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相关三尖瓣反流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俞丹青 林艳 +2 位作者 陈琦 刘先宝 王建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是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因较为复杂,受到起搏导线介导的三尖瓣反流和CIED存在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影响。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的发病机制包括起搏导线对三尖瓣复合体的机械性损伤或干...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是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因较为复杂,受到起搏导线介导的三尖瓣反流和CIED存在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影响。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的发病机制包括起搏导线对三尖瓣复合体的机械性损伤或干扰、起搏模式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以及永久性心房颤动、心尖起搏、右心室高比例起搏等临床危险因素。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的自然病程发展和预后与其他病因导致的三尖瓣反流类似。超声心动图、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可对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进行精确诊断。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的应对策略包括优化导线植入的方法、选择最适配的起搏方式等预防措施和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处理方法,多学科共同决策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反流 心脏植入电子装置 发病机制 诊断 预防 处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多学科植入性心脏电子装置感染诊断处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12
2
作者 葛茂军 李光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9-604,共6页
植入性心脏电子装置(implantable cardiac electronic devices,ICED)包括起搏器、植入性心脏除颤器和心脏复同步治疗装置。这些装置可位于血管内或血管外,如果发生感染时可累及起搏器、电极以及心脏自身结构,并可危及生命。ICED感染... 植入性心脏电子装置(implantable cardiac electronic devices,ICED)包括起搏器、植入性心脏除颤器和心脏复同步治疗装置。这些装置可位于血管内或血管外,如果发生感染时可累及起搏器、电极以及心脏自身结构,并可危及生命。ICED感染占所有心内膜炎(IE)患者的10%,病死率可高达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植入心脏装置 除颤器 感染 指南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感染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次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装置患者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苑翠珍 昃峰 +4 位作者 李鼎 段江波 吴寸草 杨丹丹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因装置相关感染经静脉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CRT)装置的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感染经静脉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因装置相关感染经静脉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CRT)装置的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感染经静脉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及再植入Biv-CRT装置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数据,并进行随访,以评估并发症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结果:167例患者进行了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161例(96.4%)拔除成功,6例(3.6%)拔除失败。拔除成功的患者,109例(67.7%)患者拟行Biv-CRT装置再植入。中位时间7(5,7)d后,行再植入Biv-CRT装置的患者6例(5.5%)失败;103例(94.5%)成功,其中102例(99.0%)通过右侧入路植入,1例(1.0%)选择左侧入路植入(因双侧均曾囊袋感染)。161例拔除成功的患者中58例(36.0%)未再植入Biv-CRT装置,其中39例(24.2%)因初始适应证可疑或消失。术后1年随访期间,再植入Biv-CRT装置的103例患者共有7例(6.8%)死亡,1例(1.0%)患者囊袋感染,1例(1.0%)患者右心房导线脱位。结论:患者因感染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后再植入Biv-CRT装置是可行的,右侧入路植入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因此,对于拔除后再评估有Biv-CRT装置植入指征的患者,应推荐进行右侧入路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双心室心脏再同步治疗 导线拔除 心脏装置感染 植入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晓欣 张向毅 +6 位作者 崔盈佳 裴志怡 林佳艺 岳雯静 王子涵 康晓凤 祝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0-377,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植入术后设备感染(DRI)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与CIED植入术后... 目的:系统评价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植入术后设备感染(DRI)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与CIED植入术后DRI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3年12月2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完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与适用性评价。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模型总体适用性较好,但偏倚风险较高,ROC曲线的AUC为0.67~0.96。11项研究完成了内部验证,5项研究进行了外部验证。囊袋和(或)电极重置/装置升级、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年龄、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使用抗凝药是DRI的预测因子。结论:目前CIED植入术后DRI风险预测模型整体性能较好,适用性较好,但偏倚风险较高。需在数据来源、变量筛选、模型评价等方面提高研究质量,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完善现有模型的外部验证,并积极研发适用于我国人群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植入电子设备 设备感染 风险评估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电子装置植入术后的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评《四维电子显微镜》
5
作者 黄冰冰 冉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2-583,共2页
心脏电子装置是置入于人体的电子治疗仪器,其中包括心脏同步化装置、永久心脏起搏器、以及植入式体内电除颤器。其作用原理为电池提供能量,借助脉冲发生器发放电脉冲,利用导线电极的传到,刺激患者心肌部位,提升心脏的活性,以达到治疗心... 心脏电子装置是置入于人体的电子治疗仪器,其中包括心脏同步化装置、永久心脏起搏器、以及植入式体内电除颤器。其作用原理为电池提供能量,借助脉冲发生器发放电脉冲,利用导线电极的传到,刺激患者心肌部位,提升心脏的活性,以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等心脏功能性疾病。于1962年10月我国安装了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 电子装置 《四维电子显微镜》 囊袋出血 电子显微镜 感染因素 电子显微学 分析及护理 囊袋感染 心脏疾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蔡闵敏 张春 +4 位作者 张洁琼 张银雪 马玉彤 王凤娟 曹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7期1090-1095,共6页
目的:构建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监测该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实用、可测量的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回顾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拟定相关... 目的:构建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监测该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实用、可测量的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回顾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拟定相关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与资料收集方法,再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及个别专家面谈的方式最终确立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结果:最终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20项三级指标的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6与0.921,肯德尔和谐系数在0.190~0.223之间。结论: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专科特色强,各项指标围绕围手术期护理展开,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有利于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植入电子装置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护理质量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术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彭文杰 丁立刚 +7 位作者 赵亚楠 李华龙 李超 李腾 黄俊 廖志勇 李宜富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索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经腋静脉途径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患者共130例。其中46例患者应用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方法行心脏植入式... 目的:探索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经腋静脉途径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患者共130例。其中46例患者应用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方法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超声组),84例患者应用解剖定位法行腋静脉穿刺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与对照组相比,气胸发生率(0%vs.3.6%,P=0.493)、囊袋血肿发生率(2.2%vs.2.4%,P=1.000)、囊袋感染发生率(0%vs.2.4%,P=0.539)、电极脱位发生率(0%vs.2.4%,P=0.539)、电极穿孔发生率(0%vs.1.2%,P=1.000)及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2%vs.11.9%,P=0.1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术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腋静脉穿刺 心脏植入电子装置 心脏起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感染的预防策略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熊裕荣 鲍慧慧 程晓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6-780,共5页
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感染是临床实践中日益常见的并发症,可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经济负担。本文回顾分析了CIED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相关文献,总结了预防CIED感染的现有循证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心脏植入电子设备 感染 预防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装置感染拔除后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文成 昃峰 +6 位作者 李学斌 李鼎 周旭 段江波 何金山 王龙 苑翠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0-1143,共4页
目的:评价心脏起搏装置感染拔除后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起搏器感染行电极拔除术患者共825例,根据是否植入新起搏装置分为再植入组(n=640)和未再植入组(n=185)。收集患... 目的:评价心脏起搏装置感染拔除后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起搏器感染行电极拔除术患者共825例,根据是否植入新起搏装置分为再植入组(n=640)和未再植入组(n=18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拔除后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患者,分析其安全性。随访的研究终点是患者死亡以及再次植入新起搏装置。结果:185例(22.4%)患者感染装置拔除后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未再植入组与再植入组的年龄、男性、起搏器植入时间、窦性心动过缓或停搏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再植入组相比,未再植入组的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患者比例较低(45.6%vs.1.1%,P<0.05),而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比例较高(18.4%vs.62.3%,P<0.05)。未再植入组患者中,单纯囊袋感染155例(83.8%),菌血症20例(10.8%),感染性心内膜炎10例(5.4%)。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最常见原因是患者为非起搏依赖且电极拔除后未见长R-R间期(128例,69.2%;其中包括12例已行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且术后未再出现长R-R间期的患者),其次为自主心率<50次/min但无心动过缓相关症状(55例,29.7%),2例(1.1%)患者伴高度房室阻滞但电极拔除后不愿意再次植入。电极拔除过程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经股静脉抓捕器(50.3%),其次是锁定钢丝(28.7%)。对未再植入组患者中位随访40.6(12.5,52.8)个月,36例(19.5%)患者达到研究终点,包括24例(12.9%)因症状性心动过缓再次植入起搏装置的患者和12例(6.5%)死亡患者,所有死亡患者均无症状性心动过缓,均与慢心率无关。结论:心脏起搏装置感染拔除后,22.4%的患者不需要再植入新起搏装置,最常见的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密切随访证实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患者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装置 起搏器感染 电极拔除 起搏装置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的不同处理方法及预后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剑 王林林 +1 位作者 吴晓馗 李翔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37-1439,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CIED)植入后感染不同处理方式的选择及其应用,评价起搏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20年所有植入起搏器相关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CIED)植入后感染不同处理方式的选择及其应用,评价起搏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20年所有植入起搏器相关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预后。结果:共14例患者纳入研究,均为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5例选择单纯局部清创换药及静脉用抗生素,平均清创次数4.6次,均反复再发囊袋感染,最后重新选择移除脉冲发生器、剪断电极后对侧植入。6例直接脉冲发生器移除、电极导线剪断后局部彻底清创。以上11例患者均未再发囊袋感染,距最后1次清创平均随访时间6年。另外3例直接移除脉冲发生器,经静脉系统电极导线全部拔除,平均随访时间2.5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再发囊袋感染。结论:CIED植入后囊袋感染应尽可能首选全部拔除装置,控制感染,对侧重新植入。但对一些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单纯局限囊袋感染或拔除电极风险太大的患者,脉冲发生器移除、电极导线剪断后局部彻底清创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植入装置感染 单纯清创 拔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预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晓娟 马礼坤 +1 位作者 张理想 詹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81-888,共8页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风险因素,依此构建个性化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且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风险因素,依此构建个性化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且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依据患者术后1年囊袋感染的发生情况将受试对象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2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病率为7.45%(24例)。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长、手术次数、切口愈合不良是受试对象术后囊袋感染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通过Bootstrp自抽样1000次进行内部验证,内部验证后列线图模型的C统计量为0.869(95%CI:0.773~0.947),提示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患者实际发生情况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8,提示列线图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法表明,当列线图模型的概率阈值为0.03~0.62时,患者的临床净收益率最高,提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发生情况受多种风险因素影响,列线图可整合术后囊袋感染的风险因素并用于个性化地预测患者术后囊袋感染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 囊袋感染 风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燕林 丁莉 陈琴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17-19,共3页
目的总结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的护理要点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的7例患者行ICD植入术,术前加强心电监护及病情观察;术后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尤其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做好休息与... 目的总结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的护理要点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的7例患者行ICD植入术,术前加强心电监护及病情观察;术后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尤其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做好休息与饮食、疼痛及生命体征护理和健康教育,及时处理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结果 7例患者住院14-30 d,出院时的心功能NHYA分级Ⅱ-Ⅲ级。随访2-52个月,1例患者术后14个月因肺部感染、泵衰竭死亡。其余6例存活患者共记录到4次放电过程,3次室性心动过速和1次室上性心动过速,放电后均成功转复窦律;1例并发电击幻觉,1例囊袋渗液,经对症处理均好转。结论加强ICD植入术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完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能降低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延长ICD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心肺复苏 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 并发症 电击幻觉 囊袋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昃峰 李鼎 +7 位作者 周旭 王龙 段江波 吴寸草 苑翠珍 何金山 杨丹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38-1244,共7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无导线起搏器(LP)植入的患者,分为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LP组(再植入LP组)和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 目的:探讨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无导线起搏器(LP)植入的患者,分为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LP组(再植入LP组)和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植入部位、释放次数、术后QRS时限。随访两组植入1周、1个月、3个月、1年时起搏参数情况。结果:共入选51例LP植入患者,其中男性30例(58.8%),平均年龄(73.2±13.6)岁。再植入LP组33例(64.7%),其中男性18例(54.5%),平均年龄(69.9±12.2)岁。首次植入LP组18例(35.3%),其中男性12例(66.7%),平均年龄(79.2±14.2)岁。再植入LP组31例(93.9%)患者因囊袋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手术。所有患者LP均植入成功,1例(2.0%)术中发生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后好转。48例(94.1%)患者植入间隔部位。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再植入LP组释放≤2次比例、起搏阈值、感知、阻抗、手术时间、起搏QRS波群时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0.1(11.3,31.3)个月,无起搏相关的并发症。1年随访时,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再植入LP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植入L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 起搏器再植入 无导线起搏器 心脏植入电子装置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感染治疗与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小军 杨文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3-718,共6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心内膜和/或心瓣膜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生率高,据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年发病率约有1.50~4.95例/10万人,死亡率高达14%~46%[1]。不过,近年来在该病的分类和诊断,新型药物如...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心内膜和/或心瓣膜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生率高,据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年发病率约有1.50~4.95例/10万人,死亡率高达14%~46%[1]。不过,近年来在该病的分类和诊断,新型药物如达托霉素对IE的疗效研究、手术治疗指征及时机掌握的更新、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选择等方面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原创研究和报道,本综述旨在系统回顾这些文献的基础上,对IE诊治提供基于较高循证水平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感染 治疗 感染 心脏植入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感染电极导线拔除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潇男 唐闽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0-832,共3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拔除电极导线的专用器械不断问世并应用于临床,全世界拔除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CIED)电极导线的数目及开展电极导线拔除术的中心亦不断增多。随着患者寿命延长和导线植入数量增多,非感染因素所致电极导线拔除日...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拔除电极导线的专用器械不断问世并应用于临床,全世界拔除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CIED)电极导线的数目及开展电极导线拔除术的中心亦不断增多。随着患者寿命延长和导线植入数量增多,非感染因素所致电极导线拔除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全世界共约3250万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随着植入年限的增加,导线非感染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成为导线拔除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拔除 心脏植入装置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靓 王若琦 高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77-678,共2页
关键词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 临床研究进展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血管内放射 发生率 冠脉支架 血管病变 感染 ISR 心脏 介入术 植入 糖尿病 抗栓药 抗凝药 细胞增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停经30^(+4)周,发现血压升高3天,头晕1天
17
作者 王慰敏 潘怡霞 +2 位作者 祝晓毅 方静 白桂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21-824,共4页
1病历摘要患者,32岁,因停经30^(+4)周,发现血压升高3天,头晕1天于2018年2月15日入我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不详,根据孕早期B超推算预产期为2018年4月23日。孕早期因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感冒”药(具体不详)并拔牙,使用麻醉药物(... 1病历摘要患者,32岁,因停经30^(+4)周,发现血压升高3天,头晕1天于2018年2月15日入我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不详,根据孕早期B超推算预产期为2018年4月23日。孕早期因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感冒”药(具体不详)并拔牙,使用麻醉药物(具体不详)。孕期未规律产前检查,仅停经27^(+5)周系统超声检查提示: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可能),未行颈项透明层厚度(NT)、颈部皮肤皱褶厚度(NF)、甲状腺功能、唐氏综合征筛查、胎儿心脏B超及糖耐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试验 末次月经 超声检查提示 产前检查 胎盘植入 完全性前置胎盘 心脏B超 上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