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4D Flow MRI的血流分析方法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任蕾 刘继华 +2 位作者 丁静 郭瑜 夏爽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8,共7页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分析在临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 flow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4D Flow MRI)都可以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可视化和量化。CF...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分析在临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 flow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4D Flow MRI)都可以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可视化和量化。CFD是基于医学影像通过求解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来计算血流,具有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但依赖模型设定及管壁边界条件假设。4D Flow MRI能够直接测量体内的真实血流,但采集时间较长,分辨率和精度有限。本文旨在综述CFD和4D Flow MRI各自优势与局限性,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以及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计算流体力学 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组学数据的药物靶点孟德尔随机化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
2
作者 樊哲 姜明慧 +1 位作者 程丝 刘斯洋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9-709,共11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需要持续研发药物以减轻社会和医疗保健系统沉重的疾病负担。药物靶点孟德尔随机化采用顺式蛋白质数量性状基因座作为工具变量,在观察性研究数据中探究蛋白靶点与疾病结局的因果关系,为药物研...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需要持续研发药物以减轻社会和医疗保健系统沉重的疾病负担。药物靶点孟德尔随机化采用顺式蛋白质数量性状基因座作为工具变量,在观察性研究数据中探究蛋白靶点与疾病结局的因果关系,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可靠的临床前证据。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该方法已广泛用于靶点筛选、不良反应评估及药物再利用等。本文系统阐述了药物靶点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框架(包括工具变量选择、效应估计、敏感性分析、不良反应和中介分析),总结了该方法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降脂、抗炎等药物靶点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在专病队列研究中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以期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靶点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药物靶点 因果推断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肺脾气虚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潘万旗 张淼 +1 位作者 许前磊 郭会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1,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脂四项、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炎症相关因子,并结合前期的基因芯片结果,初步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肺脾气虚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及机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202... 目的通过检测血脂四项、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炎症相关因子,并结合前期的基因芯片结果,初步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肺脾气虚证相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及机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2020年11月选取河南省某地区确诊的20例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地区20例HIV抗体阴性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CD_(3)^(+)、CD_(4)^(+)、CD_(8)^(+)计数,并计算CD_(4)^(+)/CD_(8)^(+)比值;检测血脂四项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载脂蛋白A-I(ApoAⅠ)、载脂蛋白A-Ⅱ(ApoAⅡ)、载脂蛋白B(ApoB)、锌-α2-糖蛋白1(AZGP1)、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脂联素、瘦素(LE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_(4)^(+)降低,CD_(4)^(+)/CD_(8)^(+)比值倒置,TC降低,sTM、AZGP1、Ox-LDL、Hs-CRP升高。结论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存在炎性反应、血脂异常的表现,罹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为中医药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肺脾气虚证 心脑血管疾病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血康胶囊(肠溶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5
4
作者 杜金行 刘尊敬 中华中医药学会代表编制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58,共9页
脉血康胶囊(肠溶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临床医生问卷调查和脉血康胶囊(肠溶片)研究文献系统回顾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临床医学专家共识研制方法,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充分结合专家经验,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 脉血康胶囊(肠溶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临床医生问卷调查和脉血康胶囊(肠溶片)研究文献系统回顾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临床医学专家共识研制方法,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充分结合专家经验,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国内26位中西医临床、药学、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研制该共识,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药的认识,更好地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共识采用国际公认的证据分级推荐标准即评估、发展和评价建议的分级(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如果证据充分则形成“推荐意见”,采用GRADE网格计票规则;如果证据不充分,则形成“共识建议”,采用多数计票规则。共识对脉血康胶囊(肠溶片)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禁忌证、合并用药进行了推荐或建议,并完善了安全性信息,为其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血康胶囊(肠溶片) 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时空间图卷积的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预测
5
作者 王晨舒 刘志锋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08,共9页
现有临床预测模型难以有效利用含有大量缺失值的医疗记录数据,且往往仅考虑单个患者的时间序列信息,忽略同类患者特征之间的潜在联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类时空图卷积临床预测模型BSim-STGCN。该模型设计了全局缺失信息捕获机制以... 现有临床预测模型难以有效利用含有大量缺失值的医疗记录数据,且往往仅考虑单个患者的时间序列信息,忽略同类患者特征之间的潜在联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类时空图卷积临床预测模型BSim-STGCN。该模型设计了全局缺失信息捕获机制以获取缺失值在整条时间序列下的当前缺失表示;此外,提出基于患者相似度的类空间图卷积Spatial-like GCN建模相似患者之间特征的类空间依赖关系。两个真实数据集的实验表明,BSim-STGCN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其他临床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缺失值处理 患者相似度 图卷积神经网络 死亡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全雪萌 华扬 +2 位作者 贾凌云 马兆毅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多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分”数据库273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男78...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多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分”数据库273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男787例,女1951例),分别将男性、女性分为18~29、30~39、40~49、50~59、≥60岁5组,统计比较各年龄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D_(CCA))、颈动脉球部内径(D BULB)、颈内动脉内径(D_(ICA))及颈动脉不同节段内径之比[以颈动脉指数(CI)表示,CI_(BULB)/CCA为D_(BULB/DCCA),CI_(BULB)/ICA为D BULB/D_(ICA),CI_(ICA/CCA)为D_(ICA)/D_(CCA)]的差异性,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单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参数随年龄的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男女间以及不同侧别间各CI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各CI与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CI_(BULB)/CCA、CI_(BULB)/ICA及CI_(ICA/CCA)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IMT、D_(CCA)、D BULB、D_(ICA)、CI_(BULB)/CCA及CI_(BULB)/ICA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性(男性r值分别为0.121、0.229、0.260、0.055、0.107、0.229,女性r值分别为0.364、0.185、0.199、0.073、0.077、0.129,均P<0.01),CI_(ICA/CCA)与年龄呈负相关性(男性r=-0.118,女性r=-0.049,均P<0.05),且年龄每增长1岁,男性IMT、D_(CCA)、D BULB、D_(ICA)分别增长0.003、0.015、0.025、0.004 mm,女性IMT、D_(CCA)、D BULB、D_(ICA)分别增长0.005、0.011、0.018、0.005 mm。(2)男性CI_(BULB)/ICA小于女性(1.47±0.21比1.51±0.22;t=-5.566,P<0.01),CI_(ICA/CCA)大于女性(0.78±0.11比0.76±0.11;t=6.629,P<0.01);左侧CI_(BULB)/CCA(1.14±0.15比1.13±0.15;t=-2.973,P<0.05)、CI_(ICA/CCA)(0.77±0.11比0.76±0.11;t=-3.946,P<0.01)大于右侧。男女性别之间CI_(BULB)/CCA及左右侧之间CI_(BULB)/I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比女性:1.13±0.15比1.13±0.15,t=1.212,P=0.226;左侧比右侧:1.49±0.22比1.50±0.21,t=1.112,P=0.266)。CI_(BULB)/CCA、CI_(BULB)/ICA与IMT的增加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039、0.070,均P<0.05),而CI_(ICA/CCA)与IMT的增加呈负相关性(r=-0.032,P<0.05)。(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081,P<0.01)、左侧(β=0.040,P<0.05)显著正向预测CI_(BULB)/CCA,而IMT对CI_(BULB)/CCA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012,P>0.05)。年龄(β=0.148,P<0.01)、女性(β=0.070,P<0.01)及IMT(β=0.030,P<0.05)为CI_(BULB)/ICA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β=-0.063,P<0.01)、女性(β=-0.088,P<0.01)显著负向预测CI_(ICA/CCA),左侧显著正向预测CI_(ICA/CCA)(β=0.053,P<0.01),但IMT对CI_(ICA/CCA)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022,P>0.05)。结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的颈动脉管腔结构参数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性别、侧别及IMT为颈动脉内径比值变化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结构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某地居民心血管健康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状况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兵 徐淑倩 +1 位作者 于蕾 陆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8-1455,共8页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ICVH)的水平,分析ICVH指标体系评分与心脑血管疾病(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现况的关联,为开发人群CVD整合式健康管理的有效策略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多...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ICVH)的水平,分析ICVH指标体系评分与心脑血管疾病(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现况的关联,为开发人群CVD整合式健康管理的有效策略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9年对江苏省宿迁市2县的21815名常住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测,ICVH指标评分与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采用趋势χ2检验,CVD患病率与ICVH指标理想水平数量及得分关系(非)校正模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CVD的患病率为45.7%;ICVH均分为(8.60±2.24)分,居民以达到3~4项指标标准为主(57.5%),ICVH单项指标理想水平最高为烟草控制(80.9%),最低为健康膳食(0.1%);与ICVH得分低水平(0~7分)相比,中等水平(8~9分)组和高水平(10~15分)组患CVD的可能性分别下降38%、69%[OR_(ICVH8-9分)=0.617(0.577~0.661),OR_(ICVH10-15分)=0.308(0.286~0.331)]。结论:调查地区重点人群的CVD负担较重,ICVH水平不高,ICVH水平与CVD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建议加强不良膳食行为、身体活动和血压控制的综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理想心血管健康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预测的CatBoost算法和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爱民 王凤琳 +10 位作者 黄一铭 徐雅琪 张文婧 丛显铸 苏维强 王素珍 高梦瑶 李爽 孔雨佳 石福艳 陶恩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4-1054,共11页
目的:筛选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特征变量,基于排序前10位的特征变量构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贝叶斯网络模型,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预测提供参考。方法:从英国生物样本(UK Biobank)数据库中纳入315896例参与者和相关变量,通过... 目的:筛选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特征变量,基于排序前10位的特征变量构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贝叶斯网络模型,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预测提供参考。方法:从英国生物样本(UK Biobank)数据库中纳入315896例参与者和相关变量,通过类别型特征提升(CatBoost)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将所有参与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并基于最大最小爬山(MMHC)算法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结果:本研究中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为28.8%。CatBoost算法筛选的排名前10位变量分别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家族史、载脂蛋白A/B比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吸烟状态和性别。CatBoost训练集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0,模型准确性为0.764;验证集模型AUC为0.759,模型准确性为0.763。临床效能分析,训练集阈值范围为0.06~0.85,验证集阈值范围为0.09~0.81。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年龄、性别、吸烟状态、家族史、BMI和载脂蛋白A/B比值与心脑血管疾病直接相关,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TyG指数、HDL-C、LDL-C和TC通过影响BMI和载脂蛋白A/B比值间接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结论:控制BMI、载脂蛋白A/B比值和吸烟行为,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贝叶斯网络模型可用于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CatBoost算法 贝叶斯网络 风险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因素关系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9
作者 尚媛媛 杜正静 +2 位作者 陈静怡 彭波 龙杰琦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2-639,共8页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状况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等级,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模型的预测因子,分...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状况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等级,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模型的预测因子,分别基于支持向量机、极端梯度提升、轻量级梯度提升机、随机森林这4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将纳入患者以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于模型训练和参数优化,测试集用于评价模型效果。主要以准确率来评价各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岁以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6383例,其中女性6507例,且日发病例数表现为不平衡数据,其中诊断类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心绞痛、心源性猝死。日发病例数与气压、气温、湿度3大类26种气象因素存在相关性,与气压、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采用GridSearchCV函数找出最优权重的配比后,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并通过测试集验证输出模型指标参数。轻量级梯度提升机模型在预测任务中表现最佳,准确率达到85.68%,精确率为82.56%,召回率为85.68%,F1分数为79.56%(均P<0.05)。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前72 h气温的INP值为63814,是影响日发病例数最重要的气象因素,排名第2和第3的是发病前48 h气温和发病前24 h气温,对应INP值分别为62002、43216。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轻量级梯度提升机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气象因素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奥运会期间PM2.5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孙兆彬 陶燕 +4 位作者 崔甍甍 马小会 张小玲 安兴琴 张德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81-3488,共8页
为了探讨2008年奥运会前后减排和限行措施对北京居民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调查了2006~2010年7~9月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北京急救中心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数,采用时间序列方法中的非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 为了探讨2008年奥运会前后减排和限行措施对北京居民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调查了2006~2010年7~9月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北京急救中心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数,采用时间序列方法中的非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分析了北京PM2.5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性别、年份建立了模型.结果表明,PM2.5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全人群、男性和女性滞后均为0~2d,在2006~2010年7~9月中,2008年3个人群的RR均最小,2009年RR最大.PM2.5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2008年男性、女性及全人群日入院人数风险分别增加0.18%、0.07%和0.00%,2009年男性、女性及全人群日入院人数风险分别增加3.43%、2.10%和2.97%.2008年7~9月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对降低了北京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时间序列 心脑血管疾病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范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俊辉 刘文娴 +2 位作者 陈立颖 李江 马琛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规范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6—12月于我院门诊和社区规律服用阿司匹林40~150mg/d、满2周以上的患者456例,其中服用阿司匹林≥75mg/d者定义为规范剂量组275例,<75mg/d者定义为不规范... 目的探讨不规范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6—12月于我院门诊和社区规律服用阿司匹林40~150mg/d、满2周以上的患者456例,其中服用阿司匹林≥75mg/d者定义为规范剂量组275例,<75mg/d者定义为不规范剂量组181例,对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规范剂量组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1±3)%、(70±11)%,不规范剂量组分别为(22±6)%、(73±9)%,两组患者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规范剂量组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异常率分别为12.73%、52.00%,不规范剂量组分别为25.41%、64.64%,两组患者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异常率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超重、吸烟是不规范剂量组发生血小板聚集异常的危险因素,吸烟是规范剂量组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应规范阿司匹林的服用剂量,以达到满意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结果,从而减少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导致的死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疾病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和预报研究 被引量:51
12
作者 张书余 王宝鉴 +1 位作者 谢静芳 秦元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6-110,共5页
利用吉林省部分地区医院病例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了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加重与气象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同的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在各种天气条件中,以气压低、感觉闷... 利用吉林省部分地区医院病例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了吉林省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加重与气象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同的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在各种天气条件中,以气压低、感觉闷热的影响最为显著,确认率达74%。不论冬半年还是夏半年,长春市气压和气温的大幅变化都易引起冠心病复发,较大幅度的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对脑出血、脑梗塞不利,高血压主要与气压的波动、相对湿度关系较为密切。辽源市心脑血管疾病在日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时发病人数增加。气象要素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理分析表明:高温、高湿天气将造成心排出量增加,心功能减弱,心排血量降低;强降温将导致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上升,从而造成心律加快,血压升高,同时寒冷刺激可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甚至心肌梗死。最后,建立了长春市和辽源市医疗气象预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心脑血管疾病 气象条件 医疗气象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组分组合对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俞黎黎 徐璐 +4 位作者 邵继红 黄秋 沈霞 李东野 王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组分组合对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预测能力。方法应用美国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和中国人群的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度简易评估工具——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diseases,ICVD)两种模型分别对CVD...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组分组合对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预测能力。方法应用美国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和中国人群的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度简易评估工具——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diseases,ICVD)两种模型分别对CVD事件做出预测,并比较不同MS组分组合人群CVD事件的危险度。结果 MS的4种组分同时存在时CVD发病风险最大,其FRS和ICVD预测CVD的绝对风险中位数分别为14.0%和10.3%。MS组CVD 10年发病绝对风险均高于MS高危组和对照组(P<0.01),FRS模型预测MS组中危及高危能力高于ICVD模型(P<0.05),特别是>60岁MS患者。结论 FRS和ICVD两个模型均可以区分不同人群CVD的危险度,FRS模型长于对中危、高危人群CVD的预测,而ICVD模型长于对低危人群CVD的预测。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危险因素控制策略、减少CVD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心脑血管疾病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物对兰州心脑血管疾病住院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山 王敏珍 +2 位作者 王式功 陶燕 尚可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82-1187,共6页
为探讨兰州市大气污染对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急性健康效应,采用单向回顾性配对病例交叉设计,分析了兰州市2001~2005年大气污染物浓度(PM10、SO2及NO2)短期升高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回顾性1:2匹配病例交叉研究... 为探讨兰州市大气污染对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急性健康效应,采用单向回顾性配对病例交叉设计,分析了兰州市2001~2005年大气污染物浓度(PM10、SO2及NO2)短期升高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回顾性1:2匹配病例交叉研究的效应值(ORs)最大,在控制同期天气因素后,滞后3d PM10浓度每升高10μg/m3,总心脑血管疾病及心血管疾病住院的ORs分别为1.002(95%CI:1.001~1.003)和1.002(95%CI:1.001~1.003);无滞后SO2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总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OR值为1.005(95%CI:1.000~1.009);NO2在滞后1d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总心脑血管疾病OR值为1.022(95%CI:1.014~1.030);对心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住院影响均在滞后2d达到最大,ORs值分别为1.021(95%CI:1.011~1.030)和1.019(95%CI:1.005~1.033).在多污染物模型中,PM10仍对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增加有统计学意义;NO2对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影响均较单污染物模型中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心脑血管疾病 病例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时间序列泊松回归分析天津市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急性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德征 江国虹 +5 位作者 顾清 张辉 徐忠良 宋桂德 张颖 沈成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3-457,共5页
目的:了解天津市大气污染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急性影响,探索早期预警方法,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物资料来源于天津市气象局和天... 目的:了解天津市大气污染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急性影响,探索早期预警方法,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物资料来源于天津市气象局和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采用时间序列的泊松回归GAM进行天津市每日大气污染物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危险度分析,同时控制气象因素、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以及人口数等混杂因素的影响,进行单污染物和多污染物分析。结果:单因素GAM分析显示大气中SO2、NO2、PM10效应在当日达到最大,风险RR值分别增加1.13%[95%CI(0.76~1.51)%]、0.78%[95%CI(0.41—1.15)%]和0.61%[95%CI(0.51-0.71)%];S02、N02、PM10日均浓度每升高10gg/m3,0.5日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RR值分别增加0.70%[95%CI(0.47~0.94)]%,0.51%[95%CI(0.27~0.74)%]和0.16%[95%CI(0.06~0.27)%];多因素分析显示,S02、N02、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RR值分别增加0.77%[95%CI(0.58~0.97)%],0.41%[95%CI(0.05—0.78场]和0.38%[95%CI(0.12-0.64)%]。结论:天津市大气污染物能增加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可能对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起到诱导作用,有必要开展大气污染物治理,建立预警系统,合理分配卫生资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死亡率 广义可加模型 大气污染物 急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6省市5类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英华 聂雪琼 +2 位作者 杨宠 庞静 陶茂萱 《中国健康教育》 2012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6省市城市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现状,探索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北京、河北、吉林、湖北、甘肃和宁夏6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抽取18~60岁公务员、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体... 目的了解我国6省市城市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现状,探索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北京、河北、吉林、湖北、甘肃和宁夏6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抽取18~60岁公务员、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体力劳动者5类职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5类职业人员15 213人,收回有效问卷11 231份,问卷有效率为73.8%。调查对象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5.0%、1.9%、10.6%和7.7%。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为23.3%,高于女性的14.6%;18~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组患病率分别为6.5%、14.5%、27.9%和40.7%;5类职业人群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公务员24.8%、科技人员21.1%、体力劳动者19.7%、教师14.9%和企事业管理人员1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年龄组、公务员、科技人员、超重、肥胖、有抑郁倾向、工作时间<8 h、经常/总是感到工作强度大、饮食不规律、睡眠时间<7 h、睡眠质量差、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心脑血管疾病与超重、抑郁倾向、吸烟、饮酒、工作强度大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人群 心脑血管疾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血压改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国栋 颜少华 +8 位作者 张秋霞 雷力 张新禄 梁鸿彬 卢俊颜 肖敏 罗玮 卜军 修建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7-804,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至少2次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至少2次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按照是否接受“互联网+”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2987)和“协防共管”模式组(n=2876)。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模式管理,即每年1次的常规体检;“协防共管”模式组除常规治疗外,还需接受“互联网+”健康教育,其所在村落被投放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对2组受试者的基线水平(干预前)进行比较,观察2组受试者于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值情况。采用协方差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对血压的影响是否受其基线血压水平的影响,并运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与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的相关性。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的基线收缩压、舒张压均较高(均P=0.000)。在中位干预时间227 d后,“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在干预前后的变化分别为−0.28 mmHg(95%CI−0.94~0.37,P=0.398)、−0.68 mmHg(95%CI−1.09~−0.27,P=0.001);常规治疗组受试者的变化分别为2.92 mmHg(95%CI 2.29~3.54,P=0.000)、−0.12 mmHg(95%CI−0.51~0.28,P=0.554);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差值的2组间差异分别为3.20 mmHg(95%CI 2.29~4.11,P=0.000)、0.56 mmHg(95%CI−0.01~1.13,P=0.055)。协方差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干预前的收缩压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干预后的收缩压降低了2.06 mmHg(P=0.000)。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中,校正混杂因素后,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与收缩压下降相关(P=0.000)。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收缩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互联网+ 协防共管 社区重点监测人群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及添加植物甾醇乳制品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功能性评价(英文) 被引量:9
18
作者 明珠 陈庆森 +2 位作者 张蕾 闫亚丽 赵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74-183,共10页
本研究对植物甾醇(phytosterol,PS)、植物甾醇酯(phytosterol ester,PSE)及其相关乳制品进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的功能性评价,并为指导植物性化学物质和养心乳制品(Yangxin dairy,YXD)的实际使用提供科学依据。SD大鼠被分为9组,每... 本研究对植物甾醇(phytosterol,PS)、植物甾醇酯(phytosterol ester,PSE)及其相关乳制品进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的功能性评价,并为指导植物性化学物质和养心乳制品(Yangxin dairy,YXD)的实际使用提供科学依据。SD大鼠被分为9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分别喂养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灌胃0.9%生理盐水,PS、PSE、YXD和安慰剂组高脂喂养的同时连续灌胃PS(23.6、47.2 mg/m L)、PSE(23.6、47.2 mg/m L)、YXD(30、60 g/250 m L)和花生油?4周。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大鼠总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这些干预方式会对降低甘油三酸酯的水平、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不稳定。在肝脏和病理切片的相应指标测定结果中也有相同的趋势。PSE和YXD能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此外,本研究证实YXD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保护肝脏和血管的效果方面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植物甾醇酯 心脑血管疾病 降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的短期影响及其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5
19
作者 谷少华 陆蓓蓓 +2 位作者 王钢 贺天锋 王爱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季节条件下臭氧对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的短期影响,及该影响在不同类型人群中的差异。方法收集宁波市三个主城区2013-2016年的急救车接诊资料,通过主诉和初步诊断信息筛选出心脑血管疾病病例。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方法,... 目的分析不同季节条件下臭氧对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的短期影响,及该影响在不同类型人群中的差异。方法收集宁波市三个主城区2013-2016年的急救车接诊资料,通过主诉和初步诊断信息筛选出心脑血管疾病病例。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方法,控制长期趋势、气温、相对湿度等混杂因素影响后,定量分析不同季节时每日最大的连续8小时臭氧浓度(臭氧8小时)和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的短期关联。结果研究期间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在全年、冷季(11月-次年4月)和暖季(5月-10月)分别为94.5μg/m^3,77.2μg/m^3和111.6μg/m^3。臭氧和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近似为无阈值的线性关系。全年和暖季时,臭氧8小时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天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分别增加0.96%(95%CI:0.21~1.72%)和1.17%(95%CI:0.21~2.13%);男性受到的影响明显大于女性。冷季时均未发现臭氧8小时浓度和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和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为无阈值的线性曲线,暖季时效应较强,男性受到的影响强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心脑血管疾病 急救 季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20
作者 朱嫦琳 李炜煊 李美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773-2776,共4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在常见心脑血管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1 427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450例健康体检者的Apo E基因型,并比较Apo E不同表型患者血脂水平。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Apo E基因型均以...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在常见心脑血管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1 427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450例健康体检者的Apo E基因型,并比较Apo E不同表型患者血脂水平。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Apo E基因型均以ε3/3频率最高;ApoE等位基因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ε3、ε2和ε4;其中病例组ε3/3基因型低于对照组(χ~2=12.562,P<0.01),而ε3/4基因型高于对照组(χ~2=27.442,P<0.01),病例组ε3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χ~2=12.406,P<0.01),而ε4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χ~2=36.112,P<0.01);病例组各组间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CH、TG、LDL-c和sd L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2型患者TCH及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E4型患者TCH及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余指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ApoE基因型及ApoE表型均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心脑血管疾病 基因多态性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