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动眼睡眠期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人群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叶京英 韩德民 +4 位作者 李彦如 曹鑫 刘志勇 丁秀 张玉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6-751,共6页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呼吸事件发生与睡眠时相的关系,探索快动眼睡眠期(REM)依赖的OSAHS患者的临床和多导睡眠图特征。方法OSAHS患者417例,行多导睡眠监测,以...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呼吸事件发生与睡眠时相的关系,探索快动眼睡眠期(REM)依赖的OSAHS患者的临床和多导睡眠图特征。方法OSAHS患者417例,行多导睡眠监测,以REM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AHI的比例表示呼吸事件的REM期主导度。分析患者REM期和NREM期AHI和呼吸事件维持时程的差异以及REM期主导度与睡眠监测参数的相关性;比较REM依赖患者(定义为REM期主导度≥2)与其他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患者总体REM期和NREM期A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1,P=0.718),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指数(AHT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4,P=0.000)。229例(55.0%)患者REM期AHI小于NREM期,286例患者(68.6%)REM期AHTI大于NREM期。REM期主导度与AHI显著相关(r=-0.234,P=0.000)。REM依赖的OSAHS患者(67例/16.7%)与其他患者(350例)的AHI(t=10.708),觉醒指数(t=6.070),最低血氧饱和度(t=-5.989),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比例(t=4.282),颈围(t=2.181)、ESS评分(t=2.772)及体质量指数(t=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EM睡眠期比例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REM睡眠期多数OSAHS患者存在呼吸事件时程的增长而非单纯的呼吸事件频率的增加。REM睡眠依赖的OSAHS患者AHI相对较低,病情严重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呼吸暂停 快动眼睡眠 睡眠时相 主导度 多导睡眠监测 患者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睡眠 统计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与神经退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钟泽其 张宗平 唐向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4-256,F0003,共4页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EMsleep behaviour disorder,RBD)是指正常REM睡眠期骨骼肌张力弛缓消失,伴随与梦境相关的吵架斗殴等暴力性异常行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众多研究显示约50%的RBD与神经退变性疾病有关,例如帕金森病(Parkin...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EMsleep behaviour disorder,RBD)是指正常REM睡眠期骨骼肌张力弛缓消失,伴随与梦境相关的吵架斗殴等暴力性异常行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众多研究显示约50%的RBD与神经退变性疾病有关,例如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等。本文将对RBD的研究进展予以回顾,全面阐述RBD与神经退变性疾病之间的临床和病理生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睡眠障碍 突触核蛋白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乔迪 伊新艳 张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0,共4页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一种异态睡眠的形式,主要特征是在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间,出现骨骼肌迟缓现象消失(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without atonia,RWA)及梦...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一种异态睡眠的形式,主要特征是在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间,出现骨骼肌迟缓现象消失(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without atonia,RWA)及梦境演绎行为(dream enactment behavior,DE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α-突触核蛋白病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患者的震颤特征及多巴反应性 被引量:4
4
作者 乔迪 伊新艳 张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20-525,共6页
目的研究伴与不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震颤特征及多巴反应性。方法根据2014年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RBD的临床最低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RBD筛... 目的研究伴与不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震颤特征及多巴反应性。方法根据2014年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RBD的临床最低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RBD筛查问卷(RBD screening questionnaire,RBDSQ)量表来诊断临床很可能RBD(clinically probable RBD,cpRBD),将PD患者分为伴有cpRBD的PD(PD+cpRBD)与不伴有cpRBD的PD(PD-cpRBD)两组。对入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采用修订的H-Y分级、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3.0版运动检查部分(UPDRS-Ⅲ)、MDS-UPDRS震颤量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且分别对两组患者首发侧肢体姿势性震颤、动作性震颤及静止性震颤的幅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震颤特征的差异性。对所有患者行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将两组患者UPDRS-Ⅲ及MDS-UPDRS震颤量表评分最大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42例伴有震颤的PD患者,PD+cpRBD组19例,PD-cpRBD组共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关期UPDRS-Ⅲ评分及H-Y分级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PD-cpRBD组相比,PD+cpRBD组关期震颤评分明显增高(t=2.379,P=0.022),震颤症状由首发侧肢体进展至对侧肢体的时间短(u=-2.133,P=0.033),首发侧肢体静止性震颤幅度大(u=-2.956,P=0.003),动作性震颤幅度大(u=-2.657,P=0.008)。口服左旋多巴/苄丝肼(200/50 mg)后,PD-cpRBD组的UPDRS-Ⅲ及震颤评分最大改善率均明显高于PD+cpRBD组(UPDRS-Ⅲ最大改善率u=-3.134,P=0.002;震颤评分最大改善率t=-3.189,P=0.003)。结论本研究表明,伴有cpRBD的PD患者震颤程度相对较重,以静止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为主,由首发侧肢体进展至对侧肢体的时间相对较短,对左旋多巴的反应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震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帅光英 祝英城 承欧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69-472,共4页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以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期骨骼肌失迟缓缺失引起的临床表现,它可作为单一疾病发生,也可作为α-突触核蛋白病中的先驱症状而存在,同时影响疾...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以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期骨骼肌失迟缓缺失引起的临床表现,它可作为单一疾病发生,也可作为α-突触核蛋白病中的先驱症状而存在,同时影响疾病的进展和程度。但关于RB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脑干及黑质纹状体功能在RBD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脑干作为睡眠管理中心在RBD发病机制中尤显重要。本文就最近几年国外的主要神经影像学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α-突触核蛋白病 磁共振成像 肌张力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快眼动睡眠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孙学礼 刘协和 +2 位作者 张远惠 张麒 李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快眼动(REM)睡眠特征。方法用睡眠实验技术对正常受试者、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0例进行多导睡眠图的通夜描录,并结合临床指标,对三组受试者的9项REM睡眠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抑郁症和...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快眼动(REM)睡眠特征。方法用睡眠实验技术对正常受试者、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0例进行多导睡眠图的通夜描录,并结合临床指标,对三组受试者的9项REM睡眠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有着不同的REM睡眠特征。抑郁症REM睡眠潜伏期(RL)缩短,REM活动度、强度、密度增高和睡眠次数增多,汉米尔顿抑郁量表分与RL呈负相关。精神分裂症REM睡眠指标个体间差异大,10例患者睡眠图的觉醒阶段中发现REM睡眠的插入现象。结论研究抑郁症有异常REM睡眠指标,而RL则为反映抑郁程度的特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睡眠 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袁媛 张益萌 +1 位作者 李宁 詹淑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04-510,共7页
快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的特征是在快眼动睡眠期间梦境演绎和肌失迟缓。RBD与α-突触核蛋白病密切相关,包括帕金森氏病(PD),路易体痴呆(DLB)和多系统萎缩(MSA)。许多研究已经讨论了RBD... 快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的特征是在快眼动睡眠期间梦境演绎和肌失迟缓。RBD与α-突触核蛋白病密切相关,包括帕金森氏病(PD),路易体痴呆(DLB)和多系统萎缩(MSA)。许多研究已经讨论了RBD的标记物,遗传、认知、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测价值。本文章回顾了近几年RBD相关早期预警标记物及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行为障碍 神经退行性疾病 Α-突触核蛋白 辅助检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非运动障碍的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静 李延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462-2465,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idiopathic REM sleep disorder,iRBD)患者是否存在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来探讨iRBD患者的非运动障碍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iRBD患者48例及健康对照组53例,分别对两组人群... 目的通过分析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idiopathic REM sleep disorder,iRBD)患者是否存在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来探讨iRBD患者的非运动障碍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iRBD患者48例及健康对照组53例,分别对两组人群进行睡眠指标、嗅觉功能、焦虑抑郁量表以及血清中IL-6、TNF-α浓度的检测。结果 iRB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明显降低(P<0.05);睡眠潜伏期、觉醒指数、快动眼睡眠潜伏期明显增高(P<0.05);嗅觉减退明显增多(P<0.01);焦虑抑郁评分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人群血清中IL-6及TNF-α浓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BD与帕金森病有类似的非运动障碍特点,早期干预iRBD人群有利于帕金森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睡眠行为异常 非运障碍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唐雨诗 潘玉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研究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中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早期PD患者125例,根据是否合并RBD分为伴RBD组(51例)和不伴RBD组(74例)。收集两组患... 目的研究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中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早期PD患者125例,根据是否合并RBD分为伴RBD组(51例)和不伴RBD组(7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PD患者RBD的危险因素。结果 125例早期PD患者中RBD发病率为40.80%。单因素分析显示伴RBD组的年龄、强直型PD、改良的Hoehn-Yahr(H-Y)分级、冻结、便秘、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均显著高于不伴RB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显示便秘(P=0.001,95%CI:1.980~12.253,OR=12.912)和RLS(P=0.014,95%CI:1.322~12.015,OR=6.378)是早期PD患者伴发RB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便秘或RLS的早期PD患者易出现R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早期 睡眠行为障碍 便秘 不宁腿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眼动睡眠调节机制及影响药物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霄 杨素荣 +1 位作者 李善群 王毅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14-220,共7页
探究快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调节机制及影响药物。本文从调控REM睡眠的神经环路出发,总结了脑桥、延髓、下丘脑中调控REM睡眠的相关核团,并且归纳了各类影响REM睡眠的药物,例如: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选择性5-... 探究快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调节机制及影响药物。本文从调控REM睡眠的神经环路出发,总结了脑桥、延髓、下丘脑中调控REM睡眠的相关核团,并且归纳了各类影响REM睡眠的药物,例如: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选择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再摄取抑制剂等,其作用机制可归纳为减少突触部位去甲肾上腺素、5-HT的降解,延长神经递质的作用时间;减少突触前膜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中递质作用时间延长,相对提高去甲肾上腺素、5-HT神经元的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 睡眠 神经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卡因戒断对大鼠睡眠结构和脑电功率谱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芬芳 涂桂林 +1 位作者 杨树龙 贺长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探索可卡因戒断对睡眠觉醒活动的影响。方法:大鼠体内植入无线发射器,用药前、停药第1 d(急性)、8 d(亚急性)、14 d(亚慢性)记录自由活动大鼠脑电波24 h。结果:停药第1 d睡眠觉醒周期上升(P<0.05)。停药第8 d夜晚和白天,非快动... 目的:探索可卡因戒断对睡眠觉醒活动的影响。方法:大鼠体内植入无线发射器,用药前、停药第1 d(急性)、8 d(亚急性)、14 d(亚慢性)记录自由活动大鼠脑电波24 h。结果:停药第1 d睡眠觉醒周期上升(P<0.05)。停药第8 d夜晚和白天,非快动眼睡眠(NREM)增加(P<0.05),快动眼睡眠(REM)下降(P<0.01);停药第14 d,NREM睡眠夜晚显著增加(P<0.01)而白天仅略加强,白天和夜间REM睡眠均明显下降(P<0.01)。停药期间白天和夜间总睡眠无明显变化。整个实验期间,NREM、REM睡眠和觉醒状态的δ、θ和α脑电功率谱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可卡因戒断所致睡眠障碍主要由于快、慢波睡眠间而非睡眠与觉醒间异动。急性戒断造成睡眠觉醒间转换异常,而睡眠结构失调则发生在亚急性和亚慢性戒断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 快动眼睡眠 快动眼睡眠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DP受体缺乏小鼠的睡眠-觉醒特征(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张庆 洪宗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296-1300,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DP受体(DPR)对小鼠睡眠-觉醒调节的影响。方法:在苯巴比妥麻醉下,于DPR基因敲除(KO)小鼠及其野生型( WT)小鼠大脑皮层及颈部肌肉分别植入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和肌电(Electromyogram, EMG)电极,用EEG/EMG...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DP受体(DPR)对小鼠睡眠-觉醒调节的影响。方法:在苯巴比妥麻醉下,于DPR基因敲除(KO)小鼠及其野生型( WT)小鼠大脑皮层及颈部肌肉分别植入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和肌电(Electromyogram, EMG)电极,用EEG/EMG睡眠记录系统于20 00时开始连续记录24小时两种小鼠的脑电和肌电波,并用SLEEPSIGN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小鼠表现出相同的睡眠-觉醒节律,且明时(8 00 -20 00)及暗时(20 00 -8 00)时相内两种小鼠的非快动眼(NREM)睡眠和快动眼(REM)睡眠总量无差异。但与WT小鼠相比,DPR-KO小鼠明时内的觉醒频率显著增高,NREM睡眠的平均时程显著缩短;且DPR-KO小鼠睡眠呈现低活性的θ波和高活性的δ波。结论:DPR在介导前列腺素D2诱导的睡眠中起着关键性调节作用,缺乏DPR将导致小鼠呈现低强度片段化的NREM睡眠和高警戒状态的REM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D2 前列腺素DP受体 睡眠-觉醒 快动眼睡眠 快动眼睡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时相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沁 李洁 +4 位作者 毛成洁 沈赟 傅翔 刘昱璐 刘春风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4期317-326,共10页
目的探讨REM期与非快动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期相关OSA对急性脑梗死(acute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睡眠结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2月-2018年8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且完成PSG的AIS患者,收集的数... 目的探讨REM期与非快动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期相关OSA对急性脑梗死(acute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睡眠结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2月-2018年8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且完成PSG的AIS患者,收集的数据包括一般资料,情绪、认知、睡眠量表评估,MRI、PSG检查,出院时功能恢复情况(应用NI HSS量表和mRS量表评估)及3个月预后(应用mRS量表评估)。根据总睡眠期、REM期和NREM期睡眠AHI,将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脑梗死合并REM期相关OSA组和脑梗死合并NREM期相关OSA组,对3组一般资料、临床量表评分、睡眠数据及预后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观察睡眠不同时相OSA对患者睡眠结构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110例患者,其中单纯脑梗死组30例(27.3%),脑梗死合并REM期相关OSA组15例(13.6%),脑梗死合并NREM期相关OSA组65例(59.1%)。脑梗死合并NREM期相关OSA组BMI高于单纯脑梗死组。脑梗死组病灶部位多位于大脑半球,脑梗死合并REM期相关OSA组病灶依次位于脑干、大脑半球、间脑。与单纯脑梗死组相比,脑梗死合并NREM期相关OSA组NREM1期睡眠时间及比例高,慢波睡眠时间及比例低。与脑梗死合并REM期相关OSA组相比较,脑梗死合并NREM期相关OSA组微觉醒指数、呼吸相关微觉醒指数、自发相关微觉醒指数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3个月后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高NIHSS评分、低受教育水平、高BMI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REM期相关OSA会改变脑梗死患者的睡眠结构,使其浅睡眠1期延长,深睡眠(NREM 3期和4期)缩短,睡眠片段化,此种改变可能会导致脑梗死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睡眠呼吸暂停 快动眼睡眠 快动眼睡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旁核神经元调节睡眠觉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敏锐 王典茹 +1 位作者 杨解人 王毅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4-767,共4页
臂旁核(parabrachial nucleus,PB)是环绕在脑桥结合臂周围的灰质结构,主要由谷氨酸、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脑啡肽神经元组成。PB与下丘脑、基底前脑等觉醒核团有着广泛的神经纤维联系,特异性损毁PB可引起动物昏迷... 臂旁核(parabrachial nucleus,PB)是环绕在脑桥结合臂周围的灰质结构,主要由谷氨酸、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脑啡肽神经元组成。PB与下丘脑、基底前脑等觉醒核团有着广泛的神经纤维联系,特异性损毁PB可引起动物昏迷样症状。同时,PB向非快动眼(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核团腹内侧视前区投射,并接受来自面旁核的投射,激活面旁核中的GABA能神经元可促进NREM睡眠,表明PB可能参与NREM睡眠的调控。此外,快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剥夺会引起臂旁外侧核的兴奋。综上所述,PB在机体调节觉醒、NREM和REM睡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将就PB在睡眠-觉醒调节作用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旁核 觉醒 快动眼睡眠 快动眼睡眠 谷氨酸神经元 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缝背核在睡眠-觉醒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潇 刘程曦 喻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7-210,共4页
中缝背核(DRN)是调控睡眠-觉醒的重要核团,在脑内有着广泛的神经投射区域。DRN位于中脑导水管腹侧,主要由5-羟色胺(5-HT)、γ氨基T酸(GABA)、多巴胺(DA)和谷氨酸(Glu)能4类神经元构成。本文主要介绍了DRN的各类神经元在睡眠觉醒中相关... 中缝背核(DRN)是调控睡眠-觉醒的重要核团,在脑内有着广泛的神经投射区域。DRN位于中脑导水管腹侧,主要由5-羟色胺(5-HT)、γ氨基T酸(GABA)、多巴胺(DA)和谷氨酸(Glu)能4类神经元构成。本文主要介绍了DRN的各类神经元在睡眠觉醒中相关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背核 睡眠觉醒 快动眼睡眠 快动眼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念的音乐疗法对脑出血急性应激障碍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5
16
作者 董立焕 王倩 +4 位作者 裴荷珠 刘欢 唐启群 王卫亮 成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正念的音乐疗法对脑出血急性应激障碍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出血急性应激障碍并存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正念舒缓音乐训练,连续干预14 d。干... 目的探讨基于正念的音乐疗法对脑出血急性应激障碍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出血急性应激障碍并存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正念舒缓音乐训练,连续干预14 d。干预前后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评两组非快动眼各期睡眠的差异、主观睡眠质量及急性应激障碍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RQ总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占记录时间比例、NREM持续时间、3期及4期持续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正念音乐疗法可有效增加脑出血急性应激障碍伴睡眠障碍患者深度睡眠时间及所占比例,提高其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应激障碍 睡眠障碍 正念 音乐疗法 快动眼睡眠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神经细胞损毁对睡眠-觉醒状态的影响
17
作者 潘胜军 李丽蓉 王雨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5-1217,共3页
目的:损毁猫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神经细胞,观察其对睡眠-觉醒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红藻氨酸(KA)微量注射入猫(6只)双侧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每侧6μg),损毁该区域。通过脑电活动和肌电活动测量损毁前后动物的觉醒-睡眠状态,统计损毁... 目的:损毁猫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神经细胞,观察其对睡眠-觉醒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红藻氨酸(KA)微量注射入猫(6只)双侧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每侧6μg),损毁该区域。通过脑电活动和肌电活动测量损毁前后动物的觉醒-睡眠状态,统计损毁前后各时相数据占每次睡眠描记时间的百分比、每次睡眠描记的快眼动(REM)睡眠次数及每次REM睡眠时间。结果:损毁后觉醒时间的百分比从损毁前的(14.68±1.37)%增加到(20.78±3.37)%(t=-1.350,P=0.235);慢波睡眠时间从(65.07±2.73)%减少到(64.65±4.35)%(t=0.089,P=0.932);REM睡眠时间从(20.26±2.74)%减少到(13.65±2.25)%(t=3.843,P=0.012);REM睡眠次数从损毁前的(12.2±1.6)次/6h减少到(10.0±1.4)次/6h(t=1.976,P=0.119);REM睡眠时间从(6.3±0.6)min/次减少到(5.5±0.5)min/次(t=0.939,P=0.401)。有4只动物在双侧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神经细胞损毁后的REM睡眠过程中仍维持一定的肌张力,而在正常睡眠描记过程中肌张力完全消失,只出现时相性的肌肉颤搐。损毁部位的组织学观察显示距损毁部位1~2mm内的神经细胞消失,损毁区域的神经纤维破坏不明显。结论: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的神经细胞在REM睡眠的维持及其伴随的颈肌迟缓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觉醒状态 睡眠 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 肌迟缓 红藻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睡眠肽的探论
18
作者 李德明 《心理科学进展》 1986年第2期55-57,共3页
本世纪五十年代发现睡眠包括两种类型的事实业已得到公认。这两类睡眠是慢波睡眠(SWS)和快波睡眠(FWS),通常前者还可称作非快眼动睡眠(NREMS)或同步睡眠,后者还可称作快眼动睡眠(REMS)或异相睡眠(PS)。成年人的慢波睡眠又包括4个分期。... 本世纪五十年代发现睡眠包括两种类型的事实业已得到公认。这两类睡眠是慢波睡眠(SWS)和快波睡眠(FWS),通常前者还可称作非快眼动睡眠(NREMS)或同步睡眠,后者还可称作快眼动睡眠(REMS)或异相睡眠(PS)。成年人的慢波睡眠又包括4个分期。慢波1期的EEG特点是α波降低并呈现若干θ波;慢波2期在θ活动的背景上呈现σ梭形波“K-复合体”波;慢波3和4期的特征是高振幅的δ波,差异是4期的δ波指数较3期更高。快波睡眠的EEG特征与觉醒时相似。两类睡眠是哺乳类普遍具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相睡眠 内源性 睡眠 慢波睡眠 睡眠 睡眠物质 五十年代 化学物质 两种类型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和记忆相互作用的生理基础 被引量:3
19
作者 房季冬 《心理学报》 1984年第2期223-230,共8页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充足的睡眠对于学习和记忆是十分重要的。业已了解,在睡眠过程中,已经记住的内容很少遗忘。众所周知,记忆和睡眠这些活动是有生理基础的。更引人注目的是,记忆和睡眠的相互作用同样可以找到生理学方面的证据。一方面。
关键词 相互作用 生理基础 睡眠 生理学 生活经验 证据 儿茶酚胺 慢波睡眠 回避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