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评估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凌秀梅 苏寿红 曾阳东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本研究探讨在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中,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8例,共计斑块112个,其中发生脑梗死患者36例,未发生脑梗死患者42例。与病理结果比较,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评估颈动脉... 本研究探讨在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中,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8例,共计斑块112个,其中发生脑梗死患者36例,未发生脑梗死患者42例。与病理结果比较,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一致性Kappa值为0.790(P<0.05);不稳定性斑块MR积分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P<0.05);脑梗死患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平均MR积分明显高于无脑梗死患者(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无脑梗死患者(P<0.05);平均MR积分预测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5)。因此,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技术能有效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对预测脑梗死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技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丽鹏 郑艳龙 +2 位作者 张扬 张曦 赵启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10,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脑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均行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MSCT)及HRVWI扫描,比较两种扫...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脑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均行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MSCT)及HRVWI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技术对脑动脉硬化患者斑块的检出率,并比较轻、中、重度患者之间的差异。再将MRI检出患者分为无症状组56例和有症状组54例,利用MRI软件处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和斑块量化指标,如斑块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斑块稳定性等。结果 与MSCT相比,HR-VWI可准确检测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斑块特征、血管重构率、狭窄率、斑块负荷、斑块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WI对非钙化斑块的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 HR-VWI技术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效能较高,可准确检测出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硬化斑块,并能准确分析斑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血管成像技术 脑动脉硬化 斑块特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3
作者 王子堂 张凌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山东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山东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作为参照,随后再依次开展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HRMR-VWI)、头颈CT血管成像(CTA)诊断。对比分析不同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头颈血管CTA诊断(P<0.05)。两种诊断方法的漏诊率、误诊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方法诊断动脉狭窄程度、鉴别斑块性质结果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期间应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其诊断结果接近于金标准,其临床应用可保障诊断结果准确性,明确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为后期临床诊疗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动脉狭窄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头颈CT血管成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脉血管壁弹性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勇 毛燕丽 +4 位作者 李云霞 梁丹 王英奇 黎红丽 胡李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动脉血管壁弹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7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组(n=36例)和T2DM+EH组(n=36例),同期选择3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比较各组颈、肱...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动脉血管壁弹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7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组(n=36例)和T2DM+EH组(n=36例),同期选择3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比较各组颈、肱动脉弹性功能参数,分析脉压、血糖、IMT厚度与颈、肱动脉B/A的相关性。结果 T2DM+EH组和T2DM组患者颈动脉IMT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EH组和T2DM组患者颈、肱动脉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T2DM+EH组较T2DM组更高(P<0.05);颈动脉B/A与脉压、IMT厚度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颈动脉IMT厚度与脉压、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肱动脉B/A1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快速和有效评价T2DM+EH患者早期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 动脉血管弹性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在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鸿志 葛晓乾 +5 位作者 毕蕾 胡柏 张龄艺 谢群 蔡世峰 彭洪娟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高分辨血管壁成像(3D-HR-VWI)在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诊治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14例PACNS患儿行3D-HR-VWI检查,观察病变血管位置、病灶数目、病变管壁影像学特点。患儿治疗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1次继...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高分辨血管壁成像(3D-HR-VWI)在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诊治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14例PACNS患儿行3D-HR-VWI检查,观察病变血管位置、病灶数目、病变管壁影像学特点。患儿治疗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1次继续进行3D-HR-VWI检查,随访终点为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且稳定,病变血管壁强化程度相似或低于正常血管壁。管壁强化程度分级:0级为管壁强化程度相似或小于同个体正常的颅内动脉管壁,1级为强化程度大于0级但小于垂体柄,2级为强化程度相似或大于垂体柄。结果14例患儿中颈内动脉系血管炎与椎动脉系血管炎各7例。颈内动脉系血管炎患儿中,1例为多发病灶,6例为单发病灶;椎内动脉系血管炎均为多发病灶。治疗前行3D-HR-VWI检查均显示病变血管管壁均匀增厚,强化程度均表现为2级。椎动脉系血管炎7例出院3个月、6个月随访,原受累管壁强化程度分别表现为2级、1级;其中,2例出院3个月、1例出院12个月复查3D-HR-VWI见新发病灶,均表现为健侧椎动脉多节段管壁向心型增厚并环形强化,相应水平管腔狭窄。颈内动脉系血管炎7例出院3个月复查,管壁强化程度均表现为1级;其中3例出院6个月复查管壁强化程度表现为0级,余4例出院9个月后复查病变强化程度近似表现为0级。结论3D-HR-VWI检查可显示PACNS患儿病变血管位置、病灶数目、病变管壁等,对PACNS诊断及治疗随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原发性 儿童 磁共振 三维高分辨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化的评估价值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莹 汪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9期36-37,共2页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化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8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第一组, 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第二组,1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第三组。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化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8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第一组, 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第二组,1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第三组。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三组右侧颈动脉和右侧肱动脉管壁进行检查,比较三组右侧颈动脉、右侧肱动脉弹性参数。结果第三组肱动脉、颈动脉弹性硬度系数比值(B/A)分别为(1.54±0.81)、(1.75±1.09),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0.83±0.18)mm;第二组肱动脉、颈动脉B/A分别为(1.27±0.55)、(1.31±0.73),颈动脉IMT为(0.81±0.16)mm;第一组肱动脉、颈动脉B/A分别为(0.98±0.26)、(0.97±0.33),颈动脉IMT为(0.65±0.12)mm;第三组、第二组肱动脉、颈动脉B/A和颈动脉IMT明显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组肱动脉、颈动脉B/A高于第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组肱动脉收缩期最大内径(Ds)小于第二组和第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脉压和颈动脉B/A呈正相关(r=0.391、0.370, P<0.05);血糖、脉压和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308、0.220, P<0.05);血糖和肱动脉B/A呈正相关(r=0.316, 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中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因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本身具有无创、方便、快捷的特点,可及时对动脉血管壁弹性的早期变化进行评价,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肱动脉血管壁弹性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血管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梦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7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医院接收的126例疑似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A、3D-ASL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医院接收的126例疑似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A、3D-ASL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MRA、3D-ASL单独及联合检查结果,对比分析MRA、3D-ASL单独及联合检查TIA患者的血管异常检出率及诊断TIA的诊断效能。结果 126例疑似TIA患者经DSA检查确诊为TIA患者的93例;MRA联合3D-ASL诊断TIA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98.92%、94.44%,均高于MRA、3D-ASL单独诊断(P<0.05);MRA联合3D-ASL检查TIA患者血管异常检出率(83.87%)高于MRA、3D-ASL单独检查(P<0.05)。结论采用MRA联合3D-ASL诊断TIA,能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且能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异常检出率,有助于减少漏诊,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可为临床诊断TIA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颈动脉闭塞的诊断效果
8
作者 时小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6期4948-4951,共4页
目的研究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闭塞(CAO)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邓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疑似CAO患者,接受3D-MR-VWI、DSA检查。比较3D-MR-VWI、DSA检查CAO的结果、颈... 目的研究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闭塞(CAO)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邓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疑似CAO患者,接受3D-MR-VWI、DSA检查。比较3D-MR-VWI、DSA检查CAO的结果、颈动脉完全闭塞头端部位[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段(C 1段)、岩段(C 2段)、破裂孔段(C 3段)]及典型病例分析。结果经DSA检查,颈动脉闭塞中34例完全闭塞,28例次全闭塞,46例颈动脉狭窄;经3D-MR-VWI检查,颈动脉闭塞中37例完全闭塞,29例次全闭塞,42例颈动脉狭窄。3D-MR-VWI检查与DSA检查颈动脉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为90.74%(98/108)。经DSA检查,颈动脉完全闭塞头端部位颈总动脉3例,C 1段24例,C 2段3例,C 3段4例;3D-MR-VWI检查颈总动脉2例,C 1段27例,C 2段3例,C 3段2例;3D-MR-VWI检查与DSA检查颈动脉完全闭塞头端部位的诊断符合率为88.24%。结论将3D-MR-VWI与DSA应用于诊断CAO均能准确判断其闭塞特征,且二者诊断符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磁共振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颈动脉闭塞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在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程流泉 高元桂 +2 位作者 孙玮 盛复庚 蔡幼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 :评价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 ( 3D FIESTA)序列在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 (CMRA)中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 :67例受检者 ,采用心电触发的三维FIESTA序列 ,呼气末屏气采样 ,在 8个不同层面方向定位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 ,包括右冠 (RCA)... 目的 :评价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 ( 3D FIESTA)序列在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 (CMRA)中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 :67例受检者 ,采用心电触发的三维FIESTA序列 ,呼气末屏气采样 ,在 8个不同层面方向定位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 ,包括右冠 (RCA)、左主支 (LM)、左前降支 (LAD)和左回旋支 (LCX) ,以 0 -IV级图像质量体系为参照 ,评分II级以上作为可接受标准 ,采用美国心脏协会 (AHA)的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其显示的长度和范围。结果 :67例受检者能够屏气配合完成检查的 65例 ,检查适用率为 97.0 % ;对AHA 18、19段 (RCA近段和中段 )、AHA 1、2 (LM)、AHA 3、5、7段 (LAD近段和中段 ) ,AHA 10段 (LCX近段 )的显示可重复性为 10 0 % ;对AHA 9、14、2 1段 (LAD、LCX和RCA的远段 )的显示可重复性分别为 95 .3 8%、72 .3 1%、96.92 %。结论 :此三维FIESTA序列可以稳定显示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近段和中段 ,初步具备临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 冠状动脉 磁共振成像 心电触发 无创检查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肿瘤的三维和二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霞 赵玉珍 +2 位作者 孙心平 杨漪 薛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33-234,共2页
关键词 肾肿瘤 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 二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 多普勒技术 血管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安宁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48-451,共4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增强磁共振 血管造影 MRA 磁共振成像技术 血管病变 MR技术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2253-2254,共2页
目的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收的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6例,入选者均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D-ASL、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目的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收的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6例,入选者均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D-ASL、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MRA、3D-ASL检查结果,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MRA、3D-ASL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经病理诊断106例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阳性、阴性各78例、28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3D-ASL诊断准确率(93.40%)、特异度(92.86%)、敏感度(93.59%)均高于MRA(67.92%、64.29%、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准确率较高,利于提升疾病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traFast^(TM)极速成像技术在颈动脉脉搏波速度测量中的重复性应用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宏波 王晗 +3 位作者 黄辉 栾云 吴林琳 刘牛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9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Ultra Fast^(TM)极速成像技术(UF)在颈动脉脉搏波速度(PWV)测量中的重复性应用效果。方法入选对象为32例健康志愿者(64条颈动脉),由两位统一培训的操作者应用UF技术测量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收缩期开始时血管壁扩张脉搏波传导速... 目的观察Ultra Fast^(TM)极速成像技术(UF)在颈动脉脉搏波速度(PWV)测量中的重复性应用效果。方法入选对象为32例健康志愿者(64条颈动脉),由两位统一培训的操作者应用UF技术测量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收缩期开始时血管壁扩张脉搏波传导速度(BS-PWV)和收缩期结束时血管壁回缩脉搏波传导速度(ES-PWV),分析评价两位测量者测量数据的一致性。结果两位测量者间颈总动脉BS-PWV、ES-PWV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 878和0. 801,BS-PWV和ES-PWV呈线性相关(r分别为0. 600 8、0. 969 3,P均<0. 05),Bland-AItman图显示颈动脉PWV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在规范化的测量条件下,不同测量者间UF测量颈动脉PWV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动脉硬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速成像技术 脉搏波速度 收缩期开始时血管扩张脉搏波传导速度 收缩期结束时血管回缩脉搏波传导速度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出血动脉瘤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长城 王田力 王振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 (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及手术指导意义。 方法 对 6 3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急诊行螺旋CT扫描 ,然后行脑血管三维成像。 结果 发现颅内动脉瘤 2 4例。有 1例阴性经全脑血管造...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 (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及手术指导意义。 方法 对 6 3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急诊行螺旋CT扫描 ,然后行脑血管三维成像。 结果 发现颅内动脉瘤 2 4例。有 1例阴性经全脑血管造影 (DSA)发现存在动脉瘤。诊断均以手术证实。 结论 CTA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微创、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 ,对于急诊或危重病人应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脑血管造影 三维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容积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磊 夏焙 +4 位作者 王娟 冯霞 许娜 李薇玢 陈伟玲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容积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和三维血管成像在新生儿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 028例新生儿,妊娠26+3~41周,出生体质量(3.05±1.03)kg;其中男性558例,女性470例,出生龄(4.0±0.6)d。其中妊娠<28周极早早产... 目的探讨三维容积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和三维血管成像在新生儿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 028例新生儿,妊娠26+3~41周,出生体质量(3.05±1.03)kg;其中男性558例,女性470例,出生龄(4.0±0.6)d。其中妊娠<28周极早早产儿22例,28~31^(+5)周132例,32~33^(+6)周100例,34~36^(+6)周155例。进行颅脑三维容积成像,采用TUI模式、三维血管成像模式,诊断结果与传统二维实时超声比较。结果经TUI模式及三维血管成像模式诊断颅内出血Ⅰ级156例,Ⅱ级54例,Ⅲ级41例,Ⅳ级11例;非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52例,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1例;其合并轻度脑积水10例,中度脑积水16例,重度脑积水22例。较传统二维实时超声少诊断1例颅内出血Ⅰ级、1例非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其余疾病诊断例数及程度均一致。三维血管成像清晰显示,11例Ⅳ级颅内出血,5例大片状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2例重度脑积水因出血块压迫、脑实质囊性缺失及积水压迫作用导致的局部血流信号减少、缺失,清晰显示病变与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三维容积数据采集时间为(5.86±1.68)min,明显短于传统二维超声全程操作的扫查时间。结论三维容积TUI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可行,对于实现床旁快速诊断、提高超声检查在新生儿中应用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作为二维实时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断层显像技术 三维血管成像 新生儿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ESTA序列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乐 孙梦瑶 +3 位作者 权俊杰 张熙 宋琴 屈建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稳态进动快速成像(FIESTA)序列对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价值。方法 83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术前行后颅窝FIESTA序列扫描。对比症状侧和非症状侧面神经出脑干区(REZ)的血管构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稳态进动快速成像(FIESTA)序列对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价值。方法 83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术前行后颅窝FIESTA序列扫描。对比症状侧和非症状侧面神经出脑干区(REZ)的血管构成;并对比症状侧FIESTA结果与微血管减压术术中观察结果,评价MRI检查的价值。结果在术前FIESTA图像上,83例面肌痉挛患者症状侧神经血管压迫阳性率为98.8%,非症状侧为31.3%,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06,P〈0.001)。FIESTA检查结果与MVD术中所见对比发现,FIESTA序列在术前可以准确判断部分责任血管的来源与走行。结论 FIESTA序列有助于术前准备,但不能作为是否需要MVD手术的客观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 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3D MERGE技术评估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国飚 郑颖 +1 位作者 范先毅 陈春兵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0-544,共5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应用快速血管壁三维MRI(CS-3D MERGE)技术评估的价值。选取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CS-3D MERGE技术检查,分析两组大脑中动脉狭窄... 本研究探讨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应用快速血管壁三维MRI(CS-3D MERGE)技术评估的价值。选取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CS-3D MERGE技术检查,分析两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斑块重构指数、强化程度及偏心指数差异,同时分析CS-3D MERGE判断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观察组大脑中动脉斑块重构指数和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构指数、强化程度诊断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和0.671(P<0.05);CS-3D MERGE诊断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的Kappa值为0.825(P<0.05),一致性好;CS-3D MERGE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术后病理结果Kappa值为0.789(P<0.05),一致性好。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应用CS-3D MERGE技术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血管三维磁共振成像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肝移植术前的评估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礼平 黄莹 李嘉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2期10-10,17,共2页
充分了解患者血管情况,据此制订合适的术式,是肝移植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之一。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是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将扫描图像利用多种后处理方式如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 充分了解患者血管情况,据此制订合适的术式,是肝移植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之一。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是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将扫描图像利用多种后处理方式如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等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肝脏多级血管的形态、走行及变异,对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进行分型及评估,从而采取适合于患者的术式及治疗,这些对肝移植术前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造影 血管成像 最大密度投影(MIP) 容积再现技术(VR)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并三维重建在肝癌诊治中的价值
19
作者 张桢 汪洋 穆巍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10期1297-1298,共2页
CT已成为肝癌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64排螺旋CT以其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且通过三维(3D)重建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为临床提供更为直观、可靠的信息。本文重点探讨64排螺旋CT并应用容积再现技术(VR)和最大密... CT已成为肝癌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64排螺旋CT以其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且通过三维(3D)重建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为临床提供更为直观、可靠的信息。本文重点探讨64排螺旋CT并应用容积再现技术(VR)和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三维重建血管成像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血管成像 64排螺旋CT 肝癌诊断 价值 诊治 最大密度投影 容积再现技术 空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3D-ASL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录玲 史纲 +2 位作者 王润强 高井海 谢春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TIA患者均采用3D-ASL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MRA检查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目的:探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TIA患者均采用3D-ASL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MRA检查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3D-TOF MRA、3D-ASL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以及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D-TOF MRA诊断TIA结果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458,P<0.05);3D-ASL诊断TIA结果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692,P<0.05);3D-ASL诊断TIA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3D-TOF MRA(P<0.05)。结论:磁共振3D-ASL技术诊断TIA敏感度及准确度较高,有利于早期发现TIA患者,并及时进行诊治,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