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脂质比值与炎症指标的典型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王碧优 高鹰 +3 位作者 尤俊方 刘莉 张卿 苏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4132-4139,共8页
背景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且呈现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脂质异常和炎症反应在疾病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血脂指标和炎症标志物均是多维度且相互关联的,直接评估二者... 背景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且呈现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脂质异常和炎症反应在疾病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血脂指标和炎症标志物均是多维度且相互关联的,直接评估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挑战性。因此,本研究采用典型相关性分析(CCA)解构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ASCVD的防治干预提供新的思路。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脂质比值与炎症指标之间的典型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7518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既往疾病史以及心血管病家族史等信息,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血压,并计算BMI,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生化检测。依据China-PAR模型评估ASCVD 10年发病风险,依据受检者10年ASCVD发病风险,分为低危组(n=4718)、中危组(n=1575)和高危组(n=1225)。采用CCA解构脂质比值[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与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NM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单核细胞与HDL-C比值(MH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受检者7518人,中位年龄49.00(40.00,57.00)岁。中位10年ASCVD发病风险为3.22%(1.02%,7.51%),男4133人(54.97%),女3385人(45.03%),不同10年ASCVD发病风险组研究对象TG/HDL-C、TC/HDL-C、LDL-C/HDL-C、NLR、NMR、LMR、MHR、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A共得出3对典型相关变量来代替原始变量研究脂质比值与炎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对典型相关变量均认为脂质比值与炎症指标相关(r=0.569、0.100、0.049,P<0.05);在第1对标准化典型变量中,在一定范围内,LDL-C/HDL-C与MHR呈正相关;在第2对标准化典型变量中,TC/HDL-C与CRP呈正相关。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危组中,3对典型相关变量均认为脂质比值与炎症指标正相关(r=0.573、0.110、0.060,P<0.05);在中危组中,前2对典型相关变量认为脂质比值与炎症指标正相关(r=0.552、0.142,P<0.05);在高危组中,前2对典型相关变量认为脂质比值与炎症指标正相关(r=0.496、0.135,P<0.05)。低危组:在第1对标准化典型变量中,在一定范围内,LDL-C/HDL-C与MHR呈正相关;在第2对标准化典型变量中,在一定范围内,TC/HDL-C与LMR呈正相关。中危组:在第1对标准化典型变量中,在一定范围内,LDL-C/HDL-C与MHR呈正相关;在第2对标准化典型变量中,在一定范围内,TC/HDL-C与LMR呈正相关。高危组:在第1对标准化典型变量中,在一定范围内,TG/HDL-C与MHR呈正相关;在第2对标准化典型变量中,在一定范围内,TC/HDL-C与NLR呈负相关。结论脂质比值与炎症指标典型相关,其中LDL-C/HDL-C与MHR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LDL-C/HDL-C将LDL-C与HDL-C两者结合起来,同时反映其水平变化,能更好地反映体内血脂代谢水平。MHR整合了单核细胞的致炎和HDL-C的抗炎作用,对于AS的预测更具优势。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更多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评估验证其预测性能,以期为ASCVD评估干预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比值 炎症指标 风险因素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及其联合人体测量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卢彦娜 梁超 唐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77,共4页
近年研究发现,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是早期评估胰岛素抵抗简易灵敏的替代指标,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方面有重要意义。一些学者将TyG与人体测量学指标相结合,发现可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故本文就TyG及... 近年研究发现,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是早期评估胰岛素抵抗简易灵敏的替代指标,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方面有重要意义。一些学者将TyG与人体测量学指标相结合,发现可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故本文就TyG及其联合人体测量学相关指标在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人体测量学指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伍丹 左明良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因其高发病率及多种严重并发症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也得到了众多研究的肯定而成为共识。本文将主要关注一些新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因子,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心血管疾病 预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空腹和餐后三酰甘油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抒 王正 黎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4期255-258,共4页
血清(浆)TG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血脂指标。多年来习惯在禁食过夜后清晨采血(空腹8~12h)测定TG,原因有二,一是饮食对TG水平的影响很大,而空腹TG相对稳定;二是在直接法检测LDL-C前,间接估算LDL—C的Friedewald公式需要空腹TG... 血清(浆)TG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血脂指标。多年来习惯在禁食过夜后清晨采血(空腹8~12h)测定TG,原因有二,一是饮食对TG水平的影响很大,而空腹TG相对稳定;二是在直接法检测LDL-C前,间接估算LDL—C的Friedewald公式需要空腹TG测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空腹 三酰甘油 FRIEDEWALD公式 应用 危险性 LDL-C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危险性预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浩宇 闫振成 +7 位作者 倪银星 陈静 赵志钢 金婕 罗志丹 李茜 田志强 祝之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96-698,共3页
目的应用心血管事件预测模型评估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血管事件(CVD)危险性。方法应用Framingham和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心血管事件预测模型评估637例MS患者、25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其中121例MS患者行心肌核素显... 目的应用心血管事件预测模型评估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血管事件(CVD)危险性。方法应用Framingham和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心血管事件预测模型评估637例MS患者、25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其中121例MS患者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进行验证。结果MS组的绝对危险显著高于T2DM组(Framingham模型为9·55%vs1·47%,ICVD模型为8·62%vs4·28%,P<0·01)。MS组绝对危险≥5%的比例明显高于T2DM组(P<0·01)。随着年龄增大,MS组和T2DM组绝对危险≥10%的比例均呈增加趋势。Framingham模型评估男性绝对危险≥5%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ICVD模型评估女性绝对危险≥5%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121例MS患者心肌核素检查显示Framingham模型评估的绝对危险越高心肌缺血程度越重。结论两模型对MS组心血管危险性的预测值均显著高于T2DM组,Framingham模型对MS患者的CHD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危险性评估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獐子岛地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9
6
作者 孙喜琢 王雪 +4 位作者 潘晓芳 智永超 高政南 秦文非 陈洪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了解獐子岛地区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生情况,为实施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年龄性别随机分层抽取獐子岛镇18岁以上常驻居民(≥5年)1024例,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并对35~59岁人群用“国人缺... 目的了解獐子岛地区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生情况,为实施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年龄性别随机分层抽取獐子岛镇18岁以上常驻居民(≥5年)1024例,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并对35~59岁人群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进行评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高血压、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依次为43.8%、28.4%、12.4%、9.4%、21.7%、7.2%、9.8%。吸烟率27.1%,超重率56.3%,高摄盐率56.2%。(2)具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个体占89.8%,无同时≥8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个体。男性具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者比例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10%(低危):男性为96.3%,女性为94.4%;≥20%(高危):男性为1.5%,女性为0.4%。不同性别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在中高危以上(≥10%)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獐子岛地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比例高,应积极加强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闫琳 刘庚 +1 位作者 刘周周 张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9-1215,共7页
目的:基于指标构建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并应用于临床,以期为各医院和行业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促进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应用兰德公司-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专家共识法构建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目的:基于指标构建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并应用于临床,以期为各医院和行业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促进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应用兰德公司-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专家共识法构建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根据美国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库敏感性指标的开发流程,选择部分医疗机构进行指标数据采集试点,在指标体系中筛选、确定敏感性和数据可得性较好的指标,并依此搭建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填报信息系统,依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护理专业委员会招募医疗机构进行指标的数据填报。结果:初步构建的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包含18个指标,经过部分医疗机构试点后,最终确定了7个指标。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区的28家医疗机构145个心血管疾病相关病区参与了数据填报工作。结论:构建的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科学性好、可操作性强;信息系统的搭建为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监测提供了可能性,信息系统可实现各机构数据的集成、分析、反馈和资源共享,为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和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护理质量 质量指标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文礼 马建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19-621,共3页
目的:探讨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及糖尿病(DM,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3组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以及3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脂(TC、TG、HDL-C、... 目的:探讨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及糖尿病(DM,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3组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以及3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脂(TC、TG、HDL-C、LDL-C)、体质指数(BMI)、血压(SBP、DBP)、C反应蛋白(CRP)等值的变化,并分析餐后高血糖与这些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IGT、DM组心血管危险性指标明显高于IFG组(P<0.01),DM组心血管危险性指标较IGT组升高(P<0.05);IGT、DM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IFG组(P<0.01),DM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IG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性指标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餐后高血糖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应重视餐后高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后高血糖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及中国心血管疾病科技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
9
作者 郝军 郎欣月 +2 位作者 王杨 曹也丁 李卫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评估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在心血管疾病科技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依据全球及中国科技影响力综合评价体系及指标权重,运用层级式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标准化处理法、极值处理法和秩次评价法,对2016~2021年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 目的:评估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在心血管疾病科技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依据全球及中国科技影响力综合评价体系及指标权重,运用层级式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标准化处理法、极值处理法和秩次评价法,对2016~2021年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论文影响力、全国医院心血管疾病科技影响力进行排名。结果:四种评价方法的结果一致性较高,其中标准化处理法和极值处理法的结果较为接近,秩次评价法与层级式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法的相似度较高,层级式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更能够突出高质量科技成果的重要性。结论:层级式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是将层级式指标体系、分梯队评价规则和秩次评价法整合在一起的综合评价过程,能够突出注重高质量科技成果,响应科技成果分类多维度评价的导向,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为国内医疗机构综合评价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式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 心血管疾病 科技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及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徐绮 沈节艳 +1 位作者 施榕 薛锦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894-2897,2902,共5页
目的:分析并评估社区45~59岁年龄段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ICVD)的发病危险。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上海市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59岁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上海市沪东社区33个居民委员会(居委... 目的:分析并评估社区45~59岁年龄段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ICVD)的发病危险。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上海市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59岁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上海市沪东社区33个居民委员会(居委会)中的5个,每个居委会选取符合标准的社区居民138例为研究对象,共纳入690例。本研究由问卷调查(性别、年龄等及健康状况、既往史),体格检查(体质量、血压等),实验室检测(血糖、血脂等)组成。比较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段ICVD危险因素发生率、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段10年ICVD发病危险度得分与〈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的对应参考值(危险评估参考值),评估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段10年ICVD发病危险度,比较不同性别需干预率。结果最终纳入636例,其中男262例(占41.2%),女374例(占58.8%)。男性BMI升高发生率和吸烟率均高于女性(P<0.05);其余危险因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控制不良发生率升高(P<0.001);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控制不良发生率和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升高( P<0.001)。男性50~54、55~59岁年龄段及女性45~49、50~54、55~59岁年龄段ICVD发病危险度得分均高于危险评估参考值(P<0.05)。男性10年ICVD发病危险度极低危、低危发生率分别为53.8%(141/262)和40.5%(106/262),女性10年ICVD发病危险度极低危、低危发生率分别为79.7%(298/374)和13.9%(52/374)。男性需干预率为5.7%(15/262),女性需干预率为6.4%(24/3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8, P=0.720)。结论本社区中年人群中,除了45~49岁年龄段的男性, ICVD平均危险度得分均高于参考值,提示将ICVD一级预防的防线前移,年龄段下移,将是今后社区防治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中年人 危险性评估 社区卫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33-742,共10页
医疗质量紧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此一直以来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注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沉重,现患人数约有3.3亿。心血管疾病死亡已成为城乡居民首位死因,而且患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上升。为了进一步加强心血管疾... 医疗质量紧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此一直以来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注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沉重,现患人数约有3.3亿。心血管疾病死亡已成为城乡居民首位死因,而且患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上升。为了进一步加强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2021年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质量管理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临床诊疗 医疗服务 质量控制指标 卫生健康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在我部男性体检人群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宇宁 焦宝明 +3 位作者 杨向阳 李松林 资剑波 黄明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9期3093-3095,共3页
目的:探讨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组所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在我部不同男性组群体检人员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取符合要求的2005-2006年在我部体检的男性、35~59岁的999名部队人员及1... 目的:探讨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组所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在我部不同男性组群体检人员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取符合要求的2005-2006年在我部体检的男性、35~59岁的999名部队人员及1344名地方人员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以"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上述两组人员心血管病10年发病的绝对危险程度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各年龄段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绝对危险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该评估方法所提出的各年龄段参考水平;部队组总体及40~59岁各年龄段的ICVD绝对危险度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地方组。(2)部队组ICVD高危人群(绝对危险度≥20%)的比例显著高于地方组。(3)ICVD中危以上人群(绝对危险度≥10%)与低危人群(绝对危险度<10%)比较提示两组危险因素指标异常检出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来评价部队中年人群的ICVD发病绝对危险度及高危人群比例显著高于该评估方法所提出的各年龄段平均危险参考水平及地方中年人群高危人群比例。该评估方法适用于ICVD高危人群的筛选,对部队ICVD的群体防治及干预具有指导作用。但在某些指标的衡量上可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性评估 模型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酒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立玲 李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录 一、饮酒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一)饮酒习惯与心血管疾病 (二)饮酒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 (三)酒的种类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二、饮酒对心血管系统保护的作用机制 (一)饮酒与脂质代谢 (二)饮酒与凝血功能 (三... 目录 一、饮酒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一)饮酒习惯与心血管疾病 (二)饮酒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 (三)酒的种类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二、饮酒对心血管系统保护的作用机制 (一)饮酒与脂质代谢 (二)饮酒与凝血功能 (三)红葡萄酒的扩血管作用胉 (四)抗细胞增殖 三、结语 人类酿酒和饮酒已有悠久的历史.人们遇到喜庆事,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有朋自远方来,更是久逢知己千杯少;遇有烦恼郁闷,唯有杜康可以一醉解千愁.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酒与人类健康也是密切相关的.用酒作为药物治疗疾病可以追溯至4000多年前古老的埃及和苏美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 心血管疾病 脂质代谢 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及评估 被引量:5
14
作者 盛莉 叶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4期253-255,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女性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症状多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并且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控制带有性别特点,比如女性患心脑血管疾病较男性晚十年左右,这一个时间差别容...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女性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症状多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并且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控制带有性别特点,比如女性患心脑血管疾病较男性晚十年左右,这一个时间差别容易降低防范心血管疾病的意识。因此,早期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及评估,是女性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及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性评估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区老年人群的10年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外部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悦 黄岳青 +2 位作者 张良 赵春华 黄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336-2343,共8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早期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工具的准确筛查能够针对性预防和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展,相关研究提示常用心血管风险评分工具在老年人中预测效能不佳,缺乏相关外部验证,且尚... 背景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早期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工具的准确筛查能够针对性预防和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展,相关研究提示常用心血管风险评分工具在老年人中预测效能不佳,缺乏相关外部验证,且尚无公认针对老年患者的有效风险预测工具。目的在我国社区老年人群中独立验证并比较5种国内外常用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预测1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效能,探索适合我国社区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工具,为基层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苏州市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参加社区体检的2万余人中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确定344人纳入研究,在创业体检系统中调取目标人群年龄、性别、居住区域、收缩压、舒张压、BMI、腰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是否有房颤、是否左心室肥厚、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高血压患病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吸烟情况;在慢病随访中完善人群目前吸烟状态及烟龄、是否服用降压药、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患病情况及高血压用药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2014年1月—2022年12月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发病及具体时间。研究结局事件为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根据发病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依据2012—2013年研究对象各项指标进行Framingham心脏风险评分量表(FRS-CVD)、改良的Framingham卒中量表(R-FSRS)、欧洲系统性冠状动脉风险评估量表2019(SCORE)、中国10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量表2006(ICVD)、China-PAR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实际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进行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Hosmer-Lemeshow χ^(2)检验和校准图评价。结果纳入的344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2(56,68)岁,截至2022年12月,169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阳性组),175人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阴性组);分别对两组人群进行5种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工具预测情况与实际发病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如下,区分度检验:FRS-CVD的C-index为0.711(95%CI=0.658~0.764),R-FSRS的C-index为0.728(95%CI=0.675~0.781),SCORE:C-index为0.724(95%CI=0.671~0.777),ICVD:C-index为0.727(95%CI=0.674~0.779),China-PAR:C-index为0.735(95%CI=0.682~0.788);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情况:FRS-CVD为χ^(2)=16.789(P=0.032),R-FSRS为χ^(2)=11.019(P=0.201),SCORE为χ^(2)=20.396(P=0.002),ICVD为χ^(2)=24.311(P=0.001),China-PAR为χ^(2)=15.149(P=0.056);校准图中,R-FSRS属校准最佳。男性中模型区分度:FRS-CVD的C-index为0.642(95%CI=0.577~0.707),R-FSRS的C-index为0.646(95%CI=0.581~0.710),SCORE的C-index为0.646(95%CI=0.581~0.711),ICVD的C-index为0.628(95%CI:0.563~0.693),China-PAR的C-index为0.636(95%CI=0.571~0.700);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情况:FRS-CVD为χ^(2)=7.371(P=0.288),R-FSRS为χ^(2)=8.470(P=0.293),SCORE为χ^(2)=5.146(P=0.525),ICVD为χ^(2)=6.103(P=0.412),China-PAR为χ^(2)=9.555(P=0.298),校准图中SCORE校准最好。女性中模型区分度:FRS-CVD的C-index为0.698(95%CI=0.633~0.762),R-FSRS的C-index为0.731(95%CI=0.666~0.795),SCORE的C-index为0.733(95%CI=0.668~0.798),ICVD的C-index为0.747(95%CI=0.682~0.811),China-PAR的C-index为0.754(95%CI=0.689~0.818);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情况:FRS-CVD为χ^(2)=14.515(P=0.069),R-FSRS为χ^(2)=12.175(P=0.032),SCORE为χ^(2)=9.611(P=0.022),ICVD为χ^(2)=19.349(P=0.007),China-PAR为χ^(2)=12.372(P=0.135),校准图中China-PAR校准最好。结论R-FSRS在预测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方面表现良好,尤其适用于老年人。SCORE在预测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表现较好,而China-PAR在预测老年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表现较好。这些评估工具的应用将有助于医生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准确预测,并制定相应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性评估 风险评估工具 社区 外部验证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钠素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长远 王晶 +1 位作者 孙长怡 秦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090-1091,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脑钠素 peptide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房利钠肽 生理活性物质 左室舒张末压 血流动力学指标 充血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二磷酸果糖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建军 王跃岭 《医药导报》 CAS 1990年第1期6-7,共2页
1,6—二磷酸果糖(FDP)系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具有促进细胞内高能基团的重建,保持红细胞韧性及向组织释放氧,促进葡萄糖代谢等作用。既往主要用于外科胃肠疾病之营养疗法,近年来用于诸多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获得了较好疗效,本... 1,6—二磷酸果糖(FDP)系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具有促进细胞内高能基团的重建,保持红细胞韧性及向组织释放氧,促进葡萄糖代谢等作用。既往主要用于外科胃肠疾病之营养疗法,近年来用于诸多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获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其现状及机制简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二磷酸果糖 葡萄糖代谢 胃肠疾病 营养疗法 心功能不全 中间产物 钙离子内流 血流动力学指标 急性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年体检者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与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韩亚男 李湘萍 宋悦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 探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在中年体检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1203名35~59岁健康体检者心血管病10年发病的绝对危险和相对危险进行评估和相关分析.结果 (1... 目的 探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在中年体检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1203名35~59岁健康体检者心血管病10年发病的绝对危险和相对危险进行评估和相关分析.结果 (1)中年体检者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均值为1.30%±1.80%,其中绝对危险≥5%的45名(3.7%);(2)中年体检者缺血性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体质指数≥24 kg/m2、总胆固醇≥5.2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吸烟)的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6.942,P<0.01;x2=29.250,P< 0.01;x2=233.325,P< 0.01;x2=5.510,P=0.022;x2=5.730,P=0.015;x2=65.009,P<0.01);(3)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5%的人群各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均高于发病绝对危险<5%的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39.62,P<0.01;x2=10.78,P<0.01;x2 =36.40,P<0.01;x2 =35.19,P<0.01;x2 =25.42,P<0.01;x2 =4.98,P=0.034);(4)不同年龄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相对危险在平均水平倍数≤1和>1间、理想水平倍数≤1和>1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52.032、160.077,均为P<0.01).结论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已成为评估我国居民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重要工具.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在公共卫生领域有重要指导意义,而相对危险对个体的临床综合干预更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性评估 中年人 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卓 魏斌 +5 位作者 马儒林 郭恒 何佳 木拉提 胡云华 郭淑霞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1-606,共6页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血脂异常与CVD发病风险的关系,为预防该人群CVD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设计。2010年4月到2012年12月对新疆哈萨克族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镇6个村和哈拉布拉乡18岁及以上的居民共2887人进...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血脂异常与CVD发病风险的关系,为预防该人群CVD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设计。2010年4月到2012年12月对新疆哈萨克族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镇6个村和哈拉布拉乡18岁及以上的居民共2887人进行基线调查。将随访时间满5年的研究对象分为血脂异常组和正常组。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脂异常类型及其聚集状态与CVD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新疆哈萨克族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为13.84%(308/2226)。单因素分析发现高TC、TG和LDL-C血症是CVD的危险因素[HR(95%CI):2.10(1.52~2.89);1.59(1.14~2.21);2.39(1.47~3.90)],调整变量后,高TC、TG和低HDL-C血症是CV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48(1.07~2.05);1.47(1.05~2.06);1.39(1.04~1.85)]。单因素分析发现1种、2种和≥3种血脂类型异常聚集状态均是CVD的危险因素[HR(95%CI):1.59(1.23~2.06);1.80(1.17~2.75);2.62(1.39~4.96)],调整变量后发现,1种和≥3种血脂类型异常聚集状态是CV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54(1.19~2.00);2.22(1.17~4.23)],且血脂异常类型聚集越多CVD发病率越高(P<0.01)。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人群血脂异常能提高CVD发病的风险,并且随着血脂异常类型聚集数量越多CVD发病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心血管疾病 队列研究 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成人握力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卿 刘炜达 +5 位作者 韩国亮 游凯 金辉 刘国钦 胡泊 王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验证我国成人握力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并比较握力与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用于预测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的关联度强弱。方法:本研究依托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地区(PURE China)队列,自2005~2009年通过标准化问卷及体格检查... 目的:验证我国成人握力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并比较握力与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用于预测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的关联度强弱。方法:本研究依托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地区(PURE China)队列,自2005~2009年通过标准化问卷及体格检查对受试者进行基线调查,通过Jamar握力计进行握力测量。之后每三年进行一次随访,本研究分析随访事件截至2017年,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通过多因素Cox共享脆弱模型分析握力每下降5 kg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并将握力及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进行标化,比较它们每标准差变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强度。结果:平均随访(7.8±2.7)年,1417例(8.5%)男性发生MACE,1251例(5.4%)女性发生MACE。多因素Cox共享脆弱模型分析表明,握力每下降5 kg,MACE风险增加14%(HR=1.14,95%CI:1.11~1.17,P<0.001),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2%(HR=1.12,95%CI:1.08~1.16,P<0.001),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6%(HR=1.16,95%CI:1.08~1.24,P<0.001),以上结果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相似。除此之外,研究结果提示,握力(HR=1.28,95%CI:1.21~1.36,P<0.001)与MACE风险的关联度强于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收缩压(HR=1.25,95%CI:1.20~1.29,P<0.001)、体重指数(HR=1.08,95%CI:1.04~1.13,P<0.001)和腰臀比(HR=1.09,95%CI:1.05~1.13,P<0.001)]以及新兴指标身体形态指数(HR=1.10,95%CI:1.06~1.14,P<0.001)。结论:我国成人握力较低与MACE风险增加有关;相较于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握力与MACE风险的关联度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 心血管疾病 队列研究 人体测量学指标 风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