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GLT-2i临床心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葛学婉 吴妍 +1 位作者 郭沫 高杉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06,共6页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最初作为新型口服降糖药而研发上市。目前,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慢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射血分...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最初作为新型口服降糖药而研发上市。目前,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慢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都具有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然而心脏组织并不表达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SGLT-2i临床心血管获益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该综述拟概述SGLT-2i在临床试验中的心血管获益以及国内外HF指南的推荐建议,进一步阐述SGLT-2i介导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心力衰竭 心血管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2
作者 刘腾 赵倩 +3 位作者 甄攀攀 芦玲巧 侯丹丹 王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61-1961,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心血管保护作用 空腹血糖 糖尿病组 链脲佐菌素 高脂饮食 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血管功能 超声检测 腹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吴茱萸次碱对心血管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姣 欧水平 +2 位作者 张建永 熊永爱 王森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85-1191,共7页
目的采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讨吴茱萸次碱作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对吴茱萸次碱进行类药性评价,借助PharmMapper服务器反向对接预测吴茱萸次碱的潜在靶蛋白,并采用Comparative Toxicogenom... 目的采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讨吴茱萸次碱作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对吴茱萸次碱进行类药性评价,借助PharmMapper服务器反向对接预测吴茱萸次碱的潜在靶蛋白,并采用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数据库对获取的靶点进行疾病预测分析,进一步利用Cytoscape 3.6.0版软件构建吴茱萸次碱的“化合物-靶点-心血管疾病”网络;同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Database for Annotation 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通路富集预测分析。结果血红素加氧酶1(HMOX1)、凝血酶原2(F2)、血清白蛋白(ALB)、肾素(REN)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等可能是吴茱萸次碱的关键靶点。吴茱萸次碱可能通过作用于这些靶点参与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缺氧诱导因子(HIF)-1等信号通路。结论吴茱萸次碱是一个潜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候选药物,其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机制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次碱 反向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心血管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钠对饮食所致高脂血症大鼠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石云 唐瑛 +2 位作者 王晓坤 唐忠志 吕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4-716,共3页
目的研究植酸钠对饮食所致高脂血症大鼠心血管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周龄的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正常饮食组(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模型对照组)、高脂饮食+100 mg/kg植酸钠(高剂量植酸钠组)、高脂饮食+50 mg/kg植酸钠(低剂量... 目的研究植酸钠对饮食所致高脂血症大鼠心血管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周龄的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正常饮食组(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模型对照组)、高脂饮食+100 mg/kg植酸钠(高剂量植酸钠组)、高脂饮食+50 mg/kg植酸钠(低剂量植酸钠组)。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脂、氧化应激、心肌瘦素、心肌Na+,K+-ATPase和Ca2+,Mg2+-ATPase酶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血症显著提高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提高血清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3种抗氧化酶水平,降低心肌Na+,K+-ATPase、Ca2+,Mg2+-ATPase和瘦素水平;高剂量或低剂量植酸钠组均可显著升高血清SOD、GSH-Px、CAT抗氧化酶水平,增高心肌Na+,K+-ATPase、Ca2+,Mg2+-ATPase水平,降低MDA含量,但对血脂水平无显著影响。高剂量植酸钠组还可显著增加心肌瘦素水平。结论植酸钠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至少包括抗氧化作用和增加心肌细胞的瘦素表达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钠 瘦素 抗氧化作用 心血管保护作用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胰高糖素样肽1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文华 洪天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19-23,共5页
心血管疾病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生风险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对于传统降糖药物而言,只有二甲双胍在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中被证实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1]。2007年, Nissen和Wo... 心血管疾病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生风险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对于传统降糖药物而言,只有二甲双胍在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中被证实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1]。2007年, Nissen和Wolski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罗格列酮与心肌梗死风险增加相关。自此之后,新型降糖药上市后均需要进行心血管安全性评估。基于胰高糖素样肽1(GLP-1)药物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近年来新上市的抗糖尿病药物,不但降糖效果良好,而且可显著减少患者低血糖风险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安全性 胰高糖素样肽 降糖药物 心血管保护作用 胰岛Β细胞功能 GLP-1 发生风险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立新 周书明 姚依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457-3458,共2页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10多年来心血管药物学领域的一大进步,众多临床试验已证实ARB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JNC7、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07年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均将其列为高血压治疗起始药物和维持药物。
关键词 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心血管保护作用 临床研究 高血压治疗 药物学 临床试验 JNC7 治疗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