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莲子心中具有心肌细胞保护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
1
作者 李佳东 高晗 +2 位作者 李英哲 张贵兰 吴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8-1165,1181,共9页
为了寻找莲子心(Nelumbinis Plumula)具有心肌细胞保护活性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莲子心的80%乙醇提取物,运用^(1)H 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和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心肌细胞保护活性... 为了寻找莲子心(Nelumbinis Plumula)具有心肌细胞保护活性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莲子心的80%乙醇提取物,运用^(1)H 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和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心肌细胞保护活性筛选。从莲子心80%乙醇提取物分离纯化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苷(1)、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2)、芹菜素-6-C-β-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β-D-新橙皮苷(4)、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6)、橙皮苷(7)、异夏佛塔苷(8)、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9)、对香豆酸-4-O-β-D-葡萄糖苷(10)、对香豆酸(11)、苯乙基6-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β-D-葡萄糖苷(12)、淫羊藿次苷D1(13)、淫羊藿次苷F2(14)。化合物1~6、9、11~14均为首次从莲子心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1~8对缺氧/复氧损伤下的小鼠HL-1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小鼠HL-1-STAT3-Luc细胞中STAT3的表达也具有促进作用,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心 黄酮苷 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缺氧/复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石湘芸 姚松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牛磺酸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石湘芸,姚松朝综述唐朝枢审校(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北京100037)牛磺酸(Taurine),化学名称为2-氨基乙磺酸(H2N-CH2-CH2-SO3H),是一种含硫的β氨基酸亚磺酸类似物,早在... 牛磺酸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石湘芸,姚松朝综述唐朝枢审校(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北京100037)牛磺酸(Taurine),化学名称为2-氨基乙磺酸(H2N-CH2-CH2-SO3H),是一种含硫的β氨基酸亚磺酸类似物,早在1927年就已在牛胆计中发现,但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心肌细胞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草二萜类成分及其心肌细胞保护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小娟 虞道锐 +1 位作者 赵浙琼 黄卫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77-1883,共7页
目的研究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Br.二萜类成分及其心肌细胞保护活性。方法荔枝草95%乙醇提取物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edex LH-20、MCI、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检测分离鉴定的化... 目的研究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Br.二萜类成分及其心肌细胞保护活性。方法荔枝草95%乙醇提取物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edex LH-20、MCI、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检测分离鉴定的化合物对心肌细胞H9c2的保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荔枝草素A(1)、(3-rac)-4,12-epoxy-14-chloro-3,11-cyclo-4,5-seco-20(10→5)-abeo-abieta-5(10),6,8,11,13-pentaene(2)、microstegiol(3)、1-oxomicrostegiol(4)、salvilenone(5)、salvilimbinol(6)、12-deoxyroyleanone(7)、16,17-dinorpisferal A(8)、sugiol(9)、丹参酮ⅡA(10)、隐丹参酮(11)、ferruginol(12)。化合物1~2、4、6~10对H9c2细胞的保护率分别为64.35%、45.31%、51.28%、34.27%、21.37%、31.22%、89.54%、71.9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6~10对心肌细胞H9c2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草 二萜 分离鉴定 心肌细胞保护活性 H9C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里光化学成分及其心肌细胞保护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平 吴凯 赵生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67-3971,共5页
目的研究千里光Senecionis Scandentis Hebra化学成分及其心肌细胞保护活性。方法千里光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edex LH⁃20、MCI、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检测各化合物对心肌细胞H9c... 目的研究千里光Senecionis Scandentis Hebra化学成分及其心肌细胞保护活性。方法千里光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edex LH⁃20、MCI、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检测各化合物对心肌细胞H9c2的保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千里光萜醇(1)、(1S,10S),(4S,5S)⁃germacrone⁃1(10),4⁃diepoxide(2)、12⁃羟基⁃莎草酮(3)、urcumenone(4)、isopterchiayione(5)、curcumadione(6)、gibberodione(7)。化合物2~3、5的H9c2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5􀆰2±0􀆰54)%、(66􀆰4±0􀆰79)%、(59􀆰7±0􀆰9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光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心肌细胞保护活性 H9C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和药物预处理对模拟缺血再灌注培养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乌立晖 张宝仁 +1 位作者 朱家麟 郝家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78-81,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短暂缺血及药物预处理对模拟缺血再灌注培养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探讨PKC在预处理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心肌细胞分别经短暂缺血及佛波酯、去甲肾上腺素、腺苷预处理,行模拟缺血再灌注,以特... 目的:通过观察短暂缺血及药物预处理对模拟缺血再灌注培养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探讨PKC在预处理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心肌细胞分别经短暂缺血及佛波酯、去甲肾上腺素、腺苷预处理,行模拟缺血再灌注,以特异性多肽GS为底物,通过测定掺入GS的γ-32P-ATP放射性活度计算PKC活性。结果:缺血可诱导心肌细胞PKC激活,再灌注抑制PKC活性的继续激活;短暂缺血及药物预处理可引起细胞PKC明显上调,在缺血再灌注过程,PKC活性持续激活,而H7则抑制预处理对PKC的这种持续激活作用。结论:PKC介导的细胞信息传递参与了缺血预处理过程,PKC可能在缺血预处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再灌注损伤 心肌细胞保护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介导的芹菜素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敏 游嘉振 +5 位作者 何欢 刘丹 廖章萍 汤蕾 尹东 何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目的探讨芹菜素(apigenin,Api)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并阐明Api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主要由Bcl-2介导。方法培养H9c2心肌样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组、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A/R)组、Api预处理组、Api+AB... 目的探讨芹菜素(apigenin,Api)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并阐明Api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主要由Bcl-2介导。方法培养H9c2心肌样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组、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A/R)组、Api预处理组、Api+ABT-737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表达;比色法检测培养液LDH活性、细胞SOD及GSH-Px活性、MDA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结果 Api预处理25 h后,心肌细胞Bcl-2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0.01);细胞存活率升高,培养液LDH活性降低,细胞SOD、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与ROS生成减少,线粒体膜电位更为稳定,细胞凋亡减少(P<0.01);Bcl-2抑制剂ABT-737则可取消Api的上述心肌保护作用。结论Api抗心肌A/R损伤作用涉及Bcl-2信号通路,至少部分依赖于其对Bcl-2表达水平的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BCL-2 缺氧/复氧损伤 心肌细胞保护 细胞凋亡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保护作用
7
作者 梁有峰 王爱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5-365,共1页
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贫血,最近的研究表明其具有多种非促造血方面的细胞保护作用,包括抗细胞凋亡、促血管生成作用等,可在心脏缺血性疾病中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 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贫血,最近的研究表明其具有多种非促造血方面的细胞保护作用,包括抗细胞凋亡、促血管生成作用等,可在心脏缺血性疾病中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其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学基础。本研究旨在观察EPO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标准化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的方法复制大鼠心梗模型,即大鼠全麻、无创呼吸支持的条件下,开胸并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以此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所有心梗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即EPO组和对照组,EPO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方法给予EPO(3 000 u/kg),共3d(术前1 d、当天、后1 d),对照组大鼠相同的时间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7 d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尾静脉抽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的含量。术后28 d后经右颈总动脉插管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大鼠心功能;通过梗死周围心肌组织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调亡蛋白Bcl-2、Bax免疫组化染色,借以评价EPO对大鼠心肌梗死后毛细血管和调亡蛋白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试验过程中,共死亡7只,其中麻醉死亡1只,胸壁大血管损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2只,前降支动脉结扎后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死亡1只,术后因心衰死亡、肺部感染等原因死亡3只。免疫组化实验研究显示,EPO组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降低(P<0.05);EPO干预后,梗死周围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P<0.05),Bcl-2/Bax值显著增高;梗死周围区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6.3±0.7,4.6±0.9个/视野,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LVSP、+dp/dtmax明显升高而LVEDP、-dp/dtmax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给予EPO,其可通过促进梗死周围区域毛细血管形成、抑制梗塞周围区炎症反应及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而达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后 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脏保护作用 大鼠 Bcl-2/Bax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冠状动脉前降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维生素E合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董均树 杨晓村 +1 位作者 许惠 王凡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407-409,共3页
利用微量元素硒与维生素E合用治疗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每例观察21d。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该两种药物合用可降低血清中CK-MB、CK、AST、LDH水平及心电图ΣST段抬高程度,提示:硒与维生素E合用具有一定的心... 利用微量元素硒与维生素E合用治疗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每例观察21d。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该两种药物合用可降低血清中CK-MB、CK、AST、LDH水平及心电图ΣST段抬高程度,提示:硒与维生素E合用具有一定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心肌梗塞 保护心肌细胞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熊海霞 杨颖 孙文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48-1951,共4页
附子是临床常用的有毒中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用于亡阳虚脱及阳虚诸证,被誉为"百药之长"。附子多糖是其有效成分之一,研究发现附子多糖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保护心肌细胞、降血脂等作用。
关键词 附子多糖 药理作用 免疫调节 抗肿瘤 心肌细胞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乌头根中的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为 任佳俐 +2 位作者 李信瑜 陈琳 黄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3期419-425,共7页
为了寻找丽江乌头中结构新颖的化合物,丰富丽江乌头的化学成分多样性,本文对丽江乌头(Aconitum forrestii Stapf)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HR-ESI-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 为了寻找丽江乌头中结构新颖的化合物,丰富丽江乌头的化学成分多样性,本文对丽江乌头(Aconitum forrestii Stapf)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HR-ESI-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命名为8-O-methyl-14-O-anisoylchasmanine(1)。其余13个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14-acetoxy-8-O-methylsachaconitine(2)、14-acetyltalatizamine(3)、talatisamine(4)、chasmanine(5)、ezochasmanine(6)、crassicautine(7)、geniculatine C(8)、cammaconine(9)、vilmoraconitine(10)、aconitramine A(11)、vilmorrianine G(12)、hemsleyaconitine G(13)和heterophylloidine(14)。测试了所有化合物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10、11和12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乌头 分离鉴定 二萜生物碱 阿霉素 H9c2心肌细胞保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乌头中二萜生物碱成分 被引量:1
11
作者 尚语杉 刘为 +3 位作者 任佳俐 黄帅 周先礼 高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5-440,共6页
本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对丽江乌头(Aconitum forrestii Stapf)中的二萜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NMR、MS以及与文献对比的方法和手段,对分离得到的14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确定结构分别为sachaconitine(1)、8-O-methylsachaconitine(2)... 本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对丽江乌头(Aconitum forrestii Stapf)中的二萜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NMR、MS以及与文献对比的方法和手段,对分离得到的14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确定结构分别为sachaconitine(1)、8-O-methylsachaconitine(2)、14-O-acetylsachaconitine(3)、6-epiforsticine(4)、8-O-methyltalatisamine(5)、14-methyltalatisamine(6)、austroconitine B(7)、hemsleyadine(8)、vilmorrianine A(9)、yunaconitine(10)、N-deethyl-N-19-didehydrosachaconitine(11)、14-debenzoylfranchetine(12)、deacetylheterophylloidine(13)和sczukinine(14),其中化合物1~9,1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考察了部分化合物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结果显示,当浓度为40μM时,化合物5的细胞存活率为65.25%(阿霉素的细胞存活率为60.24%),表现出一定的心肌细胞保护活性,其他化合物均未表现出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属 丽江乌头 二萜生物碱 心肌细胞保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