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随可能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患者的性别特异性脑形态及网络差异研究
1
作者 刘阳 张鹏飞 +5 位作者 李昊 周亮 姜婧琪 姜艳丽 杨文霞 张静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7,共10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在不同亚组中形态学改变模式的性别差异。材料与方法从帕金森病进展标记计划数据库共获取278名参与者的高分辨率T1加权磁共振成像和临床量表数据。以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在不同亚组中形态学改变模式的性别差异。材料与方法从帕金森病进展标记计划数据库共获取278名参与者的高分辨率T1加权磁共振成像和临床量表数据。以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筛查问卷的5分为截止点,分为PD-pRBD(≥5分)和PDnonRBD(<5分),最后被试包括93名PD-pRBD患者和114名PDnonRBD患者以及71名健康对照(healthycontrol,HC)。计算解剖学工具箱12(Computational Anatomy Toolbox 12,CAT12)用于获取灰质体积和皮层形态学指标数据,随后基于皮层形态学指标构建个体水平的形态学相似性网络。最后用图论分析的方法计算网络拓扑属性。结果PD-pRBD组中,男性额叶和颞叶的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低于女性(P=0.008、0.002),而女性额叶的回旋指数(gyrification index,GI)低于男性(P=0.024)。PDnonRBD组中,男性额叶的GI比女性低(P=0.009)。基于图论的网络分析显示,男性PD-pRBD患者较女性患者表现更低的网络信息整合能力,特别是在分形维度(fractal dimension,FD)网络的全局属性方面。此外,PD-pRBD组男性患者在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试-修订版(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Revised,HVLT-R)的延迟记忆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与形态学网络指标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伴随和不伴随RBD的PD患者在单纯形态学和网络层面都具有显著性别特异性模式,同时PD-pRBD组中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较nonRBD组更加广泛,并且进一步与认知相关,这一发现强调了在PD-pRBD患者诊治中考虑性别差异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快速睡眠行为障碍 磁共振成像 性别差异 个体形态学网络 皮层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和不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患者自发脑活动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辛子悦 周祺宸 +5 位作者 祁亚鹏 王一涵 刘建仁 张凯华 陈伟 杜小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且是重要预后因素。本研究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利用度中心度(degreecentrality,DC)和低频振... 目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且是重要预后因素。本研究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利用度中心度(degreecentrality,DC)和低频振幅(amplitudes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分析PD伴RBD和不伴有RBD患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DC值和ALFF值,探索PD伴RBD患者脑功能活动特征及RBD特异性脑区,探究RBD发生的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招募20例伴有RBD的PD患者(PD-RBD组)、40例无RBD的PD患者(PD-nonRBD组)和4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三组被试均接受磁共振扫描。利用静息态数据计算DC值和ALFF值,探测脑功能特征。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DC值主效应脑区为右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小脑、额中回(P<0.05,FDR校正);ALFF值主效应脑区为左侧海马旁回、楔叶、舌回(P<0.05,FDR校正)。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PD-nonRBD组,PD-RBD患者表现为右侧额中回DC值升高(t=4.02;P=0.007,FDR校正);左侧楔前叶DC值降低(t=5.30;P=0.009,FDR校正)。相比于健康对照组,PD-RBD患者表现为左侧额上回、小脑、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额中回的DC值升高(P<0.05,FDR校正);左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和颞中回的DC值降低(P<0.05,FDR校正);右侧楔叶ALFF值降低(P<0.05,FDR校正)。结论PD-RBD在DC和ALFF上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特别是右侧额中回、左侧楔前叶的功能异常可能与PD患者RBD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快速睡眠行为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度中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关系的多导睡眠监测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畅怡 聂秀红 +4 位作者 詹淑琴 赵昕 吴思琪 顾朱琴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53-656,共4页
目的研究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疾病(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目的研究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疾病(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睡眠门诊且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10/h的OSAS患者76人,其中OSAS合并RBD组28人,单纯OSAS组48人,所有受试者均行一整夜视频多导睡眠仪监测(video-polysomnography,vPSG)检查并对其呼吸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BD-OSAS组AHI、非快速动眼睡眠(non rapid eye movement,NREM)期AHI、快速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AHI及低通气指数低于OSAS对照组,基础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则高于OSAS对照组,低通气最长时间及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比OSAS对照组短。结论 RBD可能通过提高NREM期及REM期上气道肌肉紧张性活动对同时合并的OSAS发挥保护作用,从而为治疗OSAS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睡眠行为障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多导睡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及亚临床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郁婷婷 黄卫 +1 位作者 丁勇民 陈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387-3390,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及亚临床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subclinical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s RBD)与帕金森病(Parkinso's 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及亚临床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subclinical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s RBD)与帕金森病(Parkinso's 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3例PD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情况。排除存在痴呆的PD患者,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相关量表评估,包括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Montrealcognitive function score,MoCA)、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 Disease Sleep Scale,PDSS)等。使用多导睡眠图监测患者的睡眠质量,并进行分组:PD合并RBD组(PD-RBD)、PD合并s RBD组(PD-s RBD)、PD正常组(PD-REM),比较3组之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 (1)PD-RBD组的MoCA总分较PD-REM组低(P=0.032)。(2)PD-s RBD与PD-REM组的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PD-RBD组病程较PD-s RBD组更长(P=0.021)。结论 RBD可能是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s RBD对PD的认知功能无明显相关;尚不清楚s RBD是否会进展为RBD,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快速睡眠期行为障碍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技术在快速动眼睡眠障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汤伟军 鹿蓉 +4 位作者 左传涛 葛璟洁 于欢 魏青 张卫国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对快速动眼睡眠障碍(R BD)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情况进行研究,探讨ASL的应用价值。方法:我们的研究包括经同步视频多导睡眠监测(PSG)证实的原发性RBD患者20例及年龄、性别与RBD患者匹配的健康志愿... 目的:采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对快速动眼睡眠障碍(R BD)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情况进行研究,探讨ASL的应用价值。方法:我们的研究包括经同步视频多导睡眠监测(PSG)证实的原发性RBD患者20例及年龄、性别与RBD患者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例。所有的被试均在GE Discovery MR750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ASL序列和3D-BRAVO序列的扫描。ASL的数据分析采用基于体素的方法在SPM8软件上进行。RBD组和对照组被试脑皮质灌注的差异采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RBD患者皮质灌注增高的区域主要位于额叶、前扣带皮质、辅助运动区、壳核、海马旁回、楔前叶和脑桥等;皮质灌注降低的区域主要位于枕叶、舌叶、颞叶中部等。结论:ASL技术可以发现RBD患者的灌注异常,在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研究方便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自旋标记 快速睡眠障碍 磁共振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与帕金森病病情严重程度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新楠 黄颖 +5 位作者 秦瑶 崔靖 葛晓燕 韩红娟 刘龙 余红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060-3065,共6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PD)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关系,但关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否影响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相当缺乏。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间的中...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PD)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关系,但关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否影响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相当缺乏。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间的中介效应,并分析年龄对中介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帕金森进展标志物计划(PPMI)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66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RBD情况〔以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量表(RBDSQ)进行评价〕、自主神经症状〔以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进行评价〕、PD病情严重程度〔以修订后Hoehn and Hahr(H-Y)分期进行评价〕。以RBD为自变量、PD病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中介变量,年龄为亚组变量(<56岁、56~65岁、>65岁),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结果<56岁、56~65岁PD病情修订后H-Y分期低于>65岁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0.299,P<0.01),RBD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384,P<0.0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31,Bootstrap法95%CI(0.022,0.041),占总效应比值为50.00%(0.031/0.062)。年龄亚组分析:对于年龄<56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34,Bootstrap法95%CI(0.016,0.056);对于年龄56~65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8,Bootstrap法95%CI(0.014,0.046),占总效应比值为39.43%(0.028/0.071);对于年龄>56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7,Bootstrap法95%CI(0.012,0.046)。结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RBD影响PD病情严重程度路径上的中介变量,不同的年龄亚组间中介效应机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快速睡眠行为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疾病严重程度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彭昕珂 张海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15-1422,共8页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主要表现为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与梦境内容有关的发声、抽搐等异常行为,诊断依据为多导睡眠图显示快速眼动睡眠期间正常骨骼肌张力丧失。特发性RBD及继发性RBD均与...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主要表现为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与梦境内容有关的发声、抽搐等异常行为,诊断依据为多导睡眠图显示快速眼动睡眠期间正常骨骼肌张力丧失。特发性RBD及继发性RBD均与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等突触核蛋白病高度相关。几乎所有特发性RBD患者在数年后都会发展为突触核蛋白病。因此,RBD可能是突触核蛋白病的早期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睡眠行为障碍 帕金森病 路易体痴呆 多系统萎缩 突触核蛋白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被引量:8
8
作者 扈杨 张巍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5-190,共6页
快速眼动(REM)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REM睡眠期出现肌张力缺失并伴有与噩梦相关的复杂运动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RBD与帕金森病(PD)密切相关,在PD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伴RBD的PD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强直型,病程更长,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更重... 快速眼动(REM)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REM睡眠期出现肌张力缺失并伴有与噩梦相关的复杂运动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RBD与帕金森病(PD)密切相关,在PD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伴RBD的PD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强直型,病程更长,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更重,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损害更突出。RBD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主要涉及脑桥被盖部、蓝斑/蓝斑下区复合体及其投射通路功能的紊乱。诊断RBD主要依据特征性临床表现及视频多导睡眠图(v-PSG)的监测结果。治疗上除了积极干预PD外,应对患者及其床伴采取保护措施;当患者的异常睡眠行为对其造成严重的困扰并具有危险性时,需给予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快速睡眠期行为障碍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大脑结构网络特性的改变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蕊蕊 李中林 +3 位作者 白莹莹 许鹏飞 张杰文 张红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临床行为及大脑结构网络的改变。方法对20例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iRBD组)和22例健康对照者(HC组)进行UPDRS评分及Hoehn-Yahr分期测评,并进行大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扫描,利用图论方法分... 目的探讨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临床行为及大脑结构网络的改变。方法对20例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iRBD组)和22例健康对照者(HC组)进行UPDRS评分及Hoehn-Yahr分期测评,并进行大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扫描,利用图论方法分析脑结构网络拓扑特征,分析行为变化与脑网络拓扑特征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iRBD组UPDRS评分明显高于HC组(P<0.05)。与HC组相比,iRBD组网络整体拓扑属性:小世界属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iRBD组特征性最短路径长度Lp明显缩短(P<0.05),整体效率Eglob、局部效率Eloc和网络同配性明显增加(P<0.05);i RBD组网络局部拓扑属性:iRBD组额、颞、顶、枕及纹状体和边缘叶均出现节点属性异常,左苍白球节点度明显增高。左丘脑、颞上回、颞极和左右枕上回、右左豆状核以及右侧直回、杏仁核、缘上回、颞中回的节点效率明显增高,左额上回、扣带回中部、顶上回和左右纺锤回以及右运动上区、中央后回、角回的节点局部效率明显增高。左运动上区、苍白球、丘脑、颞上回、颞极和左右豆状核、左右枕上回以及右直回、杏仁核、缘上回、颞中回节点最短路径明显缩短,左侧枕上回节点集群系数明显降低。iRBD组UPDRSⅠ评分与右侧缘上回节点效率、右侧纺锤回局部节点效率正相关(r=0.50、0.53,P<0.05),与左侧枕上回节点集群系数负相关(r=-0.552,P<0.05)。结论iRBD存在精神、行为、情绪、日常生活活动及运动方面异常,其大脑结构网络仍存在小世界属性,整体拓扑属性出现异常,局部拓扑属性异常分布于皮层、纹状体及边缘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睡眠行为障碍 临床行为 弥散张量成像 大脑结构网络 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梦境展现行为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多导睡眠监测特点 被引量:5
10
作者 畅怡 聂秀红 +5 位作者 魏兵 肖汉 张连国 李艳 詹淑琴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6-381,共6页
目的研究具有梦境展现行为(dream enacting behavior,DEB)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video-polysomnography,v PSG)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因各种睡... 目的研究具有梦境展现行为(dream enacting behavior,DEB)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video-polysomnography,v PSG)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因各种睡眠主诉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睡眠门诊且年龄大于18岁的患者共224人。所有受试者均行快速动眼睡眠疾病(rapid eyes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香港问卷(RBD questionnaire-Hong Kong,RBDQ-HK)筛查(阈值为18/19)以及一整夜v PSG检查,并分为伪RBD(Pseudo-RBD)组、OSAS组、特发性RBD(idiopathic RBD,iRBD)组并对其睡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伪RBD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非快速动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期AHI、REM期AHI及低通气指数高于OSAS对照组,基础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则低于OSAS对照组,低通气最长时间及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比OSAS对照组长;与iRBD组相比,伪RBD组的梦境展现行为常常在各个睡眠期的呼吸相关觉醒时出现。结论具有DEB症状的OSAS多为中重度OSAS患者,并且DEB的发作时间往往发生于呼吸暂停相关觉醒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境展现行为 快速睡眠行为障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视频多导睡眠监测 RBD香港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多系统萎缩小脑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8型1例
11
作者 张亚洁 陈科良 郁金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7-559,569,共4页
报道1例表现为多系统萎缩小脑型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8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8,SCA8)患者。该患者为57岁男性,病程4年,以头晕、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后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快速眼动睡眠障碍等表现。神经系统查体提示自主神... 报道1例表现为多系统萎缩小脑型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8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8,SCA8)患者。该患者为57岁男性,病程4年,以头晕、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后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快速眼动睡眠障碍等表现。神经系统查体提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共济失调,颅脑核磁共振见脑干、小脑对称性萎缩及脑桥“十字征”。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TXN8OS的两个等位基因CTA/CTG重复次数异常增多,确诊为SCA8。治疗上予以改善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对症治疗后患者反应良好。SCA8为罕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异质性高。本报道旨在提示临床医师,SCA8也可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共济失调、脑桥“十字征”等类似多系统萎缩小脑型的特点,临床工作中要避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8型 多系统萎缩小脑型 ATXN8OS基因 快速眼动睡眠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