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全雪萌 华扬 +2 位作者 贾凌云 马兆毅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多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分”数据库273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男78...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多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分”数据库273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男787例,女1951例),分别将男性、女性分为18~29、30~39、40~49、50~59、≥60岁5组,统计比较各年龄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D_(CCA))、颈动脉球部内径(D BULB)、颈内动脉内径(D_(ICA))及颈动脉不同节段内径之比[以颈动脉指数(CI)表示,CI_(BULB)/CCA为D_(BULB/DCCA),CI_(BULB)/ICA为D BULB/D_(ICA),CI_(ICA/CCA)为D_(ICA)/D_(CCA)]的差异性,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单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参数随年龄的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男女间以及不同侧别间各CI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各CI与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CI_(BULB)/CCA、CI_(BULB)/ICA及CI_(ICA/CCA)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IMT、D_(CCA)、D BULB、D_(ICA)、CI_(BULB)/CCA及CI_(BULB)/ICA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性(男性r值分别为0.121、0.229、0.260、0.055、0.107、0.229,女性r值分别为0.364、0.185、0.199、0.073、0.077、0.129,均P<0.01),CI_(ICA/CCA)与年龄呈负相关性(男性r=-0.118,女性r=-0.049,均P<0.05),且年龄每增长1岁,男性IMT、D_(CCA)、D BULB、D_(ICA)分别增长0.003、0.015、0.025、0.004 mm,女性IMT、D_(CCA)、D BULB、D_(ICA)分别增长0.005、0.011、0.018、0.005 mm。(2)男性CI_(BULB)/ICA小于女性(1.47±0.21比1.51±0.22;t=-5.566,P<0.01),CI_(ICA/CCA)大于女性(0.78±0.11比0.76±0.11;t=6.629,P<0.01);左侧CI_(BULB)/CCA(1.14±0.15比1.13±0.15;t=-2.973,P<0.05)、CI_(ICA/CCA)(0.77±0.11比0.76±0.11;t=-3.946,P<0.01)大于右侧。男女性别之间CI_(BULB)/CCA及左右侧之间CI_(BULB)/I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比女性:1.13±0.15比1.13±0.15,t=1.212,P=0.226;左侧比右侧:1.49±0.22比1.50±0.21,t=1.112,P=0.266)。CI_(BULB)/CCA、CI_(BULB)/ICA与IMT的增加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039、0.070,均P<0.05),而CI_(ICA/CCA)与IMT的增加呈负相关性(r=-0.032,P<0.05)。(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081,P<0.01)、左侧(β=0.040,P<0.05)显著正向预测CI_(BULB)/CCA,而IMT对CI_(BULB)/CCA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012,P>0.05)。年龄(β=0.148,P<0.01)、女性(β=0.070,P<0.01)及IMT(β=0.030,P<0.05)为CI_(BULB)/ICA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β=-0.063,P<0.01)、女性(β=-0.088,P<0.01)显著负向预测CI_(ICA/CCA),左侧显著正向预测CI_(ICA/CCA)(β=0.053,P<0.01),但IMT对CI_(ICA/CCA)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022,P>0.05)。结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的颈动脉管腔结构参数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性别、侧别及IMT为颈动脉内径比值变化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结构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雨佳 华扬 +2 位作者 马兆毅 贾凌云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37-543,共7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百分位数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参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2738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百分位数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参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2738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总动脉(CCA)内径、颈动脉球部(CB)内径、颈内动脉(ICA)内径及CCA远段IMT测值。按性别与年龄对IMT进行分层描述[百分位数值以第5、10、25、50、75、90及95百分位数(P_(5)、P_(10)、P_(25)、P_(50)、P_(75)、P_(90)、P_(95))表示],并依据IMT的中位数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IMT<0.6 mm组和IMT≥0.6 mm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侧别及CCA、CB、ICA内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MT增加的影响因素。结果(1)女性平均IMT为(0.56±0.02)mm,男性平均IMT为(0.59±0.03)mm。女性和男性IMT百分位数值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均P<0.01);对19~69岁颈总动脉远段IMT增长值的横断面计算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IMT每年分别增加0.003、0.005 mm。(2)IMT与CCA内径(r=0.130,P<0.01)、ICA内径(r=0.067,P<0.01)、CB内径(r=0.143,P<0.01)、年龄(r=0.302,P<0.01)、BMI(r=0.142,P<0.01)均呈正相关性,男性IMT大于女性IMT(t=8.784,P<0.01),左侧与右侧IMT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比右侧:(0.57±0.02)mm比(0.57±0.02)mm,t=-0.301,P=0.76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B内径(OR=1.193,95%CI:1.109~1.283)、年龄(OR=1.049,95%CI:1.042~1.055)、女性(OR=0.688,95%CI:0.602~0.787)为IMT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性别、CB内径均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正常范围内IMT增加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远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石炳毅 王振 +2 位作者 郑慧丽 钱叶勇 韩孟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远期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361例肾移植受者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点为移植后第1、6、12、24、36、48、60个月,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计算CVD累积发病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远期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361例肾移植受者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点为移植后第1、6、12、24、36、48、60个月,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计算CVD累积发病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CVD危险因素。结果移植后1、6、12、24、36、48、60个月新发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1%、5.4%、9.9%、13.0%、18.0%、21.1%、24.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受者术前有CVD和糖尿病史,术后CVD发病相对危险因素(RR)分别为6.34(95%CI3.76~14.60,P=0.002)和2.19(95%CI1.32~3.97,P=0.009);移植术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移植肾功能不全和蛋白尿CVD发病RR分别为2.82(95%CI1.33~7.26,P=0.002)、1.18(95%CI1.02~1.34,P=0.04)、2.04(95%CI1.26~5.17,P=0.008)、1.81(95%CI1.08~3.21,P=0.03)和1.56(95%CI1.12~3.54,P=0.05);未见移植受者性别、年龄、肥胖和移植术前高血脂与CVD发病有关。结论移植受者术前有CVD和糖尿病病史,移植术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移植肾功能不全和蛋白尿是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莉 李巧 冯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行MHD的288例患者纳入MHD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持续≥3个月的透析治疗,其中108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18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行MHD的288例患者纳入MHD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持续≥3个月的透析治疗,其中108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180例患者未并发心脑血管疾病。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所有研究对象五聚素3(pentraxin 3,PTX3)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MHD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和糖尿病病史、透析龄、血压、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透析前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透析前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转铁蛋白、铁蛋白、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 Tn T)水平与MHD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MHD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浆PTX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HD组患者透析后血浆PTX3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透析龄>20天、c Tn T水平>0.047 ng/ml及PTX3水平>1.88 ng/ml是MHD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有吸烟史、透析龄>20个月、c Tn T>0.047 ng/ml及PTX3>1.88 ng/ml是MHD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此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炎症 慢性病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监测与防治:现状和展望
5
作者 刘利强 李光耀 吉训明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随着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慢性病管理不断向数智化方向深入发展。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监测和防治领域,数智技术的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本文对数智技术在高血压、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监测和... 随着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慢性病管理不断向数智化方向深入发展。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监测和防治领域,数智技术的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本文对数智技术在高血压、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监测和防治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同时提出数智技术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旨在为数智技术在心脑血管病防治中的相关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心脑血管 危险因素 监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肺脾气虚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潘万旗 张淼 +1 位作者 许前磊 郭会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1,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脂四项、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炎症相关因子,并结合前期的基因芯片结果,初步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肺脾气虚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及机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202... 目的通过检测血脂四项、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炎症相关因子,并结合前期的基因芯片结果,初步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肺脾气虚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及机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2020年11月选取河南省某地区确诊的20例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地区20例HIV抗体阴性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CD_(3)^(+)、CD_(4)^(+)、CD_(8)^(+)计数,并计算CD_(4)^(+)/CD_(8)^(+)比值;检测血脂四项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载脂蛋白A-I(ApoAⅠ)、载脂蛋白A-Ⅱ(ApoAⅡ)、载脂蛋白B(ApoB)、锌-α2-糖蛋白1(AZGP1)、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脂联素、瘦素(LE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_(4)^(+)降低,CD_(4)^(+)/CD_(8)^(+)比值倒置,TC降低,sTM、AZGP1、Ox-LDL、Hs-CRP升高。结论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存在炎性反应、血脂异常的表现,罹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为中医药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肺脾气虚证 心脑血管疾病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现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李晶 金小涵 +4 位作者 徐磊 纪红景 范林萍 冯雅丽 商宇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2-418,共7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心血管疾病(CVD)和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分期、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01例首次诊断的上皮性卵巢...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心血管疾病(CVD)和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分期、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01例首次诊断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分析CVD(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卒中等)和CVRF(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血尿酸升高)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D和CVRF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学类型、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结果:(1)40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43.6%的患者在治疗前至少患有1种CVD。最常见的CVD是高血压(41.1%),最常见的CVRF是血脂异常(57.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是浆液性癌、高级别、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血脂异常是高级别、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血尿酸升高是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3)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及脂蛋白(a)[Lp(a)]升高的占比均明显高于早期(P<0.05);高级别、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发生血脂成分异常不同项数的占比均分别高于低级别、早期(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承担着CVD及CVRF的重大负担,高血压是其最常见的CVD、血脂异常是其最常见的CVRF。血脂异常与其分级、分期相关,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其分期相关。积极控制血压、血脂水平等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血管疾病 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传统危险因素人群中TyG指数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彤 田雪 +8 位作者 左颖婷 郑曼琪 张怡君 吴寿岭 陈朔华 马高亭 佟旭 王安心 莫大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7-274,共8页
目的·探索在无传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方法·研究包括来自中国唐山市开滦社区队列研究的32532名于2006—2007年基线调查没有心脑血管... 目的·探索在无传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方法·研究包括来自中国唐山市开滦社区队列研究的32532名于2006—2007年基线调查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且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的观察者[男性64.01%;平均年龄(48.26±12.89)岁]。TyG指数计算为:ln[三酰甘油(mg/dL)×葡萄糖(mg/dL)/2]。根据TyG指数水平将入选人群进行四分位分组,即Q1、Q2、Q3以及Q4组。研究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研究的主要结局是随访期间新发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评估TyG指数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性。采用5节点(第5、25、50、75以及95个百分位)限制性立方样条图进一步研究TyG指数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中位随访12.97(12.67,3.17)年间,研究观察到1324例新发心脑血管疾病,其中1084例脑卒中和255例心肌梗死。校正了其他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yG指数Q1组相比,Q2组、Q3组以及Q4组的人群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为1.16(95%CI 0.97~1.38)、1.29(95%CI 1.08~1.53)和1.60(95%CI 1.35~1.90);出现脑卒中的风险比为1.12(95%CI 0.93~1.36)、1.21(95%CI 1.00~1.46)和1.44(95%CI 1.20~1.73);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为1.32(95%CI 0.84~2.06)、1.64(95%CI 1.07~2.51)和2.41(95%CI 1.60~3.65)。敏感分析性得到相似的结果。在不同性别人群中,亚组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人群中TyG指数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一致,性别与TyG指数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并且多变量调整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显示,TyG指数与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及心肌梗死发生风险之间呈J型关联。结论·在没有传统ASCVD危险因素的个体中,随着TyG指数水平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血管疾病 无传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关联分析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青少年的行为危险因素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措施 被引量:4
9
作者 劳云飞 王启林 谢怀平 《中国健康教育》 1998年第9期16-18,共3页
描述国内儿童、青少年在高血压、吸烟、体力活动及不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现状,认为青少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行为危险因素不容忽视,提出青少年人群行为改变的干预措施;首先确定孩子们应该适应的行为,然后从青少年心理学理论及实际的教... 描述国内儿童、青少年在高血压、吸烟、体力活动及不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现状,认为青少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行为危险因素不容忽视,提出青少年人群行为改变的干预措施;首先确定孩子们应该适应的行为,然后从青少年心理学理论及实际的教育经验中选择最有可能使孩子们定型的社会心理因素:另外还注意不同的干预课程应该设置在哪一个年龄段应引起注意,最后设计包括强调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 干预措施 青少年 预防 不良饮食习惯 社会心理因素 教育经验 实际 孩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孙明晓 迟家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90-392,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 ,DM)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 2 12例老年 2型DM患者分为心脑血管病变组 (病变组 )和无血管病变组 (无病变组 )各 10 6例。病变组含缺血性心脏...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 ,DM)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 2 12例老年 2型DM患者分为心脑血管病变组 (病变组 )和无血管病变组 (无病变组 )各 10 6例。病变组含缺血性心脏病 (ischemicheartdisease ,IHD)患者组 72例和 (或 )脑血管病变 (cerebrovasculardisease,CVD)患者 5 0例。其中 ,两者并存者 16例。对两组间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及回归分析。结果 病变组的年龄、高血压患病比率、DM病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异常比无病变组明显增高 ;各亚组与无病变组的比较也有相似的趋势。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高血压是老年 2型DM患者总的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同时也分别是IHD和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另外 ,高甘油三酯血症与病变组和IHD分别独立相关 ;吸烟史是I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老年2型DM患者 ,除了年龄、高血压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血管疾病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因素关系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11
作者 尚媛媛 杜正静 +2 位作者 陈静怡 彭波 龙杰琦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2-639,共8页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状况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等级,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模型的预测因子,分...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状况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等级,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模型的预测因子,分别基于支持向量机、极端梯度提升、轻量级梯度提升机、随机森林这4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将纳入患者以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于模型训练和参数优化,测试集用于评价模型效果。主要以准确率来评价各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岁以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6383例,其中女性6507例,且日发病例数表现为不平衡数据,其中诊断类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心绞痛、心源性猝死。日发病例数与气压、气温、湿度3大类26种气象因素存在相关性,与气压、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采用GridSearchCV函数找出最优权重的配比后,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并通过测试集验证输出模型指标参数。轻量级梯度提升机模型在预测任务中表现最佳,准确率达到85.68%,精确率为82.56%,召回率为85.68%,F1分数为79.56%(均P<0.05)。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前72 h气温的INP值为63814,是影响日发病例数最重要的气象因素,排名第2和第3的是发病前48 h气温和发病前24 h气温,对应INP值分别为62002、43216。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轻量级梯度提升机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气象因素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12
作者 彭李奥 柳鸣毅 +4 位作者 敬艳 孔年欣 刘松 尹子康 蔡静洁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9-54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指导儿童青少年进行HIIT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搜集评估HIIT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 目的: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指导儿童青少年进行HIIT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搜集评估HIIT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3月3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367例研究对象。与对照组相比,HIIT能降低体脂百分比[MD=-1.70,95%CI(-2.42,-0.99),P<0.001],降低总胆固醇水平[MD=-0.37,95%CI(-0.67,-0.07),P=0.02],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MD=-0.33,95%CI(-0.56,-0.10),P=0.005],降低甘油三酯水平[MD=-0.33,95%CI(-0.41,-0.24),P<0.001]。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每周3次HIIT,对体脂百分比干预效果优于每周2次。与折返跑相比,自行车训练方式(85%~95%VO_(2peak))在BMI和体脂百分比方面的干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HIIT能够改善儿童青少年体脂百分比、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儿童青少年进行12周以上,频率为3次/周,强度在85%~95%VO_(2peak)的HIIT更有可能实现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高强度间歇训练 危险因素 儿童 青少年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社区中青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防控效果
13
作者 王颖 杨晓梅 沈凌达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18,共6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社区中青年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控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12月上海市杨浦区... 目的探讨“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社区中青年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控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12月上海市杨浦区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和诊治的231例中青年ASCVD患者,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传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传统组和“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互联网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1年时组内和组间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两种干预模式的防控效果。结果231例患者中,传统组113例,互联网组1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人数、糖尿病人数、血脂异常人数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FPG、LDL-C、TG、TC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3个月,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FPG、LDL-C、TG、TC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互联网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传统组下降更显著(P均<0.05),而两组间FPG、LDL-C、TG、TC无统计学差异;干预1年,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FPG、LDL-C、TG、TC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互联网组各项指标较传统组下降更显著(P均<0.05)。结论“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中青年患者ASCVD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控效果优于传统签约模式,使患者受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家庭医生 社区医疗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防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管理策略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培健 魏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壁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诱因。心脏与脑这两个器官均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相似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共病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本文通过综述心脑血...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壁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诱因。心脏与脑这两个器官均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相似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共病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本文通过综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危险因素防治策略以及“脑心同治”策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药物疗法 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外科手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抑郁状态和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春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6-647,共2页
关键词 老年精神障碍 心脑血管疾病 抑郁状态 危险因素 相关分析 离退休老干部 海军总医院 医疗保健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6省市5类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英华 聂雪琼 +2 位作者 杨宠 庞静 陶茂萱 《中国健康教育》 2012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6省市城市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现状,探索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北京、河北、吉林、湖北、甘肃和宁夏6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抽取18~60岁公务员、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体... 目的了解我国6省市城市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现状,探索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北京、河北、吉林、湖北、甘肃和宁夏6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抽取18~60岁公务员、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体力劳动者5类职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5类职业人员15 213人,收回有效问卷11 231份,问卷有效率为73.8%。调查对象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5.0%、1.9%、10.6%和7.7%。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为23.3%,高于女性的14.6%;18~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组患病率分别为6.5%、14.5%、27.9%和40.7%;5类职业人群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公务员24.8%、科技人员21.1%、体力劳动者19.7%、教师14.9%和企事业管理人员1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年龄组、公务员、科技人员、超重、肥胖、有抑郁倾向、工作时间<8 h、经常/总是感到工作强度大、饮食不规律、睡眠时间<7 h、睡眠质量差、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心脑血管疾病与超重、抑郁倾向、吸烟、饮酒、工作强度大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人群 心脑血管疾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某社区老年慢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10年风险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加生 李科 +4 位作者 周卫国 袁建妹 汪海洲 徐菊方 郑晓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苏州某社区老年慢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10年风险预测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7年2~8月60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666例,其中60~69岁900例,70~79岁622例,≥80岁144例。老年慢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10年风... 目的探讨苏州某社区老年慢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10年风险预测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7年2~8月60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666例,其中60~69岁900例,70~79岁622例,≥80岁144例。老年慢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10年风险预测低危、中危、高危分别为111例、788例、767例。收集基线资料及血脂指标。依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中心脑血管病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吸烟、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分别为22.4%、65.6%、34.4%、94.5%、26.1%。男性血脂异常比例明显低于女性(31.6%vs 36.4%,P=0.039),吸烟比例明显高于女性(53.1%vs 0.1%,P=0.000)。不同年龄段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危险分层患者性别、年龄、吸烟、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男性高危比例较高,为59.7%,女性低危、中危比例较高,分别为65.8%和73.7%;60~69岁中危、高危比例较高,分别为55.1%和55.7%。结论本研究社区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慢病健康管理,来预防心脑血管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吸烟 肥胖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水平评估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海聪 张铁忠 +4 位作者 马明 李求兵 王燕 杨学青 陈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9-280,共2页
关键词 心脑血管 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 水平评估 回顾性调查 高发人群 血糖升高 血脂异常 门诊就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市居民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及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宋彦丽 林杰 +12 位作者 武一平 李晓晶 刘改芬 夏文静 张玉英 张晓林 吕晨冉 周红 李凯 薛斌 陈玲玲 张忠波 彭晓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2期1360-1365,共6页
目的调查邯郸市居民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并分析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非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6-9月对邯郸市7个社区中≥40岁的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 目的调查邯郸市居民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并分析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非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6-9月对邯郸市7个社区中≥40岁的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当地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并分析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933例调查对象,其中吸烟、缺乏运动、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单独居住、卒中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服用降压药物、服用降糖药物、服用调脂药物、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调查对象分别为982例(24.97%)、528例(13.42%)、1794例(45.61%)、2621例(66.64%)、244例(6.20%)、760例(19.32%)、647例(16.45%)、1362例(34.63%)、730例(18.56%)、105例(2.67%)、147例(3.74%)、1698例(43.17%)、1265例(32.16%)、682例(17.34%)。1698例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6.96%(1137例)、42.99%(730例)、14.96%(254例),其中女性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高于男性(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高血脂、高BMI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邯郸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欠佳,高龄、男性、高血脂、高BMI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控制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 危险因素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糖尿病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德市中年干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5年变迁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崇虹 杨友 +5 位作者 胡允兆 周艺 吴焱贤 何宗云 李彩华 全屏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163-165,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我区30~58岁的中层干部在5年间其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在1997年和2002 年干部健康检查中,体检前均详细设计信访表内容,即时或邮寄交表,以供探讨日常运动、外餐、吸烟和饮酒等生活习惯与血 脂、血压、血糖、... [目的]比较分析我区30~58岁的中层干部在5年间其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在1997年和2002 年干部健康检查中,体检前均详细设计信访表内容,即时或邮寄交表,以供探讨日常运动、外餐、吸烟和饮酒等生活习惯与血 脂、血压、血糖、体质量指数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分别设1997年血脂正常(84例)和血脂异常(372例)两组; 2002年血脂正常(135例)和异常(395例)两组,探讨两个5年间危险因子的变化。[结果]①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8.2±7.2) 岁和(47.4±7.6)岁(t=1.32,P=0.2)。②1997年与2002年两次体检高TC、高LDL-C和混合型高血脂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80.6%、82.8%、47.3%和72.4%、68%、38.7%,后者明显低于前者(P<0.025)。③2002年与1997年体检高血压的发生率 分别为39.2%和30.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④超重者2002年正常和异常两组亦比1997年两组增多(23%、 8.3%、及39.3%、14.8%,P<0.01);2002年血脂异常组的超重者血糖升高的发生率略高于1997年血脂异常组分别为 14.8%和12.9%,(P>0.5)。⑤2002年外餐人数及外餐次数均少于1997年组,吸烟人数2002年血脂异常者明显减少(P <0.01)。[结论]2002年TC和LDL-C减少的原因可能与干部广泛接受电视和新闻媒体对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 危险因素 正常 血脂异常 体检 吸烟 发生率 干部 人数 信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