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伦理的美与人性的美——台湾20世纪中叶怀乡思亲文学的精神诉求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红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3,共4页
台湾20世纪中叶的怀乡思亲文学作为特定历史语境的产物,一方面积极阐扬中国传统的仁爱道德、忠孝信义等思想,表现出对大陆母体文化的依恋;另一方面,努力传达平等独立、敢爱敢恨、同情弱小的新观念,体现了对"五四"新文化思想...
台湾20世纪中叶的怀乡思亲文学作为特定历史语境的产物,一方面积极阐扬中国传统的仁爱道德、忠孝信义等思想,表现出对大陆母体文化的依恋;另一方面,努力传达平等独立、敢爱敢恨、同情弱小的新观念,体现了对"五四"新文化思想的呼应和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借鉴。怀乡思亲文学对伦理美与人性美的双重追求,体现了台湾一代知识分子离而不散的中国情结,和守护人文精神的执着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怀乡思亲
文学
台湾作家
伦理美
人性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台湾20世纪中叶怀乡思亲小说中的男性书写
2
作者
黄红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台湾怀乡思亲小说出自从大陆迁台的女作家之手,写女性成长的故事,抒女性思乡的真情。但从父亲到恋人,男性是每一个思乡梦里挥洒不去的身影,也是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文化指向。《城南旧事》、《失去的金铃子》和《梦回青河》是怀乡思亲小说...
台湾怀乡思亲小说出自从大陆迁台的女作家之手,写女性成长的故事,抒女性思乡的真情。但从父亲到恋人,男性是每一个思乡梦里挥洒不去的身影,也是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文化指向。《城南旧事》、《失去的金铃子》和《梦回青河》是怀乡思亲小说的"鼎足"之作,从中可以发现,不同男性身份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却同样指向当时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台湾文坛的生态环境。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怀乡思亲小说的男性书写,既可以深化台湾女性文学和乡愁文学的研究,也可以为当下两岸文化交流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怀乡思亲
小说
男性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魂牵梦萦忆故乡——试论琦君怀乡思亲的散文
被引量:
3
3
作者
潘梦园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81-87,共7页
琦君是深受台湾读者喜爱的女作家。她的散文饮誉台湾文坛三十多年,出版有《琴心》、《烟愁》、《琦君小品》、《三更有梦书当枕》、《红纱灯》、《细雨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桂花雨》、《留予他年作梦痕》、《与我同车》、...
琦君是深受台湾读者喜爱的女作家。她的散文饮誉台湾文坛三十多年,出版有《琴心》、《烟愁》、《琦君小品》、《三更有梦书当枕》、《红纱灯》、《细雨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桂花雨》、《留予他年作梦痕》、《与我同车》、《琦君自选集》等十多本散文集,以及短篇小说集《菁姐》、《百合羹》、《缮校室八小时》、《七月的哀伤》、《钱塘江畔》等多种。比之小说,散文的结集出版的多,成就也大。她多次在台湾获散文创作奖,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之一,作品曾被译为英、朝、日文,在美、英、日、南朝鲜及印度的读者文摘和报纸副刊上刊登,也曾多次被邀请到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坛
母亲
散文集
家乡
祖国
怀乡思亲
琦君
大陆
日文
散文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琉球汉诗:中国诗歌移植的硕果
被引量:
10
4
作者
黄裔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45-51,共7页
琉球汉诗,指琉球王国时代琉球诗人用古汉语创作的诗篇。它既是冲绳文学的奇葩,又离不开中国古代诗艺的哺育滋养。它是琉球王国与明、清两朝文学交流的结晶。 日本琉球群岛,古为琉球国,亦称中山国。明、清两代,中琉交往密切。1372年(中...
琉球汉诗,指琉球王国时代琉球诗人用古汉语创作的诗篇。它既是冲绳文学的奇葩,又离不开中国古代诗艺的哺育滋养。它是琉球王国与明、清两朝文学交流的结晶。 日本琉球群岛,古为琉球国,亦称中山国。明、清两代,中琉交往密切。1372年(中山王察度23年,明洪武5年),明太祖派杨载与琉球建立宗主国册封与附属国进贡的外交关系(这“封贡关系”一直维持到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宣布琉球国成为日本的冲绳县为止),从此琉球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由于中国册封使团的带动,琉球官员文士吟作汉诗,盛极一时。1392年(察度43年,洪武25年),明太祖令闽36姓200余人移居琉球(后又多次移居),专助教化,也传播汉诗。同年起,至1879年(琉球尚泰32年)琉球被明治政府“处分”止,琉球陆续派遣“官生”(留学生)、“勤学”(自费生)来华学习,更重视习作汉诗,于是汉诗之花绽蕾吐艳,蔚为奇观。本文试就琉球汉诗的作家作品概貌、内容与形式、中国诗歌移植的特点和汉诗兴盛的原因,作宏观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汉诗
中国诗歌
汉诗创作
程顺则
雪堂燕游草
明治政府
怀乡思亲
清诗
唱和诗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个寂寞的歌人——论琦君的创作
被引量:
5
5
作者
李源
《广东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99-107,共9页
三十多年来,台湾文学在艰难的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中,在欧美风雨的浸淫下,其幻化与屡迁的情景引人注目.五十年代初就跻身于台湾文坛的女作家琦君,是一个不顺时代的风潮改弦更张,另辟蹊径以就之的人.她执著地追求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境界...
三十多年来,台湾文学在艰难的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中,在欧美风雨的浸淫下,其幻化与屡迁的情景引人注目.五十年代初就跻身于台湾文坛的女作家琦君,是一个不顺时代的风潮改弦更张,另辟蹊径以就之的人.她执著地追求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境界,其创作风格确定而不衰腐,题材多样而不僵化,并且能时时显示出自己的独创性.在异彩纷呈同时又是噪音四起的台湾文坛上,她固守着头顶上的一片天,辛勤地耕耘,苦苦地追求,向人们奉献出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琦君
作品
歌人
作家
台湾文坛
散文
爱的主题
小乔
母亲
怀乡思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伦理的美与人性的美——台湾20世纪中叶怀乡思亲文学的精神诉求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红春
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3,共4页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台湾五十年代‘怀乡思亲’文学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ZGW0909
文摘
台湾20世纪中叶的怀乡思亲文学作为特定历史语境的产物,一方面积极阐扬中国传统的仁爱道德、忠孝信义等思想,表现出对大陆母体文化的依恋;另一方面,努力传达平等独立、敢爱敢恨、同情弱小的新观念,体现了对"五四"新文化思想的呼应和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借鉴。怀乡思亲文学对伦理美与人性美的双重追求,体现了台湾一代知识分子离而不散的中国情结,和守护人文精神的执着与困境。
关键词
台湾文学
怀乡思亲
文学
台湾作家
伦理美
人性美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台湾20世纪中叶怀乡思亲小说中的男性书写
2
作者
黄红春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昌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台湾五十年代‘怀乡思亲’文学研究"(ZGW0909)
文摘
台湾怀乡思亲小说出自从大陆迁台的女作家之手,写女性成长的故事,抒女性思乡的真情。但从父亲到恋人,男性是每一个思乡梦里挥洒不去的身影,也是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文化指向。《城南旧事》、《失去的金铃子》和《梦回青河》是怀乡思亲小说的"鼎足"之作,从中可以发现,不同男性身份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却同样指向当时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台湾文坛的生态环境。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怀乡思亲小说的男性书写,既可以深化台湾女性文学和乡愁文学的研究,也可以为当下两岸文化交流提供启示。
关键词
台湾
怀乡思亲
小说
男性
文化
Keywords
Taiwan
novels yearning for home
male
culture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魂牵梦萦忆故乡——试论琦君怀乡思亲的散文
被引量:
3
3
作者
潘梦园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81-87,共7页
文摘
琦君是深受台湾读者喜爱的女作家。她的散文饮誉台湾文坛三十多年,出版有《琴心》、《烟愁》、《琦君小品》、《三更有梦书当枕》、《红纱灯》、《细雨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桂花雨》、《留予他年作梦痕》、《与我同车》、《琦君自选集》等十多本散文集,以及短篇小说集《菁姐》、《百合羹》、《缮校室八小时》、《七月的哀伤》、《钱塘江畔》等多种。比之小说,散文的结集出版的多,成就也大。她多次在台湾获散文创作奖,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之一,作品曾被译为英、朝、日文,在美、英、日、南朝鲜及印度的读者文摘和报纸副刊上刊登,也曾多次被邀请到美国、
关键词
台湾文坛
母亲
散文集
家乡
祖国
怀乡思亲
琦君
大陆
日文
散文创作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琉球汉诗:中国诗歌移植的硕果
被引量:
10
4
作者
黄裔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45-51,共7页
文摘
琉球汉诗,指琉球王国时代琉球诗人用古汉语创作的诗篇。它既是冲绳文学的奇葩,又离不开中国古代诗艺的哺育滋养。它是琉球王国与明、清两朝文学交流的结晶。 日本琉球群岛,古为琉球国,亦称中山国。明、清两代,中琉交往密切。1372年(中山王察度23年,明洪武5年),明太祖派杨载与琉球建立宗主国册封与附属国进贡的外交关系(这“封贡关系”一直维持到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宣布琉球国成为日本的冲绳县为止),从此琉球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由于中国册封使团的带动,琉球官员文士吟作汉诗,盛极一时。1392年(察度43年,洪武25年),明太祖令闽36姓200余人移居琉球(后又多次移居),专助教化,也传播汉诗。同年起,至1879年(琉球尚泰32年)琉球被明治政府“处分”止,琉球陆续派遣“官生”(留学生)、“勤学”(自费生)来华学习,更重视习作汉诗,于是汉诗之花绽蕾吐艳,蔚为奇观。本文试就琉球汉诗的作家作品概貌、内容与形式、中国诗歌移植的特点和汉诗兴盛的原因,作宏观描述。
关键词
琉球汉诗
中国诗歌
汉诗创作
程顺则
雪堂燕游草
明治政府
怀乡思亲
清诗
唱和诗
中国文化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个寂寞的歌人——论琦君的创作
被引量:
5
5
作者
李源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99-107,共9页
文摘
三十多年来,台湾文学在艰难的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中,在欧美风雨的浸淫下,其幻化与屡迁的情景引人注目.五十年代初就跻身于台湾文坛的女作家琦君,是一个不顺时代的风潮改弦更张,另辟蹊径以就之的人.她执著地追求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境界,其创作风格确定而不衰腐,题材多样而不僵化,并且能时时显示出自己的独创性.在异彩纷呈同时又是噪音四起的台湾文坛上,她固守着头顶上的一片天,辛勤地耕耘,苦苦地追求,向人们奉献出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
琦君
作品
歌人
作家
台湾文坛
散文
爱的主题
小乔
母亲
怀乡思亲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伦理的美与人性的美——台湾20世纪中叶怀乡思亲文学的精神诉求
黄红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台湾20世纪中叶怀乡思亲小说中的男性书写
黄红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魂牵梦萦忆故乡——试论琦君怀乡思亲的散文
潘梦园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琉球汉诗:中国诗歌移植的硕果
黄裔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一个寂寞的歌人——论琦君的创作
李源
《广东社会科学》
198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