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7
1
作者 邵兵 刘琴湘 +6 位作者 李小伟 刘玉妍 郭训 邹冬玲 张耀之 许春雷 黄素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497-498,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麻醉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段振馨 陈芳 +6 位作者 钟河江 段光友 王杨 卢鹏 蒋学涛 杜智勇 李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对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从前期收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数据中,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本院心脏外科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对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从前期收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数据中,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本院心脏外科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252例住院患者[男性104例,女性148例,年龄(47.1±8.8)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采用神经心理测试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POCD组(P组)和非POCD组(N组)。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POCD的危险因素(年龄和麻醉方式),然后将其设为协变量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得到100例患者[男性39例,女性61例,年龄(48.5±9.6)岁]。比较匹配后P组(n=50)和N组(n=50)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活动情况、心脏功能指标等术后康复情况。结果①P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P组(3.9±1.6)d, N组(3.3±0.7)d,P=0.012]和总住院时间[P组(23.1±7.3)d,N组(19.5±4.1)d,P=0.003]均长于N组患者。②P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Katz Index活动评分低于N组患者[P组(2.9±1.1),N组(3.4±0.8),P=0.025]。③术后两组心脏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OCD会明显延缓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降低患者术后活动能力,但对患者术后心功能的康复情况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呼吸指数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阮义峰 周钦海 +1 位作者 傅诚章 王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5-686,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呼吸指数(RI)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28例择期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分别测定中心静脉开放后(T1)、心肺转流(CPB)前即刻(T2)、主动脉...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呼吸指数(RI)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28例择期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分别测定中心静脉开放后(T1)、心肺转流(CPB)前即刻(T2)、主动脉开放即刻(T3)、1h(T4)、2h(T5)、18h(T6)6个时点血清RI和IL-6。结果与T1时相比,T2时Ⅱ组IL-6明显升高(P<0.05),亦明显升高Ⅰ组(P<0.05)。与T1时相比,T2、T4~T6时两组RI均明显升高(P<0.05),T5时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IL-6释放,起到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呼吸指数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瓣膜行绵羊二尖瓣置换的血流动力学 被引量:2
4
作者 袁义 蔡开灿 +3 位作者 王振康 赵意 张振 吴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318-2320,共3页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带腱索的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无支架二尖瓣(UPMV)在体动物实验的血流动力学结果。方法:选择健康绵羊8只,在体外循环下经左心耳切口显露二尖瓣,切除瓣叶、腱索及部分乳头肌,保留乳头肌根部。将带腱索的人工柔性...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带腱索的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无支架二尖瓣(UPMV)在体动物实验的血流动力学结果。方法:选择健康绵羊8只,在体外循环下经左心耳切口显露二尖瓣,切除瓣叶、腱索及部分乳头肌,保留乳头肌根部。将带腱索的人工柔性无支架瓣膜置入二尖瓣位置,人工腱索固定在乳头肌上。术中测定心率、血压及心排血量(CO)等循环指标,用导管直接测定左房压(PLA)、左室压(PLV),计算出平均跨瓣压差,用心脏彩超测定瓣膜的平均跨瓣压差,对两种方法测定的平均跨瓣压差进行比较。实验羊术后3周,用不同剂量的多巴酚丁胺模拟不同的运动状况下,分别测量以上指标。结果:计算出的平均跨瓣压差为(3.25±0.77)mmHg,心脏彩超测得平均跨瓣压差为(3.43±0.54)mmHg,两种方法测的平均跨瓣压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多巴酚丁胺模拟运动状态下,心排血量(CO)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平均跨瓣压差、有效开口面积随心排血量的变化,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返流百分比随心排血量(CO)增加而减少,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平均跨瓣压差显著小于国家人工瓣膜标准(<10mmHg),有效开口面积显著大于国家人工瓣膜有效开口面积标准(>1.5cm2),返流百分比显著低于国家质量检测标准(<10%)。结论:自行研制的带腱索的人工柔性无支架二尖瓣血流动力学指标满意,与体外脉动流测试结果一致,UPMV在体血流动力学特性符合国家质量人工瓣膜检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 二尖瓣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 血流动力学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心脏外科围术期的镇痛方式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雪冬 史成梅 李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4,共4页
微创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瘢痕小,近年来已在心外科广泛应用。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和微创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结合了非体外循环和小切口两个微创概念,与传统... 微创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瘢痕小,近年来已在心外科广泛应用。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和微创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结合了非体外循环和小切口两个微创概念,与传统手术相比不增加围术期心脑血管事件和术后肾功能障碍的风险,也是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手术方式[1~3]。微创手术切口小,所以在术后镇痛方面常被忽视,但是皮肤切口和深层组织损伤、肋间神经损伤、术后引流管刺激和炎症反应仍会导致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围术期 微创 镇痛方式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artery MIDCAB 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血和冷晶体停搏液应用于换瓣病人心肌保护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陈富强 艾登斌 +1 位作者 胡丹 时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44-745,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温血心脏停搏液 冷晶体停搏液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自我管理手机APP软件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永春 李业涛 +3 位作者 谢贵华 陈信步 易一乐 龙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44-1845,共2页
[目的]评价抗凝自我管理手机APP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并口服华法林的3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病人进行抗凝自我管理手机APP相关操作培训,病人根据医生在手机... [目的]评价抗凝自我管理手机APP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并口服华法林的3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病人进行抗凝自我管理手机APP相关操作培训,病人根据医生在手机APP上输入的服药剂量、复查时间等进行服药和复查。分析病人随访期间抗凝依从性及抗凝治疗窗内时间(TTR)。[结果]病人抗凝依从性为(52.7±40.4)%,其中依从性差的病人12例,依从性好的病人18例;病人TTR为(56.5±26.2)%,其中依从性差的病人TTR为(40.0±21.0)%,依从性好的病人TTR为(65.6±2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抗凝自我管理手机APP对效提高病人抗凝治疗效果有一定作用,提高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可以提高病人抗凝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治疗 自我管理 手机APP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 华法林 依从性 抗凝治疗窗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