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在婴幼儿心肺转流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煜 张剑蔚 +1 位作者 周泓 白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27-530,共4页
目的比较乌司他丁(UTI)和抑肽酶在婴幼儿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对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呼吸系统总顺应性的影响。方法48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随机分为四组:U组,UTI10kIU/kg;Ap组,抑肽酶100kIU/kg;UA组,UTI5kIU/k... 目的比较乌司他丁(UTI)和抑肽酶在婴幼儿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对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呼吸系统总顺应性的影响。方法48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随机分为四组:U组,UTI10kIU/kg;Ap组,抑肽酶100kIU/kg;UA组,UTI5kIU/kg加抑肽酶100kIU/kg和C组(对照组),每组12例。于麻醉诱导后(T1)、CPB结束(T2)和术后2h(T3)采血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同时监测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系统总顺应性(Crs)等。结果CPB期间C组和Ap组的IL-6、IL-8血浆水平增高幅度较为显著(P<0.01),且术后恢复较慢;IL-10在T2时除Ap组仅有轻微改变外,其余三组均升高(P<0.01),至T3时仍呈升高趋势;各组TNF-α的血浆水平升高均较为显著(P<0.01),尤以C组为甚。血浆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改变与呼吸功能呈负相关,U组Crs变化轻微,其他各组Crs均显著降低。结论UTI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婴幼儿,通过抑制CPB心脏直视手术患儿围术期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CPB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而具肺保护功能。其作用较抑肽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婴幼儿 心肺转流心脏直视手术 抑肽酶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380血液灌流治疗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2
作者 程虎 李雪燕 +3 位作者 程逍 亚力·亚森 吴建江 王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3-818,共6页
目的评价HA380血液灌流治疗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24年1—12月于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206例,男120例,女86例,年龄37~75岁,BMI 18.5~32.0 kg/m^(2),ASAⅢ或Ⅳ级,手... 目的评价HA380血液灌流治疗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24年1—12月于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206例,男120例,女86例,年龄37~75岁,BMI 18.5~32.0 kg/m^(2),ASAⅢ或Ⅳ级,手术类型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或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置换联合手术。根据术中是否使用HA380血液灌流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HA组(n=82)与对照组(n=124)。记录术后7 d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持续时间及术后1个月的认知功能。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于切皮前、术后6、24、48 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脑损伤标记物ta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A组术后7 d内PO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6 h IL-6、IL-8、TNF-α和GFAP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 IL-6、IL-8、TNF-α、tau和GFAP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 IL-6、TNF-α和tau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B心脏手术患者使用HA380血液灌流治疗能够降低术后炎性因子及脑损伤标记物浓度,降低PO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转流 术后谵妄 血液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中静脉淤血和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刘佳聪 胡兰鑫 +4 位作者 陈利海 程怡 史宏伟 赵雅梅 葛亚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中静脉淤血和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于全麻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37例,男73例,女64例,年龄18~70岁,BMI 20~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中静脉淤血和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于全麻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37例,男73例,女64例,年龄18~70岁,BMI 20~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CL组,n=68)和对照组(C组,n=69)。CL组在CPB停机后20 min,通过泵注硝酸甘油应用CLCVP将CVP降低至10 mmHg以下,直至手术结束,必要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MAP≥65 mmHg。C组采用标准化麻醉管理。分别在麻醉诱导前、术后12 h采集尿液标本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浓度。分别在麻醉诱导前、术后2 h采集尿液标本检测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浓度。使用CVP高于10、12、16、20 mmHg的累计时间和时间加权平均CVP评估静脉淤血。记录术后AKI发生情况、2期及以上AKI发生情况、肾脏替代治疗(CRRT)、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COS)发生情况、到达ICU时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AKICS)评分、住院死亡情况、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CPB后CL组CVP高于10、12、16、20 mmHg的累计时间明显缩短,时间加权平均CVP明显降低(P<0.05)。术后CL组发生AKI 9例(13.2%),C组15例(2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组发生2期及以上的AKI 1例(1.5%),C组2例(2.9%),C组有1例需行CRRT。与C组比较,CL组术后12 h KIM-1浓度和术后2 h NGAL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LCOS、AKICS评分、住院死亡率、ICU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肺转流心脏手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通过减轻静脉淤血,减少术后肾损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控制性低中静脉压 静脉淤血 转流 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儿心脏手术心肺转流期间血液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文婷 刘晋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患儿心脏手术围术期失血与输血量增加有关,异体输血可导致心脏手术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预后不佳。围术期血液保护对于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缓解血源紧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肺转流在围术期血液保护实践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 患儿心脏手术围术期失血与输血量增加有关,异体输血可导致心脏手术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预后不佳。围术期血液保护对于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缓解血源紧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肺转流在围术期血液保护实践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心肺转流(CPB)期间血液保护的灌注策略以及血制品输注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CPB医师在患儿心脏手术CPB期间输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心脏手术 转流 血液保护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转流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效应
5
作者 金孝梁 张俊 +2 位作者 陈兵 徐铭 孙建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97-498,共2页
关键词 心脏不停跳直视手术 浅低温转流 肌保护 保护效应 缺血缺氧性损伤 钾通道开放 心脏外科 温血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衰弱指数与老年患者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姜曦 闫翔 +2 位作者 王晶 吴安石 魏昌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评估5项改良衰弱指数(mFI-5)与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G)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接受OPCABG的老年患者资料,根据术前mFI-5将患者分为三组:非衰弱组(mFI-5=0分)、衰弱前期组(mFI-5=1分... 目的评估5项改良衰弱指数(mFI-5)与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G)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接受OPCABG的老年患者资料,根据术前mFI-5将患者分为三组:非衰弱组(mFI-5=0分)、衰弱前期组(mFI-5=1分)和衰弱组(mFI-5≥2分)。收集三组患者的基线、术中及预后指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及线性回归)分析评估mFI-5与OPCABG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有244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非衰弱组35例(14.3%),衰弱前期组82例(33.6%),衰弱组127例(52.1%)。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前期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衰弱组术前LVEF明显降低,术中尿量明显减少,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衰弱前期组比较,衰弱组术中尿量明显减少,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FI-5每升高1分,ICU住院时间延长3.189 d(95%CI 1.457~4.920 d,P<0.001),总住院时间延长2.890 d(95%CI 1.070~4.709 d,P=0.002)。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FI-5升高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包括急性肾损伤(OR=1.519,95%CI 1.076~2.145,P=0.017)、肺部并发症(OR=1.453,95%CI 1.075~1.965,P=0.015)和死亡(OR=3.730,95%CI 1.980~7.027,P<0.001)。结论mFI-5量表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衰弱筛查工具,对OPCABG老年患者采用mFI-5量表进行衰弱评估,可以筛选出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项改良衰弱指数 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老年 衰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颖川 姜桢 +2 位作者 金翔华 罗江 郭克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探讨尿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在心肺转流 (CPB)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 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用药组 (U组 )和对照组 (C组 )。分别于CPB前 5min及主动脉开放前 5min ,两次经肺动脉注入乌司他丁 6 0 0 0U/k... 目的 探讨尿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在心肺转流 (CPB)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 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用药组 (U组 )和对照组 (C组 )。分别于CPB前 5min及主动脉开放前 5min ,两次经肺动脉注入乌司他丁 6 0 0 0U/kg或等量生理盐水。并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前 10min、主动脉开放后 30、6 0及 12 0min五个时段收集右心房血 (RA)和左心房血 (LA) ,测定其中性粒细胞计数、粘附分子CD18的表达、肿瘤细胞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白细胞介素 8(IL 8)含量。结果  (1)血中性粒细胞计数 :主动脉开放后 ,U组明显低于C组 (P <0 0 5 ) ,C组LA显著低于RA(P <0 0 5 ) ,而U组LA仅略低于RA(P >0 0 5 ) ;(2 )CD18表达 :C组在主动脉开放前 10min即明显上调且下降慢 ,与CPB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U组在主动脉开放前10min稍有增加后迅速下降 ,与CPB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3)TNF α、IL 6和IL 8含量 :CPB开始后 ,C组明显增加 ,主动脉开放 30~ 6 0min达到高峰 ,12 0min仍维持较高水平 ;U组虽也明显升高 ,但开放后显著低于C组 (P <0 0 5 )。主动脉开放后 30及 6 0min ,C组LA显著低于RA(P <0 0 5 ) ,而U组LA与RA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转流 CPB 心脏手术 损伤 中性粒细胞 尿蛋白酶抑制剂 细胞因子 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不停跳心肺转流心脏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蒋宗滨 胡振快 +3 位作者 谭冠先 李英英 秦科 黄艺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芬太尼对不停跳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 2 7例房间隔缺损 (ASD)、室间隔缺损 (VSD)和二尖瓣置换 (MVR)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G1、G2 和G3 三组 ,每组 9例 ,施以不同剂量的芬太尼 :G1组 ,10 μg/kg...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芬太尼对不停跳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 2 7例房间隔缺损 (ASD)、室间隔缺损 (VSD)和二尖瓣置换 (MVR)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G1、G2 和G3 三组 ,每组 9例 ,施以不同剂量的芬太尼 :G1组 ,10 μg/kg ;G2 组 ,30 μg/kg ;G3 组 ,5 0 μg/kg。术中监测循环功能及血糖等的变化 ,同时测定血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 (ACTH)、血管紧张素Ⅱ (AⅡ )和皮质醇的含量。结果 HR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MAP在转流中最低 ,各时点的MAP值均低于麻醉前 (P <0 0 5 ) ;三组病人的血糖、ACTH、AⅡ和皮质醇在麻醉后持续升高 ,转流中、停机后和关胸后显著高于术前 (P <0 0 5 ) ;麻醉后同一时点三组数值以G1组最高 ,G3 组最低 ,且G1组与G2 组、G1组与G3 组的ACTH、AⅡ和皮质醇值比较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G2 组与G3 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不停跳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以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 芬太尼 不停跳转流心脏手术 应激反应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转流下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与常规控制血糖对相关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曹亚楠 高晓薇 +2 位作者 李曼 覃罡 王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收集有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RCT)数据进行Meta分析,评价心肺转流(CPB)下心脏手术患儿严格控制血糖与常规控制血糖对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探讨CPB下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可能的收益及风... 目的收集有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RCT)数据进行Meta分析,评价心肺转流(CPB)下心脏手术患儿严格控制血糖与常规控制血糖对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探讨CPB下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可能的收益及风险。方法检索Pubmed、Embase、OVID、WOS、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比较CPB下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与常规控制血糖的RCT文献,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RCT文献,总计3 372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较常规控制血糖患儿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RR=0.69,95%CI0.49~0.98),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高(RR=3.34,95%CI1.33~8.34),但不会降低患儿术后院内死亡率(RR=0.78,95%CI0.47~1.30)。结论与常规控制血糖相比,心肺转流下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对术后院内死亡率无明显影响,但可能导致术后低血糖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血糖 心脏手术 转流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心肺转流心脏瓣膜手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俊杰 李曼 +2 位作者 曹亚楠 代思思 王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单次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对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142例,男68例,女74例,ASAⅡ或Ⅲ级...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单次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对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142例,男68例,女74例,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麻组(C组,n=69)和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双侧TPVB组(P组,n=73)。记录麻醉前、术中、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舒芬太尼总用量、苏醒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与C组比较,P组麻醉过程中心率、血压更为稳定,术中舒芬太尼总用量明显减少[(130.6±5.0)μg vs(202.8±7.4)μg,P<0.01],患者苏醒时间[(241.0±15.8)min vs(417.6±38.9)min,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66.0±22.9)min vs(657.8±49.4)min,P<0.05]及ICU停留时间[(22.1±1.0)h vs(34.1±3.6)h,P<0.05]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72 360±1 565)元vs(78 420±2 094)元,(P<0.05)]。结论全麻复合TPVB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全麻,有利于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减少麻醉镇痛药物用量,并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转流 心脏手术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浆炎性反应介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曾一平 方能新 +3 位作者 张健 钱梅 徐志荣 夏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肺转流 (CPB)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C 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双盲将择期心脏手术患者 2 4例分为两组 ,一组为...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肺转流 (CPB)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C 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双盲将择期心脏手术患者 2 4例分为两组 ,一组为芬太尼 0 0 2 5mg/kg组 (A组 ) ,另一组为芬太尼 0 0 1mg/kg组 (B组 ) ,每组 12例。分别于全麻诱导前 (基础 ,T0 )、主动脉开放后 (T1)、CPB停机后 (T2 )、术毕 (T3 )、术后 2 4h(T4)、术后 4 8h(T5)抽取患者中心静脉血 ,采用放射免疫法定量测定CRP、TNF α、IL 8和IL 10的血浆水平。结果 A组和B组TNF α在T0 、T1、T2 、T3 、T4、T5血浆浓度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RP在T4时 ,A组高于B组 (P <0 0 5 )。IL 8血浆浓度在T0时A组值高于B组 (P <0 0 5 )。IL 10在T0 、T1,B组高于A组 (P <0 0 5 )。两组TNF α其他时点与T0 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RP在两组中T4、T5与T0 相比均有显著升高 (P <0 0 5 )。IL 8在A组除T1外各个时点与T0 比均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在B组中除T5外各个时点值与T0 相比均有显著升高 (P <0 0 5 )。IL 10在A组中 ,各时点与T0 相比较均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在B组中除T5外其他各时点血浆浓度值与T0 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转流 心脏手术 围术期 CPB 血浆 炎性反应 介质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心脏手术心肺转流期间胃肠道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詹丽英 夏中元 +2 位作者 夏芳 顾家珍 刘先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94-296,共3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心脏手术病人心肺转流(CPB)期间胃肠道粘膜灌注、氧合及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择期心内直视手术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SF组和对照组。SF组于切皮时静注SF0·5ml/kg,再取1·0ml/kg用生理...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心脏手术病人心肺转流(CPB)期间胃肠道粘膜灌注、氧合及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择期心内直视手术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SF组和对照组。SF组于切皮时静注SF0·5ml/kg,再取1·0ml/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0ml,用Grasby泵以0·004ml·kg-1·min-1速度持续注入;对照组则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切皮前(S0)、主动脉开放1h(R1)、2h(R2)后测定胃粘膜pH(i-pH)、血浆二胺氧化酶(DAO)、血浆内毒素(LPS)水平。结果S0时两组病人胃i-pH及血浆DAO、LPS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1和R2时的胃i-pH显著低于S0(P<0·01),DAO、LPS水平显著高于S0(P<0·01)。SF组R1和R2时的胃i-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DAO、LP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DAO、LPS水平与胃i-pH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心脏手术病人CPB期间预防性的应用SF,可以改善胃肠粘膜灌注和氧合,减轻肠粘膜上皮细胞损伤,保护粘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心脏手术 转流 胃肠道反应 CPB SF 肠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芬太尼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血浆C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方能新 张健 +3 位作者 曾一平 钱梅 徐志荣 颜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 比较心肺转流 (CPB)下大剂量芬太尼 0 0 2 5mg/kg麻醉对成人和小儿血浆中C反应蛋白 (CRP)及促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白细胞介数 8(IL 8)、白细胞介数 10 (IL 10 )水平的影响。方法 ... 目的 比较心肺转流 (CPB)下大剂量芬太尼 0 0 2 5mg/kg麻醉对成人和小儿血浆中C反应蛋白 (CRP)及促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白细胞介数 8(IL 8)、白细胞介数 10 (IL 10 )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12例分为两组 ,每组 6例。一组为小儿组 (A组 ) ,另一组为成人组 (B组 )。分别于全麻诱导前 (基础 ,T0 )、主动脉开放后(T1)、CPB停机后 (T2 )、术毕 (T3 )、术后 2 4h(T4)、术后 4 8h(T5)抽取患者中心静脉血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定量测定CRP、TNF α、IL 8、IL 10血浆水平。结果 A组TNF α在T4血浆浓度高于B组 (P <0 0 5 )。CRP在T4、T5时 ,A组高于B组 (P <0 0 5 )。IL 8血浆浓度在T3 、T4时值A组高于B组 (P<0 0 5 )。IL 10在T3 时A组高于B组 (P <0 0 5 )。A组内TNF α在T1、T2 所测血浆浓度值和T0相比 ,有所降低 (P <0 0 5 ) ,余TNF α值变化不大 (P >0 0 5 )。CRP在A组和B组中T4、T5较T0 有明显升高 (P <0 0 5 )。IL 8在A组中T1、T3 和在B组中T3 、T4较T0 有显著升高 (P <0 0 5 )。IL 10在A组中 ,T3 、T4、T5和在B组中T4、T5血浆浓度值和T0 相比增高明显 (P <0 0 5 )。结论 CPB下行心脏手术时使用芬太尼 0 0 2 5mg/kg静脉麻醉 ,其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芬太尼 转流 CPB 心脏手术 血浆C反应蛋白 细胞因子 机体炎性反应 S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经主动脉灌注管泵入对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翟明玉 顾尔伟 +1 位作者 李娟 张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经主动脉灌注管泵入对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单纯房、室间隔缺损患者60例,年龄18-45岁,ASAⅡ或Ⅲ级,心功能I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四组,于手术完成后主动脉开放前8min,R1、R1、R3组分...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经主动脉灌注管泵入对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单纯房、室间隔缺损患者60例,年龄18-45岁,ASAⅡ或Ⅲ级,心功能I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四组,于手术完成后主动脉开放前8min,R1、R1、R3组分别以2、4、8g·kμg^-1·min^-1泵入瑞芬太尼,C组泵人等容量生理盐水。检测麻醉诱导前、主动脉开放后4、8、24、48h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MDA)浓度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主动脉开放后4h及8h,与C组比较,R1、R2、R3组cTnI、MDA浓度及CK-MB活性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R2、R3组cTnI、MDA浓度及CK—MB活性明显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主动脉开放后24h,R3组cTnI、MDA浓度及CKMB活性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经主动脉灌注管泵入对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先天性心脏 肌再灌注损伤 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转流下不停跳心脏手术对血浆C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能新 张健 +3 位作者 曾一平 钱梅 徐志荣 颜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比较心肺转流(CPB)下不停跳和停跳心脏手术对患者血浆中C反应蛋白 (CRP)及促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10(IL 10)水平的影 响。方法 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0例分为两组:CPB下心脏不停跳... 目的 比较心肺转流(CPB)下不停跳和停跳心脏手术对患者血浆中C反应蛋白 (CRP)及促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10(IL 10)水平的影 响。方法 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0例分为两组:CPB下心脏不停跳组(A组)和CPB下心脏停跳 组(B组);每组各10例。分别于全麻诱导前(基础,T0)、主动脉开放后5min(T1)、CPB停机后5min (T2)、术毕(T3)、术后24h(T4)、术后48h(T5)抽取患者中心静脉血,放免法定量测定TNF α、CRP、 IL 8和IL 10的血浆水平。结果 A组和B组相比较,CRP在T4~T5、IL 10在T3~T5增加显著, 而IL 8在T2~T4降低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和T0相比较,A组中CRP在T3~T5、IL 8在T3和IL 10在T2~T5增加显著;而B组中,CRP在T4~T5、IL 8在T2~T4和IL 10在T3~ T5增加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心内直视手术时采用CPB下心脏不停跳技术,可 在围术期减轻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方面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细胞因子 不停跳转流 停跳转流 心脏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远强 宫本晶 +1 位作者 秦明峰 王志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91-893,共3页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心脏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30例,年龄2~6岁,体重12~20妇,随机均分为GSH组(G组)和对照组(C组)。G组于预充液中加入GSH50mg/kg,...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心脏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30例,年龄2~6岁,体重12~20妇,随机均分为GSH组(G组)和对照组(C组)。G组于预充液中加入GSH50mg/kg,并于切皮后即刻静注GSH50mg/kg,C组给予等容量5%葡萄糖溶液。分别于切皮前即刻(T1)、主动脉开放后30min(T2)、停CPB后2h(L)、6h(T4)、12h(T5)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结果T2~T5时G组血浆MDA的浓度和RI明显低于、血浆SOD活性和OI明显高于C组(P〈0.05)。T2~T5时C组TNF-α、IL-8的浓度高于T1时及G组(P〈0.05)。结论GSH可减轻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PB的炎性反应及减轻脂质过氧化程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患儿 转流 直视手术 急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转流下心脏手术患者不同部位的体温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海燕 史宏伟 +1 位作者 鲍红光 肖立琼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33-534,共2页
关键词 体温变化 心脏手术 转流 同部位 血红蛋白减少 快速降温 体温监测 血液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例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肺再次转流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平 冯树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2-382,共1页
关键词 直视手术 并发症 再次体外循环 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力农和硝酸甘油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梅 方能新 +3 位作者 曾一平 张健 胡兴敬 徐志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8-580,共3页
目的探讨米力农和硝酸甘油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患者血浆中P选择素(CD62P)、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不同影响。方法24例择期行心肺转流(CPB)下心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Ⅲ~Ⅳ级,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即米力农组(M... 目的探讨米力农和硝酸甘油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患者血浆中P选择素(CD62P)、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不同影响。方法24例择期行心肺转流(CPB)下心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Ⅲ~Ⅳ级,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即米力农组(M组)和硝酸甘油组(N组),每组12例。分别于麻醉前(基础T1)、主动脉开放后10min(T2)和术毕(T3)抽取患者中心静脉血,测定P选择素、IL8和IL10血浆水平。结果两组CD62PT2和T3值均较T1增高,N组T3值高于T2值,M组CD62P在T3时低于N组(P<0.05)。两组IL8值在T2和T3均高于T1,且T3高于T2(P<0.05),有持续增高趋势;N组IL8值在T2和T3时较M组值显著升高(P<0.05)。M组IL10值在T2和T3时均较T1显著增高,而N组仅在T2时增高,在T3时较T2显著降低(P<0.05);M组IL10值在T2和T3均显著高于N组(P<0.05)。结论米力农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时血浆炎性反应介质的调理作用强于硝酸甘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药理学 硝酸甘油/药理学 心脏瓣膜 人工 转流 P选择素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氟醚与咪唑安定或异丙酚联合应用对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顾尔伟 赵庆 +2 位作者 刘功传 曾一平 张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62-365,共4页
目的 观察地氟醚与咪唑安定或异丙酚联合应用对心肺转流 (CPB)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 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择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 5组 :咪唑安定组 (Ⅰ组 )、异丙酚组 (Ⅱ组 )、地氟醚组 (Ⅲ... 目的 观察地氟醚与咪唑安定或异丙酚联合应用对心肺转流 (CPB)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 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择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 5组 :咪唑安定组 (Ⅰ组 )、异丙酚组 (Ⅱ组 )、地氟醚组 (Ⅲ组 )、地氟醚加咪唑安定组 (Ⅳ组 )和地氟醚加异丙酚组 (Ⅴ组 ) ,每组 10例。Ⅰ组用微泵静注咪唑安定 0 2~ 0 4mg·kg-1·h-1;Ⅱ组微泵静注异丙酚 2 0~ 4 0mg·kg-1·h-1,Ⅲ组CPB前、主动脉开放后吸入 1 0MAC地氟醚 ;Ⅳ组CPB前吸入地氟醚同Ⅲ组 ,主动脉阻断后微泵静注咪唑安定同Ⅰ组 ;Ⅴ组CPB前吸入地氟醚同Ⅲ组 ,主动脉阻断后微泵静注异丙酚同Ⅱ组。分别在术前、停CPB后 30min、2h和 2 4h取中心静脉血 ,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cTnⅠ )水平 ,并观察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复跳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 ,5组患者停CPB后各时点cTnⅠ明显升高 (P <0 0 1)。Ⅰ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升高更明显 (P <0 0 1) ;Ⅱ组在停CPB后 30min、2h升高 ,与Ⅲ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显著(P <0 0 5 ) ;Ⅳ组、Ⅴ组与Ⅲ组同时点值比较 ,血清cTnⅠ未见明显降低 ;Ⅳ组与Ⅴ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各组心脏自动复跳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异丙酚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明显强于等效剂量的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视手术 肌损伤 保护作用 二异丙酚 咪唑安定 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