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所谓心身问题
被引量:
5
1
作者
潘菽
《心理学探新》
1982年第1期1-14,共14页
心身问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但一直到现在还在争论而没有得到完全明确的解决。这一情况大大妨碍了心理学的发展,也间接影响到一些其它学科的前进以及一些实际的工作甚至哲学的思惟。近三四十年来,许多心理学者以及精神病学者愈来愈...
心身问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但一直到现在还在争论而没有得到完全明确的解决。这一情况大大妨碍了心理学的发展,也间接影响到一些其它学科的前进以及一些实际的工作甚至哲学的思惟。近三四十年来,许多心理学者以及精神病学者愈来愈感觉到这个纠缠难清的老大难问题非予以积极研究解决不可。笔者也深有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
二元论
心身问题
心理学家
一元论
副现象论
并行论
精神病学
唯物论者
心理学者
四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共通体的身体——对心身问题的一种现象学阐释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午鹏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86,共9页
现代哲学中的心身问题始于笛卡尔的二元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相对于非现象学进路对心身问题所作的各种有条件分析,现象学进路具有理论上的“无设定”优势。意识现象学和知觉现象学是该进路中两个主要且不同的研究分支。有趣的是,它们...
现代哲学中的心身问题始于笛卡尔的二元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相对于非现象学进路对心身问题所作的各种有条件分析,现象学进路具有理论上的“无设定”优势。意识现象学和知觉现象学是该进路中两个主要且不同的研究分支。有趣的是,它们对心身问题所作的反思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同一个目的地,即作为一切认识和体验的起源的身体。意识主体和知觉主体共有这一起源,意识现象学和知觉现象学同属于对这一起源的把握。据此,我们得以给出一种新的关于心身问题的现象学阐释,其要点在于:身体作为共通体而存在,它不是非现象学意义上被动的物质客体,而是现象学意义上有意识与能知觉的表达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通体
身体
心身问题
意识
知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所谓心身问题(续)
被引量:
1
3
作者
潘菽
《心理学探新》
1982年第2期1-11,共11页
三、什么是唯物论的心身一元论? 什么是唯物论的心身一元论呢?首先把我们所知道的几个唯物的心身一元论的例子来考察一下。中国古代的荀况的唯物心身一元论只说了一句话,即“形具而神生”。身是有形的东西所以叫做形。但不是有形的东西...
三、什么是唯物论的心身一元论? 什么是唯物论的心身一元论呢?首先把我们所知道的几个唯物的心身一元论的例子来考察一下。中国古代的荀况的唯物心身一元论只说了一句话,即“形具而神生”。身是有形的东西所以叫做形。但不是有形的东西就有神。所以形还应该有别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问题
辩证唯物论
一元论
心理活动
心理过程
心理学者
状态等同
生理过程
生理机能
高级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人的个体性视角看奥古斯丁与朱熹的心身学说
4
作者
徐弢
李思凡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4,共5页
奥古斯丁把人的灵魂同身体割裂开来,并且仅仅从内在于灵魂的理性、自由和智慧来说明人所具有的"上帝的形象",所以他最终因为片面强调上帝的子民在精神灵性上的合一性而忽视了他们作为个体的独特性与现世生活的多样性。朱熹虽...
奥古斯丁把人的灵魂同身体割裂开来,并且仅仅从内在于灵魂的理性、自由和智慧来说明人所具有的"上帝的形象",所以他最终因为片面强调上帝的子民在精神灵性上的合一性而忽视了他们作为个体的独特性与现世生活的多样性。朱熹虽然继承了先秦儒家注重形体和形神统一的传统,却未能认识到精神存在的相对独特性及其与物质存在的差异性,所以他对个体性的认识很容易被"理一"的绝对性所取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朱熹
心身问题
个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一次心脑关系的论战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景和
《心理学报》
198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本文首先介绍一次有关心脑关系的论争并评论它所开展的方式。然后评论此次论争的核心问题和几种主要的论点。最后就答辩论文中的思想转折和理论归络进行分析。
关键词
心脑关系
思想转折
核心
问题
评论
和理论
二元论
视皮层
一元论
心理状态
心身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模块副现象论与自由意志的相容性
被引量:
1
6
作者
罗子健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4期93-103,共11页
物理主义占据着当今心灵哲学的主导地位,但物理主义面对心身问题的两难困境———机械决定论与自由意志难以两全———始终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近来随着意志科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者魏格纳根据行为科学等实验证据提出了模块副现象...
物理主义占据着当今心灵哲学的主导地位,但物理主义面对心身问题的两难困境———机械决定论与自由意志难以两全———始终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近来随着意志科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者魏格纳根据行为科学等实验证据提出了模块副现象论,认为“有意识的意志是一种幻觉”,然而模块副现象论常遭到还原式解读的误解而被视为对自由意志的威胁。通过对魏格纳理论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强调魏格纳对意志问题的区分以表明模块副现象论可以与意志自由体验相容,另一方面澄清关于模块副现象论的种种误解并表明其理论与还原物理主义决定论的差异,有助于走出心身问题的两难困境并在物理主义框架下为自由意志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副现象论
意志幻觉论
心身问题
自由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学“失语”了吗?
7
作者
朱少玲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2期36-37,共2页
本文试从传统美学词汇的“失语”困境入手,力图寻找现代美学话语的真正词汇,最后指出“失语”困境中的美学应该有自己的话语家园——以审美意识语言为核心的系列生态词汇。
关键词
审美意识
审美对象
心身问题
人类审美
生存体验
意象性
审美活动
意向性
审美欣赏
意象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身体构成的双重性——胡塞尔对笛卡尔身心关系疑难的回应
被引量:
2
8
作者
周振权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103,共8页
心灵与身体的关系问题是困扰哲学家的哲学问题之一。笛卡尔更是以悖论的方式突出了问题的困难性。斯密斯认为,胡塞尔在某种程度上以多面一元论克服了笛卡尔二元论的困难,达到了身心统一,即心灵与身体是同一个个体的两个方面。但这种解...
心灵与身体的关系问题是困扰哲学家的哲学问题之一。笛卡尔更是以悖论的方式突出了问题的困难性。斯密斯认为,胡塞尔在某种程度上以多面一元论克服了笛卡尔二元论的困难,达到了身心统一,即心灵与身体是同一个个体的两个方面。但这种解读不仅没有阐明胡塞尔对这一问题的理论贡献,反而把胡塞尔的理论理解为一种斯宾诺莎式的一个实体的两个属性学说。这对我们理解胡塞尔的理论贡献而言,并非是有益的。相反,胡塞尔从构成性的现象学出发,更新了对身体概念的理解,因此对身心关系问题也有了新的回答。正是具有双重构成作用的身体,为理解心身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
关系
问题
胡塞尔
笛卡尔
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所谓心身问题
被引量:
5
1
作者
潘菽
出处
《心理学探新》
1982年第1期1-14,共14页
文摘
心身问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但一直到现在还在争论而没有得到完全明确的解决。这一情况大大妨碍了心理学的发展,也间接影响到一些其它学科的前进以及一些实际的工作甚至哲学的思惟。近三四十年来,许多心理学者以及精神病学者愈来愈感觉到这个纠缠难清的老大难问题非予以积极研究解决不可。笔者也深有同感。
关键词
心身
二元论
心身问题
心理学家
一元论
副现象论
并行论
精神病学
唯物论者
心理学者
四十年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共通体的身体——对心身问题的一种现象学阐释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午鹏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8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梅洛-庞蒂著作集》编译与研究”(14ZDB021)
文摘
现代哲学中的心身问题始于笛卡尔的二元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相对于非现象学进路对心身问题所作的各种有条件分析,现象学进路具有理论上的“无设定”优势。意识现象学和知觉现象学是该进路中两个主要且不同的研究分支。有趣的是,它们对心身问题所作的反思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同一个目的地,即作为一切认识和体验的起源的身体。意识主体和知觉主体共有这一起源,意识现象学和知觉现象学同属于对这一起源的把握。据此,我们得以给出一种新的关于心身问题的现象学阐释,其要点在于:身体作为共通体而存在,它不是非现象学意义上被动的物质客体,而是现象学意义上有意识与能知觉的表达主体。
关键词
共通体
身体
心身问题
意识
知觉
分类号
B565.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所谓心身问题(续)
被引量:
1
3
作者
潘菽
机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处
《心理学探新》
1982年第2期1-11,共11页
文摘
三、什么是唯物论的心身一元论? 什么是唯物论的心身一元论呢?首先把我们所知道的几个唯物的心身一元论的例子来考察一下。中国古代的荀况的唯物心身一元论只说了一句话,即“形具而神生”。身是有形的东西所以叫做形。但不是有形的东西就有神。所以形还应该有别的意思。
关键词
心身问题
辩证唯物论
一元论
心理活动
心理过程
心理学者
状态等同
生理过程
生理机能
高级神经活动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人的个体性视角看奥古斯丁与朱熹的心身学说
4
作者
徐弢
李思凡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4,共5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1BZX050)
武汉大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
文摘
奥古斯丁把人的灵魂同身体割裂开来,并且仅仅从内在于灵魂的理性、自由和智慧来说明人所具有的"上帝的形象",所以他最终因为片面强调上帝的子民在精神灵性上的合一性而忽视了他们作为个体的独特性与现世生活的多样性。朱熹虽然继承了先秦儒家注重形体和形神统一的传统,却未能认识到精神存在的相对独特性及其与物质存在的差异性,所以他对个体性的认识很容易被"理一"的绝对性所取消。
关键词
奥古斯丁
朱熹
心身问题
个体性
分类号
B50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一次心脑关系的论战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景和
机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处
《心理学报》
198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文摘
本文首先介绍一次有关心脑关系的论争并评论它所开展的方式。然后评论此次论争的核心问题和几种主要的论点。最后就答辩论文中的思想转折和理论归络进行分析。
关键词
心脑关系
思想转折
核心
问题
评论
和理论
二元论
视皮层
一元论
心理状态
心身问题
分类号
B [哲学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块副现象论与自由意志的相容性
被引量:
1
6
作者
罗子健
机构
上海大学哲学系
出处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4期93-103,共11页
文摘
物理主义占据着当今心灵哲学的主导地位,但物理主义面对心身问题的两难困境———机械决定论与自由意志难以两全———始终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近来随着意志科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者魏格纳根据行为科学等实验证据提出了模块副现象论,认为“有意识的意志是一种幻觉”,然而模块副现象论常遭到还原式解读的误解而被视为对自由意志的威胁。通过对魏格纳理论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强调魏格纳对意志问题的区分以表明模块副现象论可以与意志自由体验相容,另一方面澄清关于模块副现象论的种种误解并表明其理论与还原物理主义决定论的差异,有助于走出心身问题的两难困境并在物理主义框架下为自由意志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模块副现象论
意志幻觉论
心身问题
自由意志
Keywords
modular epiphenomenalism
Willusionism
mind-body problem
free will
分类号
N0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学“失语”了吗?
7
作者
朱少玲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2期36-37,共2页
文摘
本文试从传统美学词汇的“失语”困境入手,力图寻找现代美学话语的真正词汇,最后指出“失语”困境中的美学应该有自己的话语家园——以审美意识语言为核心的系列生态词汇。
关键词
审美意识
审美对象
心身问题
人类审美
生存体验
意象性
审美活动
意向性
审美欣赏
意象表现
分类号
B83-092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身体构成的双重性——胡塞尔对笛卡尔身心关系疑难的回应
被引量:
2
8
作者
周振权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103,共8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胡塞尔晚期伦理学研究”(2019M66335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胡塞尔伦理学中的爱的现象学研究”(20wkpy91)。
文摘
心灵与身体的关系问题是困扰哲学家的哲学问题之一。笛卡尔更是以悖论的方式突出了问题的困难性。斯密斯认为,胡塞尔在某种程度上以多面一元论克服了笛卡尔二元论的困难,达到了身心统一,即心灵与身体是同一个个体的两个方面。但这种解读不仅没有阐明胡塞尔对这一问题的理论贡献,反而把胡塞尔的理论理解为一种斯宾诺莎式的一个实体的两个属性学说。这对我们理解胡塞尔的理论贡献而言,并非是有益的。相反,胡塞尔从构成性的现象学出发,更新了对身体概念的理解,因此对身心关系问题也有了新的回答。正是具有双重构成作用的身体,为理解心身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心身
关系
问题
胡塞尔
笛卡尔
身体
分类号
B516.5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所谓心身问题
潘菽
《心理学探新》
198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作为共通体的身体——对心身问题的一种现象学阐释
周午鹏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所谓心身问题(续)
潘菽
《心理学探新》
198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人的个体性视角看奥古斯丁与朱熹的心身学说
徐弢
李思凡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评一次心脑关系的论战
王景和
《心理学报》
198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模块副现象论与自由意志的相容性
罗子健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美学“失语”了吗?
朱少玲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身体构成的双重性——胡塞尔对笛卡尔身心关系疑难的回应
周振权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