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0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高校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必然遵循 被引量:5
1
作者 黄蓉生 唐登然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0,共7页
新时代条件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大有作为,就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这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遵循。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意识形态领域落... 新时代条件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大有作为,就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这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遵循。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意识形态领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本质规定,是完成高校肩负新时代重要使命的关键命题。其本真意蕴是党管方向、党管大局、党管队伍。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必须始终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落细落实党委宣传部门的牵头协调,扎实推动有关部门和院(系)的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党管意识形态 必然遵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能源体系的内涵诠释、逻辑必然与要素解析
2
作者 於世为 胡星 +1 位作者 何露 刘海媚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94,共18页
世界正处于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第三次能源转型进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我国面临生态约束与新一轮技术革命挑战,更好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重要战略。在回顾世界及我国能源体系演变的基础上,研究从理论逻辑、历史... 世界正处于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第三次能源转型进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我国面临生态约束与新一轮技术革命挑战,更好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重要战略。在回顾世界及我国能源体系演变的基础上,研究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出发,论证了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逻辑必然,诠释了其内涵与结构特征。研究提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应具备新理念、新结构、新形态、新产业、新机制的“五新”特征。借用建筑学的结构性意象,进一步构建“四梁八柱”要素框架,涵盖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经济普惠、多元协同四大核心支撑,以及供给、输配、储存、消费、市场、技术、政策、合作八大关键要素。研究旨在为我国能源转型的战略目标厘清方向,并为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能源体系 逻辑必然 内涵诠释 要素解析 四梁八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必然性的先验本质——逻辑例外论与反例外论之辨析
3
作者 翟文静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6,共7页
逻辑必然性作为哲学逻辑的核心议题,既关涉逻辑真理在所有可能情境下的普遍有效性,又涉及对其先验本质的深层探讨。在逻辑例外论与反例外论的争论中,规范性与先验性成为关键分歧。逻辑例外论将逻辑必然性视为独立于经验的先验存在,而逻... 逻辑必然性作为哲学逻辑的核心议题,既关涉逻辑真理在所有可能情境下的普遍有效性,又涉及对其先验本质的深层探讨。在逻辑例外论与反例外论的争论中,规范性与先验性成为关键分歧。逻辑例外论将逻辑必然性视为独立于经验的先验存在,而逻辑反例外论则主张逻辑理论与科学理论共享经验验证的标准。尽管二者在立场上存在分歧,但实际上分别强调了逻辑必然性的不同侧面。逻辑必然性不仅体现于元逻辑层面的统一性上,也贯穿于不同逻辑公理系统的具体实践中,各系统基于其形而上学假设展现了逻辑必然性在多样语境中的应用。尽管逻辑理论表现出多元性,但这种多元性并未削弱逻辑的规范性与先验性,而是在元逻辑层面的统一性中得以协调,进一步彰显逻辑必然性如何在多样性中保持其先验本质与内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必然 逻辑例外论 逻辑反例外论 元逻辑 先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象性、现实性、必然性:中国式现代化出场史的辩证法阐释
4
作者 孙琳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01,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出场史不是史料堆砌,不是故事长廊,我们要把握历史表象背后的科学规律。科学规律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出场史具有对象性、现实性、必然性等拾级而上的发展阶段,蕴含了与时俱进的对象化活动的创新必然性。中国式现代化出场史... 中国式现代化出场史不是史料堆砌,不是故事长廊,我们要把握历史表象背后的科学规律。科学规律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出场史具有对象性、现实性、必然性等拾级而上的发展阶段,蕴含了与时俱进的对象化活动的创新必然性。中国式现代化出场史的对象性经历了被动接受的感性对象、能动性的关系对象、进行反思的本质对象等形态变化阶段;在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时代交往实践活动中,对象性进入现实性,产生差异性的具体化实践,形成社会形态、意识形态、实践形态等现实形态。交往实践及其交互关系推动现实性进入必然性,这就是诸表现形态内在的科学规律,这一科学规律就是唯物辩证法,是形态创新的活的灵魂。中国式现代化在不断重置的复杂矛盾体系和具体化实践中,以自我反思作为现实性的“本质—根据”,不断创建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新出场形态,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不是套用任何现代化建设模板或公式的完形运动,而是以中国具体实际为条件的、有“本质—根据”的创造性构形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 现实性 必然 中国式现代化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必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超越
5
作者 张三元 王艺晓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1,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考察,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两个必然”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揭示。“两个必然”以“两个决不会”为现实条件。资本主义文明虽然创造出巨大的生...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考察,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两个必然”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揭示。“两个必然”以“两个决不会”为现实条件。资本主义文明虽然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但其内生的矛盾性决定它必将为共产主义文明所代替。社会主义文明是共产主义文明的第一阶段。在世界历史场域,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长期并存,在文明发展序列中有先后之分、落后与先进之别,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明是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必由之路。当前,全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推动绿色发展的逻辑必然、困境释源与路径探赜
6
作者 王杰雅 奚冬梅 《绿色中国》 202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给绿色发展提供了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发展视域。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推动绿色发展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发展,是克服资本生产力痼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发展过程... 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给绿色发展提供了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发展视域。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推动绿色发展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发展,是克服资本生产力痼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绿色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绿色发展社会文化意识滞后等问题,需要从完善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培育绿色科技创新主体支持力度、构建多元参与的绿色治理新格局等方面来构建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推动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 逻辑必然 困境释源 路径探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全球化:历史必然性、显著特征及战略选择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正图 朱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9,共15页
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规律?如何把握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如何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如何依据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历史必然性和显著特征进行国家战略的正... 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规律?如何把握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如何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如何依据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历史必然性和显著特征进行国家战略的正确选择?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学理上进行全面系统完整地探究。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在人类文明演进中把经济全球化细分为农业经济全球化、工业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经济全球化,依次阐述它们的区别联系、相互依赖和依次递进,进而论证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演进规律;在经济全球化客观规律基础上,论证数字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演进自然历史过程的结晶,阐述数字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在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显著特征基础上,结合经济全球化客观演进规律,阐述了数字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最后,基于数字经济全球化历史必然性及其显著特征,提出了新时代我国参与、引领和主导数字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战略选择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全球化 历史必然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廉斯的“实践必然性”叙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德中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8,共9页
威廉斯认为“理解自我”就是理解我们的能力和局限。他因而批评“本体自我”,主张经验自我;反对人是“无拘的理智存在物”的假设,反对理性主义者作为绝对化要求的道德必然性。他把“道德行动者”刻画为一个“作为需要和渴望的个体”。... 威廉斯认为“理解自我”就是理解我们的能力和局限。他因而批评“本体自我”,主张经验自我;反对人是“无拘的理智存在物”的假设,反对理性主义者作为绝对化要求的道德必然性。他把“道德行动者”刻画为一个“作为需要和渴望的个体”。这个个体追随自身的内在冲动,出于“内在必然性”即“基于品格的必然性”而展开自己的人生规划。与此同时,这一个体敏感于外在的偶然性,需要文化地在地地理解之。威廉斯的“实践必然性”因而是“内在的必然性”和“外在的偶然性”的结合。人的能动行为只能部分地理解世界,这世界本身也不必完全适合伦理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必然 道德行动者 伦理的做不到 个人品格 偶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必然、困境释源与路径探索
9
作者 王静 滕永忠 +2 位作者 李柯 郭海源 孟俊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91-296,共6页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农业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3个层面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农业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3个层面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历史逻辑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农业转型的内在要求;从现实逻辑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度不足、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偏弱、新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现实困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应从强化顶层设计、着力制度创新、夯实人才基础、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新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为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 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 逻辑必然 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附性的必然性与心身关系——从系统本体论的观点看
10
作者 陈晓平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3,196,197,共17页
金在权首先把随附性看作上下两层性质即随附性质和基础性质之间的依赖或决定关系,区分了弱和强这两种随附性概念。当其随附性理论遭遇诸多困难之后,他又提出整—部随附性概念,并赋予它形而上学的必然性,表现出从认识论向实践论转变的倾... 金在权首先把随附性看作上下两层性质即随附性质和基础性质之间的依赖或决定关系,区分了弱和强这两种随附性概念。当其随附性理论遭遇诸多困难之后,他又提出整—部随附性概念,并赋予它形而上学的必然性,表现出从认识论向实践论转变的倾向。可以沿着金在权已经开启但未贯彻到底的实践论路线继续前行,明确地把随附性理论奠定在系统本体论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随附必然性的逻辑性质和哲学意义,并用整—部随附性把其他所有随附性统领和贯穿起来;进而提出基于系统本体论(或系统一元论)的随附二元论,用以取代物理主义一元论和笛卡尔的心物平行二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附性 必然 心身关系 系统本体论 金在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两个必然”到“四个自信”之理论传承与践行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定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65,共8页
“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特殊规律深入考察而得出的宏观论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四个自信”理论是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 “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特殊规律深入考察而得出的宏观论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四个自信”理论是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作出的肯定性评价。“四个自信”理论与“两个必然”论断一脉相承,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在价值旨归上高度一致。“四个自信”从理论内涵和现实实践两个层面实现了对“两个必然”论断的丰富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思想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必然 “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基于必然性的行动到基于偶然性的行动
12
作者 张康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构成了一种社会形态,它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如果将其与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联系起来的话,就会发现它是在对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的否定中生成的。风险社会中的行动将面临许多根本性的哲学观念变革... 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构成了一种社会形态,它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如果将其与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联系起来的话,就会发现它是在对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的否定中生成的。风险社会中的行动将面临许多根本性的哲学观念变革的问题,其中,关于必然性、偶然性这对哲学概念的认识,对于构建风险社会中的行动模式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工业社会的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人们已经形成了基于必然性行动的共识,但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基于必然性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涌现了出来,致使人们需要将行动方式调整到基于偶然性行动上来。风险社会中的行动在性质上属于合作行动,在形式上更多地表现为应急响应式的即时行动,行动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共生共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行动原则 必然 偶然性 合作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辩证法视野下“两个必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契合关系的四维考察
13
作者 王坤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49,共8页
“两个必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关乎“两制”关系的重要理论探索,其契合与否的关系不能仅停留在理论表面上考察,而应深入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把握两大理论在时代背景、内容规定、价值旨向、思维方式上的系统契合。在历史阶段性与连续... “两个必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关乎“两制”关系的重要理论探索,其契合与否的关系不能仅停留在理论表面上考察,而应深入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把握两大理论在时代背景、内容规定、价值旨向、思维方式上的系统契合。在历史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辩证法上,两大理论作为不同历史阶段下的时代产物,具有从属于马克思所指明的大的历史时代这一背景契合。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辩证法上,既立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张力使两大理论具有一定契合空间,同时呈现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共同体理论以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等理论资源与思想智慧。在人民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基础上,两大理论于马克思主义本质特性上彰显的关于两种不同制度、不同文明之间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既吸收借鉴又超越替代的价值包容性,凝练着两大理论的价值契合。在斗争性与同一性相统一的辩证法上,两大理论在探讨处理与资本主义关系上既斗争又合作、既批判又建构的辩证方式,体现着两者思维方式上的内在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两个必然 人类命运共同体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的充实:斯宾诺莎论恶
14
作者 吴功青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72,共11页
西方哲学对于恶的思考主要有两个阵营:理智主义和意志主义。理智主义将恶归为理智的不足,意志主义将恶归为意志的决断。斯宾诺莎继承和发展了理智主义进路,激烈地批评自由意志学说。在斯宾诺莎看来,存在是充实的,没有任何间隔,是一个前... 西方哲学对于恶的思考主要有两个阵营:理智主义和意志主义。理智主义将恶归为理智的不足,意志主义将恶归为意志的决断。斯宾诺莎继承和发展了理智主义进路,激烈地批评自由意志学说。在斯宾诺莎看来,存在是充实的,没有任何间隔,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因果链。心灵没有自性,也就没有所谓的自由意志,它的理智活动被其他心灵的力量所决定。恶的发生,从根本上源于理智的受制性以及它所引发的缺陷。尽管如此,恶终究是人自己做出的,因此人仍要为之承担道德责任。斯宾诺莎的理智主义有利于纠正意志主义的片面性,在今天的道德和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主义 意志主义 必然 道德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后承语义定义探析——从塔斯基、埃切门迪到吉拉·谢尔
15
作者 郭建萍 李伟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塔斯基在论文《论逻辑后承概念》中以逻辑后承的两个直观考虑为出发点,基于满足等语义概念给出了逻辑后承语义定义,并认为这一定义与逻辑后承的通常用法相一致。然而,埃切门迪却批评塔斯基的语义定义在概念上未把握住逻辑后承的必然性,... 塔斯基在论文《论逻辑后承概念》中以逻辑后承的两个直观考虑为出发点,基于满足等语义概念给出了逻辑后承语义定义,并认为这一定义与逻辑后承的通常用法相一致。然而,埃切门迪却批评塔斯基的语义定义在概念上未把握住逻辑后承的必然性,因而与通常的逻辑后承概念不一致。埃切门迪的批评在学界引起广泛讨论,其中,吉拉·谢尔独创性地以逻辑性完善了塔斯基逻辑后承语义定义,并在为逻辑性提供同构不变标准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彻底、深刻地反驳了埃切门迪的批评,在逻辑和哲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后承 必然 形式性 逻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三重范式
16
作者 朱海林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3,共7页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伦理文明绵延发展的最新形态,具有实然、应然和必然三重范式。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实然范式,是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中守正创新的社会主义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特色伦理学理论和...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伦理文明绵延发展的最新形态,具有实然、应然和必然三重范式。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实然范式,是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中守正创新的社会主义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特色伦理学理论和道德建设实践融合并进的新型伦理文明体系。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应然范式,是在掌握历史主动中永葆先进的人类伦理文明新范本,因中国共产党把握伦理文明和道德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胸怀天下而始终处于主动状态。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必然范式,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赓续建构的中华伦理文明新范型。在赓续建构中丰富和发展既是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存在方式和基本属性,也是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从实然向应然转化的现实机制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 实然范式 应然范式 必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算法的几乎必然强收敛性——鞅方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宗本 聂赞坎 张文修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85-793,共9页
遗传算法已有的收敛性分析大都是在概率收敛意义下考虑的且基于算法的遍历性分析 .这种收敛性分析不确保算法在有限步内收敛到问题的全局最优解且所获结果仅对带“杰出者记录策略”的算法有效 .该文首次尝试运用鞅论研究遗传算法的几乎... 遗传算法已有的收敛性分析大都是在概率收敛意义下考虑的且基于算法的遍历性分析 .这种收敛性分析不确保算法在有限步内收敛到问题的全局最优解且所获结果仅对带“杰出者记录策略”的算法有效 .该文首次尝试运用鞅论研究遗传算法的几乎必然强收敛性 ,证明一大类不带“杰出者记录策略”的遗传算法能以概率 1确保在有限步内达到全局最优解 .所获结果为遗传算法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且所使用的鞅论分析方法为遗传算法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分析工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几乎必然强收敛性 鞅方法 马氏链 依概率收敛 计算机 算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医疗服务商品和市场”存在客观性和必然性的理性思考——兼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曹永福 陈晓阳 王云岭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S期23-26,共4页
针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表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提出的卫生改革带来“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医疗服务商品”、“医疗服务市场”的存在是客观的,... 针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表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提出的卫生改革带来“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医疗服务商品”、“医疗服务市场”的存在是客观的,并通过反驳《评价与建议》提出的四对矛盾,提出“医疗服务商品”、“医疗服务市场”的存在也是必然的,最后分析了所谓“卫生改革失败”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商品 医疗服务市场 客观性 必然 真正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必然属性分析的粒描述 被引量:28
19
作者 智慧来 李金海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02-2719,共18页
粒计算是在Zadeh教授提出的模糊信息粒化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有效处理信息的数学工具.粒计算利用粒化信息的思想解决复杂问题,而在信息粒化的过程中通常都伴随着粒描述.所谓粒描述,是指在没有明确粒化准则的情况下如何描述... 粒计算是在Zadeh教授提出的模糊信息粒化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有效处理信息的数学工具.粒计算利用粒化信息的思想解决复杂问题,而在信息粒化的过程中通常都伴随着粒描述.所谓粒描述,是指在没有明确粒化准则的情况下如何描述目标概念或论域子集.因此,粒描述是采用粒计算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粒的理解与解释.众所周知,现有的粒描述主要集中在共性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研究,其核心的理论工具是形式概念分析与粗糙集.共性属性分析刻画了粒的共性,即粒中每个对象均拥有的属性.然而,现实中一个粒具有的属性有时不单指粒中所有对象共同拥有的属性,还有可能指粒中部分对象共同拥有的属性,甚至有时只需要粒中存在一个对象拥有该属性即可.实际上,共性属性分析强调的是所有对象共同拥有的属性才是这个粒的属性.与共性属性分析不同,必然属性分析强调的是只属于这个粒的属性才是它的属性.换言之,必然属性分析讨论粒描述时,除了涉及所有对象共同拥有的属性,还可能涉及部分对象共同拥有的属性.目前,从必然属性分析的角度研究粒描述尚未被详细讨论.该文基于形式概念分析中粒的思想和粗糙集理论中上、下近似的方法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必然属性分析视角下的粒描述逻辑.其次,分别基于形式背景及其补背景研究了粒描述.具体地,利用形式背景描述粒具有的必然属性,利用补背景描述粒不具有的必然属性.此外,定义了一元描述子用来特指形式背景及其补背景的面向对象概念格中的概念内涵,进而通过一个一元描述子刻画一个一元可定义粒,将一对一元描述子作为上、下近似以刻画一个一元不可定义粒.然后,为了同时使用形式背景及其补背景的信息,提出了基于必然属性分析的三支概念格,并定义二元描述子用来特指基于必然属性分析的三支概念格中的概念内涵,进而由一个二元描述子刻画一个二元可定义粒,将一对二元描述子作为上、下近似以刻画一个二元不可定义粒.最后,比较了三种近似描述的精度.有关结论表明基于二元描述子的近似描述方法优于基于一元描述子的近似描述方法,而基于一元描述子的近似描述方法又优于基于形式背景及其补背景的面向对象概念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计算 粒描述 形式概念分析 必然属性分析 粗糙集 三支概念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约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体育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14
20
作者 裴立新 王晔 +3 位作者 武志峰 韩佐生 熊振强 周兰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体育事业向“集约化”发展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进而从理论上论证了“集约化”发展方式对于初级阶段有限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初级阶段体育事业“集约化”发展... 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体育事业向“集约化”发展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进而从理论上论证了“集约化”发展方式对于初级阶段有限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初级阶段体育事业“集约化”发展应从观念、体制、体育资源配置方式、体育发展动力和结构等五个方面做好转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资源 体育事业 转化工作 有效利用 体育发展 中国 合理配置 集约化 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