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1
作者 马娟 马盛宗 +2 位作者 燕茹 马学平 贾绍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5-712,共8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但AMI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尽早...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但AMI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尽早发现和判断该部分患者远期预后相对困难,因此寻找相对简便、易获得的实验室指标,有利于为2型糖尿病(T2DM)合并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MACCEs的预测提供依据。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4—2019年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1683例T2DM合并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以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致死性脑卒中、新发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再次血运重建作为MACCEs。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CEs分为MACCEs组(508例)和非MACCEs组(117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AMI患者MACCEs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远期发生MACCEs的预测效能,使用净重分类改善指标(NRI)和综合判别指数(IDI)评价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预后评估的改善效果。结果1683例患者中508例(30.18%)患者发生MACCE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95%CI)=1.994(1.142~3.483)]、冠状动脉植入支架长度[OR(95%CI)=1.031(1.002~1.062)]、CRP[OR(95%CI)=0.950(0.915~0.986)]、Alb[OR(95%CI)=0.933(0.880~0.989)]及CAR[OR(95%CI)=5.582(1.705~18.277)]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s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CAR中位表达水平(0.86),将患者分为CAR<0.86组和CAR≥0.86组,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AR≥0.86组MACCEs发生率高于CAR<0.86组(52.68%与22.92%;χ^(2)=65.65,P<0.001)。ROC曲线显示CAR预测T2DM合并AMI患者发生MACCE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702~0.754),最佳截断值为0.576,灵敏度为0.617,特异度为0.747。在基线模型基础上,与CRP、Alb相比,CAR能明显改善对患者发生MACCEs的预测效果(NRI=0.377,IDI=0.166,C指数=0.690;P<0.05)。结论CAR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发生风险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糖尿病 2型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P相关基因与MPN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分析
2
作者 韩雪 白贝贝 +2 位作者 冯翠翠 赵森 陈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6,共7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相关基因突变谱和临床特征,探讨CHIP相关基因与其心脑血管事件(CCE)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液科收...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相关基因突变谱和临床特征,探讨CHIP相关基因与其心脑血管事件(CCE)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3例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二代测序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IP相关基因、炎症细胞因子对MPN患者CCE的影响。结果:55例(75.3%)MPN患者检出CHIP相关基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CHIP相关基因各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P相关基因突变以单基因形式为主,检出率从高至低依次为JAK2V617F(63.0%,46/73)、ASXL1(16.4%,12/73)、TET2(11.0%,8/73)、DNMT3A(9.6%,7/73)、SRSF2(6.9%,5/73)、SF3B1(4.1%,3/73)、TP53(1.4%,1/73)和PPMID(1.4%,1/73)。年龄>60岁患者CHIP相关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60岁者[91.7%(33/36)vs 59.5%(22/37)]。27例(37.0%)MPN患者伴CCE(MPN/CCE),2次CCE者5例,均为动脉事件。CCE组患者年龄(62.8±12.8 vs 53.9±15.8岁,P=0.015)、IL-1β水平(17.7±26.0vs 4.3±8.6,P=0.012)、IL-8水平(360.7±598.6 vs 108.3±317.0,P=0.045)、血栓形成史(29.6%vs 2.2%,P=0.020)和CHIP相关基因检出率(88.9%vs 67.4%,P=0.040)高于无CCE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17,95%CI:0.843-0.999,P=0.047)、血栓形成史(OR=34.148,95%CI:2.392-487.535,P=0.009)、任何1个CHIP相关基因突变(OR=16.065,95%CI:1.217-212.024,P=0.035)和IL-1β水平升高(OR=0.929,95%CI:0.870-0.992,P=0.027)均是MPN/CCE的独立危险因素;CHIP相关单基因突变与MPN/CCE无关,但DNMT3A(OR=88.717,95%CI:2.690-292.482,P=0.012)、ASXL1(OR=7.941,95%CI:1.045-60.353,P=0.045)突变是PV/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N患者CHIP相关基因突变率高,尤其是60岁以上患者;高龄、血栓形成史、CHIP相关基因突变和IL-1β水平升高是MPN发生CCE的独立危险因素。DNMT3A、ASXL1单基因突变是PV患者CCE的独立危险因素。CHIP相关基因突变及炎症细胞因子IL-1β升高是MPN新的CCE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CHIP相关基因 心脑血管事件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25
3
作者 孙刚 闫旭龙 +4 位作者 王峰 孙丽蓉 吕文丽 武灵英 王绍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及偶测血压与高血压预后的关系。  方法 :随访的 12 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选时分别测量基础状态下动态血压及诊室血压 ,并根据白昼舒张压水平分为高、中、低、3组 (HL组 36例、ML组 5 1例、L L组 42例 ) ,然...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及偶测血压与高血压预后的关系。  方法 :随访的 12 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选时分别测量基础状态下动态血压及诊室血压 ,并根据白昼舒张压水平分为高、中、低、3组 (HL组 36例、ML组 5 1例、L L组 42例 ) ,然后在平均 38个月随访观察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事件。  结果 :12 9例中发生心、脑、肾各类事件者 2 2例。单因素分析表明事件患者各项动态血压参数明显高于非事件患者(P<0 .0 5~ 0 .0 1) ,而两者诊室血压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L L、ML、HL 3组中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例 / 10 0人年、5 .1例 / 10 0人年及 9.5例 / 10 0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 :收缩压节律、夜间收缩压水平及总胆固醇水平为高血压患者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分别为 RR=3.0 5、RR=1.2 7、RR=1.48(P<0 .0 5~ 0 .0 1)。  结论 :动态血压在判断高血压预后方面较诊室血压更具有临床意义 ,较高的动态血压水平 (白昼舒张压水平 )提示不良的预后 ,收缩压节律、夜间收缩压水平是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肾脏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心脑血管事件 动脉血压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外泌体中miR-301a与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卫志锋 韩小丽 +5 位作者 智云霞 刘俊芬 潘星 程锦绣 金玉杰 刘圣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外泌体中微小RNA-301a(microRNA-301a,miR-301a)与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21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探究血清外泌体中微小RNA-301a(microRNA-301a,miR-301a)与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21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外泌体中miR-301a水平;以miR-301a中位数为界将患者分为高miR-301a组和低miR-301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用Spearman分析miR-301a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相关性;用线性回归分析miR-301a的相关影响因素。随访患者2年,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比较2组的累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用COX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miR-301a与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后心脑血管事件的水平-效应关系。结果随访期间37例(17.54%)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低miR-301a组的hs-CRP水平和透析时长均低于高miR-301a组(P<0.05)。miR-301a与hs-CRP呈正相关关系(r_(s)=0.237,P=0.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与miR-301a独立相关(P<0.05)。低miR-301a组的累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0%(4/108),低于高miR-301a组[32.04%(33/103),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是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高hs-CRP水平和miR-301a>1.46是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301a与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后心脑血管事件呈非线性关系(P<0.05)。结论hs-CRP与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miR-301a独立相关。miR-301a水平高提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外泌体 微小RNA-301a 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 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血尿酸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艳敏 常延河 +7 位作者 蒋晓忠 吴寿岭 张杰 段和力 朱国玲 张海玲 王谦 张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04-1807,共4页
目的:探讨基线血尿酸(SUA)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 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空腹血糖≥7.0 mmol/L或〈7.0 mmol/L但已确诊为... 目的:探讨基线血尿酸(SUA)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 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空腹血糖≥7.0 mmol/L或〈7.0 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人群(8 30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访1~53(47.38±5.12)个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1次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按基线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非高尿酸组,分析基线SUA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发生率较非高尿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年龄、性别、TC、TG、HDL-C、SBP、DBP、BMI及吸烟史后,基线水平高尿酸血症组发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全因死亡事件的风险分别是非高尿酸组的2.46倍(95%CI:1.40~4.33,P〈0.05)和1.72倍(95%CI:1.19~2.50,P〈0.05)。结论 :基线SUA水平可预测糖尿病人群发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及全因死亡事件;SUA水平较高者发生上述事件的危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脑血管事件 血尿酸 队列研究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沈戈 施仲伟 +2 位作者 沈蓓蓓 林淑英 龚兰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评价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后价值。方法对100例老年住院患者前瞻性随访五年半。结果随访期间,15例发生非心血管病死亡4例死于急性心肌梗塞,6例发生或再次发生有症状的非致死性脑梗塞,所有10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在... 目的评价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后价值。方法对100例老年住院患者前瞻性随访五年半。结果随访期间,15例发生非心血管病死亡4例死于急性心肌梗塞,6例发生或再次发生有症状的非致死性脑梗塞,所有10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在进人研究时均显示颈动脉壁的内膜一中层厚度增加;进入研究时颈动脉有斑块及有轻度狭窄(管径减小>20%)的患者亚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分别<0.025和<0.005)。结论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能够预测随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事件 B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胆固醇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剑利 吴寿岭 +2 位作者 赵惠荣 刘春红 侯金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基线总胆固醇(TC)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空腹血糖≥7.0mmol/L或<7.0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 目的:探讨基线总胆固醇(TC)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空腹血糖≥7.0mmol/L或<7.0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8757例糖尿病者作为观察队列,随访1~53(46.97±6.49)个月。结果: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与TC<4.16mmol/L组比较,4.68mmol/L≤TC<5.20mmol/L组、≥5.20mmol/L组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分别增加0.45倍和0.59倍;校正传统因素后,4.68mmol/L≤TC<5.20mmol/L组、≥5.20mmol/L组人群的RR值分别为1.48(P<0.05)和1.66(P<0.01)。结论:基线TC增高,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总胆固醇 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空腹血糖变异性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6
8
作者 穆瑞娲 朱辰蕊 +10 位作者 杜鑫 韩旭 汪国栋 陈朔华 林黎明 李慧英 赵秀娟 魏晓明 季春鹏 黄喆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1-707,共7页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空腹血糖(FBG)变异性(FBG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开滦研究参加2006-2007年体检后至少参加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任意两次随访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计算并使用FBG标准差(SD)和...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空腹血糖(FBG)变异性(FBG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开滦研究参加2006-2007年体检后至少参加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任意两次随访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计算并使用FBG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来定义FBGV,并根据FBGV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成四组,以计算变异性的末次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非糖尿病人群FBGV分组、FBGV每增加1个SD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共62 019例,随访6.76(6.45,7.14)年期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2 661例。与FBG-SD、FBG-CV第一四分位组人群相比,第四四分位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5%和12%[HR(95%CI)分别为:1.15(1.03-1.28)、1.12(1.00-1.24)];FBG-SD、FBG-CV每增加1个SD,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均增加7%[HR(95%CI)分别为:1.07(1.04-1.11)、1.07(1.03-1.10)]。结论: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FBGV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变异性 心脑血管事件 非糖尿病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认知状况调查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霞 黄素芳 +1 位作者 严丽 邹灯秀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92-94,共3页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认知状况,为医护人员普及相关知识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急救知识认知调查问卷,对54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急救知识得分为10.91±2.89,处于...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认知状况,为医护人员普及相关知识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急救知识认知调查问卷,对54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急救知识得分为10.91±2.89,处于中等水平。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应对方式中,多数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只有30.93%会呼叫120;主要通过网络途径或医生朋友的介绍获得急救知识,最期望获取知识的途径是网络或自媒体。结论社区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认知状况一般,自救呼救知识较为欠缺。医护人员需加强对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其救护知识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民 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院前急救 急诊 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出现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恒朝 王现强 孙寒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出现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由单一术者完成的择期单纯OPCAB手术648例。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从中国...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出现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由单一术者完成的择期单纯OPCAB手术648例。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数据库中提取,远期随访采用电话随访和(或)门诊随访的方式进行。MACCE定义为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再血管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与OPCAB远期MACC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648例患者平均随访(91.7±20.9)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有53例患者失访,失访率为8.2%,共计有59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595例患者中有132例发生MACCE。MACCE者与非MACCE者在年龄、术前血肌酐、术前尿素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2,95%CI:1.001~1.043,P=0.0440)、女性(OR=1.638,95%CI:1.063~2.524,P=0.0252)、术前尿素氮(OR=1.177,95%CI:1.089~1.272,P<0.001)、术前谷草转氨酶(OR=1.012,95%CI:1.000~1.024,P=0.0466)、COPD(OR=3.329,95%CI:1.692~6.552,P=0.0005)、脑梗死史(OR=1.656,95%CI:1.059~2.592,P=0.0271)是OPCAB后远期MACCE的危险因素,LVEF(OR=0.977,95%CI:0.961~0.994,P=0.0083)是OPCAB后远期MACCE发生的保护因素,即术前LVEF值越高,远期MACCE发生的风险越低。结论:本研究发现年龄、女性、术前尿素氮、术前谷草转氨酶、COPD、脑梗死史是OPCAB后患者远期MACCE发生的危险因素,LVEF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远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菌丝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伦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9-411,共3页
目的观察虫草菌丝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76例终末期肾脏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虫草治疗组(n=35),两组患者常规碳酸氢盐透析,虫草治疗组在基础治... 目的观察虫草菌丝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76例终末期肾脏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虫草治疗组(n=35),两组患者常规碳酸氢盐透析,虫草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虫草菌丝口服(0.5 g,每日3次);治疗6月后测定血管内皮功能,采用高分辨彩超测定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和非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V),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ndothelin-1(ET-1)水平。同时,随访患者1年,观察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在治疗6个月时,虫草治疗组的EDV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EI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虫草治疗组的ET-1水平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P<0.05);随访两组患者1年,治疗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应用虫草菌丝能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菌丝 血液透析 内皮 血管 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中医预测模型构建及应用评估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中瑞 符宇 +10 位作者 赵瑞霞 余海滨 邵明义 燕树勋 韩景辉 刘会娟 朱蓉 远佳瑶 李蕾蕾 崔伟锋 王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450-2456,共7页
背景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T2DM-SAP)致残、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治疗对延缓T2DM-SAP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构建融合中医元素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为临床防治T2DM-SAP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 背景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T2DM-SAP)致残、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治疗对延缓T2DM-SAP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构建融合中医元素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为临床防治T2DM-SAP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提供可靠依据。目的探究T2DM-SAP患者发生MACCE的危险因素,构建并评估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2—2019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674例T2DM-SAP住院患者,依据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者的电子病历和随访数据,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中医资料、结局指标(MACCE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MACCE,将患者分为MACCE组(n=190)和非MACCE组(n=48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2DM-SAP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MACCE风险预测模型,并构建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index、Calibration plot、Hosmer-Lemeshow检验及临床决策曲线(DCA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3,95%CI(1.014,1.052)〕、脑血管病史〔OR=3.799,95%CI(2.529,5.750)〕、血肌酐〔OR=1.005,95%CI(1.002,1.008)〕、暗紫舌〔OR=2.756,95%CI(1.285,5.935)〕、少苔〔OR=2.083,95%CI(1.025,4.166)〕、细弱脉〔OR=5.822,95%CI(1.867,20.359)〕、风痰阻络〔OR=2.525,95%CI(1.466,4.387)〕是T2DM-SAP患者发生MACCE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筛选出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该模型显示出中等预测能力,C-index为0.769〔95%CI(0.729,0.809)〕,灵敏度为69.47%,特异度为75.00%,区分度良好;Calibration plot显示预测不良结局风险与实际不良结局风险平均绝对误差为0.011,校正拟合偏倚后的C-index为0.761,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校准度良好(χ^(2)=6.004,P=0.647);DCA结果显示,阈值概率>30%,预测模型在临床上是有益的。结论年龄、脑血管病史、血肌酐、暗紫舌、少苔、细弱脉、风痰阻络是T2DM-SAP患者发生MACCE的影响因素,并以此建立了临床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以及临床有效性,能为防治T2DM-SAP患者发生MACCE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稳定型心绞痛 心脑血管事件 临床预测模型 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的静息心率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相关:基于227例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丽萍 钟嘉鑫 +4 位作者 吴锡林 陈琴 林慧中 陈良龙 罗育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目的分析静息心率(RHR)高低与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入住我院的心梗后室壁瘤患者资料,最终共227例纳入研究,随访24月,随访期间任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的发生都是终点事件。根据基线... 目的分析静息心率(RHR)高低与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入住我院的心梗后室壁瘤患者资料,最终共227例纳入研究,随访24月,随访期间任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的发生都是终点事件。根据基线RHR测量值高低分为RHR<10%、10%~90%和>90%三组,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来研究RHR对MACCEs的影响,结果以风险比(HR)的95%置信区间(CI)表示。结果在24月的随访中,90例(39.6%)患者发生MACCEs。RCS曲线显示RHR与MACCEs发生之间存在非线性“U”型相关性。与RHR在10%~90%组的个体相比,RHR>90%组的MACCEs风险增加了3.01倍(HR=4.01,95%CI:2.07-7.76,P<0.001)。患者在RHR<10%组,10%~90%组和91%~100%组的MACCEs发生率分别为39.1%、36.6%、66.7%(P=0.027),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的发生率分别为17.4%、2.7%、4.8%(P=0.005),心衰再入院的发生率为8.7%、26.8%、42.9%(P=0.036)。结论持续监测和管理心率范围可为心梗后室壁瘤患者的预后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 静息心率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蔺建蕊 崔向丽 +3 位作者 米东华 李子孝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7期739-745,共7页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针对新型降糖药物的临床研究显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能对预防T2DM患者心脑血管事件有益;...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针对新型降糖药物的临床研究显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能对预防T2DM患者心脑血管事件有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的风险,但降低脑血管事件风险的临床证据并不足;目前尚无二肽激肽酶-4抑制剂对T2DM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影响的可靠证据。因此,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提供新型降糖药物对心脑血管事件,尤其是对脑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影响的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事件 新型降糖药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二肽激肽酶-4抑制剂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中青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钰 徐林燕 +2 位作者 周英 蔡亚秀 邹继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86,90,共4页
目的了解企业中青年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困扰量表对丽水市515名企业中青年心脑血管疾病高危者进行调查。结果企业中青年急性心脑血... 目的了解企业中青年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困扰量表对丽水市515名企业中青年心脑血管疾病高危者进行调查。结果企业中青年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98.93±19.6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心理困扰、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企业中青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企业中青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一般水平,社区健康保健人员应重视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未婚及自我效能水平低、存在心理困扰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提升其健康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 中青年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心理困扰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中国患者接受碘克沙醇行PCI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对比剂所致急性肾损伤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丽 王效增 +3 位作者 赵威 赵昕 荆全民 韩雅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的中国患者应用碘克沙醇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对比剂所致急性肾损伤(CIAKI)的差异。方法自2013年10月30日-2015年10月7日在中国的30个中心入选3042例患者(本研究为IMPERIAL研究,注册号:Chi CT...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的中国患者应用碘克沙醇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对比剂所致急性肾损伤(CIAKI)的差异。方法自2013年10月30日-2015年10月7日在中国的30个中心入选3042例患者(本研究为IMPERIAL研究,注册号:Chi CTR-ONC-13003733),于其住院期间观察3 d,出院后随访1个月。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组,A组患者≤65岁(n=1748),B组患者65~75岁(n=828),C组患者>75岁(n=466)。主要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即PCI术后72 h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卒中、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CIAKI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PCI后72 h^30 d的MACCE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卒中、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CIAKI发生率[分别为:7.1%(121/1702),7.8%(63/806),10.7%(49/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次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比较:3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发生率[A组:0%(0/1748);B组:0.12%(1/828);C组:0.43%(2/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卒中、支架内血栓、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中国患者应用碘克沙醇行PCI安全可行,仅CIAKI及出院后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有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碘克沙醇 对比剂所致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趾臂指数对糖尿病足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莹 杨彩哲 +5 位作者 王良宸 肖黎 张妲 王晨蕊 陈红梅 王璐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4332-4336,4348,共6页
背景糖尿病足(DF)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心脑血管意外是主要死亡原因。目前,缺乏对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预测指标及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层的研究。因此,筛选出一个精确地预测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指标意义重大。目的探讨趾臂指数... 背景糖尿病足(DF)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心脑血管意外是主要死亡原因。目前,缺乏对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预测指标及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层的研究。因此,筛选出一个精确地预测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指标意义重大。目的探讨趾臂指数(TBI)对DF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2月—2016年9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无心脑血管疾病的DF患者197例。根据TBI,分为N-TBI组(TBI≥0.7,n=107)、L-TBI组(0.5≤TBI<0.7,n=41)、EL-TBI组(TBI<0.5,n=49)。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指数(BMI)、糖尿病(DM)病程、既往史(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血脂指标、药物应用情况,随访36个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TBI对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197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3.5±7.9)个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7%(27/197),死亡率为5.1%(10/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0.7〔OR(95%CI)=11.034(3.486,34.922)〕是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TBI组、L-TBI组、EL-TBI组生存时间分别为35.24、32.81、30.56个月,三组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事件的风险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因素后,与N-TBI组比较,L-TBI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HR(95%CI)为4.749(1.199,18.804),EL-TBI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HR(95%CI)为10.495(3.210,34.313)。结论TBI可作为预测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且随着TBI的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趾臂指数 心脑血管事件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424-424,共1页
强化降低胆固醇预防卒中(The Stroke Prevention by Aggressive Reduction in Cholesterol Levels,SPARCL)试验已经证明,对近期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的患者,阿托伐他汀80mg/d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卒中的发生率。哥本... 强化降低胆固醇预防卒中(The Stroke Prevention by Aggressive Reduction in Cholesterol Levels,SPARCL)试验已经证明,对近期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的患者,阿托伐他汀80mg/d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卒中的发生率。哥本哈根大学的学者对入组SPARCL试验的患者行进一步研究后提出,对于颈动脉狭窄的SPARCL亚组患者,阿托伐他汀的疗效更显著。SPARCL试验的入组标准是入院前1~6个月发生过TIA或卒中、无冠心病史、低密度脂蛋白为2.6~4.9mmol/L(100~190ms/dl)。患者入组后再随机分别纳入80mg阿托伐他汀组和安慰剂组。在所有入组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 Prevention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低密度脂蛋白 血管事件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武金娥 霍建华 +2 位作者 蒋永荣 强华 孙超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入组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PCI的老年患者1 188例,平均随访24.8个月,得到...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入组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PCI的老年患者1 188例,平均随访24.8个月,得到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的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MACCE将患者分为MACCE组和非MACCE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筛选自变量纳入 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对1 188例行PCI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到随访期间共有341例(28.7%)发生MACCE。和非MACCE组相比,MACCE组患者年龄更大,合并症更多,冠脉病变更复杂。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病史和尿酸升高是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合并糖尿病及尿酸升高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这一类患者的监护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家系心脑血管终点事件观察
20
作者 刘维娟 何津春 +3 位作者 何津祥 周珊珊 朱槿宏 杨永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53-1756,共4页
目的探讨高三酰甘油血症对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利用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2个家系10年资料,观察家系成员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家系1中Ⅲ1在研究当年因出血性脑卒中去世;Ⅲ3在研究第3年因出血性脑卒中去世;其... 目的探讨高三酰甘油血症对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利用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2个家系10年资料,观察家系成员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家系1中Ⅲ1在研究当年因出血性脑卒中去世;Ⅲ3在研究第3年因出血性脑卒中去世;其余成员均无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家系2所有成员10年随访无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结论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家系中单纯三酰甘油升高不会发生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当有高血压危险因素存在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的脑血管终点事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 家系 心脑血管终点事件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