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快速行进法的缝洞型储层数值试井方法
1
作者 杜雅雯 滕柏路 +1 位作者 蔡寒幸 李清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4,共11页
缝洞型储层中发育裂缝、溶洞或孔洞等三重介质,对油气流动的影响十分显著。然而,传统的试井解释方法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难以精确描述流体流动的特征。为此,提出了基于快速行进法的数值试井方法,该方法引入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刻画缝洞型... 缝洞型储层中发育裂缝、溶洞或孔洞等三重介质,对油气流动的影响十分显著。然而,传统的试井解释方法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难以精确描述流体流动的特征。为此,提出了基于快速行进法的数值试井方法,该方法引入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刻画缝洞型三重介质储层,建立用于表征不同介质之间传输过程的程函方程并采用快速行进法求解,由此建立一维扩散飞行时间坐标下的控制方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地质特征中不同孔洞、裂缝、溶洞的组合模式,分别建立了溶洞型储集体模式和裂缝-孔洞型储集体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溶洞型储集体中溶洞的大小以及与井筒的相对位置会导致典型曲线的特征存在差异,井-洞不相连时,考虑溶洞大小对压力动态的影响,典型曲线呈现井筒储集阶段、径向流阶段、晚期下凹阶段和边界流阶段4个特征;井-洞相连时,探究溶洞中心与井筒的相对位置对压力动态的影响,典型曲线呈现井筒储集阶段、径向流阶段、边界流阶段、径向流阶段和边界流阶段5个特征。而在裂缝-孔洞型储集体中,典型曲线历经井筒储集阶段、早期下凹阶段、晚期下凹阶段和边界流阶段4个阶段,孔洞与天然裂缝的良好沟通是影响油藏产能的重要因素,孔洞作为流体储集的重要空间,对压力动态变化的影响贯穿储层全生产周期。基于快速行进法的数值试井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实际现场的储层动态分析,验证了其适用性和有效性,相比传统方法,本方法能够有效地表征复杂缝洞型储层的流体流动规律,为类似储层的开发动态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储层 快速行进法 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 三重介质 数值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模板快速行进法的井中微地震定位方法研究
2
作者 陈信宇 孟晓波 +3 位作者 陈冠廷 陈欣星 郭明宇 李秋雨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4,共13页
随着微地震监测的广泛应用,如何提升微地震的定位精度和效率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井下微地震定位多采用基于走时的线性反演定位方法。然而传统射线追踪方法在复杂非均匀介质中可能会存在阴影区、焦散等问题,导致定位结果存在... 随着微地震监测的广泛应用,如何提升微地震的定位精度和效率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井下微地震定位多采用基于走时的线性反演定位方法。然而传统射线追踪方法在复杂非均匀介质中可能会存在阴影区、焦散等问题,导致定位结果存在一定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多模板快速行进法的微地震定位方法,利用球面波近似算法计算震源附近网格点走时,再利用多模板快速行进法(MSFM)求解程函方程计算其余网格点走时,最后,采用走时差目标函数全局搜索事件位置。理论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走时优于快速行进法(FMM)和MSFM,具有较小的走时误差,尤其是在震源附近误差很小;且该方法可以对层状以及更复杂速度模型实现射线追踪以及准确定位。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页岩气开发井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定位结果比Geiger方法更加准确、合理,更加清晰地刻画了裂缝以及断层的形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定位 程函方程 球面波近似算 多模板快速行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行进法射线追踪提高旅行时计算精度和效率的改进措施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永博 李庆春 +2 位作者 吴琼 王大勇 晋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7-473,414,共7页
快速行进法(FMM)是一种基于网格的新型射线追踪方法,其旅行时计算精度和效率受差分格式及网格剖分大小的影响。本文针对传统FMM旅行时的精度和效率存在的问题,给出三项改进措施:1加入角点计算;2细化并补充改进一阶差分计算公式;3引入Vid... 快速行进法(FMM)是一种基于网格的新型射线追踪方法,其旅行时计算精度和效率受差分格式及网格剖分大小的影响。本文针对传统FMM旅行时的精度和效率存在的问题,给出三项改进措施:1加入角点计算;2细化并补充改进一阶差分计算公式;3引入Vidale差分方法,并采用双重网格技术与三者结合。模型试算结果表明:第一项改进措施可提高一阶差分格式及其计算精度,后两项改进措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FMM旅行时计算的精度和效率,增强了FMM的适用性,有利于基于网格的射线追踪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行进法 射线追踪 差分格式 Vidale差分 双重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双快速行进法的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姜慧研 崔晓亮 +1 位作者 周晓杰 柴天佑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03-806,810,共5页
由于回转窑烧结图像境界模糊、噪声严重,传统方法难以有效地分割出烧结图像中的物料区、火焰区、充分燃烧区和黑把子区等关心区域(ROIs)。提出了利用敏感区域改进双快速行进法与利用能量衰减方程除去区域间耦合的图象分割新方法。首先,... 由于回转窑烧结图像境界模糊、噪声严重,传统方法难以有效地分割出烧结图像中的物料区、火焰区、充分燃烧区和黑把子区等关心区域(ROIs)。提出了利用敏感区域改进双快速行进法与利用能量衰减方程除去区域间耦合的图象分割新方法。首先,在快速行进法中引入了敏感区域的概念,定义了新的终止条件,利用改进后的双快速行进法与图像融合方法进行物料区和黑把子区的粗分割;然后,提出了采用能量衰减方程除去烧结物料对火焰区的影响,利用大津方法对火焰区进行粗分割,并通过粗分割的火焰区与黑把子区的差分来进行火焰区的精分割。对回转窑烧结图像的分割试验表明,利用本方法能够有效地从回转窑烧结图像精确地分割出RO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集方 快速行进法 敏感区域 能量衰减方程 图像分割 回转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行进法的快速图像修复算法 被引量:7
5
作者 肖志云 张文霞 姜玉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2期60-61,65,共3页
为克服一些传统图像修复算法速度慢,不能保持强边缘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快速算法。应用快速行进法将待修复区域的边界往里逐步推进,推进的同时利用待修复像素与其周围邻近像素的相关性来修复边界上的各个离散像素点,直到修复完整个待修复... 为克服一些传统图像修复算法速度慢,不能保持强边缘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快速算法。应用快速行进法将待修复区域的边界往里逐步推进,推进的同时利用待修复像素与其周围邻近像素的相关性来修复边界上的各个离散像素点,直到修复完整个待修复区域为止。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较好地保持强边缘,基本恢复了图像原有的视觉效果,与整体变分法(TV)相比,无论是修复速度还是视觉效果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修复 快速行进法 水平线 邻近像素 TV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阶扩展快速行进法的缺失地震数据重建 被引量:6
6
作者 周亚同 滕琳琳 李玲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3-880,803,共8页
传统地震数据重建算法大多采用整体重建模式。受数字图像重建思路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扩展快速行进法的缺失地震数据重建算法。该算法采用局部重建模式,首先将缺失地震数据映射为地震图像,并定量分析映射导致的量化误差;再采用二抽... 传统地震数据重建算法大多采用整体重建模式。受数字图像重建思路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扩展快速行进法的缺失地震数据重建算法。该算法采用局部重建模式,首先将缺失地震数据映射为地震图像,并定量分析映射导致的量化误差;再采用二抽取小波变换对地震图像进行分解,分解后的低频分量采用高阶扩展快速行进法做局部逐点重建,高频分量通过已重建低频部分的水平、垂直和对角预测滤波做重建;然后采用小波逆变换得到重建后的地震图像;最后将地震图像映射回地震数据。叠前和叠后实际地震数据重建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与基于形态分量分析、基于K-奇异值分解(SVD)字典学习等地震数据重建算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更快的重建速度和更高的重建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重建 快速行进法 小波变换 数字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快速行进法的区域填充算法 被引量:6
7
作者 潘荣江 孟祥旭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行进法的区域填充算法,可用于内点表示或边界表示的4 连通区域的单色和渐变填充。给定区域内的一点(种子点)和要填充的颜色,算法按照快速行进法计算的波前到达时间对区域进行填充,直到整个区域填充完毕。算法的时间... 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行进法的区域填充算法,可用于内点表示或边界表示的4 连通区域的单色和渐变填充。给定区域内的一点(种子点)和要填充的颜色,算法按照快速行进法计算的波前到达时间对区域进行填充,直到整个区域填充完毕。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 (nlo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快速行进法 区域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局部平均滤波和快速行进法图像修补算法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坤成 邢顺来 李志斌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042-3044,共3页
快速行进算法(FMM)与水平集法(level set)相结合进行曲线修补是一种高效的图像修补算法,但是这种算法在修补较大区域时会产生模糊。最近,Buades等人提出了基于非局部平均滤波(non-local means)的去噪算法。受其启发,应用非局部平均滤波... 快速行进算法(FMM)与水平集法(level set)相结合进行曲线修补是一种高效的图像修补算法,但是这种算法在修补较大区域时会产生模糊。最近,Buades等人提出了基于非局部平均滤波(non-local means)的去噪算法。受其启发,应用非局部平均滤波的思想进行图像修补,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非局部平均滤波和快速行进算法的FMM-NL图像修补算法。实验结果表明,FMM-NL图像修补算法针对具有较强纹理信息的图像能有效解决FMM修补算法中的模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局部平均滤波 图像修复 图像修补 快速行进法 水平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快速行进法的水面无人船全局路径规划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乃天 陈世才 蒙子昕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1,共7页
为解决将快速行进法用于水面无人船(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全局路径规划所得路径安全性低和复杂度高的问题,对快速行进法进行改进。为提高所规划路径的安全性,设置障碍物时间场函数使USV能远距离避障。为降低所规划路径的复杂度... 为解决将快速行进法用于水面无人船(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全局路径规划所得路径安全性低和复杂度高的问题,对快速行进法进行改进。为提高所规划路径的安全性,设置障碍物时间场函数使USV能远距离避障。为降低所规划路径的复杂度,设置梯度拐点评价函数使USV转向次数减少。通过MATLAB分别对改进快速行进法与传统快速行进法、快速行进平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无人船(USV) 全局路径规划 快速行进法 障碍物时间场函数 梯度拐点评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拓扑保持的快速行进算法改进
10
作者 张加万 杨鹏 +1 位作者 张怡 米博会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9-734,共6页
传统的快速行进算法重建结果多假性阳支,不能很好地反映纤维走向,为此提出一种新颖的拓扑保持快速行进算法.首先将曲率引入速度函数,并将弯曲能量考虑到全局能量范围内,以更好地控制曲面演化过程,更清晰地描述纤维走向.该算法可应用到... 传统的快速行进算法重建结果多假性阳支,不能很好地反映纤维走向,为此提出一种新颖的拓扑保持快速行进算法.首先将曲率引入速度函数,并将弯曲能量考虑到全局能量范围内,以更好地控制曲面演化过程,更清晰地描述纤维走向.该算法可应用到脑肿瘤病理诊断和治疗中,通过体绘制技术将同一病人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磁共振成像(MRI)融合,以显示脑白质纤维束因占位效应或者病变所导致的位置异常,提高DTI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效用.采用文中算法的重建结果具有较好的拓扑结构,并且对噪声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纤维跟踪 向量选择 拓扑保持的快速行进法 体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IFMM的岩画图像修复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李树威 刘国政 +2 位作者 房淑宇 刘晓彤 吕金阳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7,共12页
为复原受损的岩画图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DR-IFMM的图像修复方法。该方法通过图像损伤区域的像素密度确定两个最佳修复半径,并分别应用于IFMM算法生成修复图像,IFMM算法在FMM算法基础上改进权重计算规则。随后将两幅图像重组为最优修复... 为复原受损的岩画图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DR-IFMM的图像修复方法。该方法通过图像损伤区域的像素密度确定两个最佳修复半径,并分别应用于IFMM算法生成修复图像,IFMM算法在FMM算法基础上改进权重计算规则。随后将两幅图像重组为最优修复图像。实验结果表明,DR-IFMM方法对不同损伤的岩画图像修复效果优于MSMM、IK-means、COTR、STDecomposition、SFIIM、AutoFill以及ICriminisi方法,有效解决岩画图像中出现的颜色缺失、纹理混乱等问题。与LaMa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优势在于无需模型训练以及性能强大的计算机配置,也能够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修复的岩画图像可用于数字化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岩画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为文物研究人员提供一部完整的刻在石壁上的中国“史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修复 动态半径 快速行进法(FMM) 岩画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水平集算法的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新 罗军 +1 位作者 王鲁平 沈振康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2-425,共4页
针对水平集算法计算量大,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改进的快速水平集算法的图像分割方法。本文方法是一种极限的窄带法;首先水平集的曲线进化用两个序列元素之间的交换实现;其次提出了平滑过程处理进化后的曲线;本文方法不需要解偏微分方程,... 针对水平集算法计算量大,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改进的快速水平集算法的图像分割方法。本文方法是一种极限的窄带法;首先水平集的曲线进化用两个序列元素之间的交换实现;其次提出了平滑过程处理进化后的曲线;本文方法不需要解偏微分方程,运算速度很快,而且能够得到和标准算法相近的结果;实验结果证明本文算法速度快,适合于实时图像系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集 图像分割 偏微分方程 快速行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层状模型中多次波快速追踪——一种基于非规则网格的最短路径算法 被引量:21
13
作者 赵瑞 白超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3-444,共12页
使用不规则网格单元划分下的最短路径算法,结合分区多步计算技术实现了二维和三维复杂层状起伏介质中的多次透射、反射及转换波的追踪计算.其原理是将模型按速度界面分成若干个独立的计算区域(在速度界面和起伏地表处采用一种不规则网... 使用不规则网格单元划分下的最短路径算法,结合分区多步计算技术实现了二维和三维复杂层状起伏介质中的多次透射、反射及转换波的追踪计算.其原理是将模型按速度界面分成若干个独立的计算区域(在速度界面和起伏地表处采用一种不规则网格单元划分),采用分步计算技术进行多次波的追踪计算.通过与有限差分下快速行进法的比较,表明无论是计算精度还是CPU时间,不规则最短路径算法均好于快速行进法算法.最后,实例模拟中给出了二维、三维复杂层状模型(包括Marmousi模型及含低速体的模型)中的多次透射、反射及转换波的追踪计算,验证了不规则最短路径算法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最短路径算 分区多步计算 多次波追踪 快速行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致性扩散的非迭代快速CT金属伪影去除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意 蒲亦非 +2 位作者 张卫华 刘彦 周激流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7,93,共8页
当人体中存在金属植入物时,得到的医学CT图像会产生明显的金属伪影,影响CT图像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了在保证成像速度的前提下,有效地去除金属伪影,使用快速行进法求解程函方程,得到投影数据的修复顺序,然后设计对应的权重函数,引入结构... 当人体中存在金属植入物时,得到的医学CT图像会产生明显的金属伪影,影响CT图像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了在保证成像速度的前提下,有效地去除金属伪影,使用快速行进法求解程函方程,得到投影数据的修复顺序,然后设计对应的权重函数,引入结构张量构建图像的一致性流场,确定一致性强度,最后计算得到修复之后的投影值。实验证明,该算法在计算速度上接近1维插值算法,远优于基于偏微分方程的2维校正算法,在校正效果上接近2维校正方法,远优于1维插值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金属伪影 一致性扩散 快速行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的快速图像修复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闵溪青 黄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69-172,共4页
针对小尺度缺损图像修复算法中修复速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缺损区域与原图灰度等级差异明显情况下的简化的快速图像修复算法。该算法利用缺损区域像素与其邻近已知点像素的相关性,待修复区域像素点用4邻域中已知点的像素值进... 针对小尺度缺损图像修复算法中修复速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缺损区域与原图灰度等级差异明显情况下的简化的快速图像修复算法。该算法利用缺损区域像素与其邻近已知点像素的相关性,待修复区域像素点用4邻域中已知点的像素值进行填充,多次遍历直到修复完整个缺损区域。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与快速行进修复算法相比,该简化算法在修复速度方面有明显提高的同时,保持了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修复 邻近像素 快速修复 快速行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卫星云图缺失区域的自动修复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艺 郭强 +1 位作者 冯小虎 韩琦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3-867,共5页
针对现有的风云气象卫星系统尚未能自动检测出卫星云图的缺失区域并进行修复问题,提出一种气象卫星云图缺失区域的自动修复方法.首先,通过对卫星云图进行边缘检测,得到边缘图像;然后,基于边缘图像采用累计概率霍夫变换(PPHT)粗定位缺失... 针对现有的风云气象卫星系统尚未能自动检测出卫星云图的缺失区域并进行修复问题,提出一种气象卫星云图缺失区域的自动修复方法.首先,通过对卫星云图进行边缘检测,得到边缘图像;然后,基于边缘图像采用累计概率霍夫变换(PPHT)粗定位缺失区域;之后,根据粗定位信息对该缺失区域进行区域生长实现精确定位,从而实现对云图缺失区域的自动检测;最后,引入快速行进法(FMM)对检测出的云图缺失区域进行快速修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自动检测出云图缺失区域,并与传统算法相比在修复图像效果和运行效率上都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云图 自动修复 快速行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C-均值聚类引导的Kinect深度图像修复算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万红 钱锐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64-1568,共5页
针对Kinect传感器所采集的深度图像中存在大面积空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C-均值聚类引导的深度图像修复算法。该算法将同步获取的彩色图像和深度图像作为输入;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彩色图像进行聚类,聚类结果作为引导图像;然后对... 针对Kinect传感器所采集的深度图像中存在大面积空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C-均值聚类引导的深度图像修复算法。该算法将同步获取的彩色图像和深度图像作为输入;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彩色图像进行聚类,聚类结果作为引导图像;然后对每个深度图像中的大面积空洞区域,利用改进的快速行进算法,从空洞边缘向空洞内部逐层修复空洞区域;最后,利用改进的双边滤波算法去除图像中的散粒噪声。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修复Kinect深度图像中的空洞,修复后的图像在平滑度和边缘强度上优于传统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图像 空洞修复 模糊C-均值算 聚类 快速行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两栖无人装备水上航行的轨迹规划与跟踪一体化控制技术研究
18
作者 穆荣健 王晨啸 +2 位作者 闫凯 傅培宽 肖玉杰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89,共7页
随着新一轮军事技术向智能化、无人化加速演进,加快推进两栖无人装备建设并催生新质作战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转型建设的紧迫任务。基于当前两栖无人装备陆域运动规划与控制技术相对成熟,但水域运动规划与控制技术受... 随着新一轮军事技术向智能化、无人化加速演进,加快推进两栖无人装备建设并催生新质作战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转型建设的紧迫任务。基于当前两栖无人装备陆域运动规划与控制技术相对成熟,但水域运动规划与控制技术受限水域环境的复杂性仍面临较大阻碍,为此,提出一种聚焦两栖无人装备水域航行的轨迹规划与跟踪一体化控制技术,提升两栖无人装备自主航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无人装备 水上航行 轨迹规划 一体化控制 快速行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弧形态的熔滴过渡形式识别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波 石永华 易耀勇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31,共5页
针对焊接过程明暗视场的特点,使用宽动态范围相机采集了较清晰的三种熔滴过渡形式图像.为了避免电磁干扰条纹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Canny算法提取电弧边缘.在获得非闭合电弧边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快速行进法(fast marching method... 针对焊接过程明暗视场的特点,使用宽动态范围相机采集了较清晰的三种熔滴过渡形式图像.为了避免电磁干扰条纹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Canny算法提取电弧边缘.在获得非闭合电弧边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快速行进法(fast marching method,FMM),重新定义了FMM的速度函数和停止准则,获得了完整的电弧形态区域和闭合的电弧边缘.提出一种基于标记图的识别方法对三种熔滴过渡形式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可有效对射滴、射流、旋转射流三种熔滴过渡形式进行电弧形态提取和过渡形式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形态提取 改进的Canny算 过渡形式识别 改进的快速行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瑞雷面波群速度层析成像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立 薛梅 +1 位作者 LeKhanh Phon 杨挺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4-772,879,共19页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处,其地质和构造作用十分复杂.通过面波群速度成像,给出了南海及邻区的三维横波速度分布并分析了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南海西部和南部新布设的地震台站使得利用单台...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处,其地质和构造作用十分复杂.通过面波群速度成像,给出了南海及邻区的三维横波速度分布并分析了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南海西部和南部新布设的地震台站使得利用单台法时路径覆盖比过去更好.特别是在华南地区,新的台站分布能够弥补该地区地震少且台站少造成的射线密度不够的缺点.首先运用多重滤波法得到南海周边48个台站周期为14—130s范围内的基阶瑞雷波频散曲线图;接着通过子空间反演得到整个区域在不同周期时的群速度分布;最后通过阻尼最小二乘反演得到不同深度切片上的横波速度分布及不同纵剖面上的横波速度分布.结果显示:①海盆速度较高,且速度分布很好地勾勒出海盆的轮廓.浅层较高的横波速度说明海盆都具有洋壳性质,而深部较高的横波速度则可能对应扩张中心生成洋壳后残留的高速物质.不同海盆速度上的差异与它们的热流值和年龄大小一致.海盆下的高速异常在60km以下消失,且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由低速区替代.在低速区下200km深度,在南海海盆观测到一条NE--SW走向的高速异常,可能与古俯冲带有关.②环南海出现明显的高速区,对应俯冲带特征,且这些高速区速度差异明显且有间断,说明俯冲带的非均质性和俯冲角度的差异.③在环南海高速区内侧(向南海侧)观测到不连续的低速区.在浅层,这些低速区反映了沉积层和地壳的厚度特征.在地幔,这些低速区可能对应于古太平洋俯冲带的地幔楔或者也可能反映了南海海盆停止扩张后残留的地幔熔融物质.④南海海盆岩石圈的厚度为60—85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面波群速度 快速行进法 子空间反演 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