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祖洪 陈天娇 马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23,共6页
目的:探索北京市中小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存在的性别差异。方法:分层整群抽取3067名来自北京市房山区16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清实验室检测,采用多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 目的:探索北京市中小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存在的性别差异。方法:分层整群抽取3067名来自北京市房山区16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清实验室检测,采用多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小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和延迟检出率分别为14.73%和9.46%,女生为12.89%和10.99%。学生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5.87%、19.95%、2.54%和26.31%,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聚集1项、2项和3项及以上的检出率分别为29.21%、16.17%和9.36%。调整学段、地区、出生体质量、喂养方式、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后,相较于青春发动适时组,青春发动提前组女生发生1个危险因素聚集、2个危险因素聚集和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分别提高1.94倍(95%CI=1.29~2.91)、2.97倍(95%CI=1.89~4.67)和2.02倍(95%CI=1.13~3.63);男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是女生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聚集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实施一级预防策略以减轻人群心血管代谢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 青春期发育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某农村地区老年人群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黎明 刘晓田 +5 位作者 张路宁 王高帅 王雪青 张子健 李玉倩 王重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1-665,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农村地区老年人群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探讨其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某农村地区5459名6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比值比( OR)探...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农村地区老年人群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探讨其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某农村地区5459名6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比值比( OR)探讨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关联强度。结果:河南省农村老年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为5.84%。中心型肥胖、TG升高、HDL-C降低、血压升高、FPG升高的患病率分别为45.91%、18.96%、33.67%、64.54%和44.42%;与非脑卒中人群相比,上述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关联强度[OR(95%CI)]分别为1.298(1.035~1.628)、1.389(1.065~1.812)、1.607(1.279~2.020)、2.770(2.061~3.725)和1.148(0.915~1.440)。随着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加,脑卒中的患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OR(95%CI)分别为2.050(1.118~3.761)、3.087(1.717~5.549)、3.018(1.660~5.488)、3.550(1.892~6.663)和7.256(3.693~14.257)。不同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在脑卒中和非脑卒中人群中的聚集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在河南农村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与脑卒中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 脑卒中 患病率 老年人 农村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十年随访的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马万瑞 马乾凤 +2 位作者 吴竞捷 王立群 王志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03-1708,1715,共7页
背景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CRFC)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的描述,有关CRFC与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CRFC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为开展≥55岁人群社区保健... 背景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CRFC)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的描述,有关CRFC与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CRFC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为开展≥55岁人群社区保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年9—11月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和银川市5个社区的1046名≥5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一般情况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和CRFC评价〔纳入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共计9项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后,控制一般情况变量,通过构建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各个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β,以回归系数β为权重将所有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评分相加得出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将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按照四分位数分为三组:<P_(50)组,P_(50)~P_(75)组,>P_(75)组;分别于2017年,2019年和2021年通过面访和死因监测系统搜索的方式完成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P_(50)组,P_(50)~P_(75)组,>P_(75)组社区老年人全因死亡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一般情况、各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分组、年龄组分层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55~88岁,平均年龄(66.4±6.6)岁。共观察到106例死亡案例,10年累计死亡率为10.13%。随着危险评分的增加,个体预期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_(75)组累积生存率低于P_(50)~P_(75)组和<P_(50)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独居、文化程度可能是社区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控制一般情况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是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HR=3.04,95%CI(1.55,5.97),P=0.001〕,且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总评分越高死亡风险亦越高,>P_(75)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P_(50)组〔HR=2.02,95%CI(1.16,3.50),P=0.013〕;以年龄组分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5岁年龄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总评分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关联〔HR=2.79,95%CI(1.36,5.74),P=0.005〕;>P_(75)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P_(50)组〔HR=1.83,95%CI(1.02,3.28),P=0.042〕。结论CRFC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关联,其聚集程度越高全因死亡风险越高,提示早期评价CRFC并给予干预可能对提高社区≥55岁人群保健效果、降低死亡风险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代谢心血管综合征 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 死亡原因 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聚集 全因死亡风险 老年人 队列研究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