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中,左心衰是HF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但HF病因繁多,明确潜在病因一直是临床上的重大挑战。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能够无创评估心脏结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中,左心衰是HF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但HF病因繁多,明确潜在病因一直是临床上的重大挑战。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能够无创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心肌表征等多方面信息,已经成为HF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但受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限制,CMR在对心脏细微结构和动态功能的精确评估上仍存在偏差,且对某些特定病理的检测敏感性仍需提高。本文就CMR新技术在HF病因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予以总结,旨在深入探讨不同病因导致的HF在CMR多种序列上的特征表现,以提高早期检出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依据,并有望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蒽环类药物作为乳腺癌患者的主要化疗药物,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但是蒽环类化疗药物存在一定的心肌毒性,在肿瘤化疗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早期...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蒽环类药物作为乳腺癌患者的主要化疗药物,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但是蒽环类化疗药物存在一定的心肌毒性,在肿瘤化疗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早期检测出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肌损伤,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保护患者心脏功能。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凭借其无辐射、无创、多参数、多序列的成像优势,在早期检测心肌受损方面存在潜在价值。本文就CMR在评估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所致心肌毒性方面的价值做一综述,以便提高影像科及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心肌损伤的认识,并促进CMR在评估乳腺癌化疗所致心肌损伤的应用。展开更多
右心房结构和功能在维持心血管系统稳态中扮演关键角色,其形态重构及功能异常与多种心血管疾病进程紧密相连。近年来,随着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无创评估心脏解剖、功能及心肌组织病理特征方...右心房结构和功能在维持心血管系统稳态中扮演关键角色,其形态重构及功能异常与多种心血管疾病进程紧密相连。近年来,随着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无创评估心脏解剖、功能及心肌组织病理特征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为右心房功能的精确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重点阐述CMR评估右心房功能的常用参数并深入探讨其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指出当前CMR在右心房功能评估领域的研究不足和挑战,指明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旨在提高对CMR评估右心房功能的全面认识,促进其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广泛应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作为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其10年生存率仍不足60%,精准评估心肌损伤及风险分层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挑战。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凭借多模态组织成像优势,已成为...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作为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其10年生存率仍不足60%,精准评估心肌损伤及风险分层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挑战。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凭借多模态组织成像优势,已成为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尽管人工智能技术显著优化了CMR的图像质量、分析效率及诊断价值,但现有研究缺乏多模态数据融合与系统性临床验证,制约了其在DCM精准管理中的全面应用。本文将从CMR技术进展和CMR在DCM中的临床应用两方面系统性回顾其中代表性成果,以期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实时有效的参考。展开更多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心室肌(尤其是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为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凭借其多序列、多参数、高分辨率的优势,能够精准评估心肌结构、功能...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心室肌(尤其是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为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凭借其多序列、多参数、高分辨率的优势,能够精准评估心肌结构、功能及组织特征,已成为HCM诊断、危险分层及治疗决策的核心工具。本共识基于HCM影像学特点,制定了包含图像标注要求、标注方法及标注数据库建立的标准化流程,为构建高质量的CMR数据集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HCM中的应用提供支持。展开更多
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精准无创早期诊断仍面临显著挑战。其根源在于病因复杂多样。更关键的是,这类疾病的心肌损伤出现在代谢异常的早期,早于可观察到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评估心脏结构与...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精准无创早期诊断仍面临显著挑战。其根源在于病因复杂多样。更关键的是,这类疾病的心肌损伤出现在代谢异常的早期,早于可观察到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金标准”,其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多参数成像能力。通过整合多平面、多序列、多方位扫描,CMR不仅能精准评价心脏形态与功能,更能深度解析心肌组织特征,并间接反映能量代谢状态与生物力学变化,为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提供了多维度的早期诊断手段。本文系统综述各类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典型CMR表现,并指出CMR在评估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存在标准化缺失、缺乏直接反映心肌代谢紊乱的特异性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等不足。基于对现有CMR优势与局限性的分析,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应重点聚焦于关键技术创新,推动多模态影像融合以及建立标准化的CMR诊断体系等方向。本文旨在为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亚型鉴别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展开更多
文摘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中,左心衰是HF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但HF病因繁多,明确潜在病因一直是临床上的重大挑战。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能够无创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心肌表征等多方面信息,已经成为HF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但受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限制,CMR在对心脏细微结构和动态功能的精确评估上仍存在偏差,且对某些特定病理的检测敏感性仍需提高。本文就CMR新技术在HF病因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予以总结,旨在深入探讨不同病因导致的HF在CMR多种序列上的特征表现,以提高早期检出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依据,并有望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文摘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蒽环类药物作为乳腺癌患者的主要化疗药物,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但是蒽环类化疗药物存在一定的心肌毒性,在肿瘤化疗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早期检测出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肌损伤,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保护患者心脏功能。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凭借其无辐射、无创、多参数、多序列的成像优势,在早期检测心肌受损方面存在潜在价值。本文就CMR在评估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所致心肌毒性方面的价值做一综述,以便提高影像科及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心肌损伤的认识,并促进CMR在评估乳腺癌化疗所致心肌损伤的应用。
文摘右心房结构和功能在维持心血管系统稳态中扮演关键角色,其形态重构及功能异常与多种心血管疾病进程紧密相连。近年来,随着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无创评估心脏解剖、功能及心肌组织病理特征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为右心房功能的精确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重点阐述CMR评估右心房功能的常用参数并深入探讨其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指出当前CMR在右心房功能评估领域的研究不足和挑战,指明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旨在提高对CMR评估右心房功能的全面认识,促进其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广泛应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文摘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作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早期表现为无症状性心肌损伤和功能异常,而DCM早期诊断和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由于传统影像学技术对亚临床心肌病变的敏感性不足,近年来多参数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因其无创性、高分辨率及多功能成像能力,成为早期识别DCM亚临床阶段的重要工具,在近期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中得到认可,相关研究不断推陈出新。本文将从心肌代谢异常、微循环功能障碍、心肌纤维化及心肌应变等方面,系统阐述CMR在DCM亚临床期病变诊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分析CMR应用于DCM亚临床期诊断的优势和挑战,为未来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文摘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作为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其10年生存率仍不足60%,精准评估心肌损伤及风险分层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挑战。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凭借多模态组织成像优势,已成为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尽管人工智能技术显著优化了CMR的图像质量、分析效率及诊断价值,但现有研究缺乏多模态数据融合与系统性临床验证,制约了其在DCM精准管理中的全面应用。本文将从CMR技术进展和CMR在DCM中的临床应用两方面系统性回顾其中代表性成果,以期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实时有效的参考。
文摘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心室肌(尤其是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为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凭借其多序列、多参数、高分辨率的优势,能够精准评估心肌结构、功能及组织特征,已成为HCM诊断、危险分层及治疗决策的核心工具。本共识基于HCM影像学特点,制定了包含图像标注要求、标注方法及标注数据库建立的标准化流程,为构建高质量的CMR数据集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HCM中的应用提供支持。
文摘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精准无创早期诊断仍面临显著挑战。其根源在于病因复杂多样。更关键的是,这类疾病的心肌损伤出现在代谢异常的早期,早于可观察到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金标准”,其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多参数成像能力。通过整合多平面、多序列、多方位扫描,CMR不仅能精准评价心脏形态与功能,更能深度解析心肌组织特征,并间接反映能量代谢状态与生物力学变化,为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提供了多维度的早期诊断手段。本文系统综述各类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典型CMR表现,并指出CMR在评估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存在标准化缺失、缺乏直接反映心肌代谢紊乱的特异性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等不足。基于对现有CMR优势与局限性的分析,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应重点聚焦于关键技术创新,推动多模态影像融合以及建立标准化的CMR诊断体系等方向。本文旨在为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亚型鉴别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