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铎的“怀素野道”观念与原因探究
1
作者 李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9期126-128,共3页
晚明,市民阶层兴起,纲常失纪,书法的形制与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动。士大夫王铎为了适应彼时风尚,对草书进行了创新。王铎的草书极具个人特征,却常有被周围人视作怀素书风的情况。他对此极力否认,并声称只尊崇“二王”。王铎的言行是否构成... 晚明,市民阶层兴起,纲常失纪,书法的形制与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动。士大夫王铎为了适应彼时风尚,对草书进行了创新。王铎的草书极具个人特征,却常有被周围人视作怀素书风的情况。他对此极力否认,并声称只尊崇“二王”。王铎的言行是否构成矛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王铎留下的题跋,探寻他对怀素的真实态度,再透过王铎所处的环境与家世,解释他实际服膺怀素却又加之非议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铎 怀素 “野道” 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素与颜真卿
2
作者 刘墨 《中国书画》 2024年第11期32-33,共2页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有怀素《藏真帖》刻石,其中提到了怀素结识颜真卿的过程: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晚游中州,所恨不与张颠长史相识。近于洛下,偶逢颜尚书真卿,自云颇传长史笔法。闻斯八法,若有所得也。
关键词 怀素 颜真卿 藏真帖 张颠 西安碑林博物馆 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徵明《跋怀素自叙帖》考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向彬 《中国书画》 2016年第2期11-15,共5页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自叙帖》为怀素真迹无疑,帖后所附文徵明题跋为石刻拓本。本文从文徵明这件题跋入手,对《自叙帖》在当时的版本流传以及文徵明家藏的《自叙帖》情况作一认真考论。
关键词 文徵明 怀素自叙帖 苏舜钦 项元汴 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彭 文龙 罗龙文 陆完 黄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前启后之作——评傅申著《书法鉴定: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白谦慎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1期120-121,共2页
从1965年入故宫书画处,在库房里拿着放大镜一遍遍地仔细观察院藏古书画,到2004年10月参与《自叙帖》真伪之辨、撰写《书法鉴定》一书,在这近四十年的岁月中,傅申曾撰写以下和鉴定相关的书籍(散篇的论文不计):
关键词 书法鉴定 临床诊断 承前启后 怀素 《自叙帖》 古书画 放大镜 撰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素的生成刍探
5
作者 李朝晖 《艺苑》 2017年第6期62-65,共4页
怀素是唐代杰出的草书大家,历代颇受关注。文章通过从时代与变革、悟化与超越、入世与出世三个方面的分析与探究,使怀素的形象渐趋清晰。有唐以来的好书之风、所处时代的审美取向、善师悟化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积极适应,最终造就了酷爱书... 怀素是唐代杰出的草书大家,历代颇受关注。文章通过从时代与变革、悟化与超越、入世与出世三个方面的分析与探究,使怀素的形象渐趋清晰。有唐以来的好书之风、所处时代的审美取向、善师悟化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积极适应,最终造就了酷爱书法、精研苦练的怀素。怀素及其草书不仅盛名于当时,而且影响着后世,尤其对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素 草书 审美取向 悟化 至高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鸟出林惊蛇入草——论怀素《自叙帖》的书法艺术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山晨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2-84,共3页
《自叙贴》是唐代僧人狂草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品,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线条细瘦圆劲,外柔内刚,飘逸飞动而又骨肉停匀;结字优美而生动,章法前缓后急,上下贯通,一气呵成,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和不凡的领悟能力,在中... 《自叙贴》是唐代僧人狂草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品,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线条细瘦圆劲,外柔内刚,飘逸飞动而又骨肉停匀;结字优美而生动,章法前缓后急,上下贯通,一气呵成,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和不凡的领悟能力,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至今无人能超过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素 狂草 浪漫 飞动 书法艺术 飞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素《自叙帖》之我见(上)
7
作者 傅申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40,共5页
文章通过分析《自叙帖》行款之间的关系、刻本与母本的关系以及帖后的题跋,得出《自叙帖》是写本的结论,年代下限为北宋。
关键词 怀素 《自叙帖》 钩摹本 刻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踪变化 神采飞扬——论怀素草书艺术
8
作者 张金峰 《美术大观》 2014年第10期50-50,共1页
怀素是唐代草书书法家的代表,他的草书为历代书法家交口称赞。本文从怀素的学书经历,分析他神奇的草书艺术特点、书法作品带给人审美感受的原因,以及对学书者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 怀素 草书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性、理性与悟性——谈怀素的狂草书法创作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飞战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10期93-94,共2页
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书法独具一格,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的狂草艺术是情与理、灵与神的融合,是感性、理性与悟性的统一。感性确定了他狂草书法基调与个性,理性构建了他狂草书法的内养与法度,悟性赋予了他狂草书... 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书法独具一格,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的狂草艺术是情与理、灵与神的融合,是感性、理性与悟性的统一。感性确定了他狂草书法基调与个性,理性构建了他狂草书法的内养与法度,悟性赋予了他狂草书法的灵感与艺术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 理性 悟性 怀素 狂草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素狂草《自叙帖》探微
10
作者 李丹 《美与时代(城市)》 2015年第1期114-114,共1页
狂草始于唐朝,其笔势连绵回绕,活泼飞舞,奔腾放纵,大有驰骋不羁,一泻千里之势。高僧怀素是唐代继张旭之后的又一草书大家,他的《自叙帖》写的活泼飞动,笔下生风,是"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的抒情之作。
关键词 怀素 自叙帖 草书 艺术特色 宗教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素草书风格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雨彤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19期36-38,共3页
怀素是草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他勇于创新,在草书的发展中作出了特殊贡献,将草书的浪漫主义书风发展到了极致,上承张旭的醉笔,与张旭并称为“颠张醉素”。怀素的代表作品《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食鱼帖》等都在草... 怀素是草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他勇于创新,在草书的发展中作出了特殊贡献,将草书的浪漫主义书风发展到了极致,上承张旭的醉笔,与张旭并称为“颠张醉素”。怀素的代表作品《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食鱼帖》等都在草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草书创作尤其是狂草创作提供了优秀的借鉴渠道。鉴于怀素在书法史尤其是草书史上的重要地位,探索其书法的发展相当有意义。了解其书法风格的形成、发展,既可以了解怀素书法的特点、发展阶段,又可以吸收其特点应用到自身的书法学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素 狂草 书风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怀素草书的笔势和体势之美——以《自叙帖》为例
12
作者 董倩 《艺术评鉴》 2017年第2期59-61,共3页
怀素的草书任情恣性,酣畅淋漓,他的代表作《自叙帖》更是绝妙,其将笔势与体势完美地融合,被称为传世佳作。本文以唐代怀素草书代表作《自叙帖》的笔势和体势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图版,分析"势"的表现性,分别从笔势的点画、牵丝引... 怀素的草书任情恣性,酣畅淋漓,他的代表作《自叙帖》更是绝妙,其将笔势与体势完美地融合,被称为传世佳作。本文以唐代怀素草书代表作《自叙帖》的笔势和体势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图版,分析"势"的表现性,分别从笔势的点画、牵丝引带,体势与字形、体势与章法几方面加以阐述,以加强对草书的深入理解,使对其认知更趋于清晰和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素 草书 笔势 体势 《自叙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怀素草书的笔势和体势之美——以《自叙帖》为例
13
作者 董倩 《艺术评鉴》 2016年第22期21-23,共3页
怀素的草书任情恣性,酣畅淋漓,他的代表作《自叙帖》更是绝妙,其将笔势与体势完美地融合,被称为传世佳作。本文以唐代怀素草书代表作《自叙帖》的笔势和体势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图版,分析"势"的表现性,分别从笔势的点画、牵丝引... 怀素的草书任情恣性,酣畅淋漓,他的代表作《自叙帖》更是绝妙,其将笔势与体势完美地融合,被称为传世佳作。本文以唐代怀素草书代表作《自叙帖》的笔势和体势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图版,分析"势"的表现性,分别从笔势的点画、牵丝引带,体势与字形、体势与章法几方面加以阐述,以加强对草书的深入理解,使对其认知更趋于清晰和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素 草书 笔势 体势 《自叙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怀素草书对北宋草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猛 《书画世界》 2018年第1期91-92,共2页
怀素是狂草书法的代表人物。虽然宋代书法尚意,以行书为主,崇晋卑唐,但是怀素的草书对北宋的草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北宋草书是怀素狂草之风的延续,很多书家或多或少都受怀素草书影响。
关键词 怀素 草书 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怀素《自叙帖》看禅宗对书法的影响
15
作者 常诚 《艺术家》 2021年第2期158-158,共1页
怀素(739-799年),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人。怀素自幼年便入寺为僧,修禅之余,颇好书法,甚至可以用痴迷来形容。他练书甚勤,练字用坏的毛笔也都被他收集起来像人一样埋葬在土中。怀素生活在唐朝中期,此时正是禅宗佛教兴起之时,并且将... 怀素(739-799年),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人。怀素自幼年便入寺为僧,修禅之余,颇好书法,甚至可以用痴迷来形容。他练书甚勤,练字用坏的毛笔也都被他收集起来像人一样埋葬在土中。怀素生活在唐朝中期,此时正是禅宗佛教兴起之时,并且将怀素引入书法正途的惠容禅师亦是禅宗传人,所以怀素的书法作品体现出了很多禅宗的思想。本文从怀素的《自叙帖》入手,来剖析禅宗对书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素 书法作品 《自叙帖》 禅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怀素共品珍味——临摹《苦笋帖》
16
作者 王朋 《书法教育》 2022年第3期32-38,共7页
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苦笋帖》是向友人索要“苦笋及佳茗”的信札墨迹,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纵24.8厘米,横12厘米,正文2行,共14字,以毛笔在薄且坚韧的绢上书写而成。内容为:“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苦笋即甘笋,是一种脆嫩美味... 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苦笋帖》是向友人索要“苦笋及佳茗”的信札墨迹,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纵24.8厘米,横12厘米,正文2行,共14字,以毛笔在薄且坚韧的绢上书写而成。内容为:“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苦笋即甘笋,是一种脆嫩美味的蔬菜。《苦笋帖》的大意是说:苦笋和茶都非常好,请直接送来吧,怀素敬上。此帖用笔精到,历代对它的评价都很高。当代书法家启功评价此帖:“以精美跌宕求之,《苦笋》当推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素 苦笋帖 上海博物馆 临摹 用笔 书法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笔成冢得真谛 骤雨旋风启后人——浅析怀素的草书艺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劫智 《书画艺术》 1999年第1期28-29,共2页
怀素,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卒于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僧,字藏真,本姓钱,长沙(今湖南)人。唐书家,精勤学书,以善狂草为名。上元三年(公元762年)诏住西太原寺。嗜酒,一日九醉,人称醉僧,自言“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怀素,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卒于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僧,字藏真,本姓钱,长沙(今湖南)人。唐书家,精勤学书,以善狂草为名。上元三年(公元762年)诏住西太原寺。嗜酒,一日九醉,人称醉僧,自言“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酒酣兴书,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可书,曾于故里广植笆蕉万余株(固名其所居曰:“绿天庵”),以供挥洒。书不足兴,乃自制漆盘漆板,随写随擦,日久漆板为之磨穿。其弃秃笔堆埋于山下,号曰笔冢。其书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而法度具备,晚渐趋平淡。狂草继张旭,世称“以狂继颠(张旭)”“颠张醉素”。传世书迹主要有《自叙帖》、《食鱼帖》(仅8行)、《苦笋帖》(仅2行14字)等,尤以《自叙帖》为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素 狂草 旋风 十三年 草书艺术 张旭 颠张醉素 书法艺术 唐玄宗 中国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怀素狂草的艺术美
18
作者 方淩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5-179,238,共6页
中国书法的草书在实用性和抒情性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协调。怀素以特有的美学境界为中国狂草艺术创造了高峰。张旭与怀素合称"颠张醉素",两人癫狂创新又能顾盼法度,收奇效于意想之外。怀素是"张狂"的典型代表:狂放且... 中国书法的草书在实用性和抒情性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协调。怀素以特有的美学境界为中国狂草艺术创造了高峰。张旭与怀素合称"颠张醉素",两人癫狂创新又能顾盼法度,收奇效于意想之外。怀素是"张狂"的典型代表:狂放且圆融。他饮酒养性,狂草畅志;他妙悟真如,张狂自我;他由篆而草,狂气飞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素 书法作品 狂草 艺术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州“怀素公园”规划及单体设计构思
19
作者 黄善言 欧阳培民 李暑生 《古建园林技术》 1995年第3期49-52,共4页
永州“怀素公园”规划及单体设计构思湖南大学建筑系黄善言永州市建委欧阳培民,李暑生永州市为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该地不仅历史悠久,山水灵秀,而且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和古迹。唐宋以来著名文人元结、柳宗元、怀素等均与永州... 永州“怀素公园”规划及单体设计构思湖南大学建筑系黄善言永州市建委欧阳培民,李暑生永州市为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该地不仅历史悠久,山水灵秀,而且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和古迹。唐宋以来著名文人元结、柳宗元、怀素等均与永州有缘,或以有关永州的文章传世,或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设计 怀素 永州市 现代化公园 仿木结构 儿童乐园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船码头 中国古典园林 娱乐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素学书
20
作者 舜子 金增友 《美术大观》 2000年第1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怀素 张旭 书法家 长安 唐代 草书 芭蕉 学习 交通 叶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