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植入术后再植入心肌收缩力调节器一例
1
作者 张萌 王建华 +2 位作者 徐健 李述峰 曹威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1期9-11,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间断呼吸困难1个月”于2022年4月14日入院。患者此次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即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痰为泡沫样,夜间不能平卧。既往扩张型心肌病病史20年,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间断呼吸困难1个月”于2022年4月14日入院。患者此次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即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痰为泡沫样,夜间不能平卧。既往扩张型心肌病病史20年,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ibrillator,CRT-D)植入手术4年,糖尿病病史6年。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105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不全 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 心肌收缩力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波、JTc、Tp-ec间期对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患者术后触发治疗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章超惠 严激 +5 位作者 徐健 孙贤林 苏浩 陈康玉 杨冬妹 胡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探讨置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术前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J波、校正JT间期(JTc)、校正Tp-e间期(Tp-ec)对术后触发治疗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CRT-D置入患者192例,留取术前标准12导联心电图。读取最长JTc导联中JTc、... 目的探讨置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术前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J波、校正JT间期(JTc)、校正Tp-e间期(Tp-ec)对术后触发治疗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CRT-D置入患者192例,留取术前标准12导联心电图。读取最长JTc导联中JTc、Tp-ec间期,记录J波阳性病例数。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程控仪观察识别腔内电图图形并完善体表心电图收集。结果其中接受过触发治疗者(抗心动过速起搏和除颤)44例(触发治疗组),未接受过触发治疗者148例(未触发治疗组),触发治疗组J波阳性率大于未触发治疗组(P<0.05),JTc(P<0.05)、Tp-ec(P<0.001)显著延长。当JTc≥358.50 ms、Tp-ec≥116.47 ms时,患者术后接受CRT-D触发治疗的风险显著增加,且与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影响患者预后,而J波的预测价值不确定。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术前JTc、Tp-ec的增大增加了CRT-D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当JTc≥358.50 ms、Tp-ec≥116.47 ms时,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显著增加,并可能作为是否接受触发治疗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治疗 触发治疗 J波 校正JT间期 校正Tp-e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预测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术后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被引量:6
3
作者 何静 严激 +4 位作者 徐健 孙贤林 苏浩 宇霏 陈康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91-795,共5页
目的: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增加了心室复极离散度(TDR),本研究旨在评价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度指标中的QTc间期,T波顶点(T p)T波终点(Te)之间的时限(TpTe)和TpTe/QTc是否与CRT-D患者需治疗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方法:2011-01至201... 目的: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增加了心室复极离散度(TDR),本研究旨在评价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度指标中的QTc间期,T波顶点(T p)T波终点(Te)之间的时限(TpTe)和TpTe/QTc是否与CRT-D患者需治疗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方法:2011-01至2013-01连续选取160例于我院行CRT-D植入的患者,所选资料为术后即刻心电图,分析其V5导联的QTc间期,TpTe,TpTe/QTc值以评估其TDR,所有植入CRT-D患者均于我中心常规随访,随访时间为(20±10)个月。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均采自程控仪调取的CRT-D记录。结果:其中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接受CRT-D治疗的患者为30例(治疗组,18.7%),未治疗的患者为未治疗组(130例,81.3%)。治疗组的TpTe/QTc(0.24±0.05 vs 0.20±0.04,P<0.001)和TpTe[(119±30)ms vs(95±20)ms,P<0.001]较未治疗组明显增加,但两组间QTc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60)ms vs(470±70)ms,P=0.6]。QTc间期与CRT-D治疗的风险无相关性。TpTe/QTc≥0.25预测CRT-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7%和91%,而TpTe≥120 ms预测CRT-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0%和95%。CRT-D术后患者生存曲线分析表明,TpTe/QTc和TpTe均能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P<0.001)。结论:TpTe和TpTe/QTc的增加显著增加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患者术后需CRT-D治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Te间期 跨壁复极离散度 心脏同步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后恰当放电情况以及序贯管理 被引量:1
4
作者 许菲 李品睿 +3 位作者 苟成 邓明洁 王莹琦 刘金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以及CRT-D诊断和治疗情况,分析CRT-D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明确CRT-D放电对死亡率的影响,探讨CRT-D恰当放电的管理措施... 目的:了解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以及CRT-D诊断和治疗情况,分析CRT-D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明确CRT-D放电对死亡率的影响,探讨CRT-D恰当放电的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09-01至2015-04期间我科成功植入CRT-D的42例患者进行随访,缺血性心肌病组12例,其中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一级预防8例,ICD二级预防4例;非缺血性心肌病组30例,其中ICD一级预防19例,ICD二级预防11例。对恰当放电的患者采用药物调整、器械参数调整、血运重建及射频消融的序贯治疗。结果:缺血性心肌病组平均随访(38.1±24.0)个月,7例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5例患者CRT-D恰当放电。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平均随访(27.5±17.8)个月,11例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0例患者CRT-D恰当放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心肌病组患者的数阵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成功率高于非缺血性心肌病组(69%vs 55%,P<0.05)。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CD二级预防是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影响因子(P=0.001)。随访期间,CRT-D放电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CRT-D无放电患者(43%vs 0%,P<0.05)。经药物调整、器械参数调整、血运重建及射频消融的四步序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组中80%的恰当放电患者未再放电。经药物调整、器械参数调整及射频消融的三步序贯治疗,非缺血性心肌病组中90%的恰当放电患者未再放电、10%的患者放电减少。结论:ICD二级预防是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影响因子;植入CRT-D的患者,如果出现放电事件,死亡风险会增加;药物调整、器械参数调整以及血运重建、射频消融的序贯治疗对减少CRT-D恰当放电相当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治疗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感染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次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装置患者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苑翠珍 昃峰 +4 位作者 李鼎 段江波 吴寸草 杨丹丹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因装置相关感染经静脉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CRT)装置的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感染经静脉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因装置相关感染经静脉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CRT)装置的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感染经静脉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及再植入Biv-CRT装置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数据,并进行随访,以评估并发症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结果:167例患者进行了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161例(96.4%)拔除成功,6例(3.6%)拔除失败。拔除成功的患者,109例(67.7%)患者拟行Biv-CRT装置再植入。中位时间7(5,7)d后,行再植入Biv-CRT装置的患者6例(5.5%)失败;103例(94.5%)成功,其中102例(99.0%)通过右侧入路植入,1例(1.0%)选择左侧入路植入(因双侧均曾囊袋感染)。161例拔除成功的患者中58例(36.0%)未再植入Biv-CRT装置,其中39例(24.2%)因初始适应证可疑或消失。术后1年随访期间,再植入Biv-CRT装置的103例患者共有7例(6.8%)死亡,1例(1.0%)患者囊袋感染,1例(1.0%)患者右心房导线脱位。结论:患者因感染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后再植入Biv-CRT装置是可行的,右侧入路植入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因此,对于拔除后再评估有Biv-CRT装置植入指征的患者,应推荐进行右侧入路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治疗 双心室心脏同步治疗 导线拔除 心脏装置感染 植入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脉冲发生器电池提前耗竭原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国建萍 王玉堂 +3 位作者 单兆亮 时向民 郭红阳 林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脏再同步化-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脉冲发生器电池提前耗竭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行CRT-D治疗的33例患者的临床及起搏器程控资料,并对5例(15.2%)出现脉冲发生器电池提前耗竭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 目的分析心脏再同步化-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脉冲发生器电池提前耗竭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行CRT-D治疗的33例患者的临床及起搏器程控资料,并对5例(15.2%)出现脉冲发生器电池提前耗竭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所使用的起搏器型号分别为Medtronic InsyncⅢMarquis 7279(1例),InsyncⅢMarquis protect 7285(2例)和St Jude Epic+HF-V350(2例);使用年限分别为33、44、35、41和47个月;起搏模式分别为VVI、DDD、DDD、DDD和DDD;心室起搏比例分别为99%、99%、93%、86%和96%;左心室输出电压(脉宽)分别为4.0 V(0.4 ms)、3.5 V(0.6 ms)、3.5 V(0.4 ms)、5.0 V(0.4 ms)和5.0 V(0.7 ms)。5例患者的电击治疗次数分别为4、16、33、6和0次。结论 CRT-D脉冲发生器电池提前耗竭并不少见。因脉冲发生器寿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导致其电池提前耗竭的原因也多样。CRT-D术后定期随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输出电压,降低心率,减少放电治疗,以延长脉冲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治疗 心脏起搏 人工 除颤 植入型 电池提前耗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起搏器术后心力衰竭升级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手术策略和操作技巧(附6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玉峰 谭洪文 +5 位作者 白元 许旭东 张志钢 吴弘 赵仙先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0-232,F0003,共4页
随着临床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数量的攀升,常规右心室起搏后心力衰竭成为临床上一个常见的难题,其解决方法之一是将常规心脏起搏器升级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1-2]。然而,起搏器升级手术不仅是简单的... 随着临床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数量的攀升,常规右心室起搏后心力衰竭成为临床上一个常见的难题,其解决方法之一是将常规心脏起搏器升级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1-2]。然而,起搏器升级手术不仅是简单的更换脉冲发生器,手术更加复杂,每个细节的处理都关系到手术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起搏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治疗 械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EHRA/ESC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7
8
作者 孙玉杰 张海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1期65-69,共5页
随着起搏器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患者从中获益,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延长了生存期。2013年欧洲心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EHRA/ESC)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1]的公布标志着... 随着起搏器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患者从中获益,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延长了生存期。2013年欧洲心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EHRA/ESC)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1]的公布标志着国际上对该领域的理念和治疗原则又一次大的更新,本文将对此作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缓慢型 起搏治疗 心动过缓 QRS 波群 窦房结功能不全 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 起搏植入 心脏同步治疗 起搏模式 E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儿童心力衰竭中应用
9
作者 陈若瑜(综述) 吕铁伟(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7-372,共6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成人心力衰竭的一种重要非药物治疗手段,在儿童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及应用,也已被初步证明在部分原发病导致的心力衰竭中有良好的疗效。本文回顾了近年来CRT在先天性心脏病、起搏诱导性心肌...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成人心力衰竭的一种重要非药物治疗手段,在儿童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及应用,也已被初步证明在部分原发病导致的心力衰竭中有良好的疗效。本文回顾了近年来CRT在先天性心脏病、起搏诱导性心肌病等不同病因导致的儿童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植入形式和不良反应,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做出展望,以期为CRT在儿童心力衰竭中的适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复律除颤器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振国 林文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13-813,共1页
男,4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2月”入院。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左室)扩大,舒张末期内径86 mm,左室后壁、侧壁中下段及左室心尖部肌小梁增多,呈网格状分布。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弥漫性运动减低,左室射血分数0.21。心电图:窦性心... 男,4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2月”入院。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左室)扩大,舒张末期内径86 mm,左室后壁、侧壁中下段及左室心尖部肌小梁增多,呈网格状分布。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弥漫性运动减低,左室射血分数0.21。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0.16 s。动态心电图:多源性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核素心血池显像:①左室扩大,整体收缩功能重度受损,舒张功能中度受损;②右心室形态大小及整体收缩功能未见明显异常;③左右心室间运动同步性均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化起搏 复律除颤 静脉植入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左室心尖部 整体收缩功能 多源性室性早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装置加除颤器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靓 雷红菊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6期34-35,38,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化三腔起搏器加心律转复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ibrillator,CRT-D)植入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D植入... 目的探讨重度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化三腔起搏器加心律转复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ibrillator,CRT-D)植入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期间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局部并发症观察、电极脱落及CRT-D起搏器功能的判定、出院指导等。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CRT-D,术后心功能状态、射血分数较术前改善,QRS波变窄;未发生心脏压塞、电极脱位、切口不愈合等严重不良并发症。结论 CRT-D是治疗老年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围术期的良好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治疗 除颤 老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心外膜植入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患者的护理
12
作者 陈秀青 崔丽丽 +2 位作者 王海双 余晓敏 丁恒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4期62-63,共2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ous therapy,CRT)能改善慢性心功能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心脏同步起搏除颤 慢性心力衰竭 护理 心外膜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窦造影球囊导管在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段江波 何金山 +7 位作者 王龙 李鼎 昃峰 吴寸草 周旭 杨丹丹 周晶亮 李学斌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窦造影球囊导管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植入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月1日至12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具有CRT起搏器(包括CRT-P和CRT-D)植入指征的患者25例,排除既往植入失败...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窦造影球囊导管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植入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月1日至12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具有CRT起搏器(包括CRT-P和CRT-D)植入指征的患者25例,排除既往植入失败和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20例患者应用新型冠状窦造影球囊导管进行CRT植入,统计这些患者CRT植入时间、左室电极植入时间、冠状窦夹层和心包积液发生率,计算CRT植入成功率。结果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平均年龄(62.3±4.5)岁,缺血性心肌病6例,平均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5±0.8)级,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2.6±3.3)mm,平均射血分数38.0%±5.0%,平均左室电极植入时间(12.3±2.4)min,平均手术时间(54.6±6.2)min,CRT总体植入成功率100%。全部患者均无膈肌刺激,均未发生冠状窦夹层,术中无患者发生心脏压塞,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新发心包积液。结论新型冠状窦造影球囊导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CRT左室电极植入,与既往植入方法相比,可减少术中X线曝光时间,降低冠状静脉夹层发生率,提高CRT植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窦造影导管 心脏同步治疗 除颤 植入型 电极 植入 冠状窦夹层 心脏压塞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外膜心室再同步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凯文 朱晓红 +3 位作者 徐国海 葛霞光 郑小兰 周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4-204,共1页
患者,男,61岁,体重60kg,身高160cm,心功能Ⅲ级,ASAⅢ级。因胸闷、憋气5年,晕厥2次入院。术前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舒张末径72mm,左室射血分数30%,符合扩张性心肌病声像图改变。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左心房肥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左前分... 患者,男,61岁,体重60kg,身高160cm,心功能Ⅲ级,ASAⅢ级。因胸闷、憋气5年,晕厥2次入院。术前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舒张末径72mm,左室射血分数30%,符合扩张性心肌病声像图改变。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左心房肥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其他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性心肌病 除颤植入术 心室同步 心脏转复 患者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外膜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钾血症致室性心动过速引起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反复放电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艳丽 孙涛 姚成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3,共2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方法,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降低病死率[1]。但伴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现总结分析1例6年前因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方法,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降低病死率[1]。但伴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现总结分析1例6年前因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置入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示,合并心力衰竭的CRT除颤器(CRT-D)置入患者,仍需重视心力衰竭的全程管理,维持电解质平衡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血症 心动过速 室性 除颤 心脏同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功能、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黄丽 程婧 +2 位作者 吴继雄 许邦龙 何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CRT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42例,在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制订护理处方并进行随访。采用17...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CRT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42例,在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制订护理处方并进行随访。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随访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延续护理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减少,6 min步行距离增加,NT-Pro BNP水平减低,MLHFQ、HAMD17和HAMA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护理可降低心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同步治疗 护理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玉春 周晓欢 +4 位作者 木胡牙提 林涛 刘志强 何鹏义 张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CRT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06至2012-07因心力衰竭于新疆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CRT或单纯药物治疗的慢性心...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CRT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06至2012-07因心力衰竭于新疆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CRT或单纯药物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平均年龄(58.4±14.3)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mm,左心室射血分数≤35%,心电图QRS≥120ms,分为CRT(CRT+优化药物治疗龃20例,对照组(最优化药物治疗)20例。优化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地高辛。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分别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抽空腹静脉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趋化因子-1及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CRT组6分钟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改善(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治疗前相比,CRT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P〈0.05—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相比显著缩小(P〈0.05—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CRT组治疗后1个月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趋化因子-1及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T组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趋化因子-1及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T有助于纠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紊乱,使扩大的心腔缩小,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在治疗6个月后心功能改善的同时相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门细胞介素-6、趋化因子-1及高敏C反应蛋闩浓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治疗 心力衰竭 细胞因子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曾智桓 陈泗林 +5 位作者 赵艳群 周万兴 张卫 肖月琼 郑坚奕 周玉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75-1778,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32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行CRT起搏治疗,术前心功能稳定后用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E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32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行CRT起搏治疗,术前心功能稳定后用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E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返流面积(MRA)、左心房面积(LAA),计算MRA/LAA比值。应用组织超声多普勒测量患者左室壁12个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s),计算它们之间的极差(Ts-max D)和标准差(Ts-SD)。行1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继续抗心衰药物治疗。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与CRT起搏器植入术前比较,术后12周LVEF、LV dp/dt较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EVESV、Ts-max D、TsSD、MRA、MRA/LAA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V、LVEDD术前、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房性早搏及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较术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室性早搏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T同步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并减少MRA及Ts,可能与CRT改善左心室同步性、减少二尖瓣返流有关,并可减少房性心律失常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脏同步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正常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娜 董颖雪 +9 位作者 刘飞 李国草 Chandran Sadees Clarance 于晓红 张荣峰 王楠 肖宪杰 尹晓盟 夏云龙 高连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3-789,共7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因慢性心力衰竭接受CRT的患者65例,CRT后心功能恢复正常患者6例(9.23%),CRT有应答患者44例(67.69%)。评价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合并...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因慢性心力衰竭接受CRT的患者65例,CRT后心功能恢复正常患者6例(9.23%),CRT有应答患者44例(67.69%)。评价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合并疾病情况、心电图包括左束支阻滞形态特征、电极位置及电极间距等。随访(37.4±17.6)个月,并于术前及术后每6个月对其进行临床、起搏器程控以及心脏超声等指标进行随访。结果:CRT后心功能恢复正常患者心力衰竭病史短、心电图表现为真性左束支阻滞、左心房增大程度较轻、右心室电极位于非心尖部、且术后QRS缩短明显(P<0.05)。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是CRT后心功能恢复正常的预测OR=12.452,95%CI:3.235~36.682,P=0.012)。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共12例,其中5例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发生率41.7%。CRT后6个月,合并真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与非真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比较,左室射血分数提高[(15.50±13.45)%vs(4.19±3.34)%]及QRS时限缩短[(28.15±19.17)msvs(11.92±4.03)ms)更显著(P均<0.05)。平均随访(37.4±17.6)个月时,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死亡率低于非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0%vs23.7%,P=0.030)。结论: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是CRT术后心功能恢复正常最强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治疗 预测因素 左束支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预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急性反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关正宇 马春燕 +4 位作者 王永槐 张妍 刘爽 宋晶京 杨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7-74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预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急性反应的价值。方法选取接受CRT的CHF患者33例,分别在CRT开启(ON)和关闭(OFF)状态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最大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预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急性反应的价值。方法选取接受CRT的CHF患者33例,分别在CRT开启(ON)和关闭(OFF)状态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最大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房室同步性(A-V-D)、心室间同步性(V-V-D)。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测量左心室收缩(Vs-T-SD)和舒张同步性(Ve-T-SD);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左心室收缩同步性(T16-SD%)。将CRT-ON时,LVEF增加≥5%设为有反应(CRT-R)组,<5%为无反应(CRT-NR)组。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例患者(25/33,75.76%)为CRT-R组,8例(8/33,24.24%)为CRT-NR组。CRT-R组,CRT-ON时QRSd、LVEDD、LVESD、LAD、LVEDV、LVESV、V-V-D和T16-SD%较CRT-OFF时减小,LVSV和LVEF增加(P均<0.05);CRT-NR组,CRT-ON时LVEDD、LVESD和LAD较CRT-OFF时减小,LVEF增加(P均<0.05)。术前CRT-R组LAD和LVEDD小于CRT-NR组,而左束支传导阻滞和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比例、V-V-D大于CRT-NR组(P均<0.05)。V-V-D为44ms时,曲线下面积为0.747,预测CRT急性反应有效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0.0%和87.5%(P<0.05)。结论 LAD和LVEDD较小、室间同步性较差且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非缺血性心肌病的CHF患者更可能CRT急性反应有效,V-V-D可准确预测CRT急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同步治疗 急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