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草藻变化的湖泊稳态转换过程解析——以梁子湖为例
1
作者 徐颖 罗菊花 +5 位作者 翟金龙 毛志刚 段洪涛 孟迪 何锋 鲁露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4-1236,共13页
伴随湖泊营养负荷的增加、湖泊水生植被衰亡、藻类增长,湖泊会由草型稳态向藻型稳态转变,一旦稳态发生转变,将很难再逆转,严重影响湖泊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价值。从湖泊草藻长期演变的视角,开展突变点识别,辨析湖泊稳态转换过程,有助于... 伴随湖泊营养负荷的增加、湖泊水生植被衰亡、藻类增长,湖泊会由草型稳态向藻型稳态转变,一旦稳态发生转变,将很难再逆转,严重影响湖泊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价值。从湖泊草藻长期演变的视角,开展突变点识别,辨析湖泊稳态转换过程,有助于早期预判湖泊生态灾变风险,为湖泊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提供决策支持。本研究以梁子湖为例,通过遥感解译的长时序草藻数据集,结合文献搜集的长期水环境关键因子数据,分析水环境变化并识别水生植被覆盖度的突变点,解析湖泊稳态转换过程。结果表明,1990-2023年间,梁子湖生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在1990-2017年间,湖泊水质逐渐恶化,水环境因子发生显著变化,透明度在2010年发生突变,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浓度在2011年发生突变,总磷浓度在2017年发生突变;湖泊发生稳态转换的关键时间为2016年,水生植被覆盖度发生突变,沉水植被大幅减少,湖泊草型生态系统崩溃;在2017-2023年间,湖泊水生植被衰亡,并在2022-2023年连续暴发藻类水华,湖泊已转变为藻型生态系统。综合各因子的突变时期,可将梁子湖从草型到藻型生态系统转换过程分成4个阶段:以沉水植被为主导的草型稳态(2010年之前)湖泊营养负荷显著增加(2011-2016年)水生植被突变(稳态转换)(2017-2021年)以浮游藻类为主的藻型稳态(2022-2023年)。本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梁子湖生态修复与治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长江中下游的其他浅水湖泊生态风险早期预警、修复与治理提供了方法支撑与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态转换 草藻演变 湖泊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四足机器人步态转换控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久朋 李春磊 +3 位作者 伞红军 康伟 巴光玉 杨晓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1-440,451,共11页
为了解决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在四足机器人步态转换过程中稳定控制问题,本文在仿生学和机构学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四足机器人样机平台,并推导了机器人单腿运动学模型。在足端可达工作空间内规划了机器人抬腿高度和迈步步长,利用理想的复合... 为了解决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在四足机器人步态转换过程中稳定控制问题,本文在仿生学和机构学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四足机器人样机平台,并推导了机器人单腿运动学模型。在足端可达工作空间内规划了机器人抬腿高度和迈步步长,利用理想的复合摆线轨迹,通过合理控制步态周期,提出了一种过渡段变周期控制方法,实现了步态转换前后定速度控制和变步长控制,保证了步态转换前后速度不变或可变。为了验证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分别开展了单腿足端轨迹实验和整机步态转换实验。在完成整机运动控制的基础上,对比了基于模型的控制方式和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的控制方式在四足机器人步态转换过程的应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下,四足机器人可以实现步态的平滑转换,且速度能伴随步长和周期的变化实现调节,满足了不同速度下的行走要求,为四足机器的运动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态转换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稳态转换理论与生态恢复探讨 被引量:65
3
作者 年跃刚 宋英伟 +2 位作者 李英杰 孙艳妮 聂志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从清水稳态与浊水稳态转换的过程、稳态阈值、稳态恢复力等方面介绍了浅水湖泊的稳态转换理论,总结了浊水稳态与清水稳态恢复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清水稳态与浊水稳态相互转换的驱动力,分析了富营养化引起的植物群落演替和稳态转换的过程.... 从清水稳态与浊水稳态转换的过程、稳态阈值、稳态恢复力等方面介绍了浅水湖泊的稳态转换理论,总结了浊水稳态与清水稳态恢复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清水稳态与浊水稳态相互转换的驱动力,分析了富营养化引起的植物群落演替和稳态转换的过程.根据稳态转换理论和太湖五里湖的生态恢复实践,提出以改善生境条件为稳态转换驱动力进行生态恢复,并阐述了降低营养盐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清除某些鱼类、改善基底、调节水位、软围隔消浪等生境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富营养化 清水稳 浊水稳 态转换 沉水植物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nn-Kendall法的湖泊稳态转换突变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聚涛 方少文 +4 位作者 冯倩 吴智导 韩柳 黄佳聪 白秀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707-3713,共7页
采用变化趋势与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突变点分析法对1981~2008年间太湖湖泊稳态转换关键因子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进行突变识别,结果表明,(1)TN、TP和Chla分别在0.05、0.10和0.05水平上呈显著增加趋势... 采用变化趋势与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突变点分析法对1981~2008年间太湖湖泊稳态转换关键因子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进行突变识别,结果表明,(1)TN、TP和Chla分别在0.05、0.10和0.05水平上呈显著增加趋势;(2)TN浓度在1990~1991年间和1994~1995年间发生了两次突变;TP浓度突变点发生在1987~1988年;Chla浓度历史变化存在三个阶段,1981~1989年为第一阶段,尚未产生突变阶段,第二阶段为1990~1996年,突变过渡阶段,第三阶段为1997~2008年,属于突变后的状态;(3)综合TN、TP和Chla浓度历史变化存在不同阶段,结合各因子的历史变化序列,太湖湖泊稳态转换突变点为1988年和1997年,并把太湖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1~1987年,TP浓度为0.025mg/L,属于草藻共存,接近于清水稳态阶段;第二阶段为1988~1996年,TP浓度为0.086mg/L,属于藻草共存阶段;第三阶段为1997到2008年,TP浓度为0.103mg/L,属于藻型浊水稳态研究结果表明Mann-Kendall法在湖泊稳态转换突变分析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n-Kendal法 突变分析 关键因子 态转换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底栖-敞水生境耦合对富营养化的响应与稳态转换机理:对湖泊修复的启示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正文 张修峰 +5 位作者 陈非洲 杜瑛珣 关保华 于谨磊 何虎 张永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浅水湖泊中的初级生产者主要由分布在底栖生境中的底栖植物和生活在敞水生境中的浮游植物组成.底栖植物主要包括维管束沉水植物和底栖藻类等,浮游植物则主要为浮游藻类.贫营养浅水湖泊湖水营养盐浓度低,透明度高,底栖植物因能直接从沉... 浅水湖泊中的初级生产者主要由分布在底栖生境中的底栖植物和生活在敞水生境中的浮游植物组成.底栖植物主要包括维管束沉水植物和底栖藻类等,浮游植物则主要为浮游藻类.贫营养浅水湖泊湖水营养盐浓度低,透明度高,底栖植物因能直接从沉积物中获取营养盐,往往是浅水湖泊的优势初级生产者.随着外源营养盐负荷的增加,湖水中的营养盐浓度不断升高,浮游植物受到的营养盐限制作用减小,加上其在光照方面的竞争优势,逐步发展成为湖泊的优势初级生产者,湖泊逐步从底栖植物为优势的清水态转变为浮游植物为主的浑水态,即稳态转换.在稳态转换过程中,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综述了浅水湖泊沉积物性质和生物(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群落结构的变化,分析了这些变化对底栖植物、浮游植物之间竞争优势和底栖敞水生境间磷交换的影响,探讨了富营养化驱动的底栖敞水生境耦合过程变化和稳态转换机理.了解浅水湖泊底栖敞水生境耦合过程与稳态转换机理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有重要意义.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实际就是重建其清水态,在制定修复目标时应该关注评价清水态的指标,如透明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底栖植物的覆盖度或优势度等.在开展湖泊修复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时,应该重点关注对底栖敞水生境耦合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技术,如沉积物磷释放和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控制以及底栖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恢复等有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底栖敞水生境耦合 富营养化 态转换 湖泊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阈值判定方法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玉照 刘永 +3 位作者 赵磊 邹锐 王翠榆 郭怀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80-3290,共11页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对人类干扰的反应会随着干扰力度的改变或增强而出现突然的变化,即发生稳态转换;对其机理和驱动机制的揭示将有助于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及恢复。基于"多稳态"理论的稳态转换研究已广泛开展,但对浅水湖泊生...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对人类干扰的反应会随着干扰力度的改变或增强而出现突然的变化,即发生稳态转换;对其机理和驱动机制的揭示将有助于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及恢复。基于"多稳态"理论的稳态转换研究已广泛开展,但对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驱动机制结论各异,采用的阈值判定方法相差很大,主要有实验观测、模型模拟和统计分析3种。实验观测多关注少数特定指标,指标筛选过程复杂且工作量大;模型模拟虽能从较为全面的尺度上理解生态系统稳态变化的特征和主要机理过程,但在模型误差和不确定性的处理等问题上尚存在不足;统计分析方法基于对长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变化规律分析,用以判断或者预警稳态转换现象的发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目前稳态转换领域的研究大都是对已发生的稳态转换进行机制分析或过程反演,对未来预测与预警的问题仍然亟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态转换 驱动机制 阈值判定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理论与驱动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赵磊 刘永 +2 位作者 李玉照 朱翔 邹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97-1707,共11页
湖泊生态系统会在长期的人为胁迫和短期的强扰动下发生稳态转换,稳态转换前后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关键过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探求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驱动因子是科学合理确定湖泊管理策略的关键所在。对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理论内涵、... 湖泊生态系统会在长期的人为胁迫和短期的强扰动下发生稳态转换,稳态转换前后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关键过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探求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驱动因子是科学合理确定湖泊管理策略的关键所在。对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理论内涵、驱动机制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概念主要含有发生的突然性和难以预知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以及存在多稳态现象等内涵;具有非线性、多阈值、多稳态,以及修复过程中的迟滞效应等特征。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驱动因子可分为外部驱动和内部驱动两种类型。外部驱动包括外源性氮磷负荷、气候变化、风浪、湖泊水位等因子;外源性氮磷负荷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通过逐步削弱湖泊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而引发稳态转换;风浪、湖泊水位等为突发性因子,往往表现为稳态转换的直接诱因。内部驱动包括鱼类、水生植物等因子;鱼类主要通过对水生植物、湖泊底质、浮游动物等生态组分的影响引发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水生植物对湖泊清水稳态可能不仅存在正反馈作用,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负反馈作用。今后应加强沉水植物生长消亡的主要环境与生物要素综合作用机理、湖泊稳态类型与主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系统 态转换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稳态转换 被引量:9
8
作者 李胜朋 冯剑丰 王洪礼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3-538,共6页
基于藻类与食植鱼类的生态动力学模型,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确定了典型控制参数的分岔区域.运用Copula方法,通过历史数据得到控制参数的概率分布.以分岔区域作为不同状态,建立了系统状态转移的马尔科夫链模型.运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转... 基于藻类与食植鱼类的生态动力学模型,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确定了典型控制参数的分岔区域.运用Copula方法,通过历史数据得到控制参数的概率分布.以分岔区域作为不同状态,建立了系统状态转移的马尔科夫链模型.运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转移概率矩阵,得到多稳态转换的平稳概率,并得到了使期望状态平稳概率最大化的控制参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转换 海洋生系统 分岔 COPUL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双切圆燃烧锅炉干湿态转换过程中水冷壁温度控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亚欧 陶谦 +1 位作者 肖杰 陈波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165,173,共6页
针对超超临界双切圆锅炉干湿态转换过程中的水冷壁温度偏差大、超温的问题,采取了三个阶段的控制措施:干湿态转换前,优先投入上层磨煤机运行,提高锅炉压力和给水温度;转态过程中,维持合适的水煤比以及较低的中间点过热度;锅炉正常运行时... 针对超超临界双切圆锅炉干湿态转换过程中的水冷壁温度偏差大、超温的问题,采取了三个阶段的控制措施:干湿态转换前,优先投入上层磨煤机运行,提高锅炉压力和给水温度;转态过程中,维持合适的水煤比以及较低的中间点过热度;锅炉正常运行时,尽量提高炉膛火焰中心高度,使炉膛热负荷分布更加均匀,调整一、二次风配风方式,降低"热角"区温度。此外,取消了超温管的节流孔圈,增大质量流速。通过以上调整方法,有效缓解了干湿态转换过程中水冷壁超温问题,改善了水冷壁的运行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超超临界机组 双切圆锅炉 干湿态转换 水冷壁 超温 热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预警识别方法局限与展望 被引量:6
10
作者 于瑞宏 张笑欣 +1 位作者 刘廷玺 郝艳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19-3627,共9页
浅水湖泊水体底泥交换强烈,极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超过一定阈值即可能发生灾难性的稳态转换,对其有效识别有助于湖泊富营养化的及时防控与修复。浅水湖泊稳态转换可通过系统关键变量(叶绿素、溶解氧、浮游动物、鱼类等)的时间序列(判别不... 浅水湖泊水体底泥交换强烈,极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超过一定阈值即可能发生灾难性的稳态转换,对其有效识别有助于湖泊富营养化的及时防控与修复。浅水湖泊稳态转换可通过系统关键变量(叶绿素、溶解氧、浮游动物、鱼类等)的时间序列(判别不同稳态)、预警信号及阈值等进行识别,其中预警识别可为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提供预判信息,有利于早预警早行动。目前,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预警识别因子(方差及自相关性等)主要用于"临界慢化"现象,但在强大外力作用、强烈随机扰动及极端事件下,这些"临界慢化"因子则可能出现误用或错用。基于浅水湖泊基本特征,针对稳态转换的不同驱动机制,探讨"临界慢化"因子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预警识别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态转换 预警识别 临界慢化 驱动机制 局限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驱动因子判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磊 刘永 +3 位作者 李玉照 朱翔 邹锐 宋迪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湖泊生态系统会在长期的人为胁迫和短期的强扰动下发生稳态转换,灾变性稳态转换将会导致湖泊水环境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进而延缓和加大治理的进程及成本。探求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驱动因子是科学合理确定湖泊管理策略的关键所在,现有的驱... 湖泊生态系统会在长期的人为胁迫和短期的强扰动下发生稳态转换,灾变性稳态转换将会导致湖泊水环境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进而延缓和加大治理的进程及成本。探求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驱动因子是科学合理确定湖泊管理策略的关键所在,现有的驱动因子判定方法主要有实验观测、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实验观测缺乏对生态系统整体的判断,仅采用观测数据并不能得出导致稳态转换确切的原因和效应;统计分析难以对未来作出预警;模型模拟可有效规避上述2种方法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机理模型是今后分析稳态转换的主要方法。有必要加强统计分析与模型模拟的结合、生态模型与传统水质水动力模型耦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系统 态转换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叶型冷热态转换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众 许开富 韩飞 《火箭推进》 CAS 2018年第2期33-38,共6页
闭式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叶片载荷大,温度分布复杂,叶片变形对气动参数影响显著。在以往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设计中,一般将设计出的叶片直接进行加工,而不考虑工作变形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叶片冷热态转换的方法,并以某发动机主涡轮... 闭式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叶片载荷大,温度分布复杂,叶片变形对气动参数影响显著。在以往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设计中,一般将设计出的叶片直接进行加工,而不考虑工作变形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叶片冷热态转换的方法,并以某发动机主涡轮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气热固耦合仿真对比叶片变形对气动性能的影响,变形后的涡轮效率、流量、轴向力等参数均发生了显著变化,然后通过修正迭代对该叶片进行变形补偿,将热态工作叶片转化为冷态加工叶片。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叶型的气动参数得到精确控制,可开展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涡轮叶片 变形影响分析 冷热态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分析技术中的多项式正态转换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宝宏 陆玉忠 汤有光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共4页
不确定性及可靠性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利及土木系统工程分析中,可靠性计算的核心之一是对随机变量进行正态转换。对土木工程系统不确定性及可靠性分析中有着潜在应用前景的非正态随机变量的多项式正态转换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各种... 不确定性及可靠性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利及土木系统工程分析中,可靠性计算的核心之一是对随机变量进行正态转换。对土木工程系统不确定性及可靠性分析中有着潜在应用前景的非正态随机变量的多项式正态转换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各种条件下非正态随机变量的正态多项式转换成果之评价,发现在水利及土木工程系统可靠性分析中常用的许多分布可以保留其自身的比较好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分析 多项式转换 L-阶线性矩 不对称展开 态转换 水利工程 土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废渣地植被稳态与荒漠稳态转换驱动力分析
14
作者 谢永 许宁 卓馨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7-930,共4页
矿区废渣地植被破坏转换成荒漠化的过程符合生态阈值特征。植被稳态和荒漠稳态之间的转换存在稳态阈值、稳态恢复力和稳态极限,形成了影响稳态恢复因子和稳态转换的动力。通过对植被稳态和荒漠稳态的生境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影响这两种稳... 矿区废渣地植被破坏转换成荒漠化的过程符合生态阈值特征。植被稳态和荒漠稳态之间的转换存在稳态阈值、稳态恢复力和稳态极限,形成了影响稳态恢复因子和稳态转换的动力。通过对植被稳态和荒漠稳态的生境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影响这两种稳态恢复力的因素,同时对稳态转换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植被稳态向荒漠稳态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废渣地 植被稳 荒漠稳 态转换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稳态转换模型PCLake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笑欣 于瑞宏 +1 位作者 张宇瑾 李凌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9-24,共6页
总结了能够全面模拟浅水湖泊生物及非生物过程的PCLake模型的发展历程、技术框架、适用性及局限性,从营养盐转换阈值、气候变化、生物操纵等3方面详述了PCLake模型的研究进展,并针对PCLake模型优势及存在问题,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展望了... 总结了能够全面模拟浅水湖泊生物及非生物过程的PCLake模型的发展历程、技术框架、适用性及局限性,从营养盐转换阈值、气候变化、生物操纵等3方面详述了PCLake模型的研究进展,并针对PCLake模型优势及存在问题,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展望了该模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全球尺度规模以及更易于使用且更灵活的模型,涵盖更多湖泊特征,形成多种组合,用于稳态转换阈值及预警识别,将敏感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等功能嵌套于模型,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态转换 阈值判定 PCLake模型 气候变化 生物操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对白色念珠菌菌态转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易玉玲 宋瑱 +2 位作者 雍江堰 黄筱雪 李燕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1-57,共7页
为探讨盐酸小檗碱对白色念珠菌酵母相向菌丝相转换的抑制作用和分子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盐酸小檗碱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MIC值,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丝动态形成过程;hochest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对菌丝形成的影响;RT-PCR检... 为探讨盐酸小檗碱对白色念珠菌酵母相向菌丝相转换的抑制作用和分子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盐酸小檗碱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MIC值,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丝动态形成过程;hochest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对菌丝形成的影响;RT-PCR检测在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作用下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关键基因EFG1、HWP1、ECE1、ALS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盐酸小檗碱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为32μg/mL,同时白色念珠菌在4h芽管形成明显,8h转化为菌丝;hochest染色结果显示:128和32μg/mL的盐酸小檗碱可以通过抑制菌丝的形成以及降低细胞密度,从而达到抑制白色念珠菌发生菌态转换的目的,并且128μg/mL盐酸小檗碱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32μg/mL盐酸小檗碱和4μg/mL氟康唑,而8μg/mL盐酸小檗碱抑制作用不明显;RT-PCR结果表明,128μg/mL盐酸小檗碱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4h干预组菌丝形成关键基因HWP1和ECE1的表达、6h干预组HWP1、ECE1和ALS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μg/mL盐酸小檗碱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4h干预组菌丝形成关键基因EFG1和ALS1的表达,6h干预组EFG1、HWP1和ALS1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μg/mL盐酸小檗碱无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可以明显抑制白色念珠菌的菌态转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菌丝形成关键基因EFG1、HWP1、ECE1、ALS1的表达下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态转换 盐酸小檗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湖泊稳态转换的恢复时间及影响因素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思枫 梁中耀 刘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5-1102,共8页
为了揭示富营养湖泊恢复时间和负荷削减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以典型湖泊为理论分析对象,基于经典磷循环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不同负荷削减强度下的湖泊恢复时间,即不同负荷下,湖泊从初始富营养状态,P浓度逐渐降低回... 为了揭示富营养湖泊恢复时间和负荷削减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以典型湖泊为理论分析对象,基于经典磷循环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不同负荷削减强度下的湖泊恢复时间,即不同负荷下,湖泊从初始富营养状态,P浓度逐渐降低回到清水稳态所需要的时间。通过计算不同参数取值下湖泊恢复时间的变化,探究湖泊不同方面的特征对湖泊恢复时间的影响及可能的管理契机,得到如下结果。1)湖泊由浊水稳态向清水稳态的恢复时间和负荷削减强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若将外源负荷强度控制在略低于"浊水–清水"转换阈值,则恢复时间在40年以上,若加大削减强度,则可缩短恢复时间;但随着削减强度的持续增加,其边际效应将逐渐减弱。2)湖泊形态和状态会对恢复时间产生明显的影响。在同样的负荷削减强度下,寒冷地区较深的湖泊恢复时间更短;沉积物释放较快的湖泊恢复时间更长;水力停留时间短的湖泊恢复时间也更短。因此,从理论上讲,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措施来降低沉积物P的释放或改善水动力条件,能够缩短富营养湖泊的恢复时间;湖泊状态的改善还可降低"浊水–清水"稳态转换阈值,进而降低治理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态转换 恢复时间 磷循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板干燥器临界流速的冷热态转换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茹 温济铭 +3 位作者 陈博文 王博 田瑞峰 毛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521,共6页
为研究波形板干燥器临界流速冷态与热态之间的转换关系,本文通过对液膜破裂进行理论建模分析,得到波形板干燥器临界流速冷热态转换关系因子。搭建了波形板干燥器分离性能研究台架,对本文所提出的转换关系因子以及现有的2个转换关系因子... 为研究波形板干燥器临界流速冷态与热态之间的转换关系,本文通过对液膜破裂进行理论建模分析,得到波形板干燥器临界流速冷热态转换关系因子。搭建了波形板干燥器分离性能研究台架,对本文所提出的转换关系因子以及现有的2个转换关系因子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液膜破裂现象进行分析得到的冷热态临界速度换算因子γ更能准确描述冷态与热态之间的转化关系,对液膜破裂分析所建立的冷热态转化模型相较于通过液滴破裂分析所建立的转化模型更能准确对临界流速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板干燥器 临界流速 冷热态转换:液膜破裂 汽水分离器 实验研究 分离效率 双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正态转换法”用于化探数据特征的“反推”以及系统误差的调平 被引量:4
19
作者 应祥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89,共6页
将水系沉积物样本数据转换到具有岩石样样本数据特征的水平上,近似地称为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反推”。文章利用“标准正态转换法”对此作了一些探讨:将两者的样本数据都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的形态,在此基础上,再将水系沉积物样本数据转换... 将水系沉积物样本数据转换到具有岩石样样本数据特征的水平上,近似地称为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反推”。文章利用“标准正态转换法”对此作了一些探讨:将两者的样本数据都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的形态,在此基础上,再将水系沉积物样本数据转换到岩石样水平。该样本数据的总体特征具有岩石样样本的数据特征。该方法还可以对工作区内不同区块分析数据的系统误差进行调平。并以1∶25万四子王旗幅为例说明了该方法在这两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推” 标准正态转换 标准离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及稳态转换关键驱动因子阈值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昔 厉恩华 +4 位作者 徐杰 邓兆林 黄小龙 王英才 王学雷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4-940,共7页
利用19902020年洪湖水环境监测数据和20112020年洪湖沉水植物调查数据,探讨洪湖湿地生态环境演化规律,识别稳态转换关键驱动因子并确定其阈值。研究结果表明:19902020年以来洪湖水质变化主要总结为5个阶段和3个时期,整体上呈现出不断恶... 利用19902020年洪湖水环境监测数据和20112020年洪湖沉水植物调查数据,探讨洪湖湿地生态环境演化规律,识别稳态转换关键驱动因子并确定其阈值。研究结果表明:19902020年以来洪湖水质变化主要总结为5个阶段和3个时期,整体上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20112020年以来洪湖沉水植物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降低32%、59%、60%和46%,特别是2016年洪涝灾害后沉水植物出现严重衰退;洪湖生态系统发生稳态转换的关键时期是2002和2011年,总磷是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关键驱动因子;清水态向浊水态转换的总磷阈值为0.092 mg/L,浊水态向清水态转化的阈值为0.051 mg/L。本研究可为洪湖入湖污染负荷削减量估算提供参考,为洪湖湿地生态修复的营养盐优先控制策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湖湿地 态转换 驱动因子 沉水植物 总磷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