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测试方法的适用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韩建国 李克非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4-709,715,共7页
使用ASTM C1202(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RCM(快速氯离子迁移)和ACR(交流电阻率)3种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测试方法,研究了水胶比(质量比)0.22~0.62,空白和掺入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和硅灰)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分析了3种方法... 使用ASTM C1202(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RCM(快速氯离子迁移)和ACR(交流电阻率)3种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测试方法,研究了水胶比(质量比)0.22~0.62,空白和掺入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和硅灰)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分析了3种方法测试结果的相关性,以及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和龄期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STM C1202和RCM的测试结果呈分段线性关系,ASTM C1202和ACR的测试结果呈双曲线关系.3种方法均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因此,在评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时,应选择适宜的测试方法.掺入粉煤灰可降低早龄期但提高长龄期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复合掺入粉煤灰和硅灰可提高早龄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在长龄期其作用效果尤为显著.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和抗压强度之间无简单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水胶比 粉煤灰 硅灰 离子渗透能力 ASTM C1202 快速离子迁移(rcm) 交流电阻率(A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矿渣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及电测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于琦 万小梅 +3 位作者 赵铁军 王腾 韩笑 孙忠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101,共6页
本工作采用交流电阻率法、电通量法和快速氯离子迁移法(RCM)对碱激发矿渣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变化机理。同时结合氯盐环境长期暴露试验,以氯离子迁移系数为参考,探讨上述三种电参数测试方法对碱矿渣混凝土的适用性... 本工作采用交流电阻率法、电通量法和快速氯离子迁移法(RCM)对碱激发矿渣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变化机理。同时结合氯盐环境长期暴露试验,以氯离子迁移系数为参考,探讨上述三种电参数测试方法对碱矿渣混凝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NaOH激发矿渣混凝土较水玻璃激发矿渣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强;掺入粉煤灰会增大碱矿渣混凝土孔隙率,削弱其抗氯离子侵蚀能力;交流电阻率法、电通量法和RCM法评价结果之间有较强相关性,且对碱矿渣混凝土都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矿渣混凝土 离子渗透性 电阻率 电通量法 快速离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骨料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影响的模拟与试验 被引量:9
3
作者 蔡栋兴 毕文彦 管学茂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3-388,共6页
用数值模拟建立了三维随机骨料模型,分析了不同粗骨料形状、含量、粒径以及多粒径组合粗骨料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的影响,并结合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同体积粗骨料的形状特征参数越小,氯离子扩散受到的阻碍作用越明... 用数值模拟建立了三维随机骨料模型,分析了不同粗骨料形状、含量、粒径以及多粒径组合粗骨料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的影响,并结合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同体积粗骨料的形状特征参数越小,氯离子扩散受到的阻碍作用越明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着粗骨料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当粗骨料体积分数确定时,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着粗骨料粒径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体积分数下,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着多粒径组合粗骨料粒径数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扩散 数值模拟 粗骨料 快速离子迁移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变电压RCM试验的边部效应研究
4
作者 陈俊武 杨绿峰 +1 位作者 赵家琦 康昊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4-102,共9页
通过氯离子快速迁移(RCM)试验测试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时由于存在边部效应,导致混凝土试件与橡胶套相邻部位的氯离子扩散深度明显大于试件中心部分的扩散深度。为此通过对混凝土RCM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系统研究了边部效应及其对氯离... 通过氯离子快速迁移(RCM)试验测试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时由于存在边部效应,导致混凝土试件与橡胶套相邻部位的氯离子扩散深度明显大于试件中心部分的扩散深度。为此通过对混凝土RCM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系统研究了边部效应及其对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结果的影响,建立了修正计算式。首先进行74组混凝土试件的变电压RCM试验,并定义试件上各个测点氯离子扩散深度的标准值;然后通过对试验实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试件各个测点上氯离子标准扩散深度的均值及标准差,并据此定量分析边部效应的范围及其对氯离子扩散深度及扩散系数的影响;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排除边部效应试验结果与传统的不排除或部分排除边部效应试验结果之间的转换关系。研究表明,边部效应对直径100 mm圆柱形混凝土试件的影响范围为试件外边缘至试件内部20 mm深的区域,排除边部效应的影响能够有效减少结果波动性,从而提高RCM试验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压 离子快速迁移(rcm) 离子扩散系数 扩散深度 边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和丁苯胶粉复合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强度及抗渗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智鑫 梅军鹏 +4 位作者 李海南 董崇 张洁林 周兰兰 牛寅龙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154-4162,共9页
本文研究了单掺丁苯胶粉(SBR)和复掺SBR/纳米SiO_(2)(NS)对水泥基材料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吸水率、抗氯离子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并采用XRD、DSC-TG、FTIR、SEM-EDS、MIP等手段对水泥基材料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探究单掺SBR和复... 本文研究了单掺丁苯胶粉(SBR)和复掺SBR/纳米SiO_(2)(NS)对水泥基材料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吸水率、抗氯离子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并采用XRD、DSC-TG、FTIR、SEM-EDS、MIP等手段对水泥基材料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探究单掺SBR和复掺SBR/NS对水泥基材料强度及抗渗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复掺SBR/NS显著改善了由单掺SBR引起的水泥基材料早期强度下降的问题,单掺SBR和复掺SBR/NS均可降低试样的吸水率、吸水速率和非稳态氯离子迁移系数,且复掺效果优于单掺。微观测试表明:单掺SBR可降低Ca(OH)_(2)的含量,减少有害孔和多害孔的数量,增加结构整体性;复掺SBR/NS可进一步降低Ca(OH)_(2)的含量,促进水化反应生成更多C-S-H,提高C-S-H的聚合度,降低最可几孔径,减少少害孔、有害孔和多害孔的数量,降低水化产物的钙硅比,从而增强试样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并提高其抗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胶粉 纳米SiO_(2) 强度 吸水率 快速离子迁移系数法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侵蚀抑制剂对混凝土吸水性能及抗盐结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石亮 谢德擎 +4 位作者 王学明 袁俊 穆松 魏鹏 朱梦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4093-14098,共6页
本工作系统评价了四种混凝土抗侵蚀抑制剂(Cementaid-KT、ZBH、P400、SBT-TIA)对混凝土吸水性能与失水性能的影响,并筛选出性能最优的抗侵蚀抑制剂进一步研究其对混凝土新拌性能、力学性能、氯离子快速迁移系数与抗硫酸盐半浸泡性能的... 本工作系统评价了四种混凝土抗侵蚀抑制剂(Cementaid-KT、ZBH、P400、SBT-TIA)对混凝土吸水性能与失水性能的影响,并筛选出性能最优的抗侵蚀抑制剂进一步研究其对混凝土新拌性能、力学性能、氯离子快速迁移系数与抗硫酸盐半浸泡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掺入四种混凝土抗侵蚀抑制剂均能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吸水性能与失水性能,其中SBT-TIA的效果最优。掺入SBT-TIA混凝土的抗盐结晶破坏能力显著增强,其28 d盐结晶高度为3.5 cm,远小于基准组的11 cm。这是由于掺入SBT-TIA后,试块的吸水速率、失水速率均变慢,盐水很难快速被传输至高位(在灯芯效应下)、且表面挥发放缓,因此表现为盐结晶高度与析出量增长缓慢。掺入SBT-TIA混凝土的各龄期抗压强度出现小幅度降低,3 d、7 d、28 d的降低幅度分别为7.5%、5.9%、9.5%;氯离子快速迁移系数降低,降幅为13.3%~25.7%。水下区逐层磨粉试验证实,SBT-TIA的掺入可有效抑制水分及离子在混凝土内部的传输:相比于基准试块,掺入SBT-TIA混凝土试块的同深度内硫酸根离子含量明显下降,且硫酸根含量降低幅度随侵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降幅为2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抗侵蚀抑制剂 吸水率 失水率 离子快速迁移系数 抗盐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