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评估及近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魏宇淼 陈芬 +2 位作者 杨仕俊 王祥 廖玉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目的在心血管重症病房建立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客观评估系统以更好地进行近期预后判断。方法根据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特异病因的风险特征及脏器衰竭发展规律,制定病情危重程度评分量表,从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科重症病房选取具备一项特定的急... 目的在心血管重症病房建立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客观评估系统以更好地进行近期预后判断。方法根据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特异病因的风险特征及脏器衰竭发展规律,制定病情危重程度评分量表,从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科重症病房选取具备一项特定的急性心血管重症疾病或伴有一项脏器功能严重衰竭需要生命支持的患者共320例,采用病情危重程度评分量表对其进行评估,患者评分分值分为≤12分,~18分,~24分及〉24分等4个级别,观察记录各级别患者存活并成功出院的比例,分析危重程度评分与患者近期存活率的关系,评估该量表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入住心血管重症病房的患者随着危重程度评分值的升高,其存活率显著下降,评分≤12分、~18分、~24分及〉24患者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1.9%、75.6%、48.8%、9.4%。结论基于特异心血管病病因及脏器衰竭制定的心血管科危重程度评分较好地反映了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重症 危重程度评估 近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岗位设置及阶梯式培养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娜 郭俊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2期59-61,共3页
目的探索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岗位管理与培养模式。方法将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岗位分为临床类、保障类、教学类3类,共计6种岗位,将护士分为N0-N3等4级。同时,确立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重点及培训形式,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阶梯式培养... 目的探索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岗位管理与培养模式。方法将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岗位分为临床类、保障类、教学类3类,共计6种岗位,将护士分为N0-N3等4级。同时,确立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重点及培训形式,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阶梯式培养模式。结果初步形成层级清晰、结构合理的护理岗位管理模式,整体护理质量和护士专业素质明显提高。结论护理岗位管理及阶梯式培养模式有助于心血管重症监护专业护士的培养和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重症监护室 岗位设置 阶梯式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营养评估和管理专家共识
3
作者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脏与血管专业委员会 +7 位作者 李响 刘鹏举 刘鹿 李迪 窦攀 杨婷婷 史文丽 闫凤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5-330,共16页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中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存在易发生营养不良,而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良又是影响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识别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患者,并给予适宜的营养支持或干预可...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中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存在易发生营养不良,而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良又是影响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识别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患者,并给予适宜的营养支持或干预可能改善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短期和长期的临床预后。因此,制定规范化的临床营养评估和管理专家共识十分必要,对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综合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血管疾病 营养支持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用于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前救护 被引量:15
4
作者 冷梅芳 胡婷婷 +3 位作者 刘君 邹雅 陈玉婵 熊海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管理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院前转运至我院心血管内科收住住院的240例危重症患者按转运时间分为两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院前转运时采用常规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目的探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管理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院前转运至我院心血管内科收住住院的240例危重症患者按转运时间分为两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院前转运时采用常规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组院前转运时给予"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病情变化,比较两组院前救护阶段抢救时间和院前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抢救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 "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管理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可常规将"互联网+"远程心电监测管理应用到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前救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重症 院前救护 院前转运 “互联网+”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郝婧 郭俊艳 +3 位作者 刘丽英 杨红梅 刘元菲 孙志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调查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压力水平,并探讨降低其压力的对策。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2年3月北京市3所军队三级甲等医院5个心血管危重症监护室95名临床一线的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 目的调查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压力水平,并探讨降低其压力的对策。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2年3月北京市3所军队三级甲等医院5个心血管危重症监护室95名临床一线的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问卷对其压力源和压力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平均压力水平为(2.65±0.43)分,处于高压力水平;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上压力水平最高。压力源得分最高的前5项依次为工作量大、非护理性工作多、工资及福利待遇低、经常倒班、患者病情重。不同职称护士间压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压力水平明显高于大专学历护士(均P<0.05),军人护士在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水平高于非军人护士(P<0.05)。结论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工作压力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学历、人事关系的护士之间存在差异。建议医院管理层关注护士压力问题,采取合理配备人力资源、提高福利待遇、促进护士职业发展等措施,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源 专科护士 心血管重症 三级甲等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军队医院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管理原则专家共识 被引量:15
6
作者 韩雅玲 丁世芳 +8 位作者 王海昌 陈韵岱 赵仙先 陶凌 黄岚 杨丽霞 王祖禄 荆全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7-112,共6页
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2019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且患病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1-2]。在此次COVID-19疫情期间,军队医院在继续完成卫勤保障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所在地区的抗击疫情工作中,... 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2019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且患病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1-2]。在此次COVID-19疫情期间,军队医院在继续完成卫勤保障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所在地区的抗击疫情工作中,许多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遏制疫情蔓延。全军各医疗单位分散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所在地区疫情严重程度有较大差异。为指导军队医院在COVID-19疫情期间保护医护人员健康、更好地救治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医疗管理处委托全军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委员会,组织军内心血管病专家共同制订了本共识。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相关规范性文件[3-10]、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临床处理原则的专家共识》[11],以及辽宁心血管专业医疗质控中心制订的《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心血管内科急性胸痛救治策略及人员防护的指导意见》[12],结合当前全国疫情及军队医院情况,本共识推荐COVID-19疫情期间,对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管理遵循如下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肺炎 新冠肺炎 心血管急危重症 临床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重症心血管疾病108例护理体会
7
作者 冯文方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A02期391-39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找出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08例老年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在所选108例患者中,69.4%患者出现失眠烦躁症状,80.6%患者出现心律失常,85.2%患...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找出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08例老年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在所选108例患者中,69.4%患者出现失眠烦躁症状,80.6%患者出现心律失常,85.2%患者出现头晕,67.6%患者出现倦怠乏力,60.2%患者出现气喘,另外分别有5.6%和2.8%患者出现跌倒和站立不稳.结论:护理人员加强与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及心理疏导,在老年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上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重症心血管疾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讨式学习沙龙在护理骨干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菀 刘庚 +3 位作者 吕蓉 魏艳艳 霍春颖 许宏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研讨式学习沙龙在心血管重症监护部门中层护理骨干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研讨式学习沙龙,从心血管基础理论及临床病例处理方法等方面,对30名护理骨干进行为期1年的专业培训。首先由学员进行专题小讲课,指导教师组织小组... 目的探讨研讨式学习沙龙在心血管重症监护部门中层护理骨干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研讨式学习沙龙,从心血管基础理论及临床病例处理方法等方面,对30名护理骨干进行为期1年的专业培训。首先由学员进行专题小讲课,指导教师组织小组学员就理论专题展开讨论,联系临床实际释疑解惑;然后进行1~2个临床病例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掌握相关情况下的观察、分析和处理方法 ;最后进行前次学习内容的考核。结果培训前后学员的笔试成绩、知识技能水平以及护士长对其临床能力的评价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100%学员认为培训提高了理论水平及临床综合分析能力。结论研讨式学习沙龙提供了宽松的学习场所,学员和教师间、学员与学员间可以自由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对于护理骨干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重症监护 护理骨干 研讨式学习沙龙 专业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U护理工作量调查及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缪卓慧 王惠珍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比较CCU各病种住院1~3d及各班次的护理工作量,以合理安排护理人力,提高护理效率。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CCU84例患者住院1~3d各班次的护理内容进行工作时数(下称工时)测定。结果CCU各病种的护理工时随住院日的增加而减少,同... 目的比较CCU各病种住院1~3d及各班次的护理工作量,以合理安排护理人力,提高护理效率。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CCU84例患者住院1~3d各班次的护理内容进行工作时数(下称工时)测定。结果CCU各病种的护理工时随住院日的增加而减少,同病种入住CCU当日的护理工时与入住后第1、2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不同病种住院当日护理工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同病种白班的护理工时高于中班、晚班(均P〈0.05)。结论CCU患者住院1~3d各日及各班次所需的护理工时不同,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弹性制排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工作时数 护理管理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