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供体功能维护 被引量:13
1
作者 唐晖 傅斌生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器官的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现阶段缓解器官短缺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DCD供体发生脑死亡或心脏停搏时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会导致供体器官功能损害,因此供体器官...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器官的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现阶段缓解器官短缺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DCD供体发生脑死亡或心脏停搏时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会导致供体器官功能损害,因此供体器官功能维护直接关系到捐献成功率和受体的安全。通过选择合适的捐赠者(Maastricht分类Ⅲ型)、高质量的供体和匹配的受体(高风险供体向低风险受体),使用先进的器官保存技术(如低温机械灌注、常温机械灌注及全身静脉系统氧气灌注)以及药物控制,可使DCD供体的功能得到维护从而获得良好的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器官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对非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袁润强 宫满成 +2 位作者 董文静 邓德成 龚朝阳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非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的保护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非可控型DCD患者,按ECMO体内灌注的时间将60例供体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利用ECMO灌注2 h,实验组2灌注4 h,实验组3灌注6 h,每组20例,相应受...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非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的保护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非可控型DCD患者,按ECMO体内灌注的时间将60例供体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利用ECMO灌注2 h,实验组2灌注4 h,实验组3灌注6 h,每组20例,相应受体亦分为3组,每组20例。同时随机选取20例接受循环功能稳定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的受体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体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各组受体的移植肾恢复时间、术后第1日尿量和术后1年移植肾功能等指标;比较各组受体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受体的PNF、DGF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的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各实验组受体术后第1日尿量及术后1年的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实验组及对照组肾移植术后1年的人、肾存活率均为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利用ECMO技术辅助非可控型DCD的循环或呼吸功能可以很好地保护供肾功能,提高供肾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外膜肺氧合(ECMO)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 急性排斥反应 血尿素氮 血清肌酐 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许彪 王永刚 牟劲松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6-459,共4页
供肝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肝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是扩大供体池的一个重要来源。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可提高DCD供肝的质量,增加器官捐献供体池,改善肝移植受体的预后。本文综述了ECMO对DCD供体器官支持的基... 供肝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肝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是扩大供体池的一个重要来源。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可提高DCD供肝的质量,增加器官捐献供体池,改善肝移植受体的预后。本文综述了ECMO对DCD供体器官支持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ECMO用于DCD供体肝移植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示ECMO在我国DCD供体肝移植中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死亡器官捐献 外膜肺氧合 肝移植 热缺血损伤 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1
4
作者 武睿超 黄兆宇 +3 位作者 张黎 刘钧汉 郑克谱 冉江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4-310,共7页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巧并总结经验。方法将120只大鼠按热缺血时间分为3组:A组(热缺血0 min)、B组(热缺血10 min)、C组(热缺血20 min),每组各40对。通过改良"二袖套"法,对3组大鼠行...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巧并总结经验。方法将120只大鼠按热缺血时间分为3组:A组(热缺血0 min)、B组(热缺血10 min)、C组(热缺血20 min),每组各40对。通过改良"二袖套"法,对3组大鼠行原位肝移植术,记录3组大鼠手术各阶段所用时间。记录3组大鼠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72 h、7 d的存活率,如出现死亡及时解剖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3组大鼠的供肝冷缺血时间、无肝期及受体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结束时,A组、B组、C组大鼠的存活率分别为97%、97%、100%;术后24 h,3组相应存活率分别为92%、90%、92%;术后72 h,3组相应存活率分别为90%、80%、77%;术后7 d,3组相应存活率分别为85%、70%、57%。3组大鼠手术结束、术后24 h和术后72 h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 d C组大鼠的存活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和术后24 h内死亡原因多为手术操作导致,术后72 h死亡原因多为胆漏和缺血性肝衰竭,术后7 d死亡原因多为胆道并发症,且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只数增多。结论大鼠DCD供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稳定建立关键在于保护肝脏和胆道功能,难点在于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和缩短无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原位肝移植 大鼠模型 热缺血时间 无肝期 胆道并发症 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扩展标准供体肾移植早期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阮东丽 张更 +5 位作者 刘克普 李智斌 高龙 郑文峰 王会龙 袁建林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比较扩展标准供体(ECD)及标准供体(SCD)肾移植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的85例受体临床资料。根据供体类型,将相应受体分为ECD组(31例)和SCD组(54例)。比较两组受体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血... 目的比较扩展标准供体(ECD)及标准供体(SCD)肾移植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的85例受体临床资料。根据供体类型,将相应受体分为ECD组(31例)和SCD组(54例)。比较两组受体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血清肌酐(Scr)水平、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ECD组和SCD组术后1个月内的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CD组术后60、90 d的Scr水平分别为(189±97)、(175±69)μmol/L,明显高于SCD组的(142±49)、(135±41)μmol/L(P=0.005,0.002)。ECD组和SCD组的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分别为6%和15%,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分别为23%和19%,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和6%,其他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和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CD组和SCD组人存活率分别为97%和94%,ECD组和SCD组肾存活率分别为84%和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与SCD相比,ECD肾移植亦可获得相当的早期临床效果。在目前供肾来源严重缺乏的条件下,ECD的使用可以扩大供肾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标准(ECD) 标准(SCD)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 肾移植 血清肌酐(Scr) 急性排斥反应(AR)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的配合与监护 被引量:10
6
作者 石英 何洹 +2 位作者 易建华 展淑敏 霍枫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护理配合与监护要点。方法对24例脑-心双死亡的器官捐献者持续严密地进行心电和血压的监测,重点监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电图,及时为医师提供启动和中止ECMO的时机;配合医师进... 目的探讨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护理配合与监护要点。方法对24例脑-心双死亡的器官捐献者持续严密地进行心电和血压的监测,重点监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电图,及时为医师提供启动和中止ECMO的时机;配合医师进行ECMO的置管与运转以及各参数的监测与维护;做好拟献器官功能的监测与维护等。结果 24例脑-心双死亡的器官捐献者,在脑死亡后等待心脏停跳的过程中全部应用ECMO,ECMO支持时间51~380min。成功获取肝脏24个、肾脏34个、心脏2个、角膜46个,器官热缺血时间全部为0。24个供肝全部有效地用于24位肝移植患者,受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满意,痊愈出院。结论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ECMO,对捐献者的严密监测、ECMO系统的维护以及对拟捐献器官功能的保护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外膜肺氧合 器官获取组织 脑-心双死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正昕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4,共7页
高龄供体供肝作为边缘供肝的一种,在有效解决供肝短缺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高危因素,与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密切相关,但在控制好相关并发症及相关肝脏疾病的基础上,高龄供体肝移植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可靠的。本文从高龄肝脏退行性改... 高龄供体供肝作为边缘供肝的一种,在有效解决供肝短缺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高危因素,与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密切相关,但在控制好相关并发症及相关肝脏疾病的基础上,高龄供体肝移植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可靠的。本文从高龄肝脏退行性改变、高龄供体肝移植、高龄供体肝移植并发症、高龄供体肝移植高危因素、高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选择标准思考等,就肝脏随年龄变化特点与高龄供体肝移植的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同时探究高龄DCD供体肝移植是否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高龄 边缘 肝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性胆道损伤 脂肪肝 原发性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维护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力 郭丽 +1 位作者 罗雅丹 眭维国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45-347,共3页
供体短缺问题是影响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瓶颈,亲属活体器官和尸体器官捐献是供体的主要来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重要的组成部分。DCD供体质量的改善是目前肾移植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DCD供肾维护措施——供肾快速获取法、自... 供体短缺问题是影响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瓶颈,亲属活体器官和尸体器官捐献是供体的主要来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重要的组成部分。DCD供体质量的改善是目前肾移植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DCD供肾维护措施——供肾快速获取法、自动胸外按压法、原位灌注法、常温体外膜肺氧合法、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法、Lifeport器官灌注运输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肾移植 维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心脏死亡供体无偿捐献供肝行原位肝移植的经验和体会
9
作者 周志刚 李超 +3 位作者 李立 蒋文虎 杨丽华 程传贤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总结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具体流程和经验。方法对1例潜在器官捐献者经脑死亡评估和供体器官功能评估后,纳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程序,并严格按照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程序进行工作。结果本例供体成功... 目的总结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具体流程和经验。方法对1例潜在器官捐献者经脑死亡评估和供体器官功能评估后,纳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程序,并严格按照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程序进行工作。结果本例供体成功完成了肝脏捐献及获取流程,所获取供肝成功植入受体。结论成功获取心脏死亡供体捐献的器官,为推广心脏死亡供体器官的捐献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 死亡 器官捐献 肝移植 伦理委员会 伦理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毅 杨卿 +2 位作者 吕海金 傅斌生 刘炜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72-475,共4页
肝移植技术在国内日益普及,但仍然面临着供肝严重短缺的困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我国目前供肝的主要来源,其供肝质量的评估方法仍亟待完善。近年新兴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为移植器官质量的评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角度。本文主要综述... 肝移植技术在国内日益普及,但仍然面临着供肝严重短缺的困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我国目前供肝的主要来源,其供肝质量的评估方法仍亟待完善。近年新兴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为移植器官质量的评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角度。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器官捐献的现状,介绍了代谢组学研究的产生和进展及其在肝移植尤其是供肝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评估 代谢组学 肝移植 乙型病毒性肝炎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 原发性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遗体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指南 被引量:2
11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6 位作者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 丁晨光 董建辉 高宝山 吴江涛 丁振山 薛武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7-845,共9页
为促进遗体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技术的规范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制定了《中国遗体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指南》。该指南整合了肾脏移植学和遗体器官捐献学领域的专家共识,依据现有的临床指南、系... 为促进遗体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技术的规范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制定了《中国遗体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指南》。该指南整合了肾脏移植学和遗体器官捐献学领域的专家共识,依据现有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病例研究、专家共识等资料,并结合近年国内外遗体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技术的临床问题。在多次专家研讨和达成一致意见后,完成了该指南的撰写。该指南共包含11个临床问题,14条推荐意见,并按照2009版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对每个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强度与证据级别进行了分级。该指南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提高我国遗体器官捐献供肾保存水平,减少器官弃用率,缓解器官短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肾脏移植 低温机械灌注 肾保存 扩大标准 死亡器官捐献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供体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邵明杰 叶启发 +4 位作者 明英姿 佘兴国 刘洪 叶少军 牛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death cardiac donor,DCD)的移植肾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及武汉中南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的48例DCD肾移植受者,分...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death cardiac donor,DCD)的移植肾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及武汉中南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的48例DCD肾移植受者,分为DGF组(n=18)及肾功能稳定(immediate graft function,IGF)组(n=30)。分析发生DGF的危险因素。结果:DGF的发生率为37.5%,在单因素分析中受者术前透析时间(P<0.001)、HLA错配位点(P<0.001)、脑出血死亡供体(P=0.011)、供者BMI(P<0.001)、术前SCr(P<0.001)、使用去甲肾上腺素(P<0.001)、热缺血时间(P<0.001)、冷缺血时间(P<0.001)为DGF的危险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受体术前透析时间≥12个月(P=0.060,OR=15.060)、脑出血死亡供体(P=0.022,OR=39.652)、供体术前SCr≥177μmol/L(P=0.008,OR=57.148)为DGF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DGF的独立危险因子是受体术前透析时间≥12个月、供体术前SCr≥177μmol/L、脑出血死亡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 肾移植 肾功能延迟恢复(DGF)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急性肾损伤的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供肾移植治疗的体会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红宇 焦宪法 +3 位作者 牛杏果 董慧君 梁韶峰 曲青山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24-429,共6页
目的总结伴急性肾损伤(AKI)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供肾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成功完成DBD供肾移植的59例供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入重症监护室(ICU)时的血清肌酐(Scr)水平,将DBD供者分为AKI组(14例)与正常组(45例),相应的101例受者... 目的总结伴急性肾损伤(AKI)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供肾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成功完成DBD供肾移植的59例供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入重症监护室(ICU)时的血清肌酐(Scr)水平,将DBD供者分为AKI组(14例)与正常组(45例),相应的101例受者根据供者情况分为AKI组(23例)与正常组(78例)。总结59例供者器官捐献情况,比较两组供者获取前的主要指标。比较两组受者术后肾功能、住院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 59例供者中,14例发生AKI(24%),其中2例在其维护期间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正常组供者相比,AKI组供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P<0.05),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生率更高(P<0.01),入ICU时和获取前的Scr水平更高(均为P<0.01),获取前24 h尿量更少(P<0.01)。与正常组受者相比,AKI组受者术后2、3 d的Scr水平更高(均为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亦明显升高(P<0.01,P<0.05)。两组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感染、恢复透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受者均好转出院,移植肾存活率为100%。结论伴AKI的DBD供者供肾移植,经过积极的器官维护可纠正AKI,达到与非AKI供肾同样的效果,可以作为扩大供肾来源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死亡器官捐献 肾移植 边缘 器官维护 急性排斥反应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预测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供肝脂肪肝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甄作均 陈焕伟 +7 位作者 吴志鹏 计勇 李梅生 陈应军 李杰原 邓斐文 王峰杰 李清汉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91-195,203,共6页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BMI)预测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plus cardiac death,DBCD)供肝脂肪肝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移植中心实施的22例DBCD供体的临床资料。根据供体BMI...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BMI)预测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plus cardiac death,DBCD)供肝脂肪肝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移植中心实施的22例DBCD供体的临床资料。根据供体BMI将22例供体和17例受体分为体重正常组(18.0~22.9kg/m2)和体重过重组(≥23.0kg/m2)。比较两组供体的术前临床指标及供肝脂肪肝程度,比较两组受体术后7d肝酶学指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Pearson法分析供体BMI和供肝脂肪肝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MI预测供肝脂肪肝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计算最佳截点值及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DBCD供体BMI为(22.5±1.3)kg/m2,其中体重正常组13例,体重过重组9例,所有捐献者BMI均未超过28.0kg/m2。体重过重组的平均年龄及供肝脂肪肝程度高于体重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受体术后7d的临床指标比较,体重过重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峰值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两组受体术后未发生移植物失功或功能不全和急性排斥反应。供体BMI与供肝脂肪肝呈中等程度相关(r=0.572,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MI预测肝细胞脂肪变性率≥30%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5%可信区间为0.68~1.00,P=0.005),最佳截点值为BMI≥23.0kg/m2,此时的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643,具有中等程度的预测价值。结论 DBCD供体BMI可以较好地预测供肝脂肪肝,但特异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指数 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 脂肪肝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类心死亡遗体器官捐献成人供肾移植术后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亮 聂峰 +1 位作者 孙煦勇 彭红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137-4141,共5页
目的 分析中国三类心死亡遗体器官捐献(DCD)成人供肾移植术后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收治的因各种原因行移植肾穿刺或移植肾切除后病... 目的 分析中国三类心死亡遗体器官捐献(DCD)成人供肾移植术后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收治的因各种原因行移植肾穿刺或移植肾切除后病理检查的DCD供肾受者32例,患者共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或移植肾切除术后病理检查36例次(DCD供肾组),由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病理医师参照Banff 2007国际移植肾活检诊断与分级体系对病理结果进行判定。选取同期在两家医院行普通尸体供肾受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共进行穿刺活检40例次,比较其与DCD供肾组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他克莫司(Tac)中毒、急性排斥反应(AR)、慢性排斥反应(CR)、新发/复发肾病、小管萎缩并间质纤维化发生率。结果 32例DCD供肾受者均采用Tac、霉酚酸酯及醋酸泼尼松三联用药方案。病理检查结果:肉眼观察:穿刺标本均为灰白色细条形组织,长度0.8~1.5 cm,直径约0.1 cm;切除的移植肾标本,肾脏形态和大小未见明显异常,皮、髓质结构清楚,肾盂黏膜光滑未见扩张,肾门血管内未见血栓,输尿管未见狭窄及扩张。光镜下观察:除1例次穿刺组织肾小球数量较少外,其余35例次均合格;19例次肾小球病变轻微病变;14例次肾小球硬化;13例次可见淤血。35例次移植肾小管均存在病变;12例次可见多灶或小灶肾小管坏死;12例次出现肾小管萎缩;14例次出现不同程度的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18例次发生动脉内膜肿胀或增厚。DCD供肾受者最终病理诊断(35例次):Tac中毒21例次(60.0%),ATN 12例次(34.3%),新发/复发肾病7例次(20.0%),AR 6例次(17.1%),CR 2例次(5.7%)。DCD供肾组Tac中毒、ATN、AR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DCD供肾组与对照组CR、新发/复发肾病、小管萎缩并间质纤维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三类DCD成人供肾移植术后病理主要以Tac中毒、ATN、新发/复发肾病为主,受者早期疗效欠理想,应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以提高中国三类DCD成人供肾移植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心脏死亡 器官捐献 病理状态 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供肝体外膜肺氧合模式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贤胜 程琦 +2 位作者 王莎莎 叶创文 庞树旺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保护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供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14年1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符合供肝要求的40例脑死亡或不可逆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ECMO运转前、运转后5 mi... 目的评价超声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保护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供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14年1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符合供肝要求的40例脑死亡或不可逆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ECMO运转前、运转后5 min、停转即刻,记录超声监测的供肝肝动脉流量(QHA)、门静脉流量(QPV)及ECMO导致的肝动脉ECMO流量(VE)。在相应时刻监测供体血液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的变化;随访肝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内移植肝恢复情况。结果 ECMO转机时间平均为(1.0±0.2)h。使用ECMO运转前后QHA、QPV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使用ECMO运转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内不同时间点对移植肝进行超声评估,及对肝功能TB、ALT等进行检测,结果显示40例受者移植肝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通过超声监测QHA,选择最优ECMO流量灌注,能保护DBCD供肝,避免灌注损伤及灌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外膜肺氧合 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改善心脏死亡大鼠离体肺灌注后供肺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英伦 卫栋 +4 位作者 王梓涛 杨修成 刘明昭 戴振航 陈静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对心脏死亡大鼠离体肺灌注(EVLP)后供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单纯灌注组(A组)和改良灌注组(B组),每组10只。A组采用A灌注液(灌注液未添加IL-10)进行灌注,B组采用B灌注液(灌注液中添加...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对心脏死亡大鼠离体肺灌注(EVLP)后供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单纯灌注组(A组)和改良灌注组(B组),每组10只。A组采用A灌注液(灌注液未添加IL-10)进行灌注,B组采用B灌注液(灌注液中添加IL-10)进行灌注,建立大鼠心脏死亡供肺EVLP模型。比较两组供肺外观及供肺组织干重/湿重(D/W)比值、供肺功能和代谢状态、供肺形态学表现和供肺炎症标志物水平。结果灌注结束后,A组供肺全肺明显水肿,顺应性差,气道内涌出大量水肿液,而B组未见明显水肿,顺应性较好。与A组比较,B组肺组织D/W比值较高(P<0.05)。两组肺静脉血氧分压均在灌注2 h时达到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肺动脉压升高速度较慢,灌注结束时肺动脉压较低;且灌注液中乳酸水平下降(均为P<0.05)。A组肺泡结构大量破坏,细胞数量稀少,B组肺泡结构相对正常,未见明显细胞水肿。A组供肺细胞凋亡较多,B组供肺未见明显细胞凋亡现象。两组灌注4 h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IL-6水平均升高,IL-4均降低(均为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IL-10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改善心脏死亡大鼠EVLP后供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灌注(EVLP) 肺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心脏死亡后供体肾脏的影响
18
作者 刘祥凤 薛正威 +5 位作者 秦志刚 黎洁钰 李翼容 陈林 李鹏 顾健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179-2188,共10页
目的实验比较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心脏死亡后供体(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静态冷藏期肾脏的保护作用,从而探讨Dex适宜剂量。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5):对照组(NC组)、模型组(0 nmol/... 目的实验比较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心脏死亡后供体(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静态冷藏期肾脏的保护作用,从而探讨Dex适宜剂量。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5):对照组(NC组)、模型组(0 nmol/L Dex组)和6个不同浓度Dex组(0.1、1、10、100、1000、10000 nmol/L Dex组)。大鼠麻醉和肝素化后放血法处死。热缺血30 min时:NC组灌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摘取肾脏、固定、-80℃保存;其余按分组浓度灌注含Dex的威斯康星大学器官保存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UW液),摘取肾脏、并置于相应保存液4℃保存24 h模拟供肾静态冷藏。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Caspase-3和肾组织损伤因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NAG活力,羟胺法测定T-SOD活力、TBA法测定MDA含量,RT-qPCR检测炎症相关因子IL-6、TNF-α的mRNA扩增水平。结果(1)与NC组比较:0 nmol/L Dex组肾损伤评分、Caspase-3和KIM-1水平、NAG活力、MDA含量和IL-6 mRNA扩增水平增加,T-SOD活力降低(P<0.05)。(2)与0 nmol/L Dex组比较:100、1000 nmol/L Dex组肾损伤评分显著降低[(1.33±0.26)分、(1.30±0.16)分vs(2.14±0.34)分,P<0.05)];1、10、100、1000 nmol/L Dex组KIM-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100、1000 nmol/L Dex组NAG活力下降(P<0.05),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P<0.05);1、10、100、1000、10000 nmol/L Dex组MDA表达量降低(P<0.05);0.1、1、10、100、1000 nmol/L Dex组IL-6的mRNA水平降低(P<0.05);0.1、1、10、100、1000、10000 nmol/L Dex组TNF-α的mRNA水平降低(P<0.05)。(3)与0.1 nmol/L Dex组比较:100、1000 nmol/L Dex组KIM-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19±0.01)、(0.18±0.02)vs(0.25±0.02),P<0.05)],MD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10、100、1000 nmol/L Dex组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4)与1、10 nmol/L Dex组比较:100、1000 nmol/LDex组TNF-α水平降低(P<0.05)。(5)与0、0.1、10 nmol/L Dex组比较:1000 nmol/L Dex组SOD活力增加(P<0.05)。结论Dex对大鼠DCD供肾的保护效应随浓度增加而增强,100、1000 nmol/L Dex剂量保护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涉及减少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和抗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 右美托咪定 肾移植 器官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收藏——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理念
19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870-2870,共1页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是指心脏停止跳动后的器官捐献。与脑死亡器官捐献( DBD)不同,DCD的捐献者具有严重的中枢神经损伤和/或不可逆转的脑损伤,但又没有达到脑死亡标准,此时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受损程度因缺氧耐受能力不同而各...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是指心脏停止跳动后的器官捐献。与脑死亡器官捐献( DBD)不同,DCD的捐献者具有严重的中枢神经损伤和/或不可逆转的脑损伤,但又没有达到脑死亡标准,此时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受损程度因缺氧耐受能力不同而各有不同。经过医生确定患者已经没有复苏的机会,并且亲属已经决定撤除患者的生命支持后,捐献者的家人可以选择DCD,为等待器官捐献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心脏死亡 死亡标准 收藏 中枢神经损伤 缺氧耐受能力 dcd 心脏停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收藏——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理念
20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0,共1页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指心脏停止跳动后的器官捐献。与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不同,DCD的捐献者具有严重的中枢神经损伤和/或不可逆转的脑损伤,但又没有达到脑死亡标准,此时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受损程度因缺氧耐受能力不同而各有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指心脏停止跳动后的器官捐献。与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不同,DCD的捐献者具有严重的中枢神经损伤和/或不可逆转的脑损伤,但又没有达到脑死亡标准,此时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受损程度因缺氧耐受能力不同而各有不同。经过医生确定患者已经没有复苏的机会,并且亲属已经决定撤除患者的生命支持后,捐献者的家人可以选择DCD,为等待器官捐献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DCD供者选择标准: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心脏死亡 死亡标准 收藏 中枢神经损伤 缺氧耐受能力 dcd 心脏停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