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脏CT血管造影的三维形态学分析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大虎 张波 +3 位作者 田为中 张继 朱莉 陈各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 探讨经术前心脏CT血管造影(CCTA)三维形态学分析在引导Watchman装置进行左心耳封堵术(LAAO)的可行性,并改进LAAO手术方式。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拟采用Watchman装置进行LAAO的50例心房颤动患者... 目的 探讨经术前心脏CT血管造影(CCTA)三维形态学分析在引导Watchman装置进行左心耳封堵术(LAAO)的可行性,并改进LAAO手术方式。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拟采用Watchman装置进行LAAO的50例心房颤动患者,包括25例行标准LAAO患者(对照组)和25例经术前CCTA心脏三维重建引导的LAAO患者(研究组),比较两组装置尺寸选择准确性、术中更换装置次数、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封堵成功患者的CT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封堵,未发生装置栓塞、围术期卒中/TIA或全身性栓塞,但对照组中3例术中因无合适尺寸Watchman装置而更换成LAmbre封堵器装置;对照组和研究组的Watchman装置封堵成功率分别为88.0%(22/25)和100.0%(2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8,P=0.234);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46.5±2.6)min比(64.3±12.1)min;t=-5.696,P<0.001]和X线曝光时间[(12.5±3.1)min比(19.4±3.3)min;t=-5.150,P<0.001]较短,且研究组术中装置均一次性选择成功,更换装置数量较少(1.0±0.0比1.2±0.4;t=-2.766,P=0.006)。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CCTA复查发现封堵器均无移位、脱落。对照组出现13例(59.1%)残余漏,8例(36.4%)残余漏<5 mm,3例(13.6%)>5 mm;研究组出现8例(32.0%)残余漏,且均<5 mm。结论 术前CCTA心脏三维形态学分析可以提高封堵器械选择的准确性和操作效率,显著减少了接受LAAO患者的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左心耳封堵术 Watchman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解剖形态及相关参数与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鑫焱 陈韬 +3 位作者 卢旭 刘奥 王晶 郭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5-700,共6页
目的探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解剖形态及相关参数与卒中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0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心脏CT血管造影和经食管超声检查的72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CT血... 目的探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解剖形态及相关参数与卒中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0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心脏CT血管造影和经食管超声检查的72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CT血管造影、经胸超声及经食管超声结果。根据既往有无卒中史分为卒中组105例和非卒中组616例,获取左心耳的解剖形态及相关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耳解剖形态及相关参数与卒中的关系。结果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患者CHA2DS2-VASc评分(t=-13.65,P<0.001)、心房颤动类型(χ^(2)=5.85,P=0.016)、左心耳开口平面与长径夹角(χ^(2)=5.483,P=0.009)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开口平面与长径夹角(OR=2.813,95%CI 1.526~5.184,P=0.001)、CHA2DS2-VASc评分(OR=3.497,95%CI 2.801~4.336,P<0.001)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耳开口平面与长径夹角是预测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耳形态传统的四分类型不是卒中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形态 心脏ct血管造影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