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伦理的美与人性的美——台湾20世纪中叶怀乡思亲文学的精神诉求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红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3,共4页
台湾20世纪中叶的怀乡思亲文学作为特定历史语境的产物,一方面积极阐扬中国传统的仁爱道德、忠孝信义等思想,表现出对大陆母体文化的依恋;另一方面,努力传达平等独立、敢爱敢恨、同情弱小的新观念,体现了对"五四"新文化思想... 台湾20世纪中叶的怀乡思亲文学作为特定历史语境的产物,一方面积极阐扬中国传统的仁爱道德、忠孝信义等思想,表现出对大陆母体文化的依恋;另一方面,努力传达平等独立、敢爱敢恨、同情弱小的新观念,体现了对"五四"新文化思想的呼应和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借鉴。怀乡思亲文学对伦理美与人性美的双重追求,体现了台湾一代知识分子离而不散的中国情结,和守护人文精神的执着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怀乡思亲文学 台湾作家 伦理美 人性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台湾20世纪中叶怀乡思亲小说中的男性书写
2
作者 黄红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台湾怀乡思亲小说出自从大陆迁台的女作家之手,写女性成长的故事,抒女性思乡的真情。但从父亲到恋人,男性是每一个思乡梦里挥洒不去的身影,也是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文化指向。《城南旧事》、《失去的金铃子》和《梦回青河》是怀乡思亲小说... 台湾怀乡思亲小说出自从大陆迁台的女作家之手,写女性成长的故事,抒女性思乡的真情。但从父亲到恋人,男性是每一个思乡梦里挥洒不去的身影,也是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文化指向。《城南旧事》、《失去的金铃子》和《梦回青河》是怀乡思亲小说的"鼎足"之作,从中可以发现,不同男性身份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却同样指向当时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台湾文坛的生态环境。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怀乡思亲小说的男性书写,既可以深化台湾女性文学和乡愁文学的研究,也可以为当下两岸文化交流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怀乡思亲小说 男性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魂牵梦萦忆故乡——试论琦君怀乡思亲的散文 被引量:3
3
作者 潘梦园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81-87,共7页
琦君是深受台湾读者喜爱的女作家。她的散文饮誉台湾文坛三十多年,出版有《琴心》、《烟愁》、《琦君小品》、《三更有梦书当枕》、《红纱灯》、《细雨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桂花雨》、《留予他年作梦痕》、《与我同车》、... 琦君是深受台湾读者喜爱的女作家。她的散文饮誉台湾文坛三十多年,出版有《琴心》、《烟愁》、《琦君小品》、《三更有梦书当枕》、《红纱灯》、《细雨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桂花雨》、《留予他年作梦痕》、《与我同车》、《琦君自选集》等十多本散文集,以及短篇小说集《菁姐》、《百合羹》、《缮校室八小时》、《七月的哀伤》、《钱塘江畔》等多种。比之小说,散文的结集出版的多,成就也大。她多次在台湾获散文创作奖,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之一,作品曾被译为英、朝、日文,在美、英、日、南朝鲜及印度的读者文摘和报纸副刊上刊登,也曾多次被邀请到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坛 母亲 散文集 家乡 祖国 怀乡思亲 琦君 大陆 日文 散文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琉球汉诗:中国诗歌移植的硕果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裔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45-51,共7页
琉球汉诗,指琉球王国时代琉球诗人用古汉语创作的诗篇。它既是冲绳文学的奇葩,又离不开中国古代诗艺的哺育滋养。它是琉球王国与明、清两朝文学交流的结晶。 日本琉球群岛,古为琉球国,亦称中山国。明、清两代,中琉交往密切。1372年(中... 琉球汉诗,指琉球王国时代琉球诗人用古汉语创作的诗篇。它既是冲绳文学的奇葩,又离不开中国古代诗艺的哺育滋养。它是琉球王国与明、清两朝文学交流的结晶。 日本琉球群岛,古为琉球国,亦称中山国。明、清两代,中琉交往密切。1372年(中山王察度23年,明洪武5年),明太祖派杨载与琉球建立宗主国册封与附属国进贡的外交关系(这“封贡关系”一直维持到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宣布琉球国成为日本的冲绳县为止),从此琉球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由于中国册封使团的带动,琉球官员文士吟作汉诗,盛极一时。1392年(察度43年,洪武25年),明太祖令闽36姓200余人移居琉球(后又多次移居),专助教化,也传播汉诗。同年起,至1879年(琉球尚泰32年)琉球被明治政府“处分”止,琉球陆续派遣“官生”(留学生)、“勤学”(自费生)来华学习,更重视习作汉诗,于是汉诗之花绽蕾吐艳,蔚为奇观。本文试就琉球汉诗的作家作品概貌、内容与形式、中国诗歌移植的特点和汉诗兴盛的原因,作宏观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汉诗 中国诗歌 汉诗创作 程顺则 雪堂燕游草 明治政府 怀乡思亲 清诗 唱和诗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寂寞的歌人——论琦君的创作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源 《广东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99-107,共9页
三十多年来,台湾文学在艰难的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中,在欧美风雨的浸淫下,其幻化与屡迁的情景引人注目.五十年代初就跻身于台湾文坛的女作家琦君,是一个不顺时代的风潮改弦更张,另辟蹊径以就之的人.她执著地追求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境界... 三十多年来,台湾文学在艰难的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中,在欧美风雨的浸淫下,其幻化与屡迁的情景引人注目.五十年代初就跻身于台湾文坛的女作家琦君,是一个不顺时代的风潮改弦更张,另辟蹊径以就之的人.她执著地追求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境界,其创作风格确定而不衰腐,题材多样而不僵化,并且能时时显示出自己的独创性.在异彩纷呈同时又是噪音四起的台湾文坛上,她固守着头顶上的一片天,辛勤地耕耘,苦苦地追求,向人们奉献出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琦君 作品 歌人 作家 台湾文坛 散文 爱的主题 小乔 母亲 怀乡思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