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脏CT血管造影的三维形态学分析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大虎 张波 +3 位作者 田为中 张继 朱莉 陈各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 探讨经术前心脏CT血管造影(CCTA)三维形态学分析在引导Watchman装置进行左心耳封堵术(LAAO)的可行性,并改进LAAO手术方式。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拟采用Watchman装置进行LAAO的50例心房颤动患者... 目的 探讨经术前心脏CT血管造影(CCTA)三维形态学分析在引导Watchman装置进行左心耳封堵术(LAAO)的可行性,并改进LAAO手术方式。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拟采用Watchman装置进行LAAO的50例心房颤动患者,包括25例行标准LAAO患者(对照组)和25例经术前CCTA心脏三维重建引导的LAAO患者(研究组),比较两组装置尺寸选择准确性、术中更换装置次数、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封堵成功患者的CT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封堵,未发生装置栓塞、围术期卒中/TIA或全身性栓塞,但对照组中3例术中因无合适尺寸Watchman装置而更换成LAmbre封堵器装置;对照组和研究组的Watchman装置封堵成功率分别为88.0%(22/25)和100.0%(2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8,P=0.234);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46.5±2.6)min比(64.3±12.1)min;t=-5.696,P<0.001]和X线曝光时间[(12.5±3.1)min比(19.4±3.3)min;t=-5.150,P<0.001]较短,且研究组术中装置均一次性选择成功,更换装置数量较少(1.0±0.0比1.2±0.4;t=-2.766,P=0.006)。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CCTA复查发现封堵器均无移位、脱落。对照组出现13例(59.1%)残余漏,8例(36.4%)残余漏<5 mm,3例(13.6%)>5 mm;研究组出现8例(32.0%)残余漏,且均<5 mm。结论 术前CCTA心脏三维形态学分析可以提高封堵器械选择的准确性和操作效率,显著减少了接受LAAO患者的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左心耳封堵术 Watchman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2
作者 秦帅华 李新明 李文鹿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72-87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92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92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接受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其中观察组接受基于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对照组接受彩超定位。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支动脉内径术前评估与实际差异、制备皮瓣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穿支点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有较好的效果,具有皮瓣制备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软组织缺损 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3
作者 李济民 杨雪丽 陈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509-251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数共110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3年9月。所有患者均进行3D-CTA与3D-DSA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瘤体最大直径与瘤颈径和3D-CTA对确诊的瘤体位置检出准确率。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对AN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72,P<0.05),采用3D-CTA检出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检出符合率为100.00%,大脑中动脉66.67%,大脑后动脉为75.00%,前交通动脉为74.12%,后交通动脉为95.65%,颈内动脉颅内段为89.47%;3D-DSA与3D-CTA检查结果显示,两组瘤体最大直径、瘤颈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D-DSA检查相比,3D-CTA其一致性较高,且对于瘤体不同位置的检出率均表现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对心脏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孙大勇 魏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3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心脏血管狭窄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造影(MSCT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0例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A对心脏血管狭窄的诊... 目的分析心脏血管狭窄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造影(MSCT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0例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A对心脏血管狭窄的诊断效能及对心脏血管狭窄位置、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结果以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确诊阳性(心脏血管狭窄)119例、阴性(其他疾病)31例。MSCTA诊断结果为阳性116例,阴性34例;MSCT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48%(116/119)、100.00%(31/31)、98.00%(147/150)。DSA检出双侧狭窄36例,右侧狭窄42例,左侧狭窄41例。MSCTA对双侧狭窄、右侧狭窄、左侧狭窄的检出符合率分别为100.00%、97.62%、95.12%。DSA检出轻微狭窄12例,轻度狭窄29例,中度狭窄56例,重度狭窄22例。MSCTA对轻微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检出符合率分别为75.00%、100.00%、100.00%、100.00%。结论采用MSCTA诊断心脏血管狭窄的诊断效能显著,对心脏血管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检出率均较高,其检查结果可作为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狭窄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张瑞 聂银银 范倩倩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CTA)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CT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患者86例,以DSA检查为金标准,统计CTA检查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经CTA技术检查后,灵敏度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CTA)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CT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患者86例,以DSA检查为金标准,统计CTA检查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经CTA技术检查后,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1.82%、阳性预测值为97.18%、阴性预测值为60.00%、准确度为90.70%。结论CTA在心脏血管狭窄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狭窄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孙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300-2302,共3页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对肺部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本院医学影像中心收治的120例经组织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组织活检或手术病理...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对肺部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本院医学影像中心收治的120例经组织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组织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均先行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检查。根据组织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分析CT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与手术检查或组织活检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评估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检查或组织活检结果显示67例良性病变,53例恶性病变。CT血管造影检验肺部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显著低于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P<0.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CT血管造影检出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强一致性(Kappa=0.867);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强一致性(Kappa=0.949)。恶性组患者重建肺部支气管动脉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左右侧支气管动脉内径显著大于良性组(P<0.05)。结论: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对肺部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ct 三维重建 诊断 肺部占位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浩 武乐乐 +1 位作者 曹阿丹 胡舸帆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的图像,完成最大密度投影和血管三维重建,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的诊断特点,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更高,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982条血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86.97%(854/982),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颅内侧支动脉1422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97.54%(1387/1422)。结论针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以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对患者血管病变的分布情况、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分辨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技术 血管疾病 动脉狭窄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8
作者 顾康康 靳晶 +3 位作者 费强 张鑫 窦鑫 朱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手术证实的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3D-MSCTA影像学表现。4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dering,VR)、多层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信号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并参照原始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42例患者经3D-MSCTA检查后,40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4个,2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经DSA检查,41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6个,1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3D-MS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检出敏感性为95.7%。结论 3D-MSCTA作为无创、操作简便的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5.7%),可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常规筛查方法,亦可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对于3D-MS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智勇 伍建林 +3 位作者 刘丹 刘晓峰 王克礼 张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可疑存在腹部血管性疾病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用GELight-speedUltra16层CT进行螺旋薄层CT扫描。扫描条件:扫描层厚1.25mm,螺距1.75∶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可疑存在腹部血管性疾病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用GELight-speedUltra16层CT进行螺旋薄层CT扫描。扫描条件:扫描层厚1.25mm,螺距1.75∶1,转速0.5s/360°,120kV,350~400mA,扫描总时间10~15s。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三维腹部血管重组,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腹部血管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腹部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腹部血管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病人提出明确诊断。结论MSCT三维腹部血管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腹部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血管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组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在前交通支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路阳 陆威成 +1 位作者 陶钧 王运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8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前交通支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手术治疗的前交通支动脉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术前直接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并手术26例,术前直接由3D-CTA检查确诊并手术51例,8例术...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前交通支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手术治疗的前交通支动脉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术前直接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并手术26例,术前直接由3D-CTA检查确诊并手术51例,8例术前同时行DSA+3D-CTA检查并手术。67例术后复查3D-CTA,9例术后复查DSA。结果术前首先行3D-CTA检查的57例中,51例确诊并均经手术证实,6例3D-CTA检查结果阴性而补充DSA检查结果阳性。术前首先行DSA检查的28例中,26例确诊并均经手术证实,2例DSA检查结果阴性而补充3D-CTA检查结果阳性,所有动脉瘤均经显微手术夹闭,翼点入路73例,纵裂入路12例,疗效满意。结论3D-CTA可以作为前交通支动脉瘤的首选筛查手段,不但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帮助,还可以作为术后常规复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8例前交通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章勇 王宏清 陈伟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1516-1518,共3页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的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了我院近6年经手术证实的218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随机选取220例非前交通动脉瘤的3D-CTA作为对...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的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了我院近6年经手术证实的218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随机选取220例非前交通动脉瘤的3D-CTA作为对照。结果:218例前交通动脉瘤中,180例为动脉瘤侧大脑前动脉Al段呈优势供血,对侧大脑前动脉Al段纤细或缺如,血管影像出现明显的A1优势征;对照组中,210例的大脑前动脉血管影像双侧对称,无以上表现,仅10例出现"A1优势征"。结论:双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均衡是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高危因素,出现"A1优势征"的患者应积极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出血动脉瘤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长城 王田力 王振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 (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及手术指导意义。 方法 对 6 3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急诊行螺旋CT扫描 ,然后行脑血管三维成像。 结果 发现颅内动脉瘤 2 4例。有 1例阴性经全脑血管造...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 (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及手术指导意义。 方法 对 6 3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急诊行螺旋CT扫描 ,然后行脑血管三维成像。 结果 发现颅内动脉瘤 2 4例。有 1例阴性经全脑血管造影 (DSA)发现存在动脉瘤。诊断均以手术证实。 结论 CTA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微创、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 ,对于急诊或危重病人应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血管造影 三维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TA三维形态学术前评估在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莹 高律萍 +2 位作者 曹成瑛 朱友义 罗焕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64-1369,共6页
本文探讨心脏CT血管造影(CCTA)三维形态学术前评估在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98例心房颤动患者,48例患者术前行CCTA评估(CCTA组),50例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TEE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参数、Watch... 本文探讨心脏CT血管造影(CCTA)三维形态学术前评估在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98例心房颤动患者,48例患者术前行CCTA评估(CCTA组),50例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TEE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参数、Watchman装置植入成功率。CCTA组Watchman装置植入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TEE组(P<0.05),而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明显短于TEE组(P<0.05)。CCTA组实际和预测封堵器大小差值明显低于TEE组(P<0.05)。CCTA组预测和实际封堵器大小呈正相关,且一致性较高(P<0.05)。CCTA三维形态学术前评估在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封堵器植入成功,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造影三维形态学 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治疗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睿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6年第4期224-227,共4页
关键词 造影 三维螺旋ct 准直宽度 血管造影 肠系膜上动脉 螺旋扫描 部分容积效应 三维成像 动脉造影 延迟扫描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指导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毛伟鉴 杨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5例。对照组直接进行结直...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5例。对照组直接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试验组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前实施MSCTA三维重建,比较两组治疗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性别、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与腹主动脉分叉点的距离(D1)、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与腹主动脉分叉点发出第一分支的距离(D2)平均长度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淋巴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5.3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术前,采用MSCTA三维重建有助于提升定位精确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缩小D_(1)、D_(2)长度,帮助施术者制定准确手术方案,且并发症减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腹腔镜 三维重建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对肺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果 被引量:8
16
作者 邵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6期4945-4948,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联合三维重建对肺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SCTA检查,并将检查的图像进行三维重...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联合三维重建对肺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SCTA检查,并将检查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检查后行组织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比较良恶性病变患者MSCTA三维重建参数,分析MSCTA联合三维重建对肺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查显示,80例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中52例(65.00%)为恶性病变,28例(35.00%)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组重建支气管动脉数多于良性病变组(P<0.05),支气管动脉内径大于良性病变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重建支气管动脉数、左侧支气管动脉内径、右侧支气管动脉内径单独及联合评估肺部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2、0.796、0.789、0.866,均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诊断价值最高。结论MSCTA联合三维重建可显示肺部供血动脉,有效鉴别肺内良恶性占位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位性病变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支气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要先 宋太民 +2 位作者 王海增 刘刚 许洪勋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丙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8期1514-1516,共3页
目的分析三维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VS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单发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CTA检查,并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金标准。... 目的分析三维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VS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单发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CTA检查,并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三维CTA对VSA的诊断效能;比较三维CTA与三维DSA对不同部位VSA的检出情况、瘤颈宽度及最大径测量结果。结果93例颅内动脉瘤中,经三维DSA确诊为VSA者49例,占52.69%,非VSA者44例,占47.31%;三维CTA检出VSA者47例,诊断灵敏度为95.92%(47/49),特异度为93.02%(40/43),准确度为93.55%(87/93)。两种检查对不同部位VSA的检出率、瘤颈宽度及瘤体最大径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维DSA比较,三维CTA对VSA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不同部位VSA、瘤颈宽度及最大径均能进行较好的判断,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小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文勇 黄进帮 +1 位作者 邵思辉 孟绍琴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7期140-140,142,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价值。方法:2010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疑似动脉瘤患者192例,均行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检查,观察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192例疑似患者,...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价值。方法:2010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疑似动脉瘤患者192例,均行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检查,观察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192例疑似患者,未发现动脉瘤34例,其余158例发现动脉瘤175个,3D-CTA检查结果,除1例外,其余均一次性检查成功,动脉瘤敏感性92%,特异性94.1%。结论:在诊断动脉瘤中,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通过实施护理,可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兴强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4期106-106,108,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CT检查显示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6例,行三维CT血管造影。结果:56例患者中,颅内动脉瘤51例,共计动脉瘤62个。单发动脉瘤43例,多发动脉瘤8例。结论:三维CT...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CT检查显示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6例,行三维CT血管造影。结果:56例患者中,颅内动脉瘤51例,共计动脉瘤62个。单发动脉瘤43例,多发动脉瘤8例。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并且具备无创、简便、快速和准确率高等特点,该法可清晰显示动脉瘤、载瘤动脉、邻近颅骨及动脉分支间的空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