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SPME-GC-MS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不同新鲜度大米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小龙 俞志敏 +1 位作者 白艳龙 邱然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9-276,共8页
基于目前大米新鲜度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率低、操作难度大、检测年限短等问题,该研究选用目前啤酒企业常用大米品种——空育131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加速大米陈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与Heracles NE... 基于目前大米新鲜度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率低、操作难度大、检测年限短等问题,该研究选用目前啤酒企业常用大米品种——空育131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加速大米陈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进行挥发性组分鉴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层次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HS-SPME-GC-MS从不同新鲜度大米样品中均检出3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烷烃、醇类、醛类、酮类等化合物。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均检出21种挥发性化合物,气味描述显示大米气味主要集中在草本味和果香味。PCA和OPLS-DA结果显示,不同样品之间相对独立,根据P<0.05且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GC-MS筛选出2,3-庚二酮、辛醛等共10个差异性风味化合物,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筛选出乙烯基吡嗪、1-戊烯-3-醇等共7个差异性风味化合物。综上,GC-MS和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均可较好地分析不同新鲜度大米的气味特征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鉴别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新鲜度 顶空固微萃取-质联用 快速电子鼻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苘麻子清炒前后的快速识别及气味差异物质研究
2
作者 魏伟 厉家诚 +5 位作者 鲁露杰 刘文健 钱怡洁 皮文霞 毛春芹 陆兔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1-667,共7页
目的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苘麻子饮片清炒前后气味差异标志物进行快速识别研究,拟建立一种基于气味的有效快速识别生、炒苘麻子饮片的方法。方法采用清炒法炒制苘麻子饮片。通过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建立苘麻子饮片清炒前后... 目的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苘麻子饮片清炒前后气味差异标志物进行快速识别研究,拟建立一种基于气味的有效快速识别生、炒苘麻子饮片的方法。方法采用清炒法炒制苘麻子饮片。通过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建立苘麻子饮片清炒前后检测方法,采集气味图谱,结合Aro Chem Base数据库得出可能的气味成分及色谱峰面积,通过化学计量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苘麻子清炒前后气味指纹图谱,苘麻子饮片及炒苘麻子共匹配出19个气味共有峰。正己醛、糠醇、叔丁醇、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丙醛、2,3,5-三甲基吡嗪7个气味成分在炒制后峰面积升高且VIP值均>1(P<0.05),推测这7个成分为苘麻子炒制前后气味差异标志物。结论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可快速识别苘麻子炒制前后气味特征成分,可为苘麻子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苘麻子 炒苘麻子 Heracles NEO超快速电子鼻 味指纹图谱 味差异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快速气相电子鼻与GC–FID/Qtof联用鉴定阿胶中关键香气化合物的研究
3
作者 穆传辉 嵇传良 +4 位作者 段小波 李秋梅 唐余玲 周建飞 石碧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6,共8页
阿胶作为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对血液系统、生殖系统和器官炎症的相关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但其风味品控仍缺乏快速有效的客观评价方法。采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飞行离子质谱(GC–FID/Qtof)技术,系统分... 阿胶作为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对血液系统、生殖系统和器官炎症的相关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但其风味品控仍缺乏快速有效的客观评价方法。采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飞行离子质谱(GC–FID/Qtof)技术,系统分析了不同品牌阿胶的挥发性成分,揭示了特征风味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差异。研究表明,阿胶的香气主要来源于醛类(己醛、壬醛)和吡嗪类(2,5–二甲基吡嗪、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化合物。尽管不同品质阿胶的挥发性成分相似,但其释放量存在显著差异,适宜的醛类释放可在高档阿胶制品(东阿黑驴皮款和东阿九朝款)中形成令人愉悦的甜香和青香味。然而,过高的醛类、吡嗪类及含硫化合物释放会对阿胶气味产生不利影响,形成刺激性气味、糊味和腥味,降低阿胶品质。综上,超快速气相电子鼻与GC–FID/Qtof联用技术可有效分析阿胶的气味特征,并为阿胶的品质鉴别提供快速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 挥发性化合物 风味评价 快速电子鼻 GC–FID/Qt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我国东北地区代表性粳米香气组分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蒋森涛 段晓亮 +5 位作者 张东 商博 刘辉 马航 杨潮锋 刘兴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9,共9页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等方法对4种粳米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粳米的主要香气组分构成类似,以己醛、壬醛等醛类为主;五优稻4号主要香气成分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品种粳米,使得其香气更加浓郁;关于粳米香气组分鉴定技术,GC-MS技术的准确度和检测范围优于电子鼻技术,而检测效率低于电子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粳米 组分 顶空-固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 快速电子鼻(flash GC e-nose)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层次聚类分析(H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研究不同类型UHT牛奶的挥发性风味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叶美霞 李荣 +3 位作者 姜子涛 王颖 谭津 汤书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6-246,共11页
采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超高温灭菌(ultra high temperature,UHT)全脂、低脂和脱脂牛奶共36种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对UHT牛奶的香气特征进行分类预测。结果表明,UHT牛奶中含... 采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超高温灭菌(ultra high temperature,UHT)全脂、低脂和脱脂牛奶共36种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对UHT牛奶的香气特征进行分类预测。结果表明,UHT牛奶中含有29种共同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丙酮、正丁醇和δ-癸内酯等,其中丙酮含量最高,癸醛含量最低。异丁醇、乙偶姻、1-戊醇、E-3-己烯醛和癸醛只在UHT全脂牛奶中存在;3-甲基庚烷、2,6-二甲基吡嗪、E-2-壬烯-1-醇是UHT低脂牛奶的特有成分;α-蒎烯、5-甲基糠醛、癸酸仅在UHT脱脂牛奶中被检出。UHT牛奶主要香气特征体现为蔬菜味、奶油味、草香味、水果味及麦芽味。其中蔬菜味、奶油味、麦芽味在UHT全脂牛奶中分布最广泛;水果味在UHT低脂牛奶中分布最广泛;青草味在UHT脱脂牛奶中分布最广泛。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品牌UHT牛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对UHT牛奶种类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灭菌牛奶 快速电子鼻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不同产地枸杞子快速识别及气味差异物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赵秋龙 江群艳 +7 位作者 严辉 瞿城 郭盛 樊欢 包蓉蓉 何润天 康宏杰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3-522,共10页
目的通过气味测定研究,快速识别不同产地枸杞子及气味差异物质。方法收集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及青海等5个产地枸杞子,利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样品进行检测,建立气味指纹图谱,并利用AroChemBase数据库对13个共有气味峰进行指认。运... 目的通过气味测定研究,快速识别不同产地枸杞子及气味差异物质。方法收集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及青海等5个产地枸杞子,利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样品进行检测,建立气味指纹图谱,并利用AroChemBase数据库对13个共有气味峰进行指认。运用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判别模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作图筛选差异成分。结果不同产地枸杞子能区分开,气味色谱峰峰8(己醛)、峰9(糠醛)为5个产地枸杞子样品间的主要差异成分,己醛含量排序为: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糠醛含量排序为: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结论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可较好分析枸杞子气味特征,并快速、准确识别差异物质,为不同产地枸杞子的用药选择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快速电子鼻 味差异物质 判别因子分析 卷积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的牛膝种子快速鉴别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鑫源 董诚明 +1 位作者 李曼 杨朝帆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38,共4页
通过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建立不同牛膝种子的快速鉴别方法。结果表明,通过Arochembase数据库对比分析,秋子与蔓苔子的气味特征差异小;PCA模型可明显区分不同牛膝种子;运用判别因子模型能够实现对牛膝种子的快速鉴别。Herac... 通过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建立不同牛膝种子的快速鉴别方法。结果表明,通过Arochembase数据库对比分析,秋子与蔓苔子的气味特征差异小;PCA模型可明显区分不同牛膝种子;运用判别因子模型能够实现对牛膝种子的快速鉴别。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可用于不同牛膝种子的快速鉴别,为中药材种子资源鉴别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aclesⅡ超快速电子鼻 秋子 蔓苔子 快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与GC-MS融合技术的优质红茶和缺陷红茶香气品质评价
8
作者 王立磊 杨艳芹 +6 位作者 谢佳灵 缪伊雯 王启威 江用文 邓余良 童华荣 袁海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2,共9页
依据专家感官审评结果将14个红茶样本按香气品质的优劣划分为优质红茶与缺陷红茶2组,基于快速气相电子鼻(fast 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ic-nose,GC-E-Nos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融合技术结... 依据专家感官审评结果将14个红茶样本按香气品质的优劣划分为优质红茶与缺陷红茶2组,基于快速气相电子鼻(fast 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ic-nose,GC-E-Nos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融合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2组茶样进行判别分析,筛选影响两类茶样分类的关键差异组分。结果显示:GC-E-Nose(44维)和GC-MS(73维)相融合可以得到117维融合数据集,用其建立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可以实现两类红茶的准确分类,其模型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R_(Y)^(2)=0.976,Q^(2)=0.959)较单一的GC-E-Nose或GC-MS数据模型更优。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1.6和P<0.05双变量原则,共筛选出二甲基硫醚(B3、B25)、β-紫罗酮(A59)、(3E)-4,8-二甲基壬-1,3,7-三烯(A20)、二氢猕猴桃内酯(A64)、芳樟醇(A17)、苯乙醇(A19)、δ-辛内酯(A41)和γ-壬内酯(A45)8个关键香气组分对分类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GC-E-Nose与GC-MS融合技术可以实现缺陷红茶和优质红茶的快速、准确分类,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感官审评方法的补充,为红茶品质控制和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技术 红茶 快速电子鼻 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乳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及其分类预测 被引量:10
9
作者 叶美霞 李荣 +3 位作者 姜子涛 王颖 谭津 汤书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42-252,共11页
采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婴幼儿、学生、成人和中老年人全脂乳粉共24种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及线性支持向量机(linear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VM),对乳粉的香气特征进... 采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婴幼儿、学生、成人和中老年人全脂乳粉共24种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及线性支持向量机(linear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VM),对乳粉的香气特征进行分类预测。结果表明,4个不同年龄段乳粉中共检测出5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37种共同成分,主要为丙醛、丙酮、己醛和己酸等。丙酸甲酯、1-辛烯-3-酮只在婴幼儿乳粉中存在;(E,E)-2,4-癸二烯醛和γ-十一内酯是学生乳粉的特有成分;庚醛仅在成人乳粉中被检出;2-丁酮和苯甲醛仅在中老年人乳粉中含有。采用相对气味活性值评价及绘制的香气雷达图结果表明,共有23种挥发性成分对乳粉贡献了香气,其中10种为4个年龄段乳粉共有的关键香气贡献化合物,且乳粉中共同香气为奶香味、蔬菜味、水果味、花香味、青草味、焦糖味、焦油味;另外,杏仁味为婴幼儿乳粉中特征香气。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学生、成人乳粉风味总体优于婴幼儿、中老年人乳粉,且与香气雷达图结果差异明显。LDA和LSVM对不同年龄段乳粉的分类、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3.3%和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粉 快速电子鼻 挥发性风味成分 线性判别分析 线性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思思 钟葵 +4 位作者 史波林 汪厚银 张璐璐 刘龙云 赵镭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56,共6页
采用快速气相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从挥发性成分的物质构成、模式识别及差异特征方面对我国4大主要产区16个不同产地红花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大产区红花椒样品可分为三类,以四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为一... 采用快速气相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从挥发性成分的物质构成、模式识别及差异特征方面对我国4大主要产区16个不同产地红花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大产区红花椒样品可分为三类,以四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为一类,以陕西、青海、甘肃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为一类,以河北、山西、山东为代表的华北、华东地区为一类。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中的变量重要性因子(VIP)分析结果表明γ-萜品烯、大根香叶烯、α-松油烯、α-依兰油烯、反式-2-蒈烯-4-醇、β-合金欢烯是区分不同产地花椒样品的重要贡献性物质。其中,西南地区红花椒中大根香叶烯、α-依兰油烯、反式-2-蒈烯-4-醇、β-合金欢烯含量相对较高,西北地区红花椒中γ-萜品烯、α-松油烯含量相对较高,华北、华东地区红花椒中6种物质含量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挥发性成分 快速电子鼻 色谱-质谱(GC-MS)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水处理对冷藏期内草鱼鱼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思远 刘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60-264,共5页
为研究臭氧水处理对草鱼鱼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文采用快速气相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的方法对对照组、4 min处理组和8 min处理组在4℃冷藏0、5以及10 d时的样品... 为研究臭氧水处理对草鱼鱼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文采用快速气相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的方法对对照组、4 min处理组和8 min处理组在4℃冷藏0、5以及10 d时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与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结果表明臭氧水处理可有效改变草鱼鱼片的挥发性成分,贮藏期各样品气味差异明显;GC-MS检测发现整个贮藏期间样品包含43种主要挥发性物质,新鲜样品中主要含有己醛、戊醛、1-辛烯-3-醇、2,3-辛二酮等土腥气味物质,这些物质经臭氧水处理后可被有效去除,且去除效果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强;在贮藏期内,样品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大,但臭氧水处理组所含硫代乙酸甲酯、吲哚以及胺类等具有腐臭气味的挥发性物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臭氧水处理可有效去除新鲜草鱼鱼片的土腥气味并具有延缓贮藏期内样品腐臭气味产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水处理 草鱼鱼片 快速电子鼻 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牛肉炖煮风味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宋泽 徐晓东 +3 位作者 许锐 贾茜 冯涛 宋诗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6-214,共9页
目的:为深入了解炖煮牛肉的风味特征,对不同部位的牛肉(上脑、辣椒条、牛腩、牛臀和腱子肉)炖煮后进行全面分析。方法:采用感官评价、电子舌、快速气相电子鼻以及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结合气相色谱-质... 目的:为深入了解炖煮牛肉的风味特征,对不同部位的牛肉(上脑、辣椒条、牛腩、牛臀和腱子肉)炖煮后进行全面分析。方法:采用感官评价、电子舌、快速气相电子鼻以及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的方法对其物质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感官评价发现牛腩香气重,肉汤味浓厚,油脂感强,肉质肥厚,炖煮口感最佳;电子舌分析发现,各样品的滋味存在明显差异;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发现5种不同部位牛肉表现有明显差异的雷达图谱特征;同时SDE-GC-MS分析共检测出9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物质最丰富,其次为醇类和酮类。腱子肉、辣椒条、牛腩、牛臀、上脑分别有44、50、20、31种和47种。结论:本研究结果为炖煮牛肉风味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基础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炖煮牛肉 电子 快速电子鼻 同时蒸馏萃取 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椒精油不同馏分化学成分及风味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景正义 张玉涵 +3 位作者 蒋云聪 魏占姣 张玉婷 李腾飞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0,共6页
文章主要探究了胡椒精油在不同温度段馏分挥发性化学成分种类及风味特征。采用减压连续精馏方式得到6段不同温度段馏分及余留组分。结合超快速气相电子鼻与描述感官分析对其化学成分与风味特征进行研究。不同精馏段胡椒精油鉴定出10种... 文章主要探究了胡椒精油在不同温度段馏分挥发性化学成分种类及风味特征。采用减压连续精馏方式得到6段不同温度段馏分及余留组分。结合超快速气相电子鼻与描述感官分析对其化学成分与风味特征进行研究。不同精馏段胡椒精油鉴定出10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3种物质为β-蒎烯、D-柠檬烯与桧烯。利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感官评价等方法对不同精馏段馏分胡椒精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胡椒精油各馏分段之间存在风味差异,不同精馏段胡椒精油风味差异明显,可通过重组和遗漏的方法对胡椒精油特征风味成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为胡椒精油特征风味成分研究与品质提升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精油 快速电子鼻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智能排湿干燥过程的干燥动力学及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岩 曹崇江 +2 位作者 李竹心 黄德春 乐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63-273,共11页
为了明确紫苏采后干燥处理时的特性,本文利用可智能排湿的烘干装置研究了紫苏茎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及品质变化;给出了紫苏茎叶在50~80℃的温度区间内干燥时的干基含水率变化及干燥速率曲线,并用数学模型对干燥数据进行拟合;... 为了明确紫苏采后干燥处理时的特性,本文利用可智能排湿的烘干装置研究了紫苏茎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及品质变化;给出了紫苏茎叶在50~80℃的温度区间内干燥时的干基含水率变化及干燥速率曲线,并用数学模型对干燥数据进行拟合;对比了不同温度烘干紫苏及冻干、自然阴干紫苏间的品质差异,包括挥发油含量、迷迭香酸含量、总黄酮及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等指标;利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系统分析了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基于以上指标综合评判不同干燥方式紫苏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紫苏叶的干燥过程始终处于降速干燥阶段,而紫苏茎经历提速、恒速及降速三个干燥阶段,紫苏茎、叶分别适用于Page模型及Two-term模型。智能排湿的低温烘干(50℃)与传统的阴干处理相比,在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性能及气味物质含量及丰度上均无较大差异,挥发油等物质含量表现更优。干燥温度是影响紫苏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紫苏的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能力及风味物质含量均会随温度的提高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干燥动力学 中药材品质分析 快速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