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既往研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PD)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关系,但关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否影响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相当缺乏。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间的中...背景既往研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PD)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关系,但关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否影响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相当缺乏。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间的中介效应,并分析年龄对中介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帕金森进展标志物计划(PPMI)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66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RBD情况〔以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量表(RBDSQ)进行评价〕、自主神经症状〔以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进行评价〕、PD病情严重程度〔以修订后Hoehn and Hahr(H-Y)分期进行评价〕。以RBD为自变量、PD病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中介变量,年龄为亚组变量(<56岁、56~65岁、>65岁),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结果<56岁、56~65岁PD病情修订后H-Y分期低于>65岁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0.299,P<0.01),RBD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384,P<0.0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31,Bootstrap法95%CI(0.022,0.041),占总效应比值为50.00%(0.031/0.062)。年龄亚组分析:对于年龄<56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34,Bootstrap法95%CI(0.016,0.056);对于年龄56~65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8,Bootstrap法95%CI(0.014,0.046),占总效应比值为39.43%(0.028/0.071);对于年龄>56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7,Bootstrap法95%CI(0.012,0.046)。结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RBD影响PD病情严重程度路径上的中介变量,不同的年龄亚组间中介效应机制存在差异。展开更多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认知功能障碍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PD中较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给患者及其照料者带来沉重负担。我们对帕金森认知障碍(PD with cognitive impair...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认知功能障碍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PD中较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给患者及其照料者带来沉重负担。我们对帕金森认知障碍(PD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PDCI)与RBD的相关性进展予以综述。展开更多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一种异态睡眠的形式,主要特征是在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间,出现骨骼肌迟缓现象消失(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without atonia,RWA)及梦...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一种异态睡眠的形式,主要特征是在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间,出现骨骼肌迟缓现象消失(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without atonia,RWA)及梦境演绎行为(dream enactment behavior,DEB)。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分析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idiopathic REM sleep disorder,iRBD)患者是否存在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来探讨iRBD患者的非运动障碍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iRBD患者48例及健康对照组53例,分别对两组人群...目的通过分析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idiopathic REM sleep disorder,iRBD)患者是否存在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来探讨iRBD患者的非运动障碍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iRBD患者48例及健康对照组53例,分别对两组人群进行睡眠指标、嗅觉功能、焦虑抑郁量表以及血清中IL-6、TNF-α浓度的检测。结果 iRB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明显降低(P<0.05);睡眠潜伏期、觉醒指数、快动眼睡眠潜伏期明显增高(P<0.05);嗅觉减退明显增多(P<0.01);焦虑抑郁评分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人群血清中IL-6及TNF-α浓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BD与帕金森病有类似的非运动障碍特点,早期干预iRBD人群有利于帕金森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展开更多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以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期骨骼肌失迟缓缺失引起的临床表现,它可作为单一疾病发生,也可作为α-突触核蛋白病中的先驱症状而存在,同时影响疾...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以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期骨骼肌失迟缓缺失引起的临床表现,它可作为单一疾病发生,也可作为α-突触核蛋白病中的先驱症状而存在,同时影响疾病的进展和程度。但关于RB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脑干及黑质纹状体功能在RBD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脑干作为睡眠管理中心在RBD发病机制中尤显重要。本文就最近几年国外的主要神经影像学进展进行综述。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且是重要预后因素。本研究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利用度中心度(degreecentrality,DC)和低频振幅(amplitudes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分析PD伴RBD和不伴有RBD患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DC值和ALFF值,探索PD伴RBD患者脑功能活动特征及RBD特异性脑区,探究RBD发生的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招募20例伴有RBD的PD患者(PD-RBD组)、40例无RBD的PD患者(PD-nonRBD组)和4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三组被试均接受磁共振扫描。利用静息态数据计算DC值和ALFF值,探测脑功能特征。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DC值主效应脑区为右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小脑、额中回(P<0.05,FDR校正);ALFF值主效应脑区为左侧海马旁回、楔叶、舌回(P<0.05,FDR校正)。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PD-nonRBD组,PD-RBD患者表现为右侧额中回DC值升高(t=4.02;P=0.007,FDR校正);左侧楔前叶DC值降低(t=5.30;P=0.009,FDR校正)。相比于健康对照组,PD-RBD患者表现为左侧额上回、小脑、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额中回的DC值升高(P<0.05,FDR校正);左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和颞中回的DC值降低(P<0.05,FDR校正);右侧楔叶ALFF值降低(P<0.05,FDR校正)。结论PD-RBD在DC和ALFF上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特别是右侧额中回、左侧楔前叶的功能异常可能与PD患者RBD的发生密切相关。
文摘背景既往研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PD)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关系,但关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否影响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相当缺乏。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间的中介效应,并分析年龄对中介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帕金森进展标志物计划(PPMI)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66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RBD情况〔以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量表(RBDSQ)进行评价〕、自主神经症状〔以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进行评价〕、PD病情严重程度〔以修订后Hoehn and Hahr(H-Y)分期进行评价〕。以RBD为自变量、PD病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中介变量,年龄为亚组变量(<56岁、56~65岁、>65岁),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结果<56岁、56~65岁PD病情修订后H-Y分期低于>65岁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0.299,P<0.01),RBD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384,P<0.0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31,Bootstrap法95%CI(0.022,0.041),占总效应比值为50.00%(0.031/0.062)。年龄亚组分析:对于年龄<56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34,Bootstrap法95%CI(0.016,0.056);对于年龄56~65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8,Bootstrap法95%CI(0.014,0.046),占总效应比值为39.43%(0.028/0.071);对于年龄>56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7,Bootstrap法95%CI(0.012,0.046)。结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RBD影响PD病情严重程度路径上的中介变量,不同的年龄亚组间中介效应机制存在差异。
文摘目的研究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中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早期PD患者125例,根据是否合并RBD分为伴RBD组(51例)和不伴RBD组(7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PD患者RBD的危险因素。结果 125例早期PD患者中RBD发病率为40.80%。单因素分析显示伴RBD组的年龄、强直型PD、改良的Hoehn-Yahr(H-Y)分级、冻结、便秘、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均显著高于不伴RB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显示便秘(P=0.001,95%CI:1.980~12.253,OR=12.912)和RLS(P=0.014,95%CI:1.322~12.015,OR=6.378)是早期PD患者伴发RB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便秘或RLS的早期PD患者易出现RBD。
文摘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认知功能障碍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PD中较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给患者及其照料者带来沉重负担。我们对帕金森认知障碍(PD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PDCI)与RBD的相关性进展予以综述。
文摘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一种异态睡眠的形式,主要特征是在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间,出现骨骼肌迟缓现象消失(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without atonia,RWA)及梦境演绎行为(dream enactment behavior,DEB)。
文摘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以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期骨骼肌失迟缓缺失引起的临床表现,它可作为单一疾病发生,也可作为α-突触核蛋白病中的先驱症状而存在,同时影响疾病的进展和程度。但关于RB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脑干及黑质纹状体功能在RBD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脑干作为睡眠管理中心在RBD发病机制中尤显重要。本文就最近几年国外的主要神经影像学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