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自回归Transformer与快速傅里叶卷积增强的壁画修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永 张世龙 杜婉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共15页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算法在壁画修复时,存在全局语义一致性约束不足及局部特征提取不充分,导致修复后的壁画易出现边界效应和细节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双向自回归Transformer与快速傅里叶卷积增强的壁画修复方法.首先,设计基于Transformer...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算法在壁画修复时,存在全局语义一致性约束不足及局部特征提取不充分,导致修复后的壁画易出现边界效应和细节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双向自回归Transformer与快速傅里叶卷积增强的壁画修复方法.首先,设计基于Transformer结构的全局语义特征修复模块,利用双向自回归机制与掩码语言模型(masked language modeling,MLM),提出改进的多头注意力全局语义壁画修复模块,提高对全局语义特征的修复能力.然后,构建了由门控卷积和残差模块组成的全局语义增强模块,增强全局语义特征一致性约束.最后,设计局部细节修复模块,采用大核注意力机制(large kernel attention,LKA)与快速傅里叶卷积提高细节特征的捕获能力,同时减少局部细节信息的丢失,提升修复壁画局部和整体特征的一致性.通过对敦煌壁画数字化修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修复性能更优,客观评价指标均优于比较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修复 双向自回归Transformer 掩码语言模型 快速傅里叶卷积 语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快速傅里叶卷积的域变换图像去雨滴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阳金霖 李朝锋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6-303,共8页
在下雨天气中,玻璃上的雨滴会对图像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且目前的去雨滴方法过度依赖成对图像,使得无监督图像雨滴去除面临较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域变换图像去雨滴方法。构建域变换网络(DTN),通过有雨与无雨域之间的变换,以无... 在下雨天气中,玻璃上的雨滴会对图像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且目前的去雨滴方法过度依赖成对图像,使得无监督图像雨滴去除面临较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域变换图像去雨滴方法。构建域变换网络(DTN),通过有雨与无雨域之间的变换,以无监督的方式实现图像的雨滴去除。同时,通过引入快速傅里叶卷积(FFC)来设计生成网络和判别网络,实现全局与局部特征的信息交互。在FFC中,通过频谱变换(ST)对空间域和频域进行转换,克服传统卷积神经网络(CNN)感受野不足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感知细小的雨滴。在2个真实的雨滴测试集上进行去雨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定量结果和视觉效果上均优于现有的先进方法。与改进前的U-Net+马尔可夫判别网络相比,改进后的该方法在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上分别提升3.37 dB和0.0313,并且其能在去除雨滴的同时还原更多的图像纹理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雨滴去除 快速傅里叶卷积 无监督学习 域变换 频谱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控卷积和高频特征融合的红外小目标检测
3
作者 刘奎 唐慧萍 苏本跃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6-314,共9页
针对在远距离复杂场景下红外小目标尺寸和形状差异大、检测精度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卷积和高频特征融合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模型。为了解决复杂场景下目标尺寸差异的问题,通过在U-Net下采样过程中使用门控快速傅里叶卷积(gated f... 针对在远距离复杂场景下红外小目标尺寸和形状差异大、检测精度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卷积和高频特征融合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模型。为了解决复杂场景下目标尺寸差异的问题,通过在U-Net下采样过程中使用门控快速傅里叶卷积(gated fast Fourier convolution,GFFC)模块提取多尺度的全局和局部特征,为提升模型在不同复杂程度数据集上的训练效果,利用超参数门控调节网络对目标全局和局部特征的权重,以平衡对全局和局部特征的需求。为解决红外小目标形状差异的问题,采用了高频特征融合(high-frequency feature fusion,HFF)模块,进一步提取高频子带特征,增强红外小目标细节纹理信息。在SIRST和IRST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基准UCF方法,提出的方法在两个数据集的评价指标下分别提升了0.83个百分点、0.40个百分点和5.18个百分点、0.23个百分点,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控快速傅里叶卷积 高频特征融合 红外小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former和生成对抗网络相结合的图像修复
4
作者 林旭 王永雄 +3 位作者 陈俊帆 张凌樾 谢鑫宇 朱珺怡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1-1319,共9页
现有图像修复模型无法高质量地修复大面积缺损的图像。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Transformer和生成对抗网络相结合的图像修复模型。首先,设计了一种新型掩码自适应输入模块,用于从输入图像中提取未被掩码遮蔽的图像块;其次,利用Transforme... 现有图像修复模型无法高质量地修复大面积缺损的图像。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Transformer和生成对抗网络相结合的图像修复模型。首先,设计了一种新型掩码自适应输入模块,用于从输入图像中提取未被掩码遮蔽的图像块;其次,利用Transformer从有效图像块中提取全局上下文信息,增强模型对缺损区域的补全能力;再次,使用快速傅里叶卷积(fast Fourier convolution,FFC)模块增强模型的细节修复能力,并消除输出图像中的伪影;最后,利用判别器网络对抗训练以提升整体网络的性能。利用所提模型对Place2数据集进行图像修复,测试结果表明:当掩码比例为50%~60%时,修复结果的峰值信噪比达到了19.7482 dB,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达到了0.7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修复 TRANSFORMER 生成对抗网络 快速傅里叶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信息梯度估计的单通道语音增强方法
5
作者 高盛祥 方妍文 +2 位作者 余正涛 董凌 莫尚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058,共8页
[目的]语音增强可用于提升现实噪声环境下语音翻译系统的性能.针对现有基于概率扩散模型的语音增强方法存在生成语音结构被破坏、难以对全局特征建模的问题进行研究.[方法]本文提出基于时频信息梯度估计的单通道语音增强方法.首先将语... [目的]语音增强可用于提升现实噪声环境下语音翻译系统的性能.针对现有基于概率扩散模型的语音增强方法存在生成语音结构被破坏、难以对全局特征建模的问题进行研究.[方法]本文提出基于时频信息梯度估计的单通道语音增强方法.首先将语音复数谱送入编码器中提取深层表征,并提出将残差快速傅里叶卷积(residual fast fourier convolution,Res-FFC)用于修复生成语音并对语音全局特征进行建模,同时在编解码的过程中融入语音时域信息.[结果]在公开数据集Voice Bank-DEMAND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基于分数生成模型的复数时频域语音增强网络(SGMSE),本文所提方法在客观评价指标SI-SDR和WB-PESQ分别提高0.5和0.19.[结论]本文提出的语音增强方法通过融入Res-FFC和语音时域信息,提升了模型对语音全局特征的捕捉能力,可有效抑制噪声,提升语音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增强 概率扩散模型 单通道 快速傅里叶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去噪扩散概率模型的人脸图像修复模型
6
作者 刘纪红 黄熙雄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7-1234,共8页
针对使用主流人脸图像修复模型在修复图像后,出现图像质量欠佳、修复边缘模糊,且模型复杂、训练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去噪扩散概率模型的人脸图像修复模型.通过使用Guided-diffusion中的U-Net网络结构,并在网络中引入快速傅里叶卷... 针对使用主流人脸图像修复模型在修复图像后,出现图像质量欠佳、修复边缘模糊,且模型复杂、训练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去噪扩散概率模型的人脸图像修复模型.通过使用Guided-diffusion中的U-Net网络结构,并在网络中引入快速傅里叶卷积来改进去噪扩散概率模型,最后在CelebA-HQ高清人脸图像数据集上进行模型的训练与结果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去噪扩散概率模型在修复随机掩码的人脸图像时,修复结果与原图的PSNR(峰值信噪比)可以达到25.01,SSIM(结构相似性)可以达到0.886,优于改进前的去噪扩散概率模型与现有的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人脸图像修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人脸图像修复 去噪扩散概率模型 快速傅里叶卷积 U-Net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注意力机制的纹理感知视频修复方法
7
作者 夏译蓝 王秀美 程培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6,共11页
针对现有视频修复方法无法有效利用远处空间内容信息而导致修复结果中存在结构和纹理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注意力机制的纹理感知视频修复方法。该方法设计了由多头时空注意力和单图局部注意力构成的多注意力机制以保证全局结... 针对现有视频修复方法无法有效利用远处空间内容信息而导致修复结果中存在结构和纹理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注意力机制的纹理感知视频修复方法。该方法设计了由多头时空注意力和单图局部注意力构成的多注意力机制以保证全局结构并增强局部纹理,其中多头时空注意力关注整体时空信息,单图局部注意力通过局部窗口的自注意力机制精炼提取局部信息。另外,采用可即插即用的快速傅里叶卷积层残差块代替前馈网络中的普通卷积,将感受野扩展为整个图像,进一步增强了模型对图像纹理和结构的全局信息的获取能力。快速傅里叶卷积层残差块和单图局部注意力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局部纹理的修复质量。在YouTube-VOS和DAVI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虽然提出的方法修复结果的客观质量评价仅次于最优方法Fuseformer,但其参数量和运行时间分别下降了54.8%和21.5%,而且能够生成视觉上更逼真、语义上更合理的修复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修复 TRANSFORMER 快速傅里叶卷积 多注意力机制 纹理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图像修复算法
8
作者 蒋行国 黎明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0-88,共9页
针对现有图像修复算法修复结果存在结构一致性差和纹理细节不足等问题,在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框架下,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图像修复算法。首先,采用双编码-解码结构提取纹理和结构特征信息,并引入快速傅里叶卷积残差块,有效捕获全... 针对现有图像修复算法修复结果存在结构一致性差和纹理细节不足等问题,在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框架下,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图像修复算法。首先,采用双编码-解码结构提取纹理和结构特征信息,并引入快速傅里叶卷积残差块,有效捕获全局上下文特征。然后,通过注意力特征融合(AFF)模块完成结构与纹理特征之间的信息交换,提高图像的全局一致性。并利用密集连接特征聚合(DCFA)模块在多个尺度上提取丰富的语义特征,进一步提升修复图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以呈现更精细的内容。实验结果表明,在破损区域占比为40%~50%时,相较于最优对比算法,所提算法在CelebA-HQ数据集上PSNR和SSIM分别提高1.18%和0.70%,FID降低3.99%。在Paris StreetView数据集上PSNR和SSIM分别提高1.17%和0.50%,FID降低2.29%。实验证明所提算法能有效修复大面积破损图像,修复结果具有更合理的结构和丰富的纹理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修复 生成对抗网络 多特征融合 快速傅里叶卷积残差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全局与局部特征的深度压缩感知图像重构
9
作者 仲元红 徐乾锋 +1 位作者 周宇杰 王姗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135-2146,共12页
从极少量的测量值中有效且高概率高质量恢复出原始信号是压缩感知图像重建研究的核心问题,学者们相继提出了传统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压缩感知图像重建算法,传统算法通常基于优化模型迭代求解,重建质量和重建速度都无法保证;基于深度学习的... 从极少量的测量值中有效且高概率高质量恢复出原始信号是压缩感知图像重建研究的核心问题,学者们相继提出了传统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压缩感知图像重建算法,传统算法通常基于优化模型迭代求解,重建质量和重建速度都无法保证;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重建质量相对较高,但缺乏物理可解释性。受滤波流的启发,本文提出了联合全局与局部的深度压缩感知图像重建模型(G2LNet),其以卷积层执行压缩采样以及初始重建过程,利用快速傅里叶卷积与滤波流,同时考虑了图像全局上下文信息和图像像素局部邻域信息,联合学习优化测量矩阵与滤波流,建立了完整的端到端可训练的深度图像压缩感知重建网络。经实验验证,在压缩感知图像重建领域常用的Set5,Set11,BSD68测试集上取得了良好的重建效果,在采样率为20%的情况下,G2LNet的图像重建质量相比于经典的传统算法MH与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CS⁃Net的平均PSNR分别提高了2.29 dB,0.51 dB,有效提升了重建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图像重建 快速傅里叶卷积 滤波流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源影响下的涂层板滑动接触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金兰 刘娟 沈火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5-171,共7页
基于离散卷积快速傅里叶变换(DC-FFT),推导了三维热弹性涂层压头-涂层板接触问题的频率响应函数的半解析解,应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半解析解的正确性,进而探讨涂层压头及涂层板的接触应力与涂层厚度h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维热弹性域... 基于离散卷积快速傅里叶变换(DC-FFT),推导了三维热弹性涂层压头-涂层板接触问题的频率响应函数的半解析解,应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半解析解的正确性,进而探讨涂层压头及涂层板的接触应力与涂层厚度h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维热弹性域下涂层厚度与表面接触压力表现为负增长趋势,随着涂层厚度增加,表面接触压力呈现先快后慢的下降规律,涂层与基体弹性模量与接触压力之间呈现一次线性递增关系,表面接触压力增加速率与涂层厚度有较大关系,涂层与基体之间泊松比、热源Q对接触压力也具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卷积快速傅里变换(DC-FFT) 频率响应函数 半解析法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