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检查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要点解读
1
作者 谢明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5,140,共4页
《超声检查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是针对超声评估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的指导性文件,全面介绍了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的超声检查方法、诊断标准,不同超声技术评估的优点、局限性及临床意义。本文旨在对该指... 《超声检查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是针对超声评估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的指导性文件,全面介绍了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的超声检查方法、诊断标准,不同超声技术评估的优点、局限性及临床意义。本文旨在对该指南进行要点解读,帮助超声和临床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及应用该指南,规范高血压心血管超声检查和诊断方法,指导临床超声检查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超声检查 心血管重构 心功能 指南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和培哚普利逆转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的比较 被引量:29
2
作者 秦旭平 龙光 +4 位作者 徐立朋 朱炳阳 胡弼 李元建 廖端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 比较氯沙坦和培哚普利逆转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作用及其机制 ,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经典两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为研究模型。采用鼠尾测压法测定大鼠血压的变化 ;反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 目的 比较氯沙坦和培哚普利逆转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作用及其机制 ,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经典两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为研究模型。采用鼠尾测压法测定大鼠血压的变化 ;反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肾素活性 ;称量法计算各组大鼠心脏与体重的比值 ;高清晰度数码照相扫描分析技术测定各组大鼠主动脉、肠系膜动脉血管管壁厚度、管壁厚度和管腔内径比值、管壁面积和管腔面积比值来估计两类药物对心血管重构的影响。结果 高血压大鼠心脏与体重的比值、主动脉、肠系膜动脉血管管壁厚度和管腔内径比值、管壁面积和管腔面积比值与正常大鼠相比明显增大 (P <0 0 1) ,给予氯沙坦 (2 0mg·kg-1)或培哚普利 (3mg·kg-1)治疗后 ,上述各项指标基本接近正常水平 ,与非用药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氯沙坦和培哚普利均能明显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 ;长期应用较低剂量氯沙坦和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逆转高血压大鼠病理性心血管重构 ,两药存在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培哚普利 血管性高血压 心血管重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冯梅 滕文浩 +3 位作者 姜雯雯 向继洲 刘慧 杨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5-631,共7页
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参与调节多种重要的细胞功能。既往研究表明,EGFR在促进心肌肥大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拟观察EGFR是否参与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心血管重构。方法本实验采用经典... 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参与调节多种重要的细胞功能。既往研究表明,EGFR在促进心肌肥大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拟观察EGFR是否参与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心血管重构。方法本实验采用经典的"两肾一夹"(2K1C)Goldblatt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观察血压、左室心指数和心血管系统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和主动脉EGFR以及磷酸化ERK的表达。结果术后2周,2K1C大鼠收缩压急剧升高;6周后,左室心指数增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胸主动脉内中膜增厚,表明肾血管性高血压诱导了心血管重构。与假手术组相比,2K1C大鼠心肌和主动脉EGFR表达增加,且与收缩压升高的程度相关(P<0.05)。磷酸化ERK 1/2的水平也明显上调。结论 EGFR及下游激酶ERK 1/2参与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并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肾一夹(2K1C) 血管性高血压 心血管重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MAPK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者心血管重构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被引量:3
4
作者 高修仁 张丽媛 +4 位作者 彭龙云 刘冬红 李苏红 翟原生 何旭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系统重构密切相关的有关超声心动图指标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25例原发性高血压连续病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分叉处内径(CAD),充血后肱动脉内...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系统重构密切相关的有关超声心动图指标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25例原发性高血压连续病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分叉处内径(CAD),充血后肱动脉内经变化百分数(FM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6项指标,以上6项≥3项异常者分为组1,否则为组2,研究两组之间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结果]①心脏、血管重构明显的组1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达89%,与组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与迷走神经调节有关的心率对Valsalva的反应及心率由卧位到立位的即刻反应两指标,两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③与交感神经调节有关的血压对站立的反应及血压对握力的反应两指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者心血管重构与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同时存在,本组73例重构明显者其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率高达89%,且迷走神经功能的损害似乎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自主神经功能 心血管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PPARs与心血管重构 被引量:2
5
作者 许闽广 叶凤 +1 位作者 樊守艳 沈行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88-191,共4页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 炎症反应 心血管重构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罗玉梅 姜文玲 +1 位作者 许丹焰 姜德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1-68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吡格列酮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阳性率的影响,为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重构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吡格列酮组(n=61),所有患者均给予降压、降胆固醇、降糖等基础治... 目的:通过观察吡格列酮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阳性率的影响,为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重构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吡格列酮组(n=61),所有患者均给予降压、降胆固醇、降糖等基础治疗,吡格列酮组加用吡格列酮(15 mg/d),对照组加用安慰剂(维生素C)干预24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2组患者干预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阳性率,用日本日立7600-020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分析比较干预后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阳性率及各血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吡格列酮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P<0.05),其他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干预可改善代谢综合征组患者颈动脉重构,较基础治疗更显著地抑制其斑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重构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姚佳梅 陈雨丝 +4 位作者 杨斌 刘英哲 胡随瑜 王东生 钟广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18-2323,共6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证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将19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中医相关诊疗指南辨证分为肝阳上亢证和非肝阳上亢证(肝火亢盛证、痰淤互结证、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检测...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证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将19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中医相关诊疗指南辨证分为肝阳上亢证和非肝阳上亢证(肝火亢盛证、痰淤互结证、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检测正常人群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一般生化指标、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心血管重构(心室重构及血管重构)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指标(FMD和NMD)等指标;并分析肝阳上亢证与生化指标、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心血管重构(心室重构及血管重构)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和NMD)等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在生化指标方面,与非肝阳上亢证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肝阳上亢证组在谷丙转氨酶、尿酸、TSH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动态血压监测方面,与非肝阳上亢证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肝阳上亢证组在24 h SBP、24 h平均脉压、dSBP及nSBP方面明显下降,在24 h收缩压变异、24 h舒张压变异、24 h脉压变异及夜间舒张压变异方面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肝阳上亢证组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特别是反杓型,而非肝阳上亢证组表现为非杓型、反杓型和超杓型,特别是超杓型。在心室肥厚方面,与肝阳上亢证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非肝阳上亢证组在心脏彩超相关指标(IVST、LVPWT、LVEDd、LVMI)增加中更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重构方面,与非肝阳上亢证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肝阳上亢证组在PA、S、IMT、IMT/ID及baPWV方面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非肝阳上亢证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肝阳上亢证组在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更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活性物质方面,与非肝阳上亢证高血压病患者比较,肝阳上亢证组在NO方面降低更加明显,在AngⅡ和PDGF-BB方面升高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生化指标、血压变异性、血管重构、颈动脉内皮功能、血管活性物质等方面,存在多个临床指标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应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中医证型的病情变化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 肝阳上亢证 临床指标 心血管重构 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