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基于快堆的可持续核能系统发展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勇 王静 徐銤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8,共7页
核能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能源形式之一。近期我国的核能仍然将以压水堆为主,但压水堆的长期发展将带来铀资源缺乏和放射性废物处置的问题。研究表明基于快堆的闭式燃料循环可通过多次的循环有效增殖核燃料,同时... 核能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能源形式之一。近期我国的核能仍然将以压水堆为主,但压水堆的长期发展将带来铀资源缺乏和放射性废物处置的问题。研究表明基于快堆的闭式燃料循环可通过多次的循环有效增殖核燃料,同时具备嬗变6座以上同等规模压水堆产生的锕系核素(MA)的能力。根据我国快堆"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阶段发展战略,同时结合我国核电起步较晚的国情,建议在2050年之前主要实施快堆增殖核燃料,在2050年之后实施MA嬗变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中子增殖堆 可持续核能系统 增殖与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安全的BREST铅冷快堆——现代核能体系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堆型 被引量:9
2
作者 肖宏才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5-406,共12页
目前投运核电厂主要采用热中子反应堆,其共同的欠缺有两点:一是天然铀的有效利用率只有1%左右;二是其乏燃料包含半衰期极长的裂变产物。只有在快中子能谱范围内,天然铀才能得到最良好的利用,长半衰期超铀元素的裂变截面大于其吸收截面,... 目前投运核电厂主要采用热中子反应堆,其共同的欠缺有两点:一是天然铀的有效利用率只有1%左右;二是其乏燃料包含半衰期极长的裂变产物。只有在快中子能谱范围内,天然铀才能得到最良好的利用,长半衰期超铀元素的裂变截面大于其吸收截面,可在快堆中用作核燃料或被嬗变。因此,为了使核能真正成为国家能源体系的主要支柱,快中子增殖堆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类面临的能源保障及环保双重压力,正催促快堆的加速发展。近20年的研究成果表明,铅冷快堆是最具发展潜力与现实性的堆型。本文全面分析了铅冷快堆的自然安全性能,并推荐采用具有完全非能动安全冷却系统的压水堆与铅冷快堆组合成自然安全且立足于现有成熟技术的核能体系,全面满足对现代核能提出的各项要求,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无时限的大规模清洁能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能 自然安全 快中子增殖堆 铅冷快 现代核能体系 能源保障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快堆发展战略目标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銤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5,共6页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源需求量大且增加迅速。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核能必将成为我国主要能源之一。政府已决策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 GW。据预测到2050年需发展到240 GW。铀资源的有限性和国际铀市场的不确定性,...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源需求量大且增加迅速。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核能必将成为我国主要能源之一。政府已决策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 GW。据预测到2050年需发展到240 GW。铀资源的有限性和国际铀市场的不确定性,促使我们认真考虑快中子增殖堆及其闭式燃料循环的发展。设想的快堆发展战略目标是:(1)2030年实现一址多堆运行800~900 MW商用增殖快堆;(2)2050年核电装机容量发展到240 GW;(3)2050年以后逐步实现核能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能 快中子增殖堆(快) 战略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钠沸腾两相流流型与临界热流密度(CHF)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秋穗正 张维忠 +1 位作者 廖义香 贾斗南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2-237,共6页
通过大量的液态金属钠临界热流密度 (CHF)的实验研究 ,结合液钠两相传热流动特性及液钠的物性特点 ,分析了起始沸腾流型 ,泡状流 ,块状流 ,环状流和双向环状流的热工水力特性 ;并从实验结果出发 。
关键词 快中子增殖堆 沸腾 流型 临界热流密度 两相流 传热 传热恶化机理 液态金属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环形通道内液钠的临界热流密度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涛 苏光辉 +2 位作者 张维忠 秋穗正 贾斗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7-33,共7页
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在两台液钠沸腾实验回路上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钠沸腾临界热流密度(CHF)值影响因素的灰色相关分析 ,并用GM(1,1)模型对CHF进行预测 ,选用GM (1,h)模型对CHF进行了建模。计算及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液钠 临界热流密度 环形通道 快中子增殖堆 钠沸腾实验回路 分析预测 安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钠两相流动密度波型不稳定性实验机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秋穗正 周涛 +2 位作者 侯英东 褚俊 贾斗南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7-303,共7页
在高温钠沸腾试验回路上,对液钠沸腾两相流动密度波型不稳定性进行了广泛而又系统的实验研究,并理论分析了液钠沸腾两相流动密度波型不稳定性发生的区域、机理、临界条件等特性以及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入口过冷度等对这些特性的影响... 在高温钠沸腾试验回路上,对液钠沸腾两相流动密度波型不稳定性进行了广泛而又系统的实验研究,并理论分析了液钠沸腾两相流动密度波型不稳定性发生的区域、机理、临界条件等特性以及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入口过冷度等对这些特性的影响。实验参数范围如下:系统压力P:2600-1.1×105Pa;入口过冷度Tsub:25.6-226.8℃;热流密度q:8.0×104-4.76×105W/m2;质量流速G:42.9-383.0kg/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中子增殖堆 液钠 密度波型 不稳定性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钠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
7
作者 秋穗正 张维忠 +1 位作者 廖义香 贾斗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90-93,共4页
在液钠沸腾试验回路上研究了入口过冷度、质量流量、系统压力和液钠两相流动不稳定性对液态钠临界热流密度 (CHF)的影响机理 ,并获得了液钠沸腾CHF的预测公式。
关键词 快中子增殖堆 液钠 两相流 临界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金属钠两相流动压降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侯英东 秋穗正 +2 位作者 单建强 贾斗南 褚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08-112,共5页
对稳定的液态金属钠沸腾两相流动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液钠沸腾两相流动压降特性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环形通道内液钠两相流动压降特性计算模型Na-TPDP,并将Lockhart-Martineli... 对稳定的液态金属钠沸腾两相流动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液钠沸腾两相流动压降特性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环形通道内液钠两相流动压降特性计算模型Na-TPDP,并将Lockhart-Martineli,Kaiser-Peppler,Chen-Kalish等人不同的两相摩擦压降倍增因子关系式进行了计算分析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Kaiser-Peppler的两相摩擦压降倍增因子计算式与文中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中子增殖堆 两相流动 压降 液态金属钠 冷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