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面超声诊断心脏室壁瘤合并主动脉瓣狭窄
1
作者 王丽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4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心脏室壁瘤 超声诊断 切面 1996年 1995年 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合并附壁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肖铁卉 王士雯 +3 位作者 陈艳明 陈琪 张新勇 徐斌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64-466,共3页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室壁瘤形成合并附壁血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左心室造影及超声证实有室壁瘤合并附壁血栓者为血栓组,其余未合并附壁血栓者为非血栓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室壁瘤形成合并附壁血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左心室造影及超声证实有室壁瘤合并附壁血栓者为血栓组,其余未合并附壁血栓者为非血栓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间的病史特点、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59例室壁瘤患者合并附壁血栓者10例,发生率为16.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肾功能不全、左主干病变、完全或次完全闭塞4个因素方面,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肾功能不全、左主干病变、完全或次完全闭塞4个因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年龄、肾功能不全、左主干病变、完全或次完全闭塞4个因素是室壁瘤形成后附壁血栓发生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脏室壁瘤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钙蛋白I水平及其与室壁瘤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君 傅向华 +3 位作者 薛玲 吴伟力 李世强 谷新顺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0期1779-1782,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结合导管法左心室造影(LVG)心室容积、压力及形态的变化,探讨cTnI在AMI后急性室壁瘤(LVA)形成患者血浆中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LVA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结合导管法左心室造影(LVG)心室容积、压力及形态的变化,探讨cTnI在AMI后急性室壁瘤(LVA)形成患者血浆中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LVA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前壁AMI患者62例,根据入院即刻LVG结果将患者分为LVA形成组29例和无LVA组33例。所有受试者于发病后12小时采血检测cTnI。所有患者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成后即刻及6个月复查时均行LVG,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记分(WMS)、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随访6个月内主要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LVA形成组自AMI发作至再灌注时间较无LVA组明显延长(9.06±5.23)hvs(6.76±4.27)h(t=2.351,P<0.05)、同时KillipⅢ级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无LVA组(27.6%vs 3.0%,χ2=7.501,P<0.01)。LVA形成组血浆cTnI峰值浓度明显高于无LVA组(158.28±15.39)pg/L vs(149.15±14.62)pg/L(t=2.212,P<0.05)。PCI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无LVA组LVEF、LVESVI、LVEDVI、WMS和LVEDP各参数均优于有LVA形成组(均P<0.05)。LVA形成组患者在6个月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无LVA组患者[13(44.8%)vs 4(12.1%),χ2=6.732,P<0.01],且cTnI峰值水平与MACE发生率显著相关(r=0.561,P<0.05)。结论血浆cTnI水平在AMI后LVA形成患者中明显高于无LVA者,且与左心室重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提示心肌坏死标记物cTnI的大量释放参与了AMI后LVA的形成过程,并影响着AMI后左心室重构和LVA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室壁瘤 肌钙蛋白I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异位心脏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世华 冯敢生 +6 位作者 蒋世良 陆敏杰 张岩 闫朝武 祁晓鸥 韦云青 曹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应用MRI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室壁瘤切除术+异位心脏移植术后心脏结构、功能等变化。方法对5例行自体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室壁瘤切除术+异位心脏移植术患者,采用1.5T超导MRI扫描仪对心脏形态、功能、心肌灌注、延迟增... 目的应用MRI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室壁瘤切除术+异位心脏移植术后心脏结构、功能等变化。方法对5例行自体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室壁瘤切除术+异位心脏移植术患者,采用1.5T超导MRI扫描仪对心脏形态、功能、心肌灌注、延迟增强等进行综合评价。3例术前行MRI检查,5例术后1~17个月先后3次行心脏MRI扫描。结果5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3例手术后自体心脏左心室腔均较术前缩小,仅1例心功能明显提高,LVEF从18.4%提高到47.2%。移植术后5例患者中2例自体心脏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LVEF分别上升至47.2%和52.1%,其供体心脏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LVEF分别为18.4%和22%;3例自体心脏功能恢复不佳的患者,供体心脏左心室收缩功能良好。所有供体心脏心肌首过灌注与延迟增强均无异常信号;所有自体心脏心肌首过灌注与延迟增强均无显著变化。结论MRI一站式无创性检查方法是异位心脏移植术较理想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磁共振成像 心肌梗塞 心脏室壁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患者炎性指标水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政 任毅 +1 位作者 朱成刚 李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指标水平和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的关系。方法将68例AMI患者经心脏超声和(或)左心室造影检查确诊为LVA形成,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LVA组,另设68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指标水平和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的关系。方法将68例AMI患者经心脏超声和(或)左心室造影检查确诊为LVA形成,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LVA组,另设68例为对照组行配对研究,测定血清hs—CRP、血沉(ESR)、白细胞(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并做超声心动图和(或)左心室造影检查,评定左心室功能和室壁运动情况。结果LVA组患者的血清hs—CRP、ESR、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纽(P〈0.001),WBC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炎性指标水平增高与AMI后LVA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C反应蛋白质 心脏室壁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穿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勇 高新春 费正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22-423,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穿孔的患者临床特征、穿孔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8例,选择其中并发心脏穿孔的8例(0.63%)患者,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6例并发室间隔穿孔,2例并发...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穿孔的患者临床特征、穿孔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8例,选择其中并发心脏穿孔的8例(0.63%)患者,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6例并发室间隔穿孔,2例并发心室游离壁穿孔,均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死亡5例,占62.5%,存活3例,占37.5%。女性2例(66.67%)存活患者均为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2例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存活>4年,1例并发游离壁穿孔形成假性室壁瘤存活>60d。6例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均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全心衰竭,存活患者心脏穿孔直径均存在进行性增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穿孔的病死率极高,在不能及时手术或介入治疗干预情况下,部分患者通过药物保守治疗亦可能得以存活,但幸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间隔破裂 心脏室壁瘤 心力衰竭 药物疗法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壁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海禹 荆全民(审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73-76,共4页
心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VA)是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VA的形成可以破坏心室正常的几何构型,限制心肌收缩和充盈能力,加重心肌梗死预后,导致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死亡、栓塞等并发症,因此对V... 心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VA)是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VA的形成可以破坏心室正常的几何构型,限制心肌收缩和充盈能力,加重心肌梗死预后,导致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死亡、栓塞等并发症,因此对VA及时、准确的诊治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作者就VA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室壁瘤 心肌梗死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与急性室壁瘤形成的关系
8
作者 刘君 傅向华 +3 位作者 李世强 谷新顺 薛玲 赵运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LVA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首次前壁AMI患者64例,经左室造影(LVG)后分为LVA组(31例)和无LVA组(33例)。采血检测BNP,并于经皮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LVA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首次前壁AMI患者64例,经左室造影(LVG)后分为LVA组(31例)和无LVA组(33例)。采血检测BNP,并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成后6个月时检测有创容积和压力各参数。结果LVA组AMI后6 h、第5天和第24周血浆BNP浓度均明显高于无LVA组(P<0.05)。PCI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无LV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壁运动积分(WMS)和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各参数均高于无LVA组。LVA组BNP峰值水平与PCI后即刻LVESVI、LVEDVI、WMS和LVEDP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1)。LVA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无LVA组患者(P<0.05),且BNP峰值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MI后BNP的过度分泌参与了AMI后左室重构和LVA的形成,并影响着其后的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脏室壁瘤 利钠肽 心室功能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扩张致急性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1例
9
作者 王斌 宋达 +3 位作者 李拥军 张辉 杨蓉 王梅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0期875-875,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心脏室壁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巨大室壁瘤一例
10
作者 侯敏 刘玉杰 赵建乐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B10期35-36,共2页
1病例资料男,67岁。因反复胸痛、胸闷10年,加重2周入院。患者10年前劳动后出现胸骨后下段压榨性疼痛,范围约手掌大小,无明显放射痛,同时伴心悸、气促,持续10余分钟,休息后症状缓解,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但未进一步检查及治疗。2... 1病例资料男,67岁。因反复胸痛、胸闷10年,加重2周入院。患者10年前劳动后出现胸骨后下段压榨性疼痛,范围约手掌大小,无明显放射痛,同时伴心悸、气促,持续10余分钟,休息后症状缓解,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但未进一步检查及治疗。2周前患者再次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疼痛明显加重,且出现乏力等不适症状,遂来我院就诊。有多年冠心病病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室壁瘤 诊断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性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心电图正常
11
作者 刘锁贵 安员 谷俊峰 《临床误诊误治》 2007年第8期6-7,共2页
1906年荷兰的Einthoven教授发明了心电图描记器,1957年美国学者Holtei发明了动态心电图(Holter),自此,心电图作为诊断各种心脏疾病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冠心病的诊断占据着其他医技检查所不能替代的辅助地位。但随着临床研... 1906年荷兰的Einthoven教授发明了心电图描记器,1957年美国学者Holtei发明了动态心电图(Holter),自此,心电图作为诊断各种心脏疾病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冠心病的诊断占据着其他医技检查所不能替代的辅助地位。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发现很多疾病均可引起心电图的变化,心电图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完全阴性结果的心电图带给医生的可能是一种假象。冠心病心电图改变主要在ST段和T波,我们将心电图的这些改变称为心肌缺血性变化。但实验证明,冠状动脉管腔内径减少70%-80%时,血流量才减少50%左右。当心电图出现典型改变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一般都己下降70%以上。由此可见,心电图对冠心病早期的诊断是不敏感的。心绞痛发作多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痉挛,导致心肌缺血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如果冠心病患者未发作心绞痛时做心电图,就可能出现假阴性心电图。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陈灏珠院士指出:"由于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各种疾病的诊疗指南,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一次新的调整,心血管疾病尤其如此"。本期"今日关注"话题,刊发一组相关病例报告及专家论述,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同道的关注,以期就此展开讨论,指导基层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使更多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室壁瘤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检查在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光明 熊辉 吴淑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3-384,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对左心室室壁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手术发现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与室壁瘤患者17例,比较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检查对诊断左心室室壁瘤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 目的探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对左心室室壁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手术发现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与室壁瘤患者17例,比较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检查对诊断左心室室壁瘤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结果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诊断室壁瘤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8.8%,83.5%,40.0%;41.2%,95.6%,63.6%;86.7%,91.9%,65.0%。结论心电图对室壁瘤诊断具有简便,价廉,快速的特点,临床可作为首选方法。但确诊左心室室壁瘤,需要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梗塞 心血管造影术 心脏室壁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加左心室重建术治疗左室室壁瘤10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涛 谢定雄 +1 位作者 潘俊华 王延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12期958-960,共3页
目的总结10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加左心室重建术治疗左室室壁瘤的手术经验。方法2002年12月至2006年6月,对术前心脏超声及左室造影未提示明显附壁血栓的10例心梗后左室室壁瘤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左心室重建术,左心室... 目的总结10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加左心室重建术治疗左室室壁瘤的手术经验。方法2002年12月至2006年6月,对术前心脏超声及左室造影未提示明显附壁血栓的10例心梗后左室室壁瘤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左心室重建术,左心室重建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例室壁瘤在非体外循环下行闭式缝合,其余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膜荷包环缩或心内室壁瘤缝合。结果平均每例吻合冠脉(3.3±1.2)支,室壁瘤闭式缝合1例,心内膜荷包环缩6例,心内室壁瘤缝合3例。术后主动脉内囊反搏治疗1例。全组无死亡,术后心绞痛消失,心脏超声提示心功能指标改善,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心梗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加左心室重建术,治疗低血栓栓塞风险的心梗后左室室壁瘤,可减轻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心肌血运重建同时重建左室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室壁瘤 心室重建 冠状动脉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总结
14
作者 张顺业 白子良 +5 位作者 王海曙 冯晓东 王学斌 姚滨 王建忠 张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737-738,共2页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左室室壁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心肌梗死后形成左室室壁瘤的患者进行室壁瘤切除及左室重建术,并同期进行冠脉搭桥术,其中4例行二尖瓣成形术。结果手术时无1例死亡,左室射血分数(EF)由术前的0.37±0.09增加到...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左室室壁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心肌梗死后形成左室室壁瘤的患者进行室壁瘤切除及左室重建术,并同期进行冠脉搭桥术,其中4例行二尖瓣成形术。结果手术时无1例死亡,左室射血分数(EF)由术前的0.37±0.09增加到0.42±0.06(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由(57.9±1.9)cm减小至(49.9±1.7)cm(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由(167±14)ml减少至(103±13)ml(P<0.01),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由(104±12)ml减小至(68±7)ml(P<0.05)。均痊愈出院。随访3-60个月,心绞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左室重建术治疗左室室壁瘤对于恢复左室几何形状,改善心功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室壁瘤 外科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先天性右房房壁瘤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蒲朝霞 游向东 王建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0-550,F0003,共2页
关键词 心房 心脏室壁瘤/诊断 心脏室壁瘤/外科学 心脏室壁瘤/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性室间隔膜部瘤介入治疗的中期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解启莲 崔史杰 +4 位作者 高磊 张密林 王震 朱晓丽 刘坤申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评价假性室间隔膜部瘤(PPVS)介入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住我院采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的220例PPVS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80±90)天。结果术后有28例患者存在室间隔水平残余分流,至6个月时残... 目的评价假性室间隔膜部瘤(PPVS)介入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住我院采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的220例PPVS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80±90)天。结果术后有28例患者存在室间隔水平残余分流,至6个月时残余分流全部消失;随访期间,3例术前存在轻度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2例反流消失,1例减轻;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伴有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的患者,其反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12个月右心室流出道最大流速及右心室流出道腔径均较术前有改善[(160.4±36.5)cm/s vs(174.0±95.9)cm/s(P<0.05),(17.0±4.7)mm vs(14.4±4.3)mm(P<0.05)],而膜部瘤瘤体的最大横径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2.1)mm vs(5.5±2.4)mm(P>0.05)]。无死亡,无心内膜炎,无封堵器钢丝断裂,无新发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并发症发生,未出现新发心律失常患者。结论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PVS的中期随访结果安全有效,其远期效果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室壁瘤 介入治疗 封堵器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再发与初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17
作者 段留法 范利 +3 位作者 叶平 王辅林 张丽萍 郑延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再发心肌梗死与初发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病理的差异。方法对107例尸体解剖证实的老年人心肌梗死分为再发梗死与初发梗死两组(再梗组56例,初发组51例),并进行临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再梗组平均年龄(78.7±9.8)岁大于初发组(... 目的探讨老年再发心肌梗死与初发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病理的差异。方法对107例尸体解剖证实的老年人心肌梗死分为再发梗死与初发梗死两组(再梗组56例,初发组51例),并进行临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再梗组平均年龄(78.7±9.8)岁大于初发组(72.2±10.4)岁(P=0.0012)。再梗组糖尿病患者30例(53.6%)明显多于初发组12例(23.5%,P=0.0015)。再梗组冠状动脉明显狭窄130支(60.7%,平均2.32支/例),明显多于初发组的84支(39.3%,平均1.65支/例,P=0.0047)。再梗组双支以上明显狭窄共40例(71.4%),多于初发组的27例(52.9%,P=0.031)。再梗组两个部位以上梗死41例(73.2%)多于初发组的27例(52.9%,P=0.0295)。再梗组室壁瘤21例(37.5%)多于初发组的10例(19.6%,P=0.0416)。心脏破裂再梗组7例(12.5%)少于初发组的15例(29.4%,P=0.0306)。再梗组死亡原因以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多见,为33例(58.9%),而初发组则为20例(39.2%,P=0.0417)。结论老年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特点可能为患病年龄更大,并发糖尿病者多,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常见,心肌梗死范围大,且易形成室壁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疾病 病理学 临床 心脏室壁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