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假性室壁瘤破裂并新瘤体形成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丹 唐愚之 郭良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59-1759,共1页
患者女,45岁,活动后胸闷气促7天;8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接受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无高血压及冠心病史。查体:呼吸18次/分,心率100次/分,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人工瓣膜音质佳,心前区闻及3/6级收缩期... 患者女,45岁,活动后胸闷气促7天;8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接受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无高血压及冠心病史。查体:呼吸18次/分,心率100次/分,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人工瓣膜音质佳,心前区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超声心动图:于左心室长轴切面左心室后壁后方探及46 mm×40 mm×24 mm无回声团块(图1A、1B),左心室后壁连续性中断约17 mm;CDFI探及团块内双向分流血流信号,收缩期见蓝色血流从左心室进入团块,峰速1.13 m/s,舒张期见红色为主血流,峰速1.03 m/s;心尖四腔心切面左心室侧壁心包内96 mm×67 mm×41 mm无回声团块,内见22 mm×11 mm实性等回声(图1C);2个团块之间见直径8.0 mm孔道相连(图1A、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室壁瘤 超声检查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孙兴国 郭志勇 +9 位作者 刘方 葛万刚 周娜 周萍 董文涛 滕志涛 孙杏云 毕艳梅 王小康 曲大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38-2045,共8页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4年度威海市立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4年度威海市立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通过对数据标准化分析计算其核心指标,从系统软件导出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的循环指标及呼吸指标。结果10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7例患者整体功能显著改善,3例患者整体功能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峰值负荷功率(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峰值摄氧量(%pred)、峰值氧脉搏(%pred)、摄氧效率平台(比值、%pred)、递增功率运动时间(min)较术前升高,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slope、%pred)、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比值、%pred)较术前降低(P<0.05)。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极限状态时收缩压较术前升高(P<0.05);热身状态时氧脉搏较术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其他3个状态摄氧通气效率较术前升高(P<0.05);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较术前降低(P<0.05)。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时分钟通气量较术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无氧阈状态时潮气量较术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术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呼吸交换比值、潮气末氧分压较术前降低(P<0.05);4个状态时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 CPET是一项可以安全、无创、客观、定量、可重复地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整体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CPET检查结果提示,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后大多数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匹配整体功能明显改善,是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脑钠肽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常规心功能指标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谭今 于涛 +2 位作者 黄克力 刘科 杨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179-2184,共6页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心功能指标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四川省人民...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心功能指标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心瓣膜病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均由风湿性心脏病引起。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检测指标;于患者出院1个月后开始随访,随访时间为18个月,根据随访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结果随访的138例患者中,删失14例,其余124例中预后良好73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51例(预后不良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为41.1%(51/1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RR=1.578,P=0.039)、血浆BNP(RR=1.935,P=0.013)和NT-proBNP(RR=2.346,P<0.001)是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LVEDD、血浆BNP和NT-proBNP预测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74、0.814、0.800,血浆BNP联合NT-proBNP预测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特异度为78.9%,灵敏度为83.6%。结论血浆BNP和NT-proBNP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临床评估患者术后预后风险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利钠肽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斌 左友波 +1 位作者 张国元 赖应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08-1511,共4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运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是否具有心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12月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0例,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23~63(41.4±10.4)...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运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是否具有心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12月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0例,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23~63(41.4±10.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研究组在体外循环开始时依达拉奉0.5mg/kg稀释成20ml一次性加入体外循环机;对照组在同一时点加入生理盐水20ml。2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开始时(T0)、体外循环结束时(T1)、体外循环结束后30min(T2)、6h(T3)和24h(T4),采集患者桡动脉血,检测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血清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Myo)、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蛋白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心脏复跳情况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结果研究组HCT浓度T1~T3时间段、cTnI在T4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2组MDA、iNOS、CK-MB、Myo、NSE、S100蛋白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心脏复跳情况亦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有1例在术后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在CPB中运用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无明确心脑保护作用,并有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红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循环 自由基清除剂 再灌注损伤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手术期间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的研制及体外经导管植入实验 被引量:4
5
作者 顾明标 白元 +1 位作者 宗刚军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经导管植入的可行性及其对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用超弹性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成圆柱状网状支架,腰部凹陷,并将网孔扩大,下段内置瓣膜环,将新鲜的猪心包经脱细胞处理后给予0.6%戊二醛浸泡36h,缝合在...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经导管植入的可行性及其对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用超弹性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成圆柱状网状支架,腰部凹陷,并将网孔扩大,下段内置瓣膜环,将新鲜的猪心包经脱细胞处理后给予0.6%戊二醛浸泡36h,缝合在瓣膜环上,制成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支架近端连接丝线,收入鞘管,取离体猪心脏标本,经升主动脉将带瓣膜支架送至左室,直视下送至主动脉瓣位置,释放支架,注水观察瓣膜功能及冠脉水流量。结果:制备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可牢固地置于原主动脉瓣位置,释放后可回收,人工瓣膜启闭功能好,冠脉流量及二尖瓣前叶活动未受影响。结论: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设计合理,可经导管释放并回收,瓣膜功能良好,不影响冠脉开口,可用于动物体内植入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心导管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紫外线照射充氧血预充液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涛 向道康 +4 位作者 周亮贤 舒义竹 吴学志 张大国 阎兴治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221-3223,共3页
目的:研究使用添加紫外线照射充氧血预充液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48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于全身血液肝素化后通过锁骨下静脉按10mL/kg体重采血或使... 目的:研究使用添加紫外线照射充氧血预充液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48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于全身血液肝素化后通过锁骨下静脉按10mL/kg体重采血或使用库存血细胞行紫外线照射并充氧后加入预充液,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预充液中其他成分相同,其他处理两组相同。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后、转机30min、开放主动脉30min、术后第1天采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脂质过氧化物(PLPO)、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ELPO)浓度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活性。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后PLPO、ELPO浓度均有明显上升,ESOD活性在开放主动脉30min后有所上升随后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体外循环开始后各时间点PLPO,ELPO水平低于对照组,ESOD水平在开放主动脉后各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添加紫外线照射充氧血预充液具有减轻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红细胞 脂质过氧化物类 紫外线照射充氧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的研制及经导管植入动物实验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永新 邵杰 +3 位作者 孙林 李刚 梅运清 王永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研制可经导管植入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探索经导管植入该瓣膜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0.2mm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内径为15~19mm的网状支架。取牛心包,经固定处理后,按仿形类比设计的方法修剪成瓣叶,并缝合在支架的远端,制成带瓣膜... 目的:研制可经导管植入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探索经导管植入该瓣膜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0.2mm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内径为15~19mm的网状支架。取牛心包,经固定处理后,按仿形类比设计的方法修剪成瓣叶,并缝合在支架的远端,制成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所有瓣膜支架行体外冲水实验、释放实验、体外管道内释放及静态实验。小香猪7只,采用经导管逆行的方法行升主动脉内置入瓣膜支架的动物实验。结果:研制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经体外试验证明瓣膜关闭良好,反向均为中心水流,并明确该瓣膜支架能经导管顺利释放,释放后能迅速完全扩张,在管道内固定牢靠。采用12F~16F的输送导管,6只实验动物经髂总动脉植入,所有瓣膜支架均能顺利跨过主动脉弓达升主动脉,并顺利释放,除1例瓣膜支架释放后未完全扩张、移位外,其余均迅速完全扩张、固定良好。24h后处死动物解剖,见支架固定,支架内未见血栓。结论:该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启闭功能、自膨功能良好,压缩后的体积符合经导管植入的要求,可采用逆行的方法经髂总动脉植入于升主动脉内,释放后能迅速扩张,固定牢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支架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脏导管插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岁以上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吴龙 孙宗全 +4 位作者 董念国 杜心灵 苏伟 叶芬 王国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19-721,共3页
目的总结70岁以上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的经验。方法选择70岁以上患者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2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例,二尖瓣成形5例,二尖... 目的总结70岁以上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的经验。方法选择70岁以上患者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2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例,二尖瓣成形5例,二尖瓣加三尖瓣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成形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整形1例。共旁路移植67支,平均1~5(3.1±1.7)支。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无死亡。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59~163(91.6±35.9)h,机械通气时间12~96(43.8±26.1)h,术后住院时间15~44(21.3±9.2)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明显降低[(50.5±7.7)mmvs(56.5±10.2)mm,P<0.01)],LVEF较术前明显升高[(52.6±10.6)%vs(47.9±10.2)%,P<0.05]。术后随访6个月~1年,死亡2例。结论老年患者同期施行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效果满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恰当处理瓣膜病变、心肌充分再血管化、良好心肌保护和缩短心肌缺血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外循环 心脏瓣膜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手术后医护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瓣膜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9
作者 梅举 张宝仁 +2 位作者 郝家骅 邹良健 王连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50-851,共2页
报道 8 7例儿童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外科治疗。其中男 5 8例 ,女 2 9例 ,年龄 4~ 14(平均 10 2 )岁 ,其中二尖瓣置换 36例 ,主动脉瓣置换 13例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 6例 ,主动脉瓣成形 13例 ,二尖瓣成形19例。所用心脏瓣膜均为... 报道 8 7例儿童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外科治疗。其中男 5 8例 ,女 2 9例 ,年龄 4~ 14(平均 10 2 )岁 ,其中二尖瓣置换 36例 ,主动脉瓣置换 13例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 6例 ,主动脉瓣成形 13例 ,二尖瓣成形19例。所用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期处理三尖瓣关闭不全 41例 ,室间隔缺损 2 3例 ,房间隔缺损 9例 ,佛氏窦瘤破裂 8例 ,动脉导管未闭 3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 :低心排综合征 7例 ,呼吸衰竭 3例 ,心律失常 5例。早期死亡 4例 ,病死率 4 6 0 %。随访 0 5~ 14 5 (平均 6 5 1)年 ,晚期死亡 3例 ,病死率 3 6 1%。儿童瓣膜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时 ,首先应尽量选择瓣膜成形术 ;对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者 ,瓣膜尽量选用成人型号 ,术后常规行华法林抗凝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肠黏膜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其宏 张颖 +1 位作者 王南海 李晓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6-979,共4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心肺转流(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肠黏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择期行心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32~64岁,体重40~75kg,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心肺转流(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肠黏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择期行心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32~64岁,体重40~75kg,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D组静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持续10min,随后以0.3μg·kg-1·h-1速率持续输注至术毕;C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测定CPB开始前(T0)、主动脉阻断30min(T1)、停CPB即刻(T2)、术毕(T3)、术后6h(T4)、24h(T5)时血浆丙二醛(MDA)浓度、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T1~T5时血浆MDA浓度、I-FABP明显升高(P〈0.05),T1~T4时D组血浆T-AOC明显降低(P〈0.05)。T1~T5时D组血浆MDA、I-FABP明显低于C组(P〈0.05),T1~T4时D组血浆T-AOC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肠黏膜损伤,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心肺转流 氧化应激 肠黏膜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致出血43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永胜 沈迎念 +5 位作者 王进 万磊 赵波 廖永德 郑智 刘文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3例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合并出血的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PT-INR)值范围内导...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3例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合并出血的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PT-INR)值范围内导致出血的相关病因。结果:43例服用华法令合并出血的病例中,16例(37.2%)所测PT-INR在2.0~3.0的目标值内,并且7例患者INR<2.0;进一步检查发现这23例患者基本都合并有不同的易促使出血的疾病或诱因。结论:服用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发生出血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PT-INR值,还决定于自身潜在的疾病等相关因素;临床应用华法令时应因人而异地调整剂量并决定其抗凝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华法令 抗凝 出血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43
12
作者 张加强 张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30例,均择期全麻CPB下手术,年龄18-65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麻醉诱导后D组开...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30例,均择期全麻CPB下手术,年龄18-65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麻醉诱导后D组开始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然后静脉持续泵入0.5μg·kg^-1·h^-1至手术结束;C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即刻(T1)、切皮后(T2)、劈胸骨后(L)、CPB前(T4)、停CPB后10min(T0)、手术结束(T6)的MAP和HR。于T0、T5、T6、术后6h(T7)、24h(T8)抽取中心静脉血ELISA法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T2、T3时两组MAP明显升高,T1、T2和T4时D组HR明显减慢,而T5、T6时两组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3时D组MAP明显降低、T4时MAP明显升高(P〈0.05),T1~T3时HR明显减慢(P〈0.05)。与T0时比较,T5~T8时两组血清H—FABP、CK-MB和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5~T8时D组血清H—FABP浓度,T7、T8时CK—MB和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麻醉诱导后给予0.5μg/kg负荷量右美托咪定,随后持续静脉输注0.5μg·kg^-1·h^-1,可维持体外循环前血压稳定,减轻CPB至术后24h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血流动力学 心肌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双瓣膜置换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成榜 程德志 +3 位作者 何志锋 刘瑜 姜晓芬 孙成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60-1861,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于体外循环(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影响。方法:40例行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其中20例使用乌司他丁,检测TNF-α与A-aDO2。结果:两组CPB开始后2h和24h TNF-α均有...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于体外循环(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影响。方法:40例行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其中20例使用乌司他丁,检测TNF-α与A-aDO2。结果:两组CPB开始后2h和24h TNF-α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两组CPB开始后2h和24h A-aDO2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少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TNF-α的产生,降低患者的A-aDO2,从而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炎症 外循环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静静 张金国 杜艳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423-2426,共4页
人工瓣膜置换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重要临床治疗方法,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发IE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对1例7年前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左房室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再发IE病例的临床诊治经过进行了回顾... 人工瓣膜置换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重要临床治疗方法,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发IE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对1例7年前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左房室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再发IE病例的临床诊治经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希望可以为临床及时发现人造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PVE)提供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抗凝效果与补体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俊 王志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抗凝效果与补体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我科收治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32例纳入研究,术后给予华法林抗凝,监测补体水平、INP、PT、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5项指标,并观察不同剂量下血...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抗凝效果与补体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我科收治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32例纳入研究,术后给予华法林抗凝,监测补体水平、INP、PT、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5项指标,并观察不同剂量下血清补体水平的变化与INR、P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血清中补体平均水平随着华法林剂量、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增加而降低,随着INR、PT的增加而降低;患者血清中INR、PT随着华法林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血清中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随着华法林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补体平均水平与华法林剂量呈负相关,补体水平与凝血功能有密切关系,与INR、PT呈负相关,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华法林 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缪文瑞 张曙东 +4 位作者 许日昊 王天策 朱志成 王春光 李凡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0-201,共2页
目的 :探讨大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 :分析 1 0 2例心胸比率≥ 0 .70大心脏瓣膜病人手术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全部应用人工机械瓣膜 ,手术施行了单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置换 ;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 ;二尖瓣置... 目的 :探讨大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 :分析 1 0 2例心胸比率≥ 0 .70大心脏瓣膜病人手术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全部应用人工机械瓣膜 ,手术施行了单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置换 ;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 ;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成形 ;联合瓣膜置换。附加术式为保留二尖瓣装置行二尖瓣置换 ,左心房折叠缝合及部分切除。结果 :全组术后早期死亡 5例 ,占同期手术病例的 4.9% ,晚期死亡 7例。长期生存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 ,心胸比率平均缩小 0 .1 9。结论 :大心脏瓣膜病人经围术期全面、确切的心肌保护 ,同时行改进的心脏瓣膜置换技术 ,完全可以得到救治 ,近、远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外科学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经导管植入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置换犬主动脉瓣膜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明标 陈翔 +6 位作者 白元 宗刚军 朱玉峰 姚颖龙 赵仙先 吴弘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探讨开胸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主动脉瓣膜的可行性及术后短期疗效。方法:新鲜猪心包以0.6%戊二醛浸泡36h后缝合在瓣膜环上,并将其固定在哑铃型镍钛记忆合金自膨胀支架上,制成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选择健康杂种犬8只,通过开胸... 目的:探讨开胸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主动脉瓣膜的可行性及术后短期疗效。方法:新鲜猪心包以0.6%戊二醛浸泡36h后缝合在瓣膜环上,并将其固定在哑铃型镍钛记忆合金自膨胀支架上,制成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选择健康杂种犬8只,通过开胸穿刺左心室心尖部,超声引导下将带瓣膜支架经导管植入至主动脉瓣处,置换犬自身主动脉瓣膜,术后定期行心电图、心脏彩超、CT及DSA造影检查,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成功制作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经导管植入置换主动脉瓣膜后5只犬成活;心脏彩超及DSA造影检查证实术后支架位置及瓣膜功能良好,冠脉血流未受影响,术后3个月CT检查未发现支架移位,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开胸经导管途径植入自制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可有效置换犬主动脉瓣膜,短期随访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心脏导管插入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自体心脏移植术治疗巨大左心房患者手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宣煜龙 王东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02-1204,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部分自体心脏移植术治疗巨大左心房患者手术效果及早期生存率。方法:自2012-08到2013-05间在我院接受风湿性心脏病部分自体心脏移植术患者7例,均伴有巨大左心房,且术前均伴有心房颤动(房颤),男性3例,平均年龄(54.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部分自体心脏移植术治疗巨大左心房患者手术效果及早期生存率。方法:自2012-08到2013-05间在我院接受风湿性心脏病部分自体心脏移植术患者7例,均伴有巨大左心房,且术前均伴有心房颤动(房颤),男性3例,平均年龄(54.9±5.0)岁,对其中6例患者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术。监测7例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术中情况及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中5例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71.7±29.0)min。7例患者术后左心房直径均值从(91.7±3.5)mm降至(64.8±8.1)mm(P<0.05),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从(38.3±6.5)%上升至(47.4±6.1)%(P均<0.05),4例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围术期无患者死亡,随访(20.7±3.9)个月,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1例患者术后17个月死亡,6例存活患者最后一次随访左心房直径平均值为(56.3±3.4)mm。结论:对部分巨大左心房患者实施部分自体心脏移植术可明显减小左心房直径,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乳对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心肌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涂俊 叶青 +5 位作者 周建良 张小强 吴永兵 朱书强 龙翔 徐建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91-139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脂肪乳后处理对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心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0例,于主动脉开放即刻从体外循环机内快速注入200mL脂肪乳;对照组20例,同法注入200mL生理盐水。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及...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脂肪乳后处理对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心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0例,于主动脉开放即刻从体外循环机内快速注入200mL脂肪乳;对照组20例,同法注入200mL生理盐水。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及主动脉开放后0.5、1、2、4、24h采集桡动脉血,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心脏复跳情况、多巴胺使用量和术后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24h尿量和24h胸腔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多巴胺使用量、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24h尿量及24h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LDH、CK、CK-MB、cTnI水平均较主动脉阻断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DH在主动脉开放后24h时降低(P<0.05),cTnI和CK在主动脉开放后4、24h降低(P<0.05),CK-MB在主动脉开放后2、4、24h时间点降低(P<0.05)。结论体外循环脂肪乳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 外循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置换患者体外循环胶体预充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骆荩 李佳春 +1 位作者 丁振元 王加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预充液中不加白蛋白对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62例年龄<60岁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患者,术前白蛋白均正常,随机分为预充蛋白组(A组,n=34)和不预充蛋白组(B组,n=28)。两组预充液均为复方乳酸钠林格液、706代...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预充液中不加白蛋白对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62例年龄<60岁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患者,术前白蛋白均正常,随机分为预充蛋白组(A组,n=34)和不预充蛋白组(B组,n=28)。两组预充液均为复方乳酸钠林格液、706代血浆、5%碳酸氢钠、25%甘露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预充白蛋白20g。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至次日7时白蛋白入量等。结果两组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后至次日7时白蛋白入量及7时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非低蛋白的瓣膜置换患者,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不加入白蛋白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循环 白蛋白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