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真实世界中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联用西格列汀的心血管安全性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佐相
陈晓薇
+2 位作者
赵厚宇
詹思延
孙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30,共7页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联用西格列汀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使用来自宁波市鄞州区域健康信息平台的真实世界数据,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联用西格列汀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使用来自宁波市鄞州区域健康信息平台的真实世界数据,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在平台中具有诊疗记录的T2DM患者。根据其用药情况,将其分二甲双胍联用西格列汀组(联用组)以及二甲双胍单用药组(单用组)。根据用药索引日期构建一系列回顾性队列,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将可能与结局有关的基线协变量纳入模型,用单用组研究对象匹配联用组研究对象,以增加组间基线特征的可比性,构建最终的回顾性队列。随访终止时间为结局发生、死亡或者是研究结束时间(2022年12月31日),以先发生者为准。观察结束后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算两组间三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3-point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3P-MACE)复合结局(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各次要结局发生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前,联用组基线使用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剂、钠-葡萄糖转运体2抑制剂(sodium-glucose 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格列奈类降糖药的患者比例大于单用组,且联用组基线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与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高于单用组。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联用组和单用组各纳入5416例研究对象,组间基线特征均得到有效平衡。两组3P-MACE的发病密度分别为6.41/100人年和6.35/100人年。与单用组相比,联用组3P-MACE发生风险不增加也不降低(HR=1.00,95%CI:0.91~1.10)。次要结局比较,联用组患者心血管死亡发生率低于单用组(HR=0.59,95%CI:0.41~0.85),未发现二甲双胍联用西格列汀与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HR=1.12,95%CI:0.89~1.41;HR=0.99,95%CI:0.91~1.12)。结论:在我国宁波市鄞州区T2DM患者中,与单用二甲双胍相比,二甲双胍联用西格列汀治疗可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的发生风险,且不增加或减少总体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研究结果可为西格列汀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提供真实世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研究
心血管安全性
COX比例风险模型
西格列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四十二)——COPD病人用噻托溴铵的心血管安全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6-766,共1页
背景某项历经4年试验已使噻托溴铵(Tiotropium)用于COPD病人的临床试验安全数据有所扩充。因而也为噻托溴铵的心血管作用提供了评价机会。方法试验考虑了如下标准:≥4周、随机、双盲、平行组、安慰剂对照。包含/排除标准相似,包括肺量...
背景某项历经4年试验已使噻托溴铵(Tiotropium)用于COPD病人的临床试验安全数据有所扩充。因而也为噻托溴铵的心血管作用提供了评价机会。方法试验考虑了如下标准:≥4周、随机、双盲、平行组、安慰剂对照。包含/排除标准相似,包括肺量测定法确定COPD、年吸烟≥10包、年龄≥40岁。收集每个试验全部负性事件,采用标准化病例报告形式,确定发病率(IRs)有1次事件发生病人总数除以风险总时间。然后计算噻托溴铵/安慰剂比率(RRs)和95%CI。全因死亡和选择性CV事件确定IRs,包括CV死亡、非致命性心梗、非致命性脑卒中、心源性猝死、心源性死亡CV终点混合体。结果将19 545例病人随机化:来自30个试验:10 846例(用噻托溴铵);8 699例(用安慰剂)平均FEV1=(1.15±0.46)L(41±14%),76%为男性,平均年龄=(65±9)岁。累积暴露于研究药物13 146(噻托溴铵)和11 095(安慰剂)病人年。全因死亡IR为3.44(噻托溴铵)和4.10(安慰剂)/100病人年[RR(95%CI)=0.88(0.77,0.999)]。CV终点IR为2.15(噻托溴铵)和2.67(安慰剂)/100病人年[RR(95%CI)=0.83(0.71,0.98)]。将非致命性MI和脑卒中排除,CV死亡IR为0.91(噻托溴铵)和1.24(安慰剂)/100病人年[RR(95%CI)=0.77(0.60,0.98)],MI、心衰和脑卒中总体RRs(95%CI)分别为0.78(0.59,1.02)、0.82(0.69,0.98)和1.03(0.79,1.35)。结论噻托溴铵与全因死亡、CV死亡率和CV事件风险减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病
噻托溴铵
心血管安全性
论文摘要
WONCA
安慰剂对照
临床试验
全因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胰高糖素样肽1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
被引量:
1
3
作者
肖文华
洪天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19-23,共5页
心血管疾病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生风险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对于传统降糖药物而言,只有二甲双胍在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中被证实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1]。2007年, Nissen和Wo...
心血管疾病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生风险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对于传统降糖药物而言,只有二甲双胍在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中被证实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1]。2007年, Nissen和Wolski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罗格列酮与心肌梗死风险增加相关。自此之后,新型降糖药上市后均需要进行心血管安全性评估。基于胰高糖素样肽1(GLP-1)药物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近年来新上市的抗糖尿病药物,不但降糖效果良好,而且可显著减少患者低血糖风险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安全性
胰高糖素样肽
降糖药物
心血管
保护作用
胰岛Β细胞功能
GLP-1
发生风险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球要刊巡览
4
作者
李莹莹(编译)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木糖醇促进血栓形成且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木糖醇是一种糖替代品,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使用。为探索木糖醇的心血管安全性,研究者对接受选择性心脏诊断评估的连续稳定受试者(1157例)的空腹血浆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研究结果发现,...
木糖醇促进血栓形成且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木糖醇是一种糖替代品,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使用。为探索木糖醇的心血管安全性,研究者对接受选择性心脏诊断评估的连续稳定受试者(1157例)的空腹血浆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血液中一种多元醇(被暂定为木糖醇)的含量与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风险相关;随后在独立的非重叠验证队列(2149例)中对受试者的血样进行质谱分析,证实木糖醇与MACE发生风险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不良
心血管
事件
诊断评估
心血管安全性
血栓形成
心血管
疾病风险
食品加工
质谱分析
木糖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实世界中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联用西格列汀的心血管安全性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佐相
陈晓薇
赵厚宇
詹思延
孙凤
机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重大疾病流行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
海南省真实世界数据研究院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3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074011)
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第二批重点项目([2021]37-10)
海南省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真实世界研究专项计划项目(HNLC2022RWS012)。
文摘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联用西格列汀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使用来自宁波市鄞州区域健康信息平台的真实世界数据,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在平台中具有诊疗记录的T2DM患者。根据其用药情况,将其分二甲双胍联用西格列汀组(联用组)以及二甲双胍单用药组(单用组)。根据用药索引日期构建一系列回顾性队列,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将可能与结局有关的基线协变量纳入模型,用单用组研究对象匹配联用组研究对象,以增加组间基线特征的可比性,构建最终的回顾性队列。随访终止时间为结局发生、死亡或者是研究结束时间(2022年12月31日),以先发生者为准。观察结束后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算两组间三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3-point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3P-MACE)复合结局(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各次要结局发生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前,联用组基线使用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剂、钠-葡萄糖转运体2抑制剂(sodium-glucose 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格列奈类降糖药的患者比例大于单用组,且联用组基线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与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高于单用组。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联用组和单用组各纳入5416例研究对象,组间基线特征均得到有效平衡。两组3P-MACE的发病密度分别为6.41/100人年和6.35/100人年。与单用组相比,联用组3P-MACE发生风险不增加也不降低(HR=1.00,95%CI:0.91~1.10)。次要结局比较,联用组患者心血管死亡发生率低于单用组(HR=0.59,95%CI:0.41~0.85),未发现二甲双胍联用西格列汀与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HR=1.12,95%CI:0.89~1.41;HR=0.99,95%CI:0.91~1.12)。结论:在我国宁波市鄞州区T2DM患者中,与单用二甲双胍相比,二甲双胍联用西格列汀治疗可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的发生风险,且不增加或减少总体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研究结果可为西格列汀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提供真实世界证据。
关键词
真实世界研究
心血管安全性
COX比例风险模型
西格列汀
Keywords
Real world study
Cardiovascular safety
Cox proportional risk model
Sitagliptin
分类号
R195.4 [医药卫生—卫生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四十二)——COPD病人用噻托溴铵的心血管安全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淑新
机构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6-766,共1页
文摘
背景某项历经4年试验已使噻托溴铵(Tiotropium)用于COPD病人的临床试验安全数据有所扩充。因而也为噻托溴铵的心血管作用提供了评价机会。方法试验考虑了如下标准:≥4周、随机、双盲、平行组、安慰剂对照。包含/排除标准相似,包括肺量测定法确定COPD、年吸烟≥10包、年龄≥40岁。收集每个试验全部负性事件,采用标准化病例报告形式,确定发病率(IRs)有1次事件发生病人总数除以风险总时间。然后计算噻托溴铵/安慰剂比率(RRs)和95%CI。全因死亡和选择性CV事件确定IRs,包括CV死亡、非致命性心梗、非致命性脑卒中、心源性猝死、心源性死亡CV终点混合体。结果将19 545例病人随机化:来自30个试验:10 846例(用噻托溴铵);8 699例(用安慰剂)平均FEV1=(1.15±0.46)L(41±14%),76%为男性,平均年龄=(65±9)岁。累积暴露于研究药物13 146(噻托溴铵)和11 095(安慰剂)病人年。全因死亡IR为3.44(噻托溴铵)和4.10(安慰剂)/100病人年[RR(95%CI)=0.88(0.77,0.999)]。CV终点IR为2.15(噻托溴铵)和2.67(安慰剂)/100病人年[RR(95%CI)=0.83(0.71,0.98)]。将非致命性MI和脑卒中排除,CV死亡IR为0.91(噻托溴铵)和1.24(安慰剂)/100病人年[RR(95%CI)=0.77(0.60,0.98)],MI、心衰和脑卒中总体RRs(95%CI)分别为0.78(0.59,1.02)、0.82(0.69,0.98)和1.03(0.79,1.35)。结论噻托溴铵与全因死亡、CV死亡率和CV事件风险减少相关。
关键词
COPD病
噻托溴铵
心血管安全性
论文摘要
WONCA
安慰剂对照
临床试验
全因死亡
分类号
R563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胰高糖素样肽1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
被引量:
1
3
作者
肖文华
洪天配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
出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19-2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0858)
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12CB517502)
高等教育博士学科点新教师基金资助项目(20120001120069)
文摘
心血管疾病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生风险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对于传统降糖药物而言,只有二甲双胍在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中被证实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1]。2007年, Nissen和Wolski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罗格列酮与心肌梗死风险增加相关。自此之后,新型降糖药上市后均需要进行心血管安全性评估。基于胰高糖素样肽1(GLP-1)药物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近年来新上市的抗糖尿病药物,不但降糖效果良好,而且可显著减少患者低血糖风险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关键词
心血管安全性
胰高糖素样肽
降糖药物
心血管
保护作用
胰岛Β细胞功能
GLP-1
发生风险
Meta分析
分类号
R95 [医药卫生—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球要刊巡览
4
作者
李莹莹(编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文摘
木糖醇促进血栓形成且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木糖醇是一种糖替代品,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使用。为探索木糖醇的心血管安全性,研究者对接受选择性心脏诊断评估的连续稳定受试者(1157例)的空腹血浆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血液中一种多元醇(被暂定为木糖醇)的含量与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风险相关;随后在独立的非重叠验证队列(2149例)中对受试者的血样进行质谱分析,证实木糖醇与MACE发生风险具有关联性。
关键词
主要不良
心血管
事件
诊断评估
心血管安全性
血栓形成
心血管
疾病风险
食品加工
质谱分析
木糖醇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真实世界中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联用西格列汀的心血管安全性
刘佐相
陈晓薇
赵厚宇
詹思延
孙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四十二)——COPD病人用噻托溴铵的心血管安全性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胰高糖素样肽1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
肖文华
洪天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环球要刊巡览
李莹莹(编译)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