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水电站右岸软弱岩带对坝肩稳定影响的FLAC^(3D)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严明 黄润秋 +1 位作者 许模 王士天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9,共4页
某水电站右岸软弱岩带发育,坝基岩体质量较差。采用FLAC3D分析表明,在大坝荷载或大坝+库水荷载作用下,右坝基(肩)变形总量及其与左坝肩变形差异均较小,右坝肩变形随时步衰减较快。结合坝基地质条件分析,右岸软弱岩带不会导致坝肩变形失稳。
关键词 软弱岩带 变形稳定 快速拉格朗分析(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荷载作用下岩体振动特性的DE-FLAC^(3D)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13
2
作者 苏国韶 张小飞 +1 位作者 符兴义 陈光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1-474,共4页
针对岩体爆炸数值模拟中爆炸荷载参数与岩体振动阻尼参数等计算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将具有收敛速度快、易于实现和全局寻优能力强等优点的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DE)算法融入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FLAC3D)岩土工程数值... 针对岩体爆炸数值模拟中爆炸荷载参数与岩体振动阻尼参数等计算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将具有收敛速度快、易于实现和全局寻优能力强等优点的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DE)算法融入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FLAC3D)岩土工程数值计算程序,提出了爆炸荷载作用下岩体振动特性的DE-FLAC3D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从爆炸荷载参数和岩体振动阻尼参数的随机值出发,以岩体质点振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数值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的误差作为适应度,利用DE算法规则实现爆炸荷载参数和岩体振动阻尼参数耦合模式的合理进化,进而实现计算参数的快速自适应辨识.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爆炸开挖振动试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显著提高了岩体爆炸效应数值模拟结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荷载 岩体振动 数值模拟 差分进化算法 三维快速拉格朗差分法(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C^(3D)在岩石变形局部化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学滨 潘一山 马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2-523,共2页
采用FLAC3D,对试样的尺寸效应、二块体地震模型、五块体地震模型和厚壁圆筒模型进行了变形局部化数值模拟研究。 所获得的模拟结果是合理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自然灾害中的变形局部化现象。
关键词 三维连续体快速拉格朗分析 变形局部化 剪切带 尺寸效应 块体地震模型 厚壁圆筒 数值模拟 自然灾害 岩石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气式同轴送粉3D打印喷头粉末流场数值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邓珍波 梅筱琴 +2 位作者 向召伟 谢罗峰 殷国富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65-172,共8页
针对现有3D打印设备铺粉工艺在缺损零件修复上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将送粉与送胶集成的载气式同轴送粉3D打印喷头设计方案。完成同轴喷头结构设计,建立粉末流聚焦浓度与混合流速度的数学模型,分析在固定流速和固定送气量时粉末流汇聚... 针对现有3D打印设备铺粉工艺在缺损零件修复上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将送粉与送胶集成的载气式同轴送粉3D打印喷头设计方案。完成同轴喷头结构设计,建立粉末流聚焦浓度与混合流速度的数学模型,分析在固定流速和固定送气量时粉末流汇聚浓度与混合流速度沿轴向的变化。在气固两相流理论基础上,建立欧拉-拉格朗日模型对载气式送粉喷头的气固双相流进行了耦合计算,得到不同粒径分布的两类粉末颗粒材料对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化数学模型与欧拉-拉格朗日模型结论一致,送气量、送粉量以及颗粒特性主要影响粉末流聚焦浓度和传送速度,对聚焦焦距影响较小,聚焦焦距主要受送粉通道倾角和气流通道宽度影响。载气粉末流特征参数的获取,为优化同轴送粉喷头结构参数和零件成型参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同轴送粉 数值分析 气固两相流 欧拉-拉格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矿房法二步骤采场地压控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俊平 王瑞瑶 +5 位作者 刘先珊 王海泉 王友元 雷高 张文锋 崔晓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81-2986,共6页
在阶段矿房二步骤开采时,为了减小上盘岩移量,常采纳采场中部切槽并向上盘、下盘两侧回采,从而缩短采场暴露时间,以便减小上盘岩移量。当地压达到流变发生的条件后,缩短采场暴露时间并不能有效控制上盘巷道发生岩移破坏。为此,利用三维... 在阶段矿房二步骤开采时,为了减小上盘岩移量,常采纳采场中部切槽并向上盘、下盘两侧回采,从而缩短采场暴露时间,以便减小上盘岩移量。当地压达到流变发生的条件后,缩短采场暴露时间并不能有效控制上盘巷道发生岩移破坏。为此,利用三维连续体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数值模拟采场上盘地压,并根据流变理论分析,采纳低松弛预应力大直径钢绞线锚索支护上盘顶板以便减小上盘地压,从而克服发生流变变形的应力条件。结果表明:在上盘岩体上施加支护抗力可减小或消除高地压导致的流变变形;采纳7排7.0 m长的锚索、每排6根支护上盘顶板后大幅度减小了上盘岩移量,但采场第2分层上排锚索及一步骤采场第3分层局部锚索的锚固力超过设计值;采纳8排7.0 m长的锚索、一步骤采场每排7根、二步骤采场每排6根支护上盘顶板后,即使回采底柱,锚索锚固力也不会达到设计值。监测表明,大直径钢绞线锚索支护后上盘岩移量减小到一般不超过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矿山安全 阶段矿房法 二步骤开采 流变分析 三维连续体快速拉格朗分析(FLAC3d) 锚索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