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8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陈丽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5期30-32,共3页
目的评估阿替普酶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重点分析其对脑血流动力学及脑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102例住院患者,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 目的评估阿替普酶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重点分析其对脑血流动力学及脑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102例住院患者,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将受试者均衡分配至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双盲法实施临床观察和数据采集。两组患者均在发病4.5内予以溶栓治疗,对照组组内51例患者予以标准剂量阿普替酶治疗;观察组组内51例患者予以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脑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脑神经功能近似;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末期血流速(EDV)、动脑血管储备(CVR)高于对照组,脑血管动态阻力(DR)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mRS评分相较对照组低,安全性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5h采用低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可进一步增强患者治疗效果和提高治疗安全性,对促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神经功能恢复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 阿替普酶 溶栓治疗 血流动力 脑神经功能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预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谢爱娟 王阳阳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4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肝素预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血流动力学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中随机抽取109例,经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别列为经皮冠脉介入(PCI)组(54... 目的观察肝素预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血流动力学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中随机抽取109例,经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别列为经皮冠脉介入(PCI)组(54例)和肝素组(55例),PCI组直接实施急诊PCI治疗,肝素组术前应用肝素预处理辅助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损伤标志物、冠脉造影结果、心功能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肝素组的冠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SPV)、冠脉血流舒张期峰值流速(DPV)、冠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分别为(15.25±3.31)cm/s、(30.29±5.33)cm/s、(3.43±0.36),均高于PCI组[(13.39±3.25)cm/s、(27.66±5.41)cm/s、(2.65±0.72)](P<0.05);肝素组的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为(61.35±10.26)μg/L、(10.44±2.28)U/L、(40.31±10.19)U/L,均低于PCI组[(66.29±10.44)μg/L、(12.28±3.41)U/L、(45.36±10.22)U/L](P<0.05);肝素组的血栓溶解率为90.91%(50/55),高于PCI组[59.26%(32/54)](P<0.05),高血栓负荷率、心肌血流慢/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5.45%(3/55)、3.64%(2/55),均低于PCI组[22.22%(12/54)、18.52%(10/54)](P<0.05);肝素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5.25±10.36)%,高于PCI组[(50.28±10.32)%](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分别为(115.41±20.45)mL、(55.32±10.49)mL,均低于PCI组[(130.33±20.55)mL、(60.29±10.62)mL](P<0.05);肝素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1.82%(1/55),低于PCI组[18.52%(10/54)](P<0.05)。结论肝素预处理能改善STEMI冠脉血流动力学,对减轻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增强治疗效果、促进心功能恢复并降低MACE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肝素预处理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冠脉血流动力学 预后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
3
作者 朱慧婉 金爱莲 +2 位作者 刘星 徐鑫 王宪沛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溶栓治疗的疗效差异,评估其在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AMI患者,其中P...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溶栓治疗的疗效差异,评估其在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AMI患者,其中PTCA组104例,溶栓组116例。比较两组在治愈率、心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及胸痛复发率方面的差异,并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CA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4.2%,显著高于溶栓组的86.2%(P=0.035)。PTC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溶栓组的44.8%(P<0.001)。此外,PTCA组心源性休克救治成功率为70%,显著高于溶栓组的22.2%(P=0.001),且PTC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溶栓组明显改善(P<0.001)。结论PTCA在改善AMI患者的短期和中期预后方面显著优于溶栓治疗,尤其在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提升心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PTCA可作为高危A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建议进一步通过多中心研究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PTCA 溶栓治疗 心源性休克 再灌注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心肌酶谱变化研究
4
作者 张秋梅 金爱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5期88-90,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联合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心肌酶谱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以重组链激酶治疗,观察组联合丹参酮II... 目的研究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联合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心肌酶谱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以重组链激酶治疗,观察组联合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冠脉血流储备、心肌酶谱、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48/52),高于对照组为76.92%(40/52)(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冠脉血流储备(CFR)、峰值血流速度(CFV)、血流储备分数(FFR)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α-HBDB、LDH、CK、CK-M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性(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联合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冠脉血流储备,降低心肌酶谱指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链激酶 丹参酮ⅡA磺酸钠 临床疗效 心肌酶谱 冠脉血流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tLet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东戈 江荣炎 +2 位作者 涂胜 卜令同 王洪巨 《安徽医学》 2024年第6期719-724,共6页
目的探讨CatLet评分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直接PCI的202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介... 目的探讨CatLet评分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直接PCI的202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介入术中冠脉造影血流情况分为正常血流组(n=131)与慢血流/无复流组(n=71);所有患者均应用SYNTAX评分及CatLet评分评估冠脉病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SYNTAX评分、CatLet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YNTAX评分及CatLet评分高低程度与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相关(P<0.05)。相较于CatLet评分低分组,高分组患者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风险增加(OR=3.264,95%CI:2.235~6.85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SYNTAX评分与CatLet评分对预测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均有一定价值(P<0.05)。Delong检验分析显示,CatLet评分较SYNTAX评分有更高的曲线下面积(0.843比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YNTAX评分、CatLet评分高分是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相比SYNTAX评分,CatLet评分对术中慢血流/无复流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Let评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流/无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室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闫劲松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5期70-72,共3页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冠脉介入方案的效果及其治疗前后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莱西市市立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治时间为2023年1月至12月)。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4...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冠脉介入方案的效果及其治疗前后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莱西市市立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治时间为2023年1月至12月)。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心室功能指标、B型利钠肽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3天,两组的B型利钠肽检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治疗后14天,研究组的B型利钠肽检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有助于患者心室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心肌 冠脉介入 静脉溶栓 心室功能 左心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栓后早期转运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
7
作者 任娟 陈劢 +3 位作者 罗仁 卢辉 马鹏超 梁晶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1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溶栓后早期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就诊的186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再灌注治疗方式的... 目的:分析探讨溶栓后早期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就诊的186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再灌注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将其中未经转诊直接就诊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并进行PCI的患者归为对照组(92例),将在基层医院溶栓后尽快转运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完成PCI的患者归为观察组(94例)。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对STEMI患者救治节点时间数据、TIMI血流分级、植入支架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至启动再灌注时间、入PCI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TIMI血流0级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TIMI血流3级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植入支架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急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不具备直接PCI条件的基层医院,对STEMI患者进行溶栓后早期转运PCI治疗可以缩短实现早期再灌注时间,有助于恢复冠状动脉早期供血,降低支架植入率,且未明显增加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其他急性心血管不良事件、严重出血及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早期转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慢血流或无复流风险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穆怀彬 林琳 +3 位作者 李静 李燕 王海荣 卢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280例,根据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IMI)血流... 目的探讨术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280例,根据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IMI)血流分级分为慢血流/无复流组(TIMI≤Ⅱ级)54例和正常血流组(TIMI>Ⅱ级)226例。比较2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入院时基线资料、术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术前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慢血流/无复流组吸烟史、Killip分级Ⅱ级比例、心率、再灌注时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及HDAC3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灌注时间、NLR、HDAC3是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P<0.05,P<0.01)。再灌注时间+NLR预测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0.664~0.922,P=0.002),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87、0.73;再灌注时间+NLR联合血清HDAC3预测AMI患者PCI后慢血流/无复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95%CI:0.790~0.922,P<0.01),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93、0.84。结论术前HDAC3水平是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在再灌注时间和NLR的基础上检测术前血清HDAC3可为慢血流/无复流的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血流速度 影响因素分析 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冉聪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21-24,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在医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71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行冠...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在医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71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行冠脉介入治疗方案,观察组34例行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方案,比对治疗结果。结果:经比对,两组治疗前相关数据之间不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后,血流分级与冠脉血流参数方面,观察组血流分级更高、左前降支收缩期血流峰值、左前降支舒张期血流峰值以及冠脉血流储备均更高(P<0.05);细胞因子与氧化应激方面,观察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清丙二醛均更低,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更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流分级,可积极控制其冠脉血流参数、细胞因子与氧化应激指数,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都可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冠脉介入治疗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 冠脉血流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对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辉 巫雁丹 +3 位作者 李翠欣 罗艳华 谢异花 冯少璇 《内科》 2024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慢血流对术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A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CIN将患者分为CIN组和非CIN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慢血流对术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A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CIN将患者分为CIN组和非CIN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ASTEMI患者PCI治疗术中慢血流与术后发生CIN的相关性。结果210例ASTEMI患者,46例PCI术后发生CIN,发生率为21.9%。CIN组和非CIN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PCI、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收缩压、舒张压、病变血管支数≥2者占比、罪犯血管、入院Killip分级、心室射血分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血尿素氮水平、术前TIMI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IN组患者心率、造影剂使用剂量、血清肌酐(Scr)水平、慢血流发生率均快/大/高于非CIN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TIM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率快、造影剂使用剂量大、Scr水平高、术中发生慢血流均为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TIMI分级3级为保护因素(均P<0.05)。A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慢血流与其术后发生CIN呈正相关(rs=0.233,P<0.05)。结论PCI术中慢血流为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术中存在慢血流的ASTEMI患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以减少PCI术后CIN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流 造影剂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结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超声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茹茵 刘洁 孟灵娜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7-18,共2页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结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超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53例ACI患者为例,掷硬币法分为2组,对照组(n=220例)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n=233例...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结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超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53例ACI患者为例,掷硬币法分为2组,对照组(n=220例)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n=233例)另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脑血流动力学、颈动脉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χ^(2)值=51.662,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双侧颅内动脉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AC)、大脑前动脉(ACA)水平有所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左侧VA、右侧MAC、左侧ACA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CAD)、阻力指数(R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低切黏度(LSV)、高切黏度(HSV)、红细胞比容(HCT)、血浆黏度(P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用药方案可有效治疗疾病,也可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阿替普酶溶栓 急性脑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程丽娜 廖泳 冷巧云 《内科》 2024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冠状动脉血流、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术后90 min,观察组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优于对照组,无复流/慢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小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PCI术后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状况,减少无复流/慢复流的发生,促进心功能恢复,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状动脉血流 无复流/慢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刘丹凤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4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白银市靖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试验...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白银市靖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实施PCI联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治疗前,两组躯体、社会、情绪、总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社会、情绪、总健康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联合溶栓治疗AMI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静脉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及TIMI分级的影响
14
作者 高营礼 贾永林 张保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TIMI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将单一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21例纳入对照组,将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 目的探讨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TIMI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将单一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21例纳入对照组,将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21例纳入观察组。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血清PON-1、hs-CRP、Lp-PLA2、NSE水平、mRs评分、BI评分、NIHS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TIMI分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s-CRP、Lp-PLA2、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Rs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P>0.05;观察组TIMI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TIMI分级,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良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介入取栓术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 神经功能 TIMI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对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15
作者 何元盛 《北方药学》 2024年第8期54-56,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选取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2023年6月,随... 目的:研究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选取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2023年6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方式,分析并对比两组心功能、血管再通率、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改善患者心功能,还能提高血管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TNK-tPA静脉溶栓 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 心功能 血管再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延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遇秋 李会清 吴瑛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为探讨AMI患者溶栓治疗前时间延误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 4 7例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调查 ,同时对 10 0名急诊科和CCU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溶栓治疗的院外延误时间为 16 5min(自身延误 1... 目的为探讨AMI患者溶栓治疗前时间延误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 4 7例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调查 ,同时对 10 0名急诊科和CCU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溶栓治疗的院外延误时间为 16 5min(自身延误 12 9min ,交通延误 36min) ,院内延误 12 6min(急诊室 78min ,CCU延误 4 8min) ;4 7例患者中仅有 7例 (14 .9% )对AMI和溶栓的知识有所了解。CCU护士对AMI溶栓认识程度显著好于急诊室护士。结论加强AMI患者对AMI和溶栓知识的了解 ,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溶栓治疗 时间延误原因 护理 C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通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侯子龙 陈立 李凤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45-46,共2页
将9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应用小剂量(50mg)爱通立(rT-PA)和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总再通率观察组为82.6%、对照组为50.0%,发病后6h内静脉溶栓治疗再通率分别为89.29%、60%,两组... 将9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应用小剂量(50mg)爱通立(rT-PA)和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总再通率观察组为82.6%、对照组为50.0%,发病后6h内静脉溶栓治疗再通率分别为89.29%、60%,两组比较P均<0.01;5周病死率分别为6.5%和9.6%,P>0.05。认为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疗效优于UK,发病后6h内治疗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爱通立 尿激酶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瑞替普酶和进口阿替普酶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蔡继锐 刘东亮 +6 位作者 杨春香 吕云霞 董艳彩 林伟 陆振涛 金焱 彭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 比较国产瑞替普酶和进口阿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溶栓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STEMI患者,根据溶栓药物不同分为国产瑞替普酶治疗组52例,进口阿替普酶治疗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心功能、出院存活率、... 目的 比较国产瑞替普酶和进口阿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溶栓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STEMI患者,根据溶栓药物不同分为国产瑞替普酶治疗组52例,进口阿替普酶治疗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心功能、出院存活率、住院天数、出血率、低血压、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脏骤停、心衰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两组在再通率、心功能恢复、出院存活率、住院天数、出血率、低血压、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脏骤停发生率、心衰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瑞替普酶和进口阿替普酶治疗STEMI均有良好的疗效,但国产瑞替普酶使用简便、易操作,更适合在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 瑞替普酶 阿替普酶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TIBI分级和血管再通、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建魁 王本孝 王俊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TIBI)与血管再通、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接受静脉溶栓的10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TIBI)与血管再通、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接受静脉溶栓的10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得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4例)和预后不良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TIBI分级和血管总再通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TIBI分级、血管总再通率和NIHSS评分是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mRS评分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78,P<0.01),mRS评分与TIBI分级、血管总再通率呈负相关(r=-0.527、-0.372,P<0.01)。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TIBI分级、血管再通率和NIHSS评分是影响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mRS评分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而与TIBI分级和血管再通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脑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 血管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冠脉内血流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邢永生 王成 +6 位作者 杨树涵 刘艳宾 金卫东 侯永兰 王鹏飞 刘振 韩明磊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冠脉内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MI行PCI患者80例,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级别、住院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冠脉内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MI行PCI患者80例,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级别、住院期间及治疗2个月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分别为90.0%和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治疗2个月后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7.5%、35.0%,对照组则分别为10.0%、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AMI急诊PCI术后TIMI血流状况,降低AMI急诊PCI术后患者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急性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流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