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快慢车模式的宁波市域铁路象山线配线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姚燕明 王韬 +1 位作者 宗二凯 漆天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4,169,共7页
[目的]为支撑宁波市域形成“一主、一副、多中心”的市域空间格局的南翼重要辐射线,特对宁波市域铁路象山线(以下简称“象山线”)开行快慢车模式下的配线方案设计进行研究。[方法]依据客流预测结果,深入剖析全线断面客流及组团客流的特... [目的]为支撑宁波市域形成“一主、一副、多中心”的市域空间格局的南翼重要辐射线,特对宁波市域铁路象山线(以下简称“象山线”)开行快慢车模式下的配线方案设计进行研究。[方法]依据客流预测结果,深入剖析全线断面客流及组团客流的特征,并计算长距离通勤客流在本线客流中的占比,以此为基础,研究判定开行大站快车的必要性。结合本线的行车间隔、行车对数以及慢车与快车在线路上的运行时分,科学计算越行站的设置数量及其具体位置。同时,兼顾换乘便捷性要求,以提升客流服务水平;并依据线网规划,综合考量折返功能、远期延伸需求及工程条件预留,全面规划全线配线方案。[结果及结论]遵循象山线的功能定位及规划标准,最小行车间隔设定为2.5 min,结合牵引计算结果及停站时长,确定在塘溪站与大徐站设置越行站并配备越行线。大目湾站作为初期终点站,站后配置交叉渡线以满足折返作业,并预留延伸条件。横溪站作为规划宁波轨道交通12号线与象山线的接轨站及车辆段接轨站,站前与站后均设置交叉渡线,以满足接轨、折返及存车需求。南部新城站作为停车场接轨站,站后设停车场出入线及交叉渡线,确保折返与存车功能的实现。云龙火车站增设站前单渡线,以增强运营灵活性;贤庠站站前则配置故障车停车线及单渡线,以满足故障车辆的停放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快慢车模式 配线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慢车模式的市域(郊)列车越行点选择模型研究
2
作者 宋唯维 叶玉玲 +3 位作者 刘楷 陈聪聪 朱资岳 周文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越行点的设置对于实现市域(郊)铁路快慢车组合运营至关重要。在对市域(郊)铁路越行点设置方式和越行点选择影响因素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建设一定数量的有越行功能中间站的市域(郊)列车,提出一种越行点选择模式。该模式考虑到发线... 越行点的设置对于实现市域(郊)铁路快慢车组合运营至关重要。在对市域(郊)铁路越行点设置方式和越行点选择影响因素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建设一定数量的有越行功能中间站的市域(郊)列车,提出一种越行点选择模式。该模式考虑到发线或越行线的建设条件、越行点的数量以及车站间隔时间。为了实现全体乘客出行时间的最小化,构建市域(郊)列车越行点选择的优化模型,并采用该模型计算列车在各个车站的到发时间,并确定越行点的位置。同时,为了有效分析和确定越行点的位置,提出一种基于优化模型的列车到发时间的计算方法和列车运行图的铺画手段。以上海机场联络线为实例,应用提出的优化模型计算上下行列车在各个车站的停站时间,并绘制相应的列车运行图。研究结果表明,在远期规划的上海机场联络线高峰小时,假设开行6对站站停列车、大站停列车和城际列车,根据优化模型的计算,仅需设置一座具有越行功能中间站,即张江站。为市域(郊)铁路越行点的设置提供了一种优化模型和计算方法,在减少越行点数量的同时,实现全体乘客的出行时间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郊)铁路 快慢车模式 越行点 选择优化模型 停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慢车模式下早高峰时空乘车路径选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景 邵雨晨 +1 位作者 胡华 刘志钢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3,共9页
研究早高峰通勤乘客的时空出行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组织快慢车运营模式。本文从一种常见的快慢车运营模式出发,首先,根据乘客的起点车次和直达/换乘方案联合选择构建乘车路径;其次,以出行时间、早到/迟到延误和车内拥挤度作为早高峰通勤乘... 研究早高峰通勤乘客的时空出行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组织快慢车运营模式。本文从一种常见的快慢车运营模式出发,首先,根据乘客的起点车次和直达/换乘方案联合选择构建乘车路径;其次,以出行时间、早到/迟到延误和车内拥挤度作为早高峰通勤乘客出行选择的影响因素,对不同乘车路径下的出行成本进行构建;再次,以用户均衡理论建立乘车路径分配模型,并证明了该模型用户均衡路段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最后通过案例,对均衡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短途乘客更愿意接受高拥挤但终点到达时刻接近工作开始时刻的车次,而长途乘客的车次选择分布较为均匀;除出行时间因素以外,延误惩罚和乘车拥挤同样影响早高峰通勤乘客的换乘行为,虽然换乘快车有可能降低出行时间,但高延误惩罚和拥挤成本会导致部分站点的乘客不选择换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选择 用户均衡 轨道交通 快慢车模式 时间价值 拥挤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福贵 赵壹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5,共5页
为了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出行选择,开行快慢车模式是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对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的需求已经显现,但仍然没有应用先例。因此,有必要对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城市... 为了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出行选择,开行快慢车模式是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对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的需求已经显现,但仍然没有应用先例。因此,有必要对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理论,提高市域快线规划和设计水平,为相关部门决策、建设、运营提供参考。结合运行图模拟铺画,提出通过采用列车模拟牵引计算的方式来确定快、慢车运行时间差,以获得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的系统能力损失;提出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的系统能力计算公式及计算步骤。本文提出的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计算方法研究,能有效指导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的行车组织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等速快慢车模式 不等速快慢车模式 越行站 行车组织 系统能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损失原则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福贵 汤珏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100,共5页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骨干线建成,需要向外围组团或卫星城建立快速联系通道,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逐渐在轨道交通市域线中开始研究、运用。组织快慢车混合运行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其运输能力也可得到有效利用。但快慢...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骨干线建成,需要向外围组团或卫星城建立快速联系通道,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逐渐在轨道交通市域线中开始研究、运用。组织快慢车混合运行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其运输能力也可得到有效利用。但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的缺点是运营组织复杂,一定程度降低了系统能力,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快慢车模式下系统能力的损失问题。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快车不停站所节约的时间可取1 min(含慢车停站时间),即快车每通过1个站,相比慢车节约1 min;(2)在传统平行成对的运行图基础上,提出快慢车组合运营对系统能力损失的影响公式;(3)本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越行方案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车组织 快慢车模式 系统能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慢车模式下轨道交通市郊线路通过能力计算 被引量:10
6
作者 汤莲花 徐行方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22-1030,共9页
在轨道交通市郊线路,快慢车的开行可以很好地适应市郊客流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性,但由于采用了非平行运行图,快慢车比例、越行站的分布和数量、列车发车间隔等因素,都对线路通过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研究快慢车模式下线路通过能力... 在轨道交通市郊线路,快慢车的开行可以很好地适应市郊客流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性,但由于采用了非平行运行图,快慢车比例、越行站的分布和数量、列车发车间隔等因素,都对线路通过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研究快慢车模式下线路通过能力随不同参数演变的影响机理与内在关系,提出了快慢车模式下通过能力的计算思路,对不同越行次数、快慢车开行比例下通过能力的计算与表达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算例进行验证,为市郊线路快慢车模式下通过能力的计算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郊线路 通过能力 快慢车模式 越行次数 慢车开行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快慢车模式越行点的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汤珏 陈福贵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93,共5页
研究目的:地铁快慢车模式中,越行点的设置与行车密度、快慢车始发间隔、工程实施条件等因素相关,同时应具备不同行车密度下的兼容性。合理确定越行点是快慢车模式研究的关键部分,本文结合以上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对越行点的确定方法进行总... 研究目的:地铁快慢车模式中,越行点的设置与行车密度、快慢车始发间隔、工程实施条件等因素相关,同时应具备不同行车密度下的兼容性。合理确定越行点是快慢车模式研究的关键部分,本文结合以上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对越行点的确定方法进行总结,为工程前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从越行点的设置原则出发,分析越行点设置所受影响因素,其中快慢车始发间隔、列车开行密度对越行点的确定影响最大;(2)基于分析结论,提出在快慢车比例为1∶1且快车均匀发车的情况下,越行点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并总结出越行点的设置原则公式;(3)提出快慢车比例非1∶1的情况下,越行点的设置原则;(4)通过运行图铺画,对以上理论研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研究与运行图铺画结果是一致的;(5)研究成果可以为工程前期研究和行车组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快慢车模式的相关标准、设计规范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模式 越行点 运行图铺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慢车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分析与计算方法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源 丁小兵 徐行方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20,共5页
分析了快慢车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挖掘因素间的动态交互关系。在研究传统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基础之上,研究了快慢车模式下不同开行比例及越行次数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机理,并分别给出了7种方案下线路通过能力... 分析了快慢车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挖掘因素间的动态交互关系。在研究传统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基础之上,研究了快慢车模式下不同开行比例及越行次数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机理,并分别给出了7种方案下线路通过能力的计算表达式。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为例,根据给定的已知发车间隔,站间距及越行条件等,计算线路通过能力。通过线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得出高峰时期线路的运能,从而合理规划和引导客流。可以为高峰时期确定快慢车开行比例提供理论支撑,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也丰富了轨道交通开行方案优化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通过能力 快慢车模式 时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模式下乘客出行时间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鑫 丁小兵 +1 位作者 刘志钢 吴金龙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5-70,74,共7页
在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组织模式下,对乘客出行时间进行分析,建立乘客出行时间最小模型;利用遗传算法,通过MATLAB程序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客流量进行验证,开行快慢车后乘客总出行时间为25642 h,较开行前减少1054... 在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组织模式下,对乘客出行时间进行分析,建立乘客出行时间最小模型;利用遗传算法,通过MATLAB程序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客流量进行验证,开行快慢车后乘客总出行时间为25642 h,较开行前减少1054 h,节省出行时间3.9%。对比原运营方案,优化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乘客出行时间,为出行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模式 乘客出行时间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慢车模式下基于扣除系数的线路通过能力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金龙 丁小兵 +2 位作者 刘志钢 赵璐 张鑫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7-101,共5页
采用扣除系数法对快慢车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展开研究。先根据扣除系数理论设定基准列车,并以某线路若干个中间站为例设定列车越行的判定条件;然后确定模糊开行比例范围、铺画5种不同开行比例及越行次数的列车运行图,并分... 采用扣除系数法对快慢车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展开研究。先根据扣除系数理论设定基准列车,并以某线路若干个中间站为例设定列车越行的判定条件;然后确定模糊开行比例范围、铺画5种不同开行比例及越行次数的列车运行图,并分别列出扣除系数、损失通过能力及实际通过能力的计算表达式。最后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为例,结合线路输送能力及客流需求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高峰时段线路通过能力最佳的开行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模式 扣除系数 线路通过能力 开行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模式下越行站分布及发车间隔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意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124,共6页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模式下列车开行方案制定和越行设施布置的合理性,通过分析快车停站方案、计划发车间隔及停站时间等因素对越行站分布的影响,提出一种减少越行站数量的分布方法,并在越行站分布完成的基础上,构建以发车间隔整体...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模式下列车开行方案制定和越行设施布置的合理性,通过分析快车停站方案、计划发车间隔及停站时间等因素对越行站分布的影响,提出一种减少越行站数量的分布方法,并在越行站分布完成的基础上,构建以发车间隔整体均衡性最高为目标的数学模型。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关于越行站判定条件的设定可靠,当慢车与前行快车的发车间隔为某一时间点或范围时,越行站数量最少且发车间隔整体均衡性最高;计划发车间隔对越行站分布的影响明显,随着计划发车间隔的增大,越行站呈现数量递减、整体位置向终点站方向推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模式 越行站分布 发车间隔均衡性 开行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扣除系数的快慢车模式下线路通过能力计算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翔 李晨林 徐行方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2,48,共6页
快慢车组合运行可以较好地适应市郊线路客流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为研究快慢车模式下各因素对通过能力的影响机理,结合快慢车模式运输组织的自身特点以及扣除系数法的思想本质,定量给出了不同条件下各因素对通过能力的扣除系数取值... 快慢车组合运行可以较好地适应市郊线路客流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为研究快慢车模式下各因素对通过能力的影响机理,结合快慢车模式运输组织的自身特点以及扣除系数法的思想本质,定量给出了不同条件下各因素对通过能力的扣除系数取值,提出了基于扣除系数的快慢车模式下的市郊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为例,对不同越行次数、越行地点和停站地点等因素下的通过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郊线路 快慢车模式 扣除系数法 通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阳 陈福贵 温念慈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5,共7页
快慢车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实践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关于快车在越行站的2种越行模式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运营案例分析,通过优化并建立既定停站和越行站方案下的系统能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运行图铺画验证,系统论证... 快慢车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实践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关于快车在越行站的2种越行模式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运营案例分析,通过优化并建立既定停站和越行站方案下的系统能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运行图铺画验证,系统论证了2种越行模式在系统能力、运行效率及越行站设置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和适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从功能和成本角度考虑,越行站宜设置为双岛四线、高架站方案;快车不停站越行模式是慢车待避时间更短、系统能力损失更少、越行站设置数量更少的方案,适合在设计阶段采用;同时考虑到设计与实际客流特征可能存在差异,也提出在运营阶段调整为快车停站再越行模式的影响及相应措施。相关成果可为快慢车模式的设计和运营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模式 越行模式 系统能力 运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壹 谭小土 +1 位作者 陈福贵 曹世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67,75,共4页
为满足长途客流的快速直达需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开始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而快慢车运营模式,与传统的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需建立一套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拟采用的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客观、中肯地评估,... 为满足长途客流的快速直达需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开始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而快慢车运营模式,与传统的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需建立一套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拟采用的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客观、中肯地评估,以判定其运营效果,为前期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快慢车运营模式的特点,提出4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对车站投资、车辆相关投资、运营能耗、出行时间的影响,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大于零,则说明快慢车运营模式社会效益良好,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小于等于零,则说明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方案,重新进行项目运营模式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慢车混跑运营模式 综合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慢车运营模式线路的信号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志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133,共4页
简要描述快慢车运营模式线路信号系统的设计。围绕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及知识城支线工程线路长、车站数量少、长区间多且高架区间多的特点,以及"快慢车运营模式"、"Y型运营交路"和"列车高速运行"等运营... 简要描述快慢车运营模式线路信号系统的设计。围绕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及知识城支线工程线路长、车站数量少、长区间多且高架区间多的特点,以及"快慢车运营模式"、"Y型运营交路"和"列车高速运行"等运营需求,梳理信号系统的主要设计思路。在确定系统主要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提出设备优化配置方案,快慢车运行策略,正线降级运行模式轨旁设备方案,以及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的分析方案等优化设计方案,使得信号系统更好地满足运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慢车运营模式 信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列车种类的快慢车运行模式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元广 田梦 金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8-131,共4页
结合福州地铁机场线的实际数据,利用Open Track仿真软件对采用不同运行模式的运行组织方案进行了实时动态模拟,并基于模拟结果分析了各方案的运行指标。根据方案运行指标,分析了不同运行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基于考虑多种列车类型的... 结合福州地铁机场线的实际数据,利用Open Track仿真软件对采用不同运行模式的运行组织方案进行了实时动态模拟,并基于模拟结果分析了各方案的运行指标。根据方案运行指标,分析了不同运行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基于考虑多种列车类型的快慢车运行模式,可设计出多样的停站方案,能更好地适应客流波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 慢车运行模式 运行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模式下故障列车停车线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嘉雯 史海欧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4-156,161,共4页
快慢车运营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中间站既需设置避让线,还需设置故障列车停车线,故存在辅助配线规模大、维护复杂的情况。通过对相关案例进行研究,提出避让线兼作故障列车停车线的原则。该原则可提高救援作业速度、减少配线规模... 快慢车运营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中间站既需设置避让线,还需设置故障列车停车线,故存在辅助配线规模大、维护复杂的情况。通过对相关案例进行研究,提出避让线兼作故障列车停车线的原则。该原则可提高救援作业速度、减少配线规模与救援时间,从而满足救援目标。该原则已在广州地铁14号线得以运用,并取得良好运营效果,目前已推广至广州地铁18号线、21号线、22号线等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慢车运营模式 避让线 故障列车停车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途时间的快慢车停站方案优化算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丁小兵 徐行方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60,66,共7页
地铁开行快慢车是国内近几年的新探索,而其停站方案的不同会影响地铁的服务水平高低及企业运输成本等。首先确定车站重要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逐一打分形成评价指标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沿线车站的重要度,并据此确定停站权重;然后... 地铁开行快慢车是国内近几年的新探索,而其停站方案的不同会影响地铁的服务水平高低及企业运输成本等。首先确定车站重要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逐一打分形成评价指标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沿线车站的重要度,并据此确定停站权重;然后将停站权重作为停站优化方案建模的重要参数,再构建基于启发式蚁群算法的MATLAB程序,对快慢车停站方案优化模型求解,得出优化停车方案;最后,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为例,设计相关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对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并与目前停站方案作对比分析。通过该优化算法可以缩短乘客出行时间,提升地铁服务水平,同时为运营管理部门制定行车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快慢车模式 蚁群算法 行车方案 在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节省乘客旅行时间为目标的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停站方案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鹏 金龙 张天伟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94,共5页
为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模式对乘客出行时间的影响,从越行入手,对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停站方案进行研究。为提高线路通过能力、缩短车底周转时间,通过分析确定快慢车模式应采用快车在越行站不停站越行慢车的方式。以乘客总体出行节约... 为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模式对乘客出行时间的影响,从越行入手,对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停站方案进行研究。为提高线路通过能力、缩短车底周转时间,通过分析确定快慢车模式应采用快车在越行站不停站越行慢车的方式。以乘客总体出行节约时间最大为目标、以运营成本和客流量为约束条件构建模型,结合算例利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结果显示快车站倾向于选择客流量大的车站,越行站倾向于选择客流量小的车站;不同的快慢车比例节约的乘客旅行时间也不同。至少在慢车/快车比例≥2,并且在特定的停站方案下,快慢车方案才能够节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慢车模式 慢车开行方案 越行 延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快慢车开行比例优化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薛臣 丁小兵 刘志钢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8-102,共5页
轨道交通市郊线连接了郊区与中心城区,乘客出行具有比较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征。对市郊线快慢车的开行比例进行优化研究可以有效解决乘客滞留,节约运营成本。以灰色预测模型为基础,通过历史客流数据预测未来短期各时段内的客流量。... 轨道交通市郊线连接了郊区与中心城区,乘客出行具有比较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征。对市郊线快慢车的开行比例进行优化研究可以有效解决乘客滞留,节约运营成本。以灰色预测模型为基础,通过历史客流数据预测未来短期各时段内的客流量。根据预测的客流值,建立市郊线某工作日各时段开行比例的优化模型,并使用分支定界法进行求解,并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为例进行了线路开行比例的优化研究。可以为市郊线快慢车开行比例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 客流预测 快慢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