》为例
11
作者 徐荷琳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期48-50,共3页
以汤显祖为代表的至情论,将情视为人生不可或缺的本质因素,赋予情超越万物的价值,提倡真情、至情。《怜香伴》作为李渔创作的第一部传奇,讲述的是二女之间的“卿卿之情”,体现了李渔的至情思想,以及他对汤显祖至情论的超越与不足。
关键词 李渔 怜香伴 至情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9年10月部分获奖作者感言
12
《戏剧之家》 2019年第34期248-248,共1页
一等奖:《李渔戏曲叙事的结构之美:对读〈闲情偶寄〉与〈怜香伴〉》向阳(香港理工大学)拙作《李渔戏曲叙事的结构之美:对读〈闲情偶寄〉与〈怜香伴〉》有幸刊于《戏剧之家》第30期,并在第五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评选... 一等奖:《李渔戏曲叙事的结构之美:对读〈闲情偶寄〉与〈怜香伴〉》向阳(香港理工大学)拙作《李渔戏曲叙事的结构之美:对读〈闲情偶寄〉与〈怜香伴〉》有幸刊于《戏剧之家》第30期,并在第五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非常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编辑部诸位老师与专家组的认可,这份荣誉给予我的学术研究以莫大的鼓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情偶寄 获奖作者 怜香伴 戏曲叙事 李渔 优秀学术论文 港理工大学 对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舞台——读歌剧文学剧本《芥子园》
13
作者 蒋力 《歌剧》 2021年第12期108-109,共2页
遥想二三十年前,我曾看过一部名叫《风月无边》的话剧,其中的主角是李渔和他的乔、王二姬,其中的故事是李渔家班演戏、演李渔编导的戏,还有其他。我喜欢那个戏,特意向剧作家刘锦云索来剧本拜读,还写了评论。年代已久,旧稿无寻,只有濮存... 遥想二三十年前,我曾看过一部名叫《风月无边》的话剧,其中的主角是李渔和他的乔、王二姬,其中的故事是李渔家班演戏、演李渔编导的戏,还有其他。我喜欢那个戏,特意向剧作家刘锦云索来剧本拜读,还写了评论。年代已久,旧稿无寻,只有濮存昕、徐帆扮演的剧中角色的身影还在我的印象中虚晃。十来年前,王翔整理出李渔的《怜香伴》在北京演出,我看得好不兴奋。演出后电视台约我采访,一看是那位讲《论语》成名的教授正对着摄像机滔滔侃侃,顿觉无趣,径自拂袖而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剧本 李渔 怜香伴 濮存昕 人生舞台 芥子园 《论语》 摄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