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象训练对模拟1~20 m深度快速上浮脱险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唐云翔 李慈 +8 位作者 崔轶 潘霄 于峰涛 顾秀良 刘涛生 董薇 董建树 严进 方以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147-2150,共4页
目的研究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对受训者应激水平的影响及其调控方法。方法对28名受训者(潜艇员)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过程中的主观应激水平("焦虑温度计")及客观应激水平(唾液嗜铬粒蛋白A浓度)进行测定,并对其中14名受训者使用表象训... 目的研究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对受训者应激水平的影响及其调控方法。方法对28名受训者(潜艇员)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过程中的主观应激水平("焦虑温度计")及客观应激水平(唾液嗜铬粒蛋白A浓度)进行测定,并对其中14名受训者使用表象训练法进行应激干预,比较两组主、客观应激水平的差异。结果随着模拟快速上浮脱险深度的增加,受训者主观应激水平(F=18.283,P<0.01)及客观应激水平(F=13.283,P<0.01)均有所增加,表象训练可以降低受训者在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过程中的主观应激(F=4.585,P=0.042),对客观应激未见效果(F=0.136,P=0.715)。结论模拟快速上浮脱险可引起受训者的应激变化,表象训练可降低该过程中的主观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上浮脱险 应激 表象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3~30m快速上浮脱险潜艇艇员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庆华 方以群 +4 位作者 袁恒荣 许骥 王海涛 王辉 马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目的:评价快速上浮脱险后潜艇艇员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对模拟3~30m快速上浮脱险试验的艇员进行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结果:3、10、30m训练深度,双肾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在正常范围,并随着训... 目的:评价快速上浮脱险后潜艇艇员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对模拟3~30m快速上浮脱险试验的艇员进行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结果:3、10、30m训练深度,双肾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在正常范围,并随着训练深度的加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浅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对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本次试验的训练方法及保障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检查 快速上浮脱险 潜艇艇员 肾脏 血流动力学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肖磊 何静文 +9 位作者 徐静舟 王浩 苏彤 徐淑雨 方以群 王楠 许骥 付国举 汪洁滢 唐云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3-558,共6页
目的探讨快速上浮脱险训练过程中参训人员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规律,分析上浮脱险训练所致个体应激的特点,为有效开展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心理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程记录某部参加3、5、10 m快速上浮脱险训练128名官兵的心电数据... 目的探讨快速上浮脱险训练过程中参训人员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规律,分析上浮脱险训练所致个体应激的特点,为有效开展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心理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程记录某部参加3、5、10 m快速上浮脱险训练128名官兵的心电数据,比较不同训练阶段[训练前、训练中(进舱、关盖、注水、开盖、出舱)、训练后]和不同训练深度(3、5、10 m)参训人员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全程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和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段(LF)、高频段(HF)、LF/HF)]的差异。结果3 m训练深度时参训人员的主观紧张程度高于5 m和10 m训练深度(P均<0.01),注水阶段参训人员的主观紧张程度高于其他各训练阶段(P均<0.01),出舱时参训人员的主观紧张程度低于其他各训练阶段(P均<0.05)。3 m训练深度时参训人员进舱阶段的心率高于5 m训练深度(P<0.05);随着训练深度的增加,参训人员训练后心率逐渐升高(P<0.05);在各训练深度,参训人员在注水、开盖、出舱3个阶段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训练深度,训练前、中、后参训人员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呈下降趋势(P均<0.001)。结论心率和心率变异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快速上浮脱险训练过程中参训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为未来的应激干预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上浮脱险训练 心率 心率变异性 生理学应激 心理学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