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瘦素对快速动眼睡眠剥夺大鼠焦虑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1
作者 马文彬 韩笑峰 +3 位作者 郑麒 陈芳 李希芝 葛汝丽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4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瘦素对快速动眼(REM)睡眠剥夺大鼠焦虑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布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为L-SD组、NS-SD组、NS组,根据处理时间不同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各10只。NS-SD组、L-SD组置入REM睡眠剥夺小... 目的观察瘦素对快速动眼(REM)睡眠剥夺大鼠焦虑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布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为L-SD组、NS-SD组、NS组,根据处理时间不同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各10只。NS-SD组、L-SD组置入REM睡眠剥夺小平台中,使其始终不能进入REM睡眠期,分别于睡眠剥夺24、72、120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d、瘦素200μg/d(2 mL/d);NS组分别于正常群居24、72、120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d。高架十字迷宫(EPM)测试大鼠焦虑行为,RT-PCR法检测下丘脑神经肽Y(NPY)mRNA。结果 24、120 h时,NS-SD、L-SD组开放臂次数(OE)+封闭臂次数(CE)均高于NS组,P均<0.01;72 h时,3组间OE+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20 h时,与NS组比较,NS-SD组OE比例(OE%)、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OT%)增加,L-SD组OE%、OT%减少,P均<0.01;120 h时NS-SD组OE%、OT%高于24、72 h,P均<0.01;24、72 h时L-SD组OE%、OT%高于120 h,P均<0.01。与相同时间点NS组比较,NS-SD组下丘脑组织NPY mRNA表达量均增加,且随时间增加表达量逐渐增加,P均<0.05;L-SD组大鼠下丘脑NPY mRNA表达量随时间增加逐渐下降,P均<0.05。结论长期REM睡眠剥夺可导致大鼠焦虑行为减少,而瘦素可抑制上述作用;抑制下丘脑组织NPY mRNA表达,可能是瘦素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瘦素 神经肽Y 快速动眼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焦针法”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思想探微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秋平 张雪竹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5期130-132,共3页
“三焦针法”为韩景献教授基于“三焦气化失司导致衰老相关论”病机理论创立,又称“益气调血,固本培元”针法,此针法可通调三焦,平和阴阳气血,其治疗帕金森患者快速动眼期睡眠障碍可获良效。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三焦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莉莉 付洋洋 陈苏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3期1191-1195,共5页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以快速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时期肌肉弛缓消失时出现的与梦境相关的暴力行为为特征的睡眠障碍,主要体现在异常发声、异常运动行为和梦境改变3个方...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以快速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时期肌肉弛缓消失时出现的与梦境相关的暴力行为为特征的睡眠障碍,主要体现在异常发声、异常运动行为和梦境改变3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夜间睡觉时说梦话、大喊大叫、拳打脚踢、从床上跳下来等,这不仅会影响患者及床伴的睡眠质量,造成自伤或他伤,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死亡[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动眼 睡眠行为障碍 发病率 筛查工具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相(REM)睡眠剥夺对大鼠记忆巩固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德明 邵道生 《心理学报》 1981年第2期226-232,共7页
本实验应用小站台水环境技术剥夺大鼠快速眼动相(REM)睡眠,比较了在学习后不同时间剥夺REM睡眠对记忆巩固的影响异同,结果证明:大鼠在学习后,立即剥夺REM睡眠24小时对记忆巩固明显不利;如在立即剥夺REM睡眠24小时后再让其恢复自由睡眠2... 本实验应用小站台水环境技术剥夺大鼠快速眼动相(REM)睡眠,比较了在学习后不同时间剥夺REM睡眠对记忆巩固的影响异同,结果证明:大鼠在学习后,立即剥夺REM睡眠24小时对记忆巩固明显不利;如在立即剥夺REM睡眠24小时后再让其恢复自由睡眠24小时,记忆成绩无明显改善;学习后允许自由睡眠24小时对记忆巩固明显有利;如在自由睡眠24小时后再行REM睡眠剥夺24小时,记忆成绩仍保持良好。说明学习后一段时间自由睡眠对于记忆的巩固是重要的,剥夺REM睡眠对于记忆的巩固明显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巩固 睡眠剥夺 快速 REM睡眠 大鼠 记忆成绩 水环境 恢复自由 24小时 剥夺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对抑郁模型大鼠纹状体5-HTDA及腺苷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冯飞 许崇涛 +1 位作者 徐国建 吴东辉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3,7,共4页
目的:通过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快速眼动睡眠剥夺,观察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及大鼠纹状体5-羟色胺、多巴胺和腺苷水平的变化,了解睡眠剥夺快速改善抑郁情绪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健康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抑郁模型组(B... 目的:通过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快速眼动睡眠剥夺,观察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及大鼠纹状体5-羟色胺、多巴胺和腺苷水平的变化,了解睡眠剥夺快速改善抑郁情绪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健康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抑郁模型组(B组)、抑郁模型+睡眠剥夺组(C组),在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的抑郁模型后,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对大鼠进行72 h快速眼动睡眠剥夺,以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的不动时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3组大鼠纹状体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3组大鼠纹状体腺苷水平。结果21 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后,大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 P<0.05),快眼动睡眠剥夺后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A组、C组大鼠纹状体5-羟色胺及腺苷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 P<0.05或0.01),C组大鼠纹状体多巴胺水平显著高于A组、B组(P<0.01)。结论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可以逆转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并提高大鼠纹状体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腺苷可能参与了睡眠剥夺的抗抑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抑郁模型 快速睡眠剥夺 纹状体 5-羟色胺 多巴胺 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很可能快速眼动相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影像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伟 肖卫民 +3 位作者 符小丽 卢志豪 钟伙花 陈仰昆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分析伴发很可能快速眼动相睡眠行为障碍(P-RBD)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9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88例具有完整的颅脑磁共振影像资料。采用RBDQ-HK量表筛查P-RBD,将其分为PRBD组(RBDQ-HK评分... 目的分析伴发很可能快速眼动相睡眠行为障碍(P-RBD)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9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88例具有完整的颅脑磁共振影像资料。采用RBDQ-HK量表筛查P-RBD,将其分为PRBD组(RBDQ-HK评分≥18分,n=33)和NP-RBD组(RBDQ-HK评分<18分,n=66)。所有患者均进行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评分及Hoehn-Yahr评定,并对其运动功能、焦虑抑郁、认知功能以及颅脑核磁共振进行评估,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P-RBD的相关因素。结果帕金森病患者中P-RBD发生比率为33.3%(33/99)。相比NP-RBD组,P-RBD组的平均起病年龄早、男性比例高、病程长、抗抑郁药使用率低、开-关现象多、治疗的并发症多(P<0.05),但两组在脑白质病变、全脑萎缩、额叶萎缩、顶叶萎缩及颞叶萎缩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起病年龄及使用抗抑郁药为帕金森病伴很可能快速眼动相睡眠行为障碍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帕金森病伴很可能快速眼动相睡眠行为障碍较常见,男性及起病年龄小的PD患者更容易发生P-RBD,抗抑郁药的使用可减少帕金森病患者发生P-RBD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快速相睡眠行为障碍 核磁共振成像 RBDQ-HK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期的阻塞型呼吸暂停与高血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霖 钱小顺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6期466-469,共4页
快速眼动(REM)睡眠期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SA)是指发生在REM期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REM期交感神经活性异常增高,因此发生在此期的OSA可以使交感神经活性更高,心血管功能更不稳定。目前认为REM-OSA很可能是OSA相关高血压发生... 快速眼动(REM)睡眠期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SA)是指发生在REM期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REM期交感神经活性异常增高,因此发生在此期的OSA可以使交感神经活性更高,心血管功能更不稳定。目前认为REM-OSA很可能是OSA相关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且也可能是目前OSA相关高血压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REM-OSA的诊断和治疗,这对OSA相关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快速睡眠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5-HT NE及腺苷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冯飞 许崇涛 徐国建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 通过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快速眼动睡眠剥夺,观察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及大鼠海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腺苷水平的变化,了解睡眠剥夺快速改善抑郁情绪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成年健康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抑郁模型组(B组... 目的 通过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快速眼动睡眠剥夺,观察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及大鼠海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腺苷水平的变化,了解睡眠剥夺快速改善抑郁情绪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成年健康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抑郁模型组(B组)、抑郁模型+睡眠剥夺组(C组),每组10只,在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的抑郁模型后,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对大鼠进行72 h快速眼动睡眠剥夺,以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的不动时间,并测定3组大鼠海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及腺苷水平.结果 21 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后,大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后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A组海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及腺苷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海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显著低于C组,腺苷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可以逆转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并提高大鼠海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水平,腺苷可能参与了睡眠剥夺的抗抑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抑郁模型 快速睡眠剥夺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睛运动如何与记忆相关? 被引量:5
9
作者 丁锦红 张钦 郭春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在致力于研究人的眼动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其间的奥妙。众多研究表明,睡眠时的快速眼动(RapidEyeMovements,REM)及其周期对记忆的形成与巩固有重要作用。在清醒状态下,人的眼动就是为了获得视觉信息,如果涉...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在致力于研究人的眼动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其间的奥妙。众多研究表明,睡眠时的快速眼动(RapidEyeMovements,REM)及其周期对记忆的形成与巩固有重要作用。在清醒状态下,人的眼动就是为了获得视觉信息,如果涉及记忆任务,这就是编码阶段的具体行动。另外,问题解决过程也有眼动参与。总体看来,眼动和记忆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适当的眼动训练或许能够提高记忆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快速睡眠 视觉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醒觉闭眼状态眼动特点的初步探讨
10
作者 顾锦坤 宋维真 李方镇 《心理学报》 1981年第3期333-339,共7页
本文就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人30名醒觉状态下闭眼时不随意眼动的特点从心理生理学的观点进行了研究,同时以眼动作为指标探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觉醒水平和习惯化现象。记录用眼电位图加以表示。结果:1)眼动大体分为快速眼动和缓慢... 本文就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人30名醒觉状态下闭眼时不随意眼动的特点从心理生理学的观点进行了研究,同时以眼动作为指标探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觉醒水平和习惯化现象。记录用眼电位图加以表示。结果:1)眼动大体分为快速眼动和缓慢眼动两种类型,精神紧张时易出现快速眼动,精神松弛状态下易出现缓慢眼动。2)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及应激时有着与正常人明显相异的眼动特征。3)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正常人的觉醒水平高,并且对外界刺激不能迅速形成习惯化加以适应。文中并就本病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精神分裂症 特征 快速 精神分裂症患者 心理生理学 习惯化 醒觉状态 人的觉醒 指标探讨 安静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脑结构及功能异常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阿丽耶·阿卜力孜 安鹏 +1 位作者 王普清 高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271-1276,共6页
在帕金森病(PD)领域,睡眠障碍被公认为是最常出现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与该疾病运动性及非运动性症状的发展进程紧密相关。研究表明PD伴睡眠障碍(如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较不伴睡眠障碍患者疾病进展更快,且大多数睡眠障碍患者最终... 在帕金森病(PD)领域,睡眠障碍被公认为是最常出现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与该疾病运动性及非运动性症状的发展进程紧密相关。研究表明PD伴睡眠障碍(如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较不伴睡眠障碍患者疾病进展更快,且大多数睡眠障碍患者最终都会进展为PD。目前对于睡眠障碍与PD发病机制间的关联尚未充分阐明,因此及早发现P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异常结构及功能变化,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及预防睡眠障碍向PD的转化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诸多神经影像学技术已广泛应用在PD伴非运动症状患者的研究中,如弥散张量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黑色素敏感成像、SPECT/PET及经颅超声等,它们在帕金森病的研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在疾病早期诊断、监测及明确发病机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上述神经影像技术在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更全面地理解PD伴睡眠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快速睡眠行为障碍 不宁腿综合征 神经影像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觉醒调控的神经环路研究
12
作者 张凯莹 袁向山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睡眠-觉醒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理状态,对身体健康和认知功能至关重要。在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探索睡眠的调节机制和相关的神经环路。现对睡眠-觉醒神经环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重点总结控制非快速眼动... 睡眠-觉醒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理状态,对身体健康和认知功能至关重要。在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探索睡眠的调节机制和相关的神经环路。现对睡眠-觉醒神经环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重点总结控制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核团和神经元,快速眼动睡眠的启动和终止神经核团和神经元,以及负责觉醒的神经核团,为理解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提高睡眠质量以及改善大脑功能提供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醒 快速睡眠 快速睡眠 神经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的同步EEG-fMRI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3
作者 雷旭 刘欢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8-457,共10页
同步EEG-fMRI利用了脑电和功能磁共振在时空分辨率上的互补优势,为睡眠研究提供了多模态的无创手段。这使得睡眠的神经成像研究可以借助电生理方法进行睡眠分期和特殊脑电事件研究,为探讨不同意识状态下神经活动动态过程提供了条件。本... 同步EEG-fMRI利用了脑电和功能磁共振在时空分辨率上的互补优势,为睡眠研究提供了多模态的无创手段。这使得睡眠的神经成像研究可以借助电生理方法进行睡眠分期和特殊脑电事件研究,为探讨不同意识状态下神经活动动态过程提供了条件。本评述从自发脑活动和睡眠中的知觉过程两方面介绍了目前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结合硬件构成、被试安全和数据质量等问题总结了同步记录应用于睡眠的优缺点。同步EEG-fMRI技术在睡眠研究中的应用对于阐明意识状态转换的神经机制具有深刻意义,并有可能为临床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同步EEG—fMRI 快速睡眠 快速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环境对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宇峰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64,共10页
通过对近50年研究文献的综述,系统梳理了热环境对睡眠影响的基本认识。寝具是热环境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睡眠状态热中性温度与寝具总热阻成反比。寝具总热阻较小时,冷、热刺激均对睡眠有干扰,主要表现为觉醒时长增加,SWS(慢波睡眠)和REM... 通过对近50年研究文献的综述,系统梳理了热环境对睡眠影响的基本认识。寝具是热环境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睡眠状态热中性温度与寝具总热阻成反比。寝具总热阻较小时,冷、热刺激均对睡眠有干扰,主要表现为觉醒时长增加,SWS(慢波睡眠)和REM(快速眼动)睡眠时长缩短,且冷刺激的干扰比热刺激强烈。通过被子和睡衣调整,睡眠质量可在较宽的低温范围内保持不变,对应的床气候热中性温度稳定。平均辐射温度和空气温度共同作用于床气候温度。高湿会进一步加强高温对睡眠的影响,气流可明显改善高温高湿下的睡眠质量。热刺激的影响集中在SWS为主的睡眠前半段,而冷刺激的影响集中在REM睡眠为主的睡眠后半段。小幅中性-冷变温可提高睡眠质量,小幅中性-热变温和大幅中性-热阶跃升温对睡眠无显著影响。通过热环境调节体核温度和皮肤温度对睡眠质量有一定影响。夏季比其他季节的睡眠质量差,较冷季节提高室内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有助于睡眠,远端部位的皮肤温度与睡眠/清醒作息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建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睡眠质量 快速睡眠 慢波睡眠 寝具总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躯体化症状及失眠的老年抑郁症被确诊为多系统萎缩1例(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岳玲 俞海 +1 位作者 李冠军 肖世富 《上海精神医学》 CSCD 2017年第6期380-384,共5页
概述:老年抑郁症患者伴有躯体化症状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本病例报告了一例反复住院治疗,伴躯体症状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虽然在首次住院治疗获得了临床痊愈,但一年后病情复发,经过随访以及神经内科诊治,我们发现这其实是一例多系统萎缩(mul... 概述:老年抑郁症患者伴有躯体化症状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本病例报告了一例反复住院治疗,伴躯体症状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虽然在首次住院治疗获得了临床痊愈,但一年后病情复发,经过随访以及神经内科诊治,我们发现这其实是一例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这个病例的诊治过程提示我们对于一些反复治疗、疗效欠佳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尤其对于"躯体化症状"突出的病例,临床医生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躯体疾病,仔细寻找器质性病因。而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多系统萎缩 病例报告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18)F-FDG PET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志琳 汪锡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4期42-45,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历来是神经科临床工作的难点之一,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ET)成为帕金森病临床诊疗中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了目前^(18)F-FDG ...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历来是神经科临床工作的难点之一,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ET)成为帕金森病临床诊疗中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了目前^(18)F-FDG PET成像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及帕金森病临床症状和脑代谢之间的研究结果 ,并对^(18)F-FDG PET成像在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8F-FDG PET 脑代谢网络模式 认知功能损害 快速睡眠行为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脑电成分在睡眠时相转换中的作用
17
作者 方光战 游自立 +2 位作者 夏阳 赖永秀 尧德中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0-624,共5页
为研究主导睡眠时相转换的脑电(EEG)振荡,利用去趋势分析(DFA)方法计算大鼠不同睡眠时相下各种EEG振荡的标度指数及不同时相间标度指数的变异系数。结果显示,对同种振荡,不同时相间的标度指数显著不同;低频成分具有长程相关性,且其标度... 为研究主导睡眠时相转换的脑电(EEG)振荡,利用去趋势分析(DFA)方法计算大鼠不同睡眠时相下各种EEG振荡的标度指数及不同时相间标度指数的变异系数。结果显示,对同种振荡,不同时相间的标度指数显著不同;低频成分具有长程相关性,且其标度指数的变异系数在时相转换时最大。说明睡眠时相转换可能是通过类似于雪崩的过程实现,而且低频成分在时相转换时可能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趋势分析 脑电 快速睡眠 快速睡眠 标度指数 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夜惊的常见原因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永辉 王秋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期33-33,共1页
夜惊在儿童中的发生率约3%,主要发生于4~12岁的儿童,在青春期前发生率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多见于男孩。夜惊多发生于入睡后0.5—2h内,即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第3、4期。目前认为夜惊、梦游多为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某些因素所致,发生原因... 夜惊在儿童中的发生率约3%,主要发生于4~12岁的儿童,在青春期前发生率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多见于男孩。夜惊多发生于入睡后0.5—2h内,即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第3、4期。目前认为夜惊、梦游多为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某些因素所致,发生原因为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出生时异常、母亲孕期有害因素等使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从而扰乱正常的睡眠节律,导致电生理改变,出现脑电异常。随年龄增长,以及大脑发育的成熟,可自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夜惊 干预措施 快速睡眠 家庭教育方式 成熟过程 发育延迟 电生理改变 青春期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对恐惧学习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婕 张火垠 +1 位作者 李红 雷怡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1-640,共10页
睡眠问题可能会诱发恐惧相关情绪障碍(焦虑、创伤性应激障碍、恐怖症等),研究睡眠影响恐惧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有助于增强对恐惧相关情绪障碍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以往研究表明睡眠剥夺影响恐惧习得和消退主要是通过抑制vmPFC活动,阻碍... 睡眠问题可能会诱发恐惧相关情绪障碍(焦虑、创伤性应激障碍、恐怖症等),研究睡眠影响恐惧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有助于增强对恐惧相关情绪障碍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以往研究表明睡眠剥夺影响恐惧习得和消退主要是通过抑制vmPFC活动,阻碍其与杏仁核的功能连接,从而导致恐惧习得增强或是消退学习受损。进一步研究发现睡眠不同阶段对恐惧学习相关脑区有独特的影响:剥夺(缺乏)快速眼动睡眠会抑制vmPFC活动、增强杏仁核、海马激活,导致恐惧习得增强,消退学习受损,此外边缘皮层的功能连接减少破坏了记忆巩固(恐惧记忆和消退记忆);而慢波睡眠主要与海马变化有关,慢波睡眠期间进行目标记忆重激活可促进恐惧消退学习。未来研究需要增加睡眠影响恐惧泛化的神经机制研究、及昼夜节律中断对恐惧消退的影响,以及关注动物睡眠研究向人类睡眠研究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习得 恐惧泛化 恐惧消退 快速睡眠 慢波睡眠 睡眠剥夺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状对强迫症患者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燕 谈晓芳 +1 位作者 曹磊明 王国强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了解无共病强迫症患者睡眠持续性和睡眠结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3月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和门诊治疗的强迫症患者20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组20例,使用美国Embla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研究对象睡眠持续性和睡... 目的了解无共病强迫症患者睡眠持续性和睡眠结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3月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和门诊治疗的强迫症患者20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组20例,使用美国Embla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研究对象睡眠持续性和睡眠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强迫症患者非快速眼动睡眠4期时间减少(P<0.05),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两组总睡眠时间、觉醒时间、快速眼动睡眠、睡眠效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CD组Y-BOCS评分与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呈负相关(r=-0.492,-0.543,P均<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存在睡眠结构损害,强迫症状严重程度影响患者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多导睡眠监测 快速睡眠 快速睡眠 睡眠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