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自主编制的测定心肌血流储备(CFR)软件,设定严格的实验条件,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灌注显像测定CFR值的可行性,并初步验证其临床价值。方法:CFR计算软件基于平台Matlab GUIDE编写。入选16例冠心...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自主编制的测定心肌血流储备(CFR)软件,设定严格的实验条件,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灌注显像测定CFR值的可行性,并初步验证其临床价值。方法:CFR计算软件基于平台Matlab GUIDE编写。入选16例冠心病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58±11)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50%),其中无狭窄的冠状动脉23支,有狭窄的冠状动脉25支。两日法行药物^(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负荷-静息心肌灌注SPECT显像测定CFR。采用首次通过法并勾画肺动脉段感兴趣区,获取显像剂的动脉输入函数曲线,代表心肌灌注显像剂到达心脏的总放射性计数(PAC),将图像重建后的心肌短轴图像分为三个区域,在不同血管区域支配的心肌部位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取不同区域心肌的放射性计数(RMC),计算局部心肌放射性计数占总放射性计数的百分比(MBF=RMC/PAC,%),然后再计算药物负荷态与静息状态下的心肌摄取量的比值(CFR=MBFstress/MBFrest),即获得心肌的相对CFR。结果:模拟值与真实值比较,差异可以忽略不计,证实程序能够准确测量CFR值。不同操作者采用该软件测定的CFR值之间的重复性(ICC=0.986)以及同一操作者之间的重复性(ICC=0.983)均良好。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CFR值明显高于冠状动脉狭窄的的CFR值(1.28±0.19 vs 1.10±0.27,P=0.008);所有狭窄的冠状动脉的CFR值与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5,P=0.02)。结论:本研究显示自主编制的软件测定结果可靠,重复性良好。无冠状动脉狭窄的CFR值明显高于狭窄的冠状动脉的CFR值,而且狭窄的冠状动脉的CFR值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了其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展开更多
目的以导管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评价基于血流动力学优化融合模型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选择127例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1周内冠状动脉造影及经导管FFR测...目的以导管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评价基于血流动力学优化融合模型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选择127例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1周内冠状动脉造影及经导管FFR测量患者(152支血管),以CCTA观察病变狭窄程度,计算CT-FFR。以FFR<0.8为判断心肌缺血金标准,绘制CT-FFR及CCTA的ROC曲线,获得AUC。计算两种方法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CT-FFR与导管测量FFR一致性良好,仅6.6%测量值在95%一致性界限之外。CT-FFR诊断心肌缺血AUC在患者水平(0.92 vs 0.69,P<0.001)和血管水平(0.93 vs 0.69,P<0.001)均优于CCTA。以患者水平CT-FFR<0.8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4.1%、90.6%和85.8%,CCTA>50%分别为82.5%、54.7%和68.5%;血管水平CT-FFR<0.8分别为88.0%、84.7%和84.9%,CCTA>50%分别为80.6%、57.7%和69.1%。CT-FFR对于血管水平狭窄程度30%~70%病变诊断效能仍佳。结论 CT-FFR对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CCTA,有助于临床筛查心肌缺血病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自主编制的测定心肌血流储备(CFR)软件,设定严格的实验条件,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灌注显像测定CFR值的可行性,并初步验证其临床价值。方法:CFR计算软件基于平台Matlab GUIDE编写。入选16例冠心病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58±11)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50%),其中无狭窄的冠状动脉23支,有狭窄的冠状动脉25支。两日法行药物^(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负荷-静息心肌灌注SPECT显像测定CFR。采用首次通过法并勾画肺动脉段感兴趣区,获取显像剂的动脉输入函数曲线,代表心肌灌注显像剂到达心脏的总放射性计数(PAC),将图像重建后的心肌短轴图像分为三个区域,在不同血管区域支配的心肌部位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取不同区域心肌的放射性计数(RMC),计算局部心肌放射性计数占总放射性计数的百分比(MBF=RMC/PAC,%),然后再计算药物负荷态与静息状态下的心肌摄取量的比值(CFR=MBFstress/MBFrest),即获得心肌的相对CFR。结果:模拟值与真实值比较,差异可以忽略不计,证实程序能够准确测量CFR值。不同操作者采用该软件测定的CFR值之间的重复性(ICC=0.986)以及同一操作者之间的重复性(ICC=0.983)均良好。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CFR值明显高于冠状动脉狭窄的的CFR值(1.28±0.19 vs 1.10±0.27,P=0.008);所有狭窄的冠状动脉的CFR值与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5,P=0.02)。结论:本研究显示自主编制的软件测定结果可靠,重复性良好。无冠状动脉狭窄的CFR值明显高于狭窄的冠状动脉的CFR值,而且狭窄的冠状动脉的CFR值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了其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文摘目的以导管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评价基于血流动力学优化融合模型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选择127例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1周内冠状动脉造影及经导管FFR测量患者(152支血管),以CCTA观察病变狭窄程度,计算CT-FFR。以FFR<0.8为判断心肌缺血金标准,绘制CT-FFR及CCTA的ROC曲线,获得AUC。计算两种方法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CT-FFR与导管测量FFR一致性良好,仅6.6%测量值在95%一致性界限之外。CT-FFR诊断心肌缺血AUC在患者水平(0.92 vs 0.69,P<0.001)和血管水平(0.93 vs 0.69,P<0.001)均优于CCTA。以患者水平CT-FFR<0.8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4.1%、90.6%和85.8%,CCTA>50%分别为82.5%、54.7%和68.5%;血管水平CT-FFR<0.8分别为88.0%、84.7%和84.9%,CCTA>50%分别为80.6%、57.7%和69.1%。CT-FFR对于血管水平狭窄程度30%~70%病变诊断效能仍佳。结论 CT-FFR对心肌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CCTA,有助于临床筛查心肌缺血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