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组合运动干预对肥胖女青少年身体成分、心血管风险因素及心肺适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凯
徐百超
+1 位作者
王朝昕
苏健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9-1117,共9页
背景目前,全球范围内肥胖儿童青少年数量急剧增加,其中,5~19岁人群肥胖患病率约增加了8倍,2~4岁儿童肥胖患病率约增加了1倍。运动干预对于改善肥胖和增强心肺适能具有重要影响。但缺乏组合运动干预对14~16岁肥胖女青少年影响的研究。目...
背景目前,全球范围内肥胖儿童青少年数量急剧增加,其中,5~19岁人群肥胖患病率约增加了8倍,2~4岁儿童肥胖患病率约增加了1倍。运动干预对于改善肥胖和增强心肺适能具有重要影响。但缺乏组合运动干预对14~16岁肥胖女青少年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12周组合运动干预对肥胖女青少年身体成分、心血管风险因素及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5—7月在山东曲阜市选取14~16岁肥胖女青少年48名作为研究对象,将48名研究对象进行编号,然后利用随机数字分为试验组(24名)和对照组(24名)。试验组根据纳排标准最后纳入20名女生,整个干预过程持续12周,包括跳绳运动干预和跆拳道运动干预;而对照组在整个12周中不进行任何运动干预和其他饮食或者药物干预。分别在12周运动干预前和运动干预后检测受试者身高、体质量、体脂率、腰围、BMI、血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最大摄氧量(VO_(2max))等,并比较两组及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肥胖女青少年体脂率、腰围与VO_(2max)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前,两组女生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脂率、腰围、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FPG、胰岛素、HOMAIR、最大完成次数(Laps)、最大跑速(MAS)、VO_(2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女生体脂率、腰围、SBP、DBP、FPG、胰岛素、HOMA-IR均低于对照组,而Laps、MAS、VO_(2max)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12周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女生体脂率、腰围、SBP、DBP、FPG、胰岛素、HOMA-IR均降低,而Laps、MAS、VO_(2max)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女青少年体脂率、腰围与VO_(2max)呈负相关(r=-0.55,P<0.001;r=-0.41,P<0.001)。结论12周组合运动干预能够改善肥胖女青少年身体成分和心血管风险因素,同时也能够通过增加VO_(2max)来增强心肺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组合运动
女青少年
身体成分
心血管风险因素
心肺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静坐少动与心血管风险因素
被引量:
34
2
作者
周誉
王正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4-809,共6页
静坐少动行为是清醒状态下,坐位或卧位时,所有能量消耗不超过1.5 METs的行为。静坐少动的行为方式已成为一种公共健康问题。大量研究显示,静坐少动行为与糖代谢异常、肥胖、慢性炎症状态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着密切且独立的关系。静坐少...
静坐少动行为是清醒状态下,坐位或卧位时,所有能量消耗不超过1.5 METs的行为。静坐少动的行为方式已成为一种公共健康问题。大量研究显示,静坐少动行为与糖代谢异常、肥胖、慢性炎症状态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着密切且独立的关系。静坐少动间断对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改善作用,这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关于静坐少动间断的研究多集中于静坐少动间断的次数和总持续时间,而少有研究深入探讨静坐少动间断的强度和平均持续时间的影响。另外,国外对静坐少动行为的研究已较为细致,而国内的研究尚比较少见,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坐少动
静坐少动间断
心血管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十年随访的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马万瑞
马乾凤
+2 位作者
吴竞捷
王立群
王志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03-1708,1715,共7页
背景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CRFC)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的描述,有关CRFC与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CRFC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为开展≥55岁人群社区保健...
背景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CRFC)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的描述,有关CRFC与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CRFC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为开展≥55岁人群社区保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年9—11月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和银川市5个社区的1046名≥5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一般情况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和CRFC评价〔纳入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共计9项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后,控制一般情况变量,通过构建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各个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β,以回归系数β为权重将所有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评分相加得出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将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按照四分位数分为三组:<P_(50)组,P_(50)~P_(75)组,>P_(75)组;分别于2017年,2019年和2021年通过面访和死因监测系统搜索的方式完成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P_(50)组,P_(50)~P_(75)组,>P_(75)组社区老年人全因死亡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一般情况、各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分组、年龄组分层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55~88岁,平均年龄(66.4±6.6)岁。共观察到106例死亡案例,10年累计死亡率为10.13%。随着危险评分的增加,个体预期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_(75)组累积生存率低于P_(50)~P_(75)组和<P_(50)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独居、文化程度可能是社区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控制一般情况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是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HR=3.04,95%CI(1.55,5.97),P=0.001〕,且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总评分越高死亡风险亦越高,>P_(75)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P_(50)组〔HR=2.02,95%CI(1.16,3.50),P=0.013〕;以年龄组分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5岁年龄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总评分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关联〔HR=2.79,95%CI(1.36,5.74),P=0.005〕;>P_(75)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P_(50)组〔HR=1.83,95%CI(1.02,3.28),P=0.042〕。结论CRFC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关联,其聚集程度越高全因死亡风险越高,提示早期评价CRFC并给予干预可能对提高社区≥55岁人群保健效果、降低死亡风险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代谢性
心血管
综合征
心血管
代谢
风险
因素
死亡原因
心血管
代谢性危险
因素
聚集
全因死亡
风险
老年人
队列研究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组合运动干预对肥胖女青少年身体成分、心血管风险因素及心肺适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凯
徐百超
王朝昕
苏健蛟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海南医学院体育部
海南医学院海南省运动与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
海南医学院管理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东北亚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9-111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60420)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22TYB009)
+2 种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T-b/2021/35)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2019RC222)
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ZDYF2022SHFZ306)。
文摘
背景目前,全球范围内肥胖儿童青少年数量急剧增加,其中,5~19岁人群肥胖患病率约增加了8倍,2~4岁儿童肥胖患病率约增加了1倍。运动干预对于改善肥胖和增强心肺适能具有重要影响。但缺乏组合运动干预对14~16岁肥胖女青少年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12周组合运动干预对肥胖女青少年身体成分、心血管风险因素及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5—7月在山东曲阜市选取14~16岁肥胖女青少年48名作为研究对象,将48名研究对象进行编号,然后利用随机数字分为试验组(24名)和对照组(24名)。试验组根据纳排标准最后纳入20名女生,整个干预过程持续12周,包括跳绳运动干预和跆拳道运动干预;而对照组在整个12周中不进行任何运动干预和其他饮食或者药物干预。分别在12周运动干预前和运动干预后检测受试者身高、体质量、体脂率、腰围、BMI、血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最大摄氧量(VO_(2max))等,并比较两组及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肥胖女青少年体脂率、腰围与VO_(2max)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前,两组女生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脂率、腰围、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FPG、胰岛素、HOMAIR、最大完成次数(Laps)、最大跑速(MAS)、VO_(2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女生体脂率、腰围、SBP、DBP、FPG、胰岛素、HOMA-IR均低于对照组,而Laps、MAS、VO_(2max)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12周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女生体脂率、腰围、SBP、DBP、FPG、胰岛素、HOMA-IR均降低,而Laps、MAS、VO_(2max)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女青少年体脂率、腰围与VO_(2max)呈负相关(r=-0.55,P<0.001;r=-0.41,P<0.001)。结论12周组合运动干预能够改善肥胖女青少年身体成分和心血管风险因素,同时也能够通过增加VO_(2max)来增强心肺适能。
关键词
肥胖症
组合运动
女青少年
身体成分
心血管风险因素
心肺适能
Keywords
Obesity
Combined motion
Female adolescent
Body compositi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Cardiopulmonary fitness
分类号
R589.25 [医药卫生—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静坐少动与心血管风险因素
被引量:
34
2
作者
周誉
王正珍
机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北京体育大学
出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4-809,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K21B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2014BS016)
文摘
静坐少动行为是清醒状态下,坐位或卧位时,所有能量消耗不超过1.5 METs的行为。静坐少动的行为方式已成为一种公共健康问题。大量研究显示,静坐少动行为与糖代谢异常、肥胖、慢性炎症状态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着密切且独立的关系。静坐少动间断对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改善作用,这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关于静坐少动间断的研究多集中于静坐少动间断的次数和总持续时间,而少有研究深入探讨静坐少动间断的强度和平均持续时间的影响。另外,国外对静坐少动行为的研究已较为细致,而国内的研究尚比较少见,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静坐少动
静坐少动间断
心血管风险因素
分类号
G804.2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十年随访的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马万瑞
马乾凤
吴竞捷
王立群
王志忠
机构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超声科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
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广东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03-1708,171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860599)。
文摘
背景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CRFC)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的描述,有关CRFC与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CRFC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为开展≥55岁人群社区保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年9—11月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和银川市5个社区的1046名≥5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一般情况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和CRFC评价〔纳入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共计9项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后,控制一般情况变量,通过构建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各个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β,以回归系数β为权重将所有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评分相加得出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将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按照四分位数分为三组:<P_(50)组,P_(50)~P_(75)组,>P_(75)组;分别于2017年,2019年和2021年通过面访和死因监测系统搜索的方式完成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P_(50)组,P_(50)~P_(75)组,>P_(75)组社区老年人全因死亡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一般情况、各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分组、年龄组分层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55~88岁,平均年龄(66.4±6.6)岁。共观察到106例死亡案例,10年累计死亡率为10.13%。随着危险评分的增加,个体预期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_(75)组累积生存率低于P_(50)~P_(75)组和<P_(50)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独居、文化程度可能是社区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控制一般情况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是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HR=3.04,95%CI(1.55,5.97),P=0.001〕,且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总评分越高死亡风险亦越高,>P_(75)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P_(50)组〔HR=2.02,95%CI(1.16,3.50),P=0.013〕;以年龄组分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5岁年龄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总评分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关联〔HR=2.79,95%CI(1.36,5.74),P=0.005〕;>P_(75)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P_(50)组〔HR=1.83,95%CI(1.02,3.28),P=0.042〕。结论CRFC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关联,其聚集程度越高全因死亡风险越高,提示早期评价CRFC并给予干预可能对提高社区≥55岁人群保健效果、降低死亡风险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代谢性
心血管
综合征
心血管
代谢
风险
因素
死亡原因
心血管
代谢性危险
因素
聚集
全因死亡
风险
老年人
队列研究
随访研究
Keywords
Metabolic syndrome
Metabolic cardiovascular syndrome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Cause of death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 cluster
All-cause risk of death
Aged
Cohort studies
Follow-up studies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195.3 [医药卫生—卫生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组合运动干预对肥胖女青少年身体成分、心血管风险因素及心肺适能影响的研究
王凯
徐百超
王朝昕
苏健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静坐少动与心血管风险因素
周誉
王正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十年随访的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
马万瑞
马乾凤
吴竞捷
王立群
王志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