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源心血管活性肽的发掘与应用
1
作者 张强翔 刘姝含 +7 位作者 周晨 刘雯婷 李娅雯 李琦 朱梦莹 王心悦 李晶 邓文俊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6-1133,共8页
植物源生物活性肽因其来源安全性高,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具有潜在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成为食品和医药领域研究热点。按照功能,可将生物活性肽分为降血压肽、降血糖肽、降血脂肽、抗癌肽、抗氧化肽、抗菌肽和抗炎肽等。其中,降血压肽、降血... 植物源生物活性肽因其来源安全性高,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具有潜在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成为食品和医药领域研究热点。按照功能,可将生物活性肽分为降血压肽、降血糖肽、降血脂肽、抗癌肽、抗氧化肽、抗菌肽和抗炎肽等。其中,降血压肽、降血糖肽和降血脂肽统称为心血管活性肽,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类疾病,对现代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方法、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以及调控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与应用,以期为植物源心血管活性肽的进一步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心血管活性肽 制备方法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活性肽Salusins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寒昱 陈晓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46-948,共3页
Salusins是一类新发现的心血管活性肽,在人体有广泛表达,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减轻心脏缺血损伤、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肌病等疾病密切相关。
关键词 SALUSIN 心血管活性肽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活性肽GHRELIN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陈彦波 季祥武 +2 位作者 张爱元 黄静 张俊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9-229,共1页
ghrelin是新近发现的生长激素促泌素受体的天然内源性配体,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刺激生长激素释放。研究报道,ghrelin通过各种机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本研究探讨ghrelin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关系。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GHRELIN 心血管活性肽 临床研究 GHRELIN 内源性配体 生长激素 激素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活性多肽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丁然 齐永芬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5-290,共6页
心血管活性多肽是一类小分子多肽,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心血管自稳态调节的重要的旁/自分泌因子,其功能紊乱具有重要的发病学意义。近年的研究发现心血管局部旁/自分泌功能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 心血管活性多肽是一类小分子多肽,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心血管自稳态调节的重要的旁/自分泌因子,其功能紊乱具有重要的发病学意义。近年的研究发现心血管局部旁/自分泌功能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心房钠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s)、尾加压素II、生长抑素、肾上腺髓质素家系等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活性肽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来源活性多肽与心血管保护的新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孙露露 姜长涛 王宪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6-350,共5页
心血管活性多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多肽,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活性多肽对心血管系统的自稳态调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中介素(IMD)、Apelin、胃饥饿素(Ghrelin)、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等。这些活性多肽组... 心血管活性多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多肽,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活性多肽对心血管系统的自稳态调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中介素(IMD)、Apelin、胃饥饿素(Ghrelin)、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等。这些活性多肽组织分布广泛,分子量小,免疫原性低,合成和代谢过程迅速,分泌后以配体与受体作用形式,通过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调节心血管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例如,血管的舒缩和新生、心脏缺血损伤后糖脂代谢及心肌重塑过程等。本文将对我们所研究的中介素以及其它几种重要的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活性多肽及其在心血管发病中意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活性 中介素 肠促胰高血糖素 胃饥饿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心血管活性多肽与心房颤动 被引量:1
6
作者 石琳 王斌 齐永芬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5-378,共4页
心房颤动也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病率逐年提高。房颤时心房丧失有效的收缩,导致患者心脏搏出量减少、心肌供血不足、快速心室率和心肌不规则收缩等,可导致心脏扩大、心房重... 心房颤动也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病率逐年提高。房颤时心房丧失有效的收缩,导致患者心脏搏出量减少、心肌供血不足、快速心室率和心肌不规则收缩等,可导致心脏扩大、心房重塑和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心血管旁/自分泌的活性多肽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肌病的进程等。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多种心血管活性肽参与房颤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一些活性肽是房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或者与房颤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心房钠尿肽、B型钠尿肽、内皮缩血管肽、Apelin、UrotensinⅡ、松弛素、中介素等心血管活性多肽与房颤的联系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活性 心房颤动 生物标记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