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膜肺氧合对非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袁润强 宫满成 +2 位作者 董文静 邓德成 龚朝阳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非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的保护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非可控型DCD患者,按ECMO体内灌注的时间将60例供体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利用ECMO灌注2 h,实验组2灌注4 h,实验组3灌注6 h,每组20例,相应受...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非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的保护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非可控型DCD患者,按ECMO体内灌注的时间将60例供体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利用ECMO灌注2 h,实验组2灌注4 h,实验组3灌注6 h,每组20例,相应受体亦分为3组,每组20例。同时随机选取20例接受循环功能稳定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的受体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体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各组受体的移植肾恢复时间、术后第1日尿量和术后1年移植肾功能等指标;比较各组受体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受体的PNF、DGF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的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各实验组受体术后第1日尿量及术后1年的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实验组及对照组肾移植术后1年的人、肾存活率均为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利用ECMO技术辅助非可控型DCD的循环或呼吸功能可以很好地保护供肾功能,提高供肾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体外膜肺氧合(ECMO)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 急性排斥反应 血尿素氮 血清肌酐 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供体功能维护 被引量:13
2
作者 唐晖 傅斌生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器官的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现阶段缓解器官短缺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DCD供体发生脑死亡或心脏停搏时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会导致供体器官功能损害,因此供体器官...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器官的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现阶段缓解器官短缺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DCD供体发生脑死亡或心脏停搏时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会导致供体器官功能损害,因此供体器官功能维护直接关系到捐献成功率和受体的安全。通过选择合适的捐赠者(Maastricht分类Ⅲ型)、高质量的供体和匹配的受体(高风险供体向低风险受体),使用先进的器官保存技术(如低温机械灌注、常温机械灌注及全身静脉系统氧气灌注)以及药物控制,可使DCD供体的功能得到维护从而获得良好的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器官维护 供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邓德成 龚朝阳 +1 位作者 冯春在 田敏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4期209-212,240,共5页
目的总结幼儿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的手术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例5岁8个月幼儿DCD提供了两个供肾,分别为两例成人受者做肾移植手术。总结术中、术后管理经验,随访1年,... 目的总结幼儿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的手术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例5岁8个月幼儿DCD提供了两个供肾,分别为两例成人受者做肾移植手术。总结术中、术后管理经验,随访1年,监测移植肾功能、移植肾大小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供肾大小:右肾长径8.0cm、短径3.0cm、宽径4.0cm,左肾长径8.2cm、短径3.1cm、宽径4.3cm。2例受者均为50kg以下的女性。采用单肾右髂窝移植,手术方式及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与成人供肾移植相同。受者的血清肌酐(Scr)分别于术后10d和30d降至正常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于术后15d和50d增加至稳定水平(>50ml/min),移植肾各径长度在2周内达到稳定水平并接近成人肾大小。随访至交稿日,两受体的肾功能、尿量均正常,无发生蛋白尿及并发症。结论 5岁左右的幼儿DCD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在选择合适受者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幼儿供者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的配合与监护 被引量:10
4
作者 石英 何洹 +2 位作者 易建华 展淑敏 霍枫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护理配合与监护要点。方法对24例脑-心双死亡的器官捐献者持续严密地进行心电和血压的监测,重点监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电图,及时为医师提供启动和中止ECMO的时机;配合医师进... 目的探讨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护理配合与监护要点。方法对24例脑-心双死亡的器官捐献者持续严密地进行心电和血压的监测,重点监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电图,及时为医师提供启动和中止ECMO的时机;配合医师进行ECMO的置管与运转以及各参数的监测与维护;做好拟献器官功能的监测与维护等。结果 24例脑-心双死亡的器官捐献者,在脑死亡后等待心脏停跳的过程中全部应用ECMO,ECMO支持时间51~380min。成功获取肝脏24个、肾脏34个、心脏2个、角膜46个,器官热缺血时间全部为0。24个供肝全部有效地用于24位肝移植患者,受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满意,痊愈出院。结论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ECMO,对捐献者的严密监测、ECMO系统的维护以及对拟捐献器官功能的保护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体外膜肺氧合 器官获取组织 脑-心双死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零点活检冷冻组织改良PAS、Masson和PASM染色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昕 黄海建 +2 位作者 王晨 陈新 陈惠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0-1132,共3页
随着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工作的广泛开展,DCD来源的供肾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DCD供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亦呈逐渐增加趋势,如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机会性病毒感染、排斥反应等,这就要求临床... 随着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工作的广泛开展,DCD来源的供肾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DCD供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亦呈逐渐增加趋势,如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机会性病毒感染、排斥反应等,这就要求临床医师评估供肾质量,除了临床评分及肉眼评估外,肾移植术中零点穿刺标本是评估移植肾功能、预测器官分配或远期存活的金标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PAS MASSON PA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医务人员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佳 严谨 +2 位作者 叶启发 明英姿 谢文照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26,40,共4页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是目前解决器官移植工作器官短缺的关键性举措,参与器官捐献过程的ICU的医务人员需要直接面临对潜在捐献者的治疗照护、临终护理、死亡判定等诸多伦理问题。应加强ICU医务人员器官捐献伦理知识的普及教育并完善相关法...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是目前解决器官移植工作器官短缺的关键性举措,参与器官捐献过程的ICU的医务人员需要直接面临对潜在捐献者的治疗照护、临终护理、死亡判定等诸多伦理问题。应加强ICU医务人员器官捐献伦理知识的普及教育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保证器官捐献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重症监护室 医学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术后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亚莉 张枭然 孙渭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0-724,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受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及病原体分布,为制定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某三级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DCD肾移植受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DCD肾移植受者...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受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及病原体分布,为制定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某三级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DCD肾移植受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DCD肾移植受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医院感染病原学特点。结果 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共监测DCD肾移植患者313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48例,共63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5.34%,例次发病率为20.13%。2016年DCD肾移植受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0.11%(19/188),2014年为28.57%(14/49),2015年为19.74%(15/76),各年份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前三位的医院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22/63,34.92%)、手术部位(16/63,25.39%)及血液系统(11/63,17.46%)。共检出病原体42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27株,64.29%),其次是真菌(9株,21.43%)和革兰阳性菌(6株,14.28%);居前三位的病原体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9株,21.43%)、热带假丝酵母菌(7株,16.67%)、大肠埃希菌(5株,11.90%)。42株病原体中多重耐药菌(MDRO)15株(35.71%),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66.67%),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4株)及不动杆菌属(3株)为主;革兰阳性菌5株(33.33%),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为主。结论 DCD肾移植受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对下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及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同时加强对MDRO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改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降低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肾移植 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菌 目标性监测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家属决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育玮 邓云龙 +1 位作者 叶啟发 黄伟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2,共3页
2010年3月起我国开始推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试点工作。通过对51例潜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案例进行开放式访谈,探讨协调介入时机和环境、协调员专业水平、家属对脑死亡及捐献流程信息的了解、家庭组成、传统文化对器官捐献决定的影响,针对... 2010年3月起我国开始推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试点工作。通过对51例潜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案例进行开放式访谈,探讨协调介入时机和环境、协调员专业水平、家属对脑死亡及捐献流程信息的了解、家庭组成、传统文化对器官捐献决定的影响,针对性提出提高器官捐献数量和捐献率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家属决定 协调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对小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鲁皓 刘晓珊 +6 位作者 陆云杰 秦建杰 饶建华 李国强 王学浩 张峰 吕凌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对小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根据灌注保存方式不同分为新鲜供肝低温保存组(FC组)、DCD供肝低温保存组(DC组)和DCD供肝低温氧合机械灌注... 目的研究体外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对小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根据灌注保存方式不同分为新鲜供肝低温保存组(FC组)、DCD供肝低温保存组(DC组)和DCD供肝低温氧合机械灌注组(DP组),每组6只。低温灌注保存供肝6h后,收集保存过供肝的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UW液),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收集3组小鼠肝组织,切片,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观察3组小鼠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保存6h后,DC组与DP组的UW液中的ALT、AST含量均明显高于FC组(均为P<0.01);DP组的ALT和AST含量均明显低于DC组(均为P<0.01)。光学显微镜下,FC组未见明显坏死区域,DC组肝细胞损伤严重,DP组肝组织未见明显损伤及坏死。荧光显微镜下,FC、DP两组肝细胞凋亡程度轻微,DC组肝细胞形态极不规则,肝细胞坏死严重。结论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可减轻肝细胞损伤和凋亡,为DCD肝移植的器官保存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氧合机械灌注 肝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单肾成人肾移植的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结学 刘东 +5 位作者 吴家清 蒙善东 申升 邓庚国 马娟 郑克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单肾成人移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儿童DCD供者单肾成人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6例儿童DCD供者中位年龄9岁(5~15岁),均捐献给相... 目的:观察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单肾成人移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儿童DCD供者单肾成人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6例儿童DCD供者中位年龄9岁(5~15岁),均捐献给相同血型受者。12例受者中位年龄38岁(21~65岁),男4例,女8例,均为首次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均阴性,HLA错配数1~4个。均采用右侧髂窝移植法。结果:12例受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肾功能恢复均较顺利,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和移植肾功能延迟。其中5例为移植肾功能5 d内恢复正常,5例为移植肾功能10 d逐步恢复,有2例缓慢恢复。1例受者术后出现尿漏,经通畅引流后尿漏停止。1例受者切口延迟愈合,换药后Ⅱ期愈合。术后随访1~36个月,受者和移植肾全部存活,所有受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儿童DCD供者单肾成人移植早期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扩大供者来源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儿童供者 单肾成人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型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术中应用乌司他丁预处理对肾移植受体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洋洋 蔺婷婷 +2 位作者 何岍妍 刘环秋 冯艳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9-476,共8页
目的:在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的乌司他丁预处理,观察其对肾移植受体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可控型DCD供体90例,肾移植受体174例。将供体随机分为3组,U1组术中使用乌司他丁5 000 U·kg~(-1);U2组术中使用乌... 目的:在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的乌司他丁预处理,观察其对肾移植受体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可控型DCD供体90例,肾移植受体174例。将供体随机分为3组,U1组术中使用乌司他丁5 000 U·kg~(-1);U2组术中使用乌司他丁10 000 U·kg~(-1);对照组术中不使用乌司他丁,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受体术前及术后1~7 d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记录每小时尿量,计算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结结果果:3组受体术后7 d的每小时尿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术后第1天,U1组和U2组受体每小时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U2组受体每小时尿量高于U1组(P<0.05)。术后第5天,U2组每小时尿量高于U1组(P<0.05)。术后第6天,U2组受体每小时尿量高于U1组和对照组(P<0.05)。其余各天3组受体每小时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内U1组和U2组受体eGFR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2天U1组受体eGFR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3组受体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体术后7 d内血肌酐水平均明显降低,U1组和U2组受体血肌酐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低,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体血尿素氮水平均降低后又升高,U1组和U2组受体血尿素氮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U1组和U2组受体术后DGF发生率分别为10.5%、8.5%和6.9%,U1组和U2组受体术后DGF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结论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可控型DCD,可促进肾移植受体术后尿量早期恢复,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肾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缺血再灌注损伤 预处理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现状及其肝移植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吕国悦 邱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1-13,共3页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但是供体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因此适合我国国情,同时符合国际标准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应该是现阶段缓解器官短缺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国际上DCD肝移植的曲折发展历程,通过对DCD肝移植的定...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但是供体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因此适合我国国情,同时符合国际标准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应该是现阶段缓解器官短缺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国际上DCD肝移植的曲折发展历程,通过对DCD肝移植的定义与分类、伦理原则、适应证、获取方案、捐献情况和临床效果进行综述,认为DCD供肝是目前我国肝移植供体极度短缺大环境下的一支"生力军"。随着其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成为我国肝移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17
13
作者 尹志科 严谨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29,32,共3页
心脏死亡供体作为增加器官来源的重要途径,已受到世界移植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特殊的移植环境中,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开展有其优势,但也面临着伦理、技术及社会方面的困境。除了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新观念外,还应培训器官捐献协调员,建... 心脏死亡供体作为增加器官来源的重要途径,已受到世界移植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特殊的移植环境中,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开展有其优势,但也面临着伦理、技术及社会方面的困境。除了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新观念外,还应培训器官捐献协调员,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树立医院良好形象,促进器官捐献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伦理困境 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及顶层设计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文国 蒋雷鸣 +5 位作者 夏利 覃展偶 曾宪华 唐荣金 石海林 向雪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总结近年来开展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移植的疗效及顶层设计与实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接受DCD肾移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近年来开展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移植的疗效及顶层设计与实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接受DCD肾移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DCD肾移植术。其中17例患者术后第5~7天肾功能恢复正常(73.91%);4例患者术后第8~10天肾功能恢复正常(17.39%);2例患者肾功能延迟恢复(8.69%),其中1例规律血透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另1例(最近1例)血透2月后肌酐维持在190μmmol/L并出院。在DCD肾移植后的随访过程中,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1例患者术后第5个月死于重症肺部感染。结论:DCD供肾肾移植效果好,是我国尚无脑死亡法条件下,有效解决肾移植面临肾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顶层设计及组织实施是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开启我国器官移植新时代 被引量:29
15
作者 霍枫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47-249,共3页
2013年2月25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红十字总会联合召开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视频工作会议,宣布在全国正式启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这次会议被认为是我国器官移植的又一个里程碑,开启了我国器官移植新时代,也开启了我国器官移植... 2013年2月25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红十字总会联合召开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视频工作会议,宣布在全国正式启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这次会议被认为是我国器官移植的又一个里程碑,开启了我国器官移植新时代,也开启了我国器官移植领域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维护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力 郭丽 +1 位作者 罗雅丹 眭维国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45-347,共3页
供体短缺问题是影响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瓶颈,亲属活体器官和尸体器官捐献是供体的主要来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重要的组成部分。DCD供体质量的改善是目前肾移植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DCD供肾维护措施——供肾快速获取法、自... 供体短缺问题是影响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瓶颈,亲属活体器官和尸体器官捐献是供体的主要来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重要的组成部分。DCD供体质量的改善是目前肾移植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DCD供肾维护措施——供肾快速获取法、自动胸外按压法、原位灌注法、常温体外膜肺氧合法、低温机械灌注保存法、Lifeport器官灌注运输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供体 肾移植 维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罗莫司治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意 聂海波 +1 位作者 胡卫列 吕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同种异体DCD供肾受者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早期应用西罗莫司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同种异体DCD供肾受者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早期应用西罗莫司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DCD供肾肾移植受者,采用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三联抗排斥免疫方案(FK506每次3mg,每日2次;MMF每次750mg,每日2次;泼尼松每次15mg,每日1次),术后即出现无尿,诊断为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术后35d发现尿量减少,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急性排斥反应,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后,血清肌酐(Scr)升高,提示治疗无效,改为西罗莫司+FK506+MMF+泼尼松的四联方案(西罗莫司每次0.5mg,每日1次;FK506每次2mg,每日2次;MMF每次250mg,每日2次;泼尼松每次15mg,每日1次),并减少他克莫司剂量。改用方案后3d患者Scr逐渐下降至正常,至出院后未再出现排斥反应。患者随访至2013年4月移植肾功能稳定,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西罗莫司有利于DCD供肾肾移植患者肾功能早期恢复,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排斥反应 急性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肾移植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肝脏移植系统的建立和评价(附73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梦芸 邵文雨 +1 位作者 武正山 潘熊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8-501,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本院实施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肝移植病例,探讨国内DCD肝脏移植方面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5月于本院行原位肝脏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73例,均接受DCD供体,供... 目的 :通过分析本院实施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肝移植病例,探讨国内DCD肝脏移植方面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5月于本院行原位肝脏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73例,均接受DCD供体,供者均为中国Ⅲ类可控性DCD。所有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类固醇激素),复查肝功能及血药浓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结果:73例患者均顺利接受DCD供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原发无功能1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1例为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为精神症状伴意识障碍,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余患者预后良好,康复出院。随访2~12个月,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通过选择符合中国标准Ⅲ类的捐献者,实施可控的DCD程序,DCD肝移植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肝脏移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的伦理与法律解读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丽芝 周青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第6期860-862,共3页
通过对2013年美国胸科协会、国际心肺移植协会、重症医学学会、器官获取委员会以及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根据目前的临床数据和经验,对心脏死亡的供体器官捐献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修订的新的指南进行解析后认为,在我国特殊的器官移植环境... 通过对2013年美国胸科协会、国际心肺移植协会、重症医学学会、器官获取委员会以及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根据目前的临床数据和经验,对心脏死亡的供体器官捐献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修订的新的指南进行解析后认为,在我国特殊的器官移植环境中,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存在着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知情同意、前后期干预、死亡判定、临终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心脏死亡 器官捐献 伦理学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与尸体供者小肠移植物保存质量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邱啸臣 李元新 +1 位作者 梁玉梅 余琦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和传统尸体供者小肠移植物的保存质量。方法对2013年至2014年在北京地区获取的7例尸体供者(N组)和7例DCD供者(DCD组)的小肠移植物进行质量评估。移植物经灌注、切取,于保存30 min和6 h采集肠组织,行...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和传统尸体供者小肠移植物的保存质量。方法对2013年至2014年在北京地区获取的7例尸体供者(N组)和7例DCD供者(DCD组)的小肠移植物进行质量评估。移植物经灌注、切取,于保存30 min和6 h采集肠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小肠移植物损伤评分(Chiu氏积分法),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采用d 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肠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保存30 min,N组和DCD组的小肠移植物损伤评分分别为(1.46±0.81)分和(1.76±0.21)分;保存6 h,两组相应为(3.86±0.42)分和(4.17±0.71)分(均为P>0.05)。与保存30 min相比,保存6 h的N组和DCD组的小肠损伤评分明显增加(均为P<0.05)。保存30 min,N组和DCD组的小肠移植物肠组织中MDA含量分别为(100±10)pmol/mg、(110±13)pmol/mg(P>0.05);保存6 h,N组和DCD组的MDA含量分别为(170±18)pmol/mg和(310±29)pmol/mg,同一保存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保存30 min相比,两组小肠移植物切取保存6 h肠组织中的MDA含量明显增加(均为P<0.05)。保存30 min,N组和DCD组的小肠移植物肠黏膜细胞凋亡数量分别为(9.78±2.56)个和(15.78±2.84)个(P>0.05);保存6 h,N组和DCD组相应为(31.32±1.38)个和(53.42±1.95)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肠移植物肠黏膜细胞凋亡数量保存6 h后较保存30 min时明显增加(均为P<0.05)。结论 DCD供者与传统尸体供者的小肠移植物的保存质量相当,提示DCD供者小肠移植物有可能应用于临床小肠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尸体供者 小肠移植 器官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