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综合征患者腹内脂肪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9
1
作者 田志强 陈静 +6 位作者 闫振成 倪银星 赵志钢 金婕 罗志丹 刘浩宇 祝之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87-689,共3页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腹部脂肪分布及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108例住院患者分为MS组(70例),高血压组(EH,22例),2型糖尿病组(T2DM,16例),计算三组腹内脂肪面积(VA)、腹壁脂肪面积(SA)及VA/SA,并分析它们与左室重量(LVM)、左室重...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腹部脂肪分布及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108例住院患者分为MS组(70例),高血压组(EH,22例),2型糖尿病组(T2DM,16例),计算三组腹内脂肪面积(VA)、腹壁脂肪面积(SA)及VA/SA,并分析它们与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MS组患者较EH组和T2DM组VA显著增高(115·69±48·72cm2vs69·96±25·41cm2、55·96±29·75cm2,P均<0·01),VA≥80cm2组较VA<80cm2组LVM、LVMI均明显升高(186±70gvs155±44g,51±17g/m2vs44±13g/m2,P均<0·05),VA/SA≥0·75组较VA/SA<0·75组左、右侧IMT均明显增厚(0·90±0·41mmvs0·75±0·21mm,0·89±0·32mmvs0·77±0·21mm,P均<0·05),VA≥100cm2组心肌缺血率和缺血程度明显高于VA<100cm2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VA导致IMT增厚的OR值有显著意义。结论代谢综合征时腹内脂肪明显堆积,其堆积的程度与心血管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且腹内脂肪是心血管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脂肪组织 心血管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造成心血管损害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詹杰 周启星 魏树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66-470,共5页
镉是一种极易在人体内蓄积的有毒元素,长期的生物蓄积和生物放大,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损伤,其中,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包括易造成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肌病等。本文将镉在心血管损伤方面的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镉对心血管的... 镉是一种极易在人体内蓄积的有毒元素,长期的生物蓄积和生物放大,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损伤,其中,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包括易造成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肌病等。本文将镉在心血管损伤方面的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镉对心血管的氧化损伤,对心血管粘附因子的破坏,对心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DNA损伤修复机制的破坏,以及对心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促进等,指出全面系统地研究镉对心血管损伤的毒作用的主要机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损害 毒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血管损害为首发表现的轻链沉积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肖继明 王颖婷 +1 位作者 徐军 缪东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3-784,共2页
轻链沉积病早期诊断困难,漏诊、误诊率高。现将近年来我科收治的以心血管损害为首发表现的轻链沉积病2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心血管损害 轻链沉积病 游离轻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晚期心血管损害的超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向慧娟 邓又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324-1325,共2页
关键词 川崎病 晚期心血管损害 研究进展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无创性高分辨率超声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素改变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艳芬 李亚蕊 武仙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56-856,共1页
对2004年6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川崎病患儿进行ET-1检测,并同时结合心脏彩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进行分析,探讨ET-1在川崎病患儿中的改变及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
关键词 心血管损害 川崎病 血管内皮素 患儿 ET-1 肌钙蛋白I 心脏彩超 心肌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心血管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雯洁 张启科 +2 位作者 魏小芳 冯友繁 陈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心血管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确诊为HE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生存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2... 目的:探讨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心血管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确诊为HE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生存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2例HE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中位年龄53.5(20-79)岁,35例为非心血管损害患者,其余27例合并心血管损害,其中心电图异常22例(81.5%),超声心动图异常18例(66.7%),9例患者为单一心电图异常,5例患者为单一超声心电图异常,13例患者合并多种异常情况。心血管损害患者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肌钙蛋白T、N端B型利钠肽前体、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损害患者(P<0.01),而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水平均明显低于非心血管损害患者(P<0.0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因学分类、血小板数、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血管损害患者5年存活率为88.9%,非心血管损害患者为100%(P=0.012);心血管损害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59.3%,中位时间为37(21-52)个月,非心血管损害患者5年EFS率为80%,中位时间为63(51-74)个月(P=0.002)。年龄(>60岁)、发病病程(>24个月)、N端B型利钠肽前体(>3000 pg/ml)、肌钙蛋白T(>100 ng/L)、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水平升高与心血管损害患者EFS缩短相关,是E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E非心血管损害患者的EFS率明显高于心血管损害患者,年龄、病程、N端B型利钠肽前体、肌钙蛋白T、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水平是影响心血管损害患者EF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心血管损害 总生存期 无事件生存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心血管损害及其长期追踪检查方法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小斐 于明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03-308,共6页
关键词 川崎病 心血管损害 长期追踪 查方 后天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损害 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防治川崎病心血管损害5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韩雪友 张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19-319,共1页
1990年2月~1991年7月我科对5例川崎病(MCLS)合并心血管损害的患儿,在抗凝防栓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川崎病 心血管损害 丙种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心血管损害15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张淑岚 刘永志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63-164,共2页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目前仍属结缔组织疾病。近年来结缔组织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多,心血管损害亦不少见。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心血管损害,据专家统计较全身性红斑狼疮(SLE)等心血管损害率低。但在临床上也可碰到,而且有时易与其它心...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目前仍属结缔组织疾病。近年来结缔组织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多,心血管损害亦不少见。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心血管损害,据专家统计较全身性红斑狼疮(SLE)等心血管损害率低。但在临床上也可碰到,而且有时易与其它心脏疾病混淆,给治疗上带来一定困难。本文结合我院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心血管损害15例进行临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损害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心血管损害27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李德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2期933-934,共2页
关键词 川崎病 心血管损害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卡因的心血管并发症及急症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书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10期633-635,共3页
可卡因的心血管并发症及急症处理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周书明综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郑秋甫审校可卡因是最危险的成瘾性药物之一。它引起全身性的血管收缩,造成许多脏器损伤,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是其重要损伤之一。近年来,... 可卡因的心血管并发症及急症处理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周书明综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郑秋甫审校可卡因是最危险的成瘾性药物之一。它引起全身性的血管收缩,造成许多脏器损伤,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是其重要损伤之一。近年来,由于非法应用可卡因的人数增加,由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 心血管损害 并发症 急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凝血失衡对无脂肪变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心血管和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梦圆 华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15-2315,共1页
【据《Liver Int》2019年8月报道】题:促凝血失衡对无脂肪变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心血管和肝损伤的影响(作者Sigon G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除肝炎外常伴有心血管损害,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硬化在内的慢性肝病... 【据《Liver Int》2019年8月报道】题:促凝血失衡对无脂肪变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心血管和肝损伤的影响(作者Sigon G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除肝炎外常伴有心血管损害,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硬化在内的慢性肝病中,已有报道一种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促凝血失衡。本研究目的是评估促凝血失衡是否也存在于非肝硬化的丙型肝炎感染者中,以及促凝血失衡是否与心血管损伤相关。分析促凝血失衡、并存的脂肪变性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损害 肝炎患者 慢性肝病 丙型肝炎 脂肪变性 促凝血 肝损伤 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4的表达水平在川崎病诊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光中 杜荣增 廖德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2-1083,共2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主要危害为其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冠状动脉损害。川崎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20%-25%的患儿会发生心血管损害,导致冠脉扩张、冠脉瘤、冠状...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主要危害为其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冠状动脉损害。川崎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20%-25%的患儿会发生心血管损害,导致冠脉扩张、冠脉瘤、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CD64 冠脉扩张 心血管损害 出疹性疾病 KAWASAKI 急性发热 江滨医院心内科 心血管并发症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提醒:长期不吃主食危害多
14
作者 汤雷 《农村百事通》 2017年第7期55-56,共2页
“不吃主食,饿了就吃水果。”春节过后,一直处在减肥中的王女士每天早晚都坚持跑步,而且吃饭时基本上不碰米饭、面等主食,就吃水果、青菜,再喝点酸奶。“还是很有效的,刚开始的一个月瘦了3.5公斤。”王女士对自己的减肥效果非常满意,但... “不吃主食,饿了就吃水果。”春节过后,一直处在减肥中的王女士每天早晚都坚持跑步,而且吃饭时基本上不碰米饭、面等主食,就吃水果、青菜,再喝点酸奶。“还是很有效的,刚开始的一个月瘦了3.5公斤。”王女士对自己的减肥效果非常满意,但在最近的健康体检中,她却被查出有缺铁性贫血,而且平时身体也很差,常常头晕恶心,提不起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肥效果 脂肪摄入 谷类食物 临床营养科 脂肪代谢紊乱 江苏省人民医院 头晕恶心 结肠癌 心血管损害 低血糖昏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